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如此,太过计较的人往往不容易获得幸福。在婚姻与爱情的舞台,无论男女都不要将自己锻炼成那个太计较、太精明的人。幸福的来源在于方圆与精明之间,所以你一定要演好自己的角色。两个再好不过的恋人也是两个独立的“世界”。这两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只能互相映照、互相谅解,最大可能地去异求同,而绝不可能完全重合为一。鉴于此,为使小家庭中的爱情之花常开不萎,都能开开心心地去从事社会工作,就要从互相关照、互相谅解和去异求同上下工夫,这就是“方圆”维系家庭和睦的真谛所在。
但令人烦恼的是,两个相爱的人却往往表现出极为强烈的不信任,总想把对方了解得一清二楚,总想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总怀疑对方对自己的忠贞。理论家把这类现象归纳为由于“爱”而产生的恐惧症,是获得之后的最不愿意失去。对于控制对方,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方法,尤其是女人最容易表现出不容对方喘息的执著。
中国古代有一个很“美丽”的悲剧故事叫做《秋胡戏妻》,说的是男人的不是。但用当代的观点来看,悲剧里的女人本来是受害者,因为过于较真,才致其自寻短见。
故事中叙述了有个叫秋胡的人,娶妻5天就离家到外地做官去了。5年之后春风得意地回来了,快走到自家村庄的时候,看见田野里有一位楚楚动人的女子在采桑叶,于是秋胡看呆了,就下了马车走到女子面前,以就餐、求宿、许金进行挑逗,结果被女子一一回绝。回家后,见过父母,使人召回妻子,竟发现那位采桑叶的妇人,于是秋胡觉得惭愧不说,妻子开始数落起他来,说他离别父母5年了,不是着急回家,反而调戏路边的妇人,是不孝、不义之人。不孝的人就会对君不忠;不义的人则会做官不清,于是,出村往东跑去,投河自尽了。
按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素女经》),采桑的女子没有对调戏她的男人立即顶撞回去或马上走开,虽为之拒绝却有周旋之嫌,这就失去了贞节。所以,后人为了表彰她的节烈,建起了一座座的“秋胡庙”。庙里供奉的却是这位青年女子,因为她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所以就用她丈夫的名字做了庙名。其实,这位女子大可不必这样较真,她的丈夫已经表示惭愧了,她也并没有什么轻佻的言行,完全可以教训丈夫几句,就什么都过去了。她的丈夫甚至可能已经认出了她,只不过是故意开个玩笑试探她的忠贞,如此,夫贵妻荣,岂不皆大欢喜?
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古代的悲剧故事并不过时,在现实生活里,因为丈夫的拈花惹草或者只是怀疑丈夫另有第三者,于是在争吵、纠缠中自杀殉情的也大有人在。其实,在婚姻与爱情问题,当事人不妨糊涂一点,睁只眼闭只眼,过于较真只会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