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间的矛盾别当着孩子面解决(1 / 1)

有的父母总是嫌弃自己的孩子脾气很暴躁或者是无法跟同龄的孩子友好相处,而有的孩子从上学开始就不断地跟其他的小朋友发生矛盾,其实这些都和父母是分不开的。孩子的性格形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了来自父母的影响。如果父母之间总是产生矛盾,而不管孩子在不在场,那么,最终孩子的情绪和性格必然会产生不良的发展趋势。

美国学者Roskos等人做了一项研究,有332人参与其中,包括98名男性和234名女性。这些参与者来自美国城市、中西部地区及天主教学校。18岁的人占29%,19岁的人占28%,20岁的人占21.7%,21岁的人占13.3%,22岁的人占5.4%,23岁及以上的人占1.8%。大多数为白人,其他的种族有6.6%的非裔美国人、4.2%的亚裔美国人、1.0%的拉美裔美国人和2.1%的其他种族。参与者中来自双亲家庭有74.4%,12%来自离异家庭,7.2%来自单亲家庭,3.6%来自再婚家庭,1.5%父(或母)丧偶。参与者在社会上的地位属中层或中上层,多住在校内宿舍里,住在家里的只有14%(45人)。

研究中使用了家庭环境量表(FES)来测量参与者对家庭冲突的看法。这张量表中包含了90道判断对错的题目,被广泛运用于对家庭环境的衡量,进而帮助参与者作出心理调适。而另外一张量表家庭冲突解决办法量表(FCRS)则是用来评估家庭冲突的解决方法的。另外还有简式症状量表(BSI)作为症状自评量表的简化版本。该项研究发现结果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FCR中分数的高低体现了对现实生活适应程度的高低。这意味着家庭冲突解决得不好,儿童和青少年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与之相反,家庭冲突问题解决得好的话,生活满意度就高,儿童和青少年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毋庸置疑,夫妻在吵架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激烈的争吵而丧失理智,许多刻薄的话、粗话乃至脏话也难免会脱口而出,有的夫妻甚至还会大打出手。要知道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父母吵架时的神态、姿势、语气语调、用语他们都有可能学到,也很可能会予以实践。

有一对夫妻经常在孩子面前你一句我一句争来吵去,没完没了。在争吵达到**时,丈夫说:“你和我结婚前就和别人眉来眼去,不害臊!”妻子就回敬道:“你呢,比我也强不到哪里去!在办公室里不好好上班,偷看色情书!”这些话因为不止说过一次,被孩子记住了。以后,这对夫妻又发生争吵时,他们的孩子就捂着耳朵说:“我不想听了,你们又要说不害臊和偷看色情书了。”

这个孩子在父母亲的争吵中慢慢长大,并且变得沉默寡言。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应该是崇高伟大的形象,而这个孩子在一次作文中写道:“我的父母为什么不害臊和只知道偷看色情书呢?”

如果孩子对家长充满着敬意和爱戴,那么家长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但像这对夫妻,为了治气,而不惜损坏彼此在孩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则是家教的重大误区,后果显而易见,父母在孩子面前丧失了威信,教育孩子则事倍而功半。

有的时候,妈妈或许会对爸爸有这样的抱怨:“你儿子的脾气怎么跟你一样啊,都这么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跟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没法好好相处,动不动就打架,真不知道这孩子到底是怎么形成这种性格的。”而爸爸也会抱怨说道:“你看你儿子怎么动不动就哭,跟小闺女儿似的,一点男孩的样子都没有。”其实,妈妈抱怨孩子脾气暴躁的问题,是跟大人们平时的性格有关系的。比如,在看到大人们吵架之后,孩子就容易形成这种性格。更为重要的是,在孩子看到父母吵架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种畏惧和恐惧的感觉,这种感觉会让孩子感受不到安全感。于是,在生活中,孩子在遇到一些具有威胁性的事情时,自然就会哭泣,这完全是因为内心比较恐慌和害怕的结果。

