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由:三代宗师拒帝位,重义轻利行显明(1 / 1)

不安分的历史 孙浩 992 字 2个月前

许由为尧舜之师,他辞尧禅让、隐居箕山、挂瓢洗耳的故事作为民主思想的最早典范,成为千古美谈而闻名于世。许由也因此成为古代隐士中最早名声显赫的一位,被誉为隐士鼻祖。据传他也曾做过尧、舜、禹的老师,后人因此亦称他为“三代宗师”。至高无上的帝位,自古以来是多少人梦寐以求却求之不得的,有多少人不择手段却去争去抢这枚皇冠。然而许由却是个例外,唾手可得的帝位他却敬而远之,他能够在面对权力**之时理清自己的思绪,平和自己的内心。许由拒绝荣禄、谦让隐退的崇高节操,对中国的隐士文化以致道家文化的形成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当然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部分。

许由是中国姓许之人的始祖,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真正的文献记载的第一位隐士。尧、舜禅让的故事,使原本凡人的他变得家喻户晓。也因此由许由开始形成的隐士的思想、志趣和情怀,诸如“谦让为大、不慕荣利,厌恶官场、回归自然,鄙弃功名、甘于淡泊,悠游山水、忘情诗书,躬身劳作、体验艰辛”,等等,都开始受到历代知识分子的推崇与追求,自此开始形成中国知识分子所独特的精神品格。许由能够以一个平常的心态去看待君王的地位实在令我们钦佩,在面对如此之大的**时,他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取向,并对自己的欲望加以把持,是一般人所难以达到的高度。

传说皇帝尧曾经多次向他请教问题,认为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后来便想把君位传给他。不料却遭到了他的严词拒绝,居然逃到了登封的箕山隐居起来,自此很少与世俗社会交往。尧历尽艰险派人找到了他,让他当九州的长官,所派之人传达了唐尧的旨意之后,便苦口婆心地劝他立即上任。许由却认为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民众,但是却不可以成为一个高官,所以他就下定决心不去就任,并且跑到颍水边去洗自己的耳朵,以此来表示不愿意听到这种话。后来,许由因为品德高尚,才智过人,特别受部族崇敬。当时身为部落联盟领袖的唐尧觉得自己年岁大了,于是就四处访寻贤人,所以当他发现了许由时,就毅然决然地决定要把天下让给他。然而许由却觉得自己的德才并没有虞舜那么好,更担心唐尧的几个孩子不服自己,从而引起内乱、耽误了国家大事,并且还让百姓无辜受苦,于是便连夜私奔岐山隐居。大思想家荀子就曾经这样称赞说:“许由善卷,重义轻利行显明。”许由以他自己那种淡泊名利的思想、重义轻利的崇高节操获得了人们的嘉许,也赢得了后世的人对他的尊敬,从而被尊称为隐士的鼻祖。他甘于隐居,山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耕自食的生活。那种释然的心境更是为后人所大为赞赏。

欲望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希冀,没有人的一生是没有欲求的,而这种欲求最多的表现在对名利和钱财的渴望和追求之上,更不用说当面对唾手可得的那个高高在上的皇位之时,多少人能够抗拒这样磁石一般的**。面对皇位我们更多看见的是不惜一切代价的争夺之战,甚至面对至高无上的权力,连亲情顷刻间都变得苍白无力,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可谓是数不胜数。然而像许由一样多次推脱宁愿大隐于山林的仁人志士实在是屈指可数,他是一个能够自知之人,他有才有德却并不把自己拘泥于权力的旋涡中,按捺住被欲望搅乱的心,找一方净土观赏山光岚气,赞扬锦绣河山。因为有了这样一段历史,才有了后人所仿效的榜样。

在历史上许由是那么潇洒地拒绝了尧,为了逃避一再的请求,他宁愿躲入山林。许由实在是一个贤能的人,他能在那么大的**之下摆正自己的位置。相信世间不喜名利的人实为少数,许由就是少数之中最为特别的那一位。他能够很清醒地认识到尧的功劳:“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以这样的一番话决绝了尧的请求,其言语之间透露的真情实在让人感动。许由是一个值得人们崇敬的人,辞尧禅让、隐居箕山、挂瓢洗耳的故事自此之后便一直流传于世,拒绝荣禄、谦让隐退的许由也就成了越来越多不慕名利的仁人志士学习的榜样,开创并发扬了隐士的精神。

相比于许由,自古至今有太多的人应该面红耳赤了。那些自认为自己才华横溢的人,为了名利把自己人性最恶毒的一面展现在人们眼前,就算是他们够在其位、忠其职,却无疑在品格方面要输人一等,他又有什么资格去争去抢呢?更有一些人为了一些蝇头小利,不但绞尽脑汁,甚至还不惜一切手段为所欲为。这实在有违君子之道,比起那些古代贤人来,实在是渺小而可耻的。所以谦让是一种美德,当两人都想得到某件东西时,必然会有一个人失望而归。面对这样的事,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品行和觉悟,适当的退让或许会失去利益上的某些东西,但是会收获一种更加宽广豁达的心境,这对于漫漫的人生道路是受用不尽的。

许由善卷,重义轻利行显明。

——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