一切忌妒的火,都是从燃烧自己开始。忌妒者内心充满痛苦、焦虑、不安与怨恨,这些情绪久久郁积于内心,会导致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心血管或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甚至破坏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行,会使大脑皮层下丘脑垂体激素、肾上腺皮质类激素分泌增加,使血清素类化学物质降低,引起多种疾病,如神经官能症、高血压、心脏病、肾病、肠胃病等,从而影响身心健康。所以,“忌”实为“疾”也。
其实,忌妒就是自寻烦恼,拿他人的成就来折磨自己,不能战胜对方,自己又不服输;不能超越对方,自己又不服气,于是就开始忌妒。忌妒说到底就是对自身的轻蔑。它清楚地告诉别人,自己是一个弱者,自己不如别人;忌妒又是为自己设下的羁绊,它会使自己深陷一种深深的痛苦之中,甚至落得个可悲、可怜甚至可笑的下场。
东汉末年,官渡一役令曹操声威大震。他先灭河北袁绍,又以不可挡之势先后灭掉几个大小诸侯,将刘备赶得几乎无处栖身,最后他又盯上了虎踞江东的孙权。曹操势大,诸葛亮遂提出联孙抗曹之论,刘备允之。于是,诸葛亮只身入东吴,舌战群儒、智激孙权,终于取得与东吴结盟。
诸葛亮在吴期间,东吴都督周瑜忌诸葛亮之才,一心想剪除其以绝后患,但均被诸葛亮洞察并一一化解,由此妒意愈深。
赤壁一战,凭诸葛亮、周瑜之智,得庞统、徐庶相助,火烧连环船,杀得曹军尸横遍野、血染江河,若不得关羽华容道义释,几近无一生还。得意之余,周瑜欲乘胜而进,吞并曹操在荆州的地盘,谁知却被诸葛亮捷足先登。周瑜不甘意欲强攻,又被赵云射回,自己还中了一箭。
此后,东吴几次追要荆州均无功而返,周瑜不禁心生一计,与孙权密谋假嫁妹,赚刘备入东吴,再图之。可惜,此计又未能逃过诸葛亮的眼睛,他授予赵云三个锦囊,最终使得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终于,周瑜按耐不住,欲“借道伐虢”,一举灭掉刘备,却被深谙兵法的诸葛亮挡回,并书信一封讥讽周瑜。周瑜原本气量狭小,三气之下终于长叹一声“既生瑜,何生亮”,追随孙策而去。
历史学家提出,诸葛亮与周瑜平生并无交集,这是罗贯中先生为神化诸葛亮而杜撰的情节。史实如何我们且不去管它,然周瑜的一句“既生瑜,何生亮”却一直受到君子们的诟病,其原因就在于他没有一个正确的心态。面对才高于己的人,他不去谦虚讨教,以求他日赶超,反而去忌妒、去陷害,最终负了孙策昔日之托,大业未成便撒手人寰。
忌妒心强的人,一般自卑感较强,没有能力、没有信心赶超先进者,但却又有着极强的虚荣心,不甘心落后,不满足现状,所以看到第一个人走在他前面了,他眼红、痛恨;第二个人也走在他前面了,他埋怨、愤怒、说三道四;第三个人又走在他前面了,他妒火上升、坐立不安……一方面,他要盯住成功者,试图找出他们成功的原因;另一方面,忌妒又使得他心胸狭窄,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别人的成功,觉得别人成功的原因似乎都是用不光彩的手段得到的,因而便想方设法去贬低他人,到处散布诽谤别人的谣言,有时甚至会干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来。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会伤害别人,同时也有损自己的人格,会毁掉自己的荣誉,事后又难以避免地陷进自愧、自惭、自责、自罪、自弃等心理状态之中,为此夜不成眠,昼不能安。
很明显,忌妒人正是因为己不如人。那么,我们为何不将忌妒化作一种动力,借助这股动力去弥补自身的不足,赶超比你强的人呢?将忌妒升华为良性竞争行为,忌妒者会奋发进取,努力缩小与被忌妒者之间的差距;而被忌妒者面临挑战,一般也不会置若罔闻,为保持和发展自己的优势地位,他们会选择迎接挑战,从而强化竞争。也就是说,忌妒可能会引发并维持一种现象,在良性竞争过程中,忌妒双方一变而为竞争的双方,互相促进,共同优化。
忌妒产生并促进良性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嫉妒是一种很伟大的存在。但是,因忌妒而采取如此积极态度和行为的人实在太少,忌妒大量产生的是对立、仇视、攻击和破坏。古往今来,因忌妒导致的悲剧不在少数。无怪乎巴尔扎克发出感叹:“忌妒潜伏在心底,如毒蛇潜伏在穴中。”
若想摆脱忌妒的控制,重拾快乐,成就卓越的人生,从现在开始,你就必须唤醒自己的积极心理,勇敢地向对手挑战。积极的忌妒心理必然产生自爱、自强、奋斗、竞争的行动和意识。当你发现自己正隐隐忌妒一个各方面都比自己优秀的同事时,你不妨反问自己——这是为什么?在得出明确结论以后,你会大受启示:要赶超他人,就必须横下一条心,在学习和工作上努力,以求得事业成功。你不妨借助忌妒心理的强烈超越意识去发奋努力,升华忌妒之情,建立强大的自我意识,以增强竞争的信心。
你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忌妒别人就证明自己不如别人,是在贬低自己,你为什么要做这种傻事呢?其实根本无须忌妒别人,将精力、时间、智慧集中起来做好自己的事情,你一定会从生活中得到自己的一份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