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在春风得意时都极易喜形于色、夸耀自己;身处高位,都易颐指气使、飞扬跋扈;稍有才能便妄自尊大、目中无人,那种唯恐天下人不知的彰显心理不知害了多少人。保持低调行事作风的人却恰恰相反,他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显山露水,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高出于人的那一面。
唐朝大将郭子仪因为平叛有功,所以备受器重,但功高权重的郭子仪被宦官们视为眼中钉。代宗大历二年十月,正当郭子仪领兵在灵州前线与吐蕃军拼杀的时候,鱼朝恩却偷偷派人掘了他父亲的坟墓。当郭子仪从泾阳班师回朝时,朝中君臣都捏了一把汗,怕他回来不肯和鱼朝恩善罢甘休,闹得上下不安。郭子仪入朝的那一天,代宗主动提了这件事,郭子仪却躬身自责,说:“臣长期带兵打仗,治军不严,未能制止军士盗坟的行为。现在,家父的坟被盗,说明臣的不忠不孝已得罪了天地。”君臣听后都由衷地佩服郭子仪坦**的胸怀。
郭子仪心里明白,自己的功劳越大,麻烦就越大,就是当朝皇帝代宗也会对自己有所顾忌。所以,他处处谨慎小心,低调处世以求自保。每次代宗给他加官晋爵,他都恳辞再三,实在推辞不掉才勉强接受。广德二年,代宗要授他“尚书令”,他死也不肯,说:“臣实在不敢当!当年太宗皇帝即位前曾担任过这个职务,后来几位先皇为了表示对太宗皇帝的尊敬,从来没有把这个官衔授给臣子,皇上怎能因为偏爱老臣而乱了祖上规矩呢?况且臣才疏德浅,已累受皇恩,怎敢再受此重封呢?”代宗没法,只得另行重赏。
郭子仪以豁达大度和深谋远虑得以保全了自己。他位极人臣,满堂儿孙,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
有一出戏叫做《打金枝》,其中代宗曾对公主说:“你公公若想当皇帝的话,还真轮不到我们老李家!”可见郭子仪功高盖世,但他深知谁能一人打天下呢?官与钱不能都一人独得。适当的时候要表现得低调一些,为别人提供点儿方便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保持如此清醒的头脑,这就是许多为人臣者虽然战功赫赫却最终落得身首异处的原因。精通世事的人很清楚其中的道理,他们以低调换取了永享安康富贵,达到了生存的至高境界。
汉更始元年,刘秀指挥昆阳之战,震动了王莽朝廷。然而,刘秀兄弟的才干也引起了更始皇帝刘玄的忌妒。刘玄本是破落户子弟,投机参加了农民起义军,没有什么战功,自当上更始皇帝后,整日饮酒作乐,不事朝政。刘玄怕刘秀兄弟夺取了他的皇位,便以“大司徒刘纟寅久有异心”的莫须有罪名,将立有战功的刘纟寅杀害了。刘秀接到兄长刘纟寅被杀害的消息后几乎昏厥,但他当着信使的面仍极力克制自己,说道:“陛下圣明。刘秀建功甚微,受奖有愧,刘纟寅罪有应得,理应诛之。请奏陛下,如蒙不弃,刘秀愿尽犬马之劳。”刘秀转而又对手下众将说:“家兄不知天高地厚,命丧宛县,自作自受,我等当一心匡复汉室,拥戴更始皇帝,不得稍有二心。皇帝如此英明,汉室复兴有望了。”刘秀的这种虔诚态度感动得众将纷纷泪下。刘秀突然遭此打击自然难以忍受,然而他心里清楚,刘玄既然杀了兄长,对自己也难以容得下。此后,刘秀对刘玄更加恭谨,绝口不提自己的战功。刘秀的行动,早已有人密报给刘玄。刘玄在放心的同时,觉得有些对不起刘秀,便封刘秀为破虏大将军,行大司马之事,并令刘秀持令到河北巡视州郡。刘秀借机发展自己的力量,定河北为立足之地。更始三年初春,刘秀实力已壮,便公开与刘玄决裂。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己未日,刘秀登基,号称光武帝,建国号汉,史称东汉。此时,刘秀只有32岁,正是年轻气盛、成就大业的时候。以屈求伸,“忍小愤而就大谋”,终使刘秀化险为夷,创建了东汉王朝。
力求出人头地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无可厚非,但急于出头,行高于人,让自己鹤立鸡群,必定会遭到别人的忌妒和排斥。细观郭子仪和刘秀的处世之态,也许你会得到许多启发。你可以让自己的才能高出于人,但绝不可让自己显出高人一等的姿态。不显不露是一种低调,也是生存达到更高境界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