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七绝圣手命多坎,难逃妒恨断余生(1 / 1)

不安分的历史 孙浩 970 字 2个月前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享有盛誉的一位著名诗人。在他的文学成就中以七绝诗尤为出色,时人评价说甚至可以与李白的诗作相媲美,也因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就其文学贡献上来讲,王昌龄的诗作流畅通脱,高昂向上,因此深受后人推崇。从王昌龄的诗中我们更能够领略到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精神,除此之外还深深蕴含了他对下层人民的关怀,体现了一个诗人的宽大视野和博大胸怀。然而才华熠熠的王昌龄的一生却是坎坷多难的,为官的种种不顺使他身心疲惫。他的内心是悲怆的、躁乱的,作为诗人的他也只能把他的情感寄托于文字之中,然而这溢于言表的才华却又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王昌龄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他所作的诗句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其最大的成就就是将七绝推向了高峰,故被人尊称为“七绝圣手”。他的诗作多是抒写战士的爱国立功还有思念家乡的复杂心绪。王昌龄的才华就展现在了他诗歌创作上,语言圆润蕴藉,此外音调上的婉转和谐更是意境深远,耐人寻味,为许多人所钦羡。正因如此他的许多描写边塞生活的七绝都被推为边塞之名作,其中以《出塞》一诗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这些才华使他赢得了志同道合人的认可,使他得到了广大文人的推崇,更使他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拥护和传诵,但是正因为他的才华,才遭奸人所妒,无奈一命呜呼,实为可惜。

王昌龄早年贫贱,以从事农耕来生活,即将到了不惑之年时才刚刚中了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他的一生都是屈居于下僚,其中有两次遭贬,辗转游离度日,也可以粗略地说在他30年仕途生涯中,就有20年遭迁谪。宦海的失意并没有影响到他文坛的得意,王昌龄算得上是盛唐诗坛中的一位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他被称作“诗家天子王昌龄”。这源自于他诗名早著,所以王昌龄与当时很多颇负盛名的诗人交游颇多,交谊也很深厚,比如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跟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人也都有交谊。文坛上颇负盛名的他最终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都没能保住,离任而去,迁回了亳州之时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唐才子传》所记载的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揭开了王昌龄遇害的原因竟然是遭人妒忌。许多史学家认为:“闾丘晓嫉妒王昌龄的诗才与名气,他认为在当时天下大乱之际,可以为所欲为:王昌龄只是一被贬谪小官吏,朝廷自顾不暇,还有谁来问津他的死活?于是悲剧发生了——一代诗杰人头落地。”

王昌龄一生的命运是如此不济,不惑之年刚刚得志,期间又两次遭贬,过着辗转游离的生活。他在文学方面颇有名气,却又因才华横溢遭到妒忌而丧命,更何况诗人之死也鲜为人知,唯有留下的墨迹才能为后人所感所知。当人们知道了王昌龄是死于非命,死于权势的忌才,或者是纠纠武夫对于知识分子的轻蔑而随意枉杀诗人之时,所有人都为之深感气愤。然而好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草菅人命的闾丘晓更是逃脱不了罪行,当时在任的宰相兼河南节度使的张镐,在王昌龄冤死后不久就为他报了仇。但是那又能怎样?闾丘晓扼杀了诗人的生命,也毁灭了更多的绝非凡品的诗篇。

才华横溢的王昌龄真可谓是生不逢时,生于战乱动**的年代,并且郁郁不得志,怀有忠肝义胆的报国之心却报国无门。他内心的躁乱唯有借助他的才华展现在了他的诗作中,他的诗是用感情所浇筑、才华所装潢,他的诗可以令人潸然泪下,亦可使人心振奋。他专于七绝,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他是盛唐诗坛的冉冉明星,他的才华并不会因为他仕途的不幸而受到丝毫的影响,反而复杂的感情更使他的诗句倍感沉重且意味深长。然而并不是任何人都尊重这样的一位灵魂的塑造者的,他有被人所欣赏、所敬佩的一面,便会有被妒忌、被暗算的可能,王昌龄就倒在了自己所恃之才上。闾丘晓注定要被世人所唾弃,因为他杀掉的不仅仅是一个诗人,而是绝非凡品的诗篇。

倘若王昌龄生活在一个社会风气淳朴的和平年代,他是否依然还能写出那样**气回肠的边塞诗作呢?倘若他能够被统治者所赏识得以重用,功名利禄一应俱全,他还会不会成为世人所敬仰的“七绝圣手”,会不会依旧有着那样的才情为世人所称颂,会不会有那么多闲暇的时间工于写作呢?当然历史没有假设,王昌龄的一生光辉值得我们后人所铭记,作为后人的我们也应该秉着一颗平静的心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当然“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应该避免闾丘晓类似的小人出现在自己的身旁。

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不尽。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