孩子的性格形成与父母自然的行为是分不开的。当孩子看到爸爸总是冲着妈妈大嚷,他们的内心可能会产生恐惧和紧张,在以后看到同样的事情,比如说看到大街上两个人大嚷的时候,也会产生恐慌的心情。久而久之,孩子内心往往会缺乏安全感。因此,父母之间存在的矛盾再尖锐,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更不要在孩子面前大打出手。

苏亚下班后,匆匆忙忙地去接了儿子回家。在回家的路上,她顺路买了菜,回家之后,赶快放下书包,照顾儿子喝水,然后让儿子写作业,自己则开始在厨房里忙碌,一会儿要看看儿子的功课,一会儿去厨房看看饭菜。好不容易饭做好了,她还要给儿子洗衣服,忙活了大半天了,还是不见丈夫回家。她打电话给丈夫,但是手机打通了却没人接。

丈夫是搞销售的,平日里要见客户,她心想丈夫一定又在忙着工作,虽然心里很生气,但是也没办法。已经七点多了,儿子叫嚷着饿,苏亚便先和儿子一起吃饭了。当两个人快吃完饭的时候,门铃响了,打开门是丈夫回来了。他一脸的疲惫,苏亚还在为刚才没打通电话的事情不高兴,见丈夫回来了,也没说话,只是开了门,回到座位上继续陪儿子吃饭。丈夫看到苏亚没有等自己,竟然已经开始吃饭了,心里也很不痛快。

此时,他坐下也开始吃饭。两个人各吃各的,都不说话。苏亚心想自己忙活了半天,回来之后又要接孩子,又要做饭,为什么丈夫不能够帮自己做点呢,哪怕按点回家看着孩子也行啊。而丈夫此时也憋不住了,生气地说道:“我在外面这么累,你连吃饭也不等着我。”苏亚听了心里更是不舒服,说道:“我给你打电话也打不通,你看看你手机我打了几次。”“你还说打电话呢,当时我正和一个重要的客户在一起,电话不停地响,差点影响到我谈业务。”丈夫显然生气了,苏亚根本不管那么多继续说道:“我给你打电话还打错了啊,你想想你一个星期关心过儿子几次。你接过儿子几次,你工作忙,难道我闲着了吗?”

显然两个人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丈夫不甘示弱:“我这么忙是为了什么啊,难道我是为了让别人好过点啊,我还不是为了多赚点钱,让你们母子好过点啊。”苏亚更是生气,说道:“那你赚到钱了吗?工资不还是那么多,天天就知道见客户、喝酒吃饭……”

苏亚和丈夫开始了吵架,在一旁的儿子吓得连饭都不敢再吃了。第二天苏亚送孩子去学校,晚上接孩子的时候,老师告诉苏亚说:“你儿子今天一天心不在焉,中午午睡的时候还做梦吓哭了。问他怎么了,他就是不说。你们家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影响到孩子了。”当老师说了这些之后,苏亚才回想起来,可能是昨天和丈夫吵架的事情吓到了孩子。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内心要比大人的内心脆弱得多。父母可能在吵完架两个小时的时间就能平息自己的情绪,但是孩子的内心十分敏感和脆弱,或许父母的吵架会给孩子造成长时间的心理阴影和障碍。争吵会在无意间伤害到孩子的内心,就如同苏亚和丈夫因为一点小事情吵架之后,直接影响的是孩子的情绪。孩子在上学的时候表现出恐惧,内心容易受到惊吓,这无疑就是父母吵架的后遗症。作为父母,应该时刻考虑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孩子的内心,如果已经产生了不良影响,那么就应该及时地去弥补和想出对策,缓解孩子的恐慌和紧张。

心理学研究者认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孩子天生具有模仿力。家庭中,夫妻意见不统一,甚至发生争吵都是十分正常的,但是切忌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吵。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不仅会对孩子的情绪和个性产生危害性的影响,更会让孩子产生模仿的心态,这对孩子以后的人生观会产生很不利的影响。总之,父母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争执,如果偶尔出现了争执,那么一定要注意到孩子的情绪,给予及时的安慰和开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