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赫赫战功心坦荡,无奈君王不识心(1 / 1)

不安分的历史 孙浩 1060 字 2个月前

廉颇是战国末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名将,他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他在赵国服侍了惠文王、孝成王、悼襄王三代君王,经历了大约50多年的戎马生涯,他南征北战,攻城掠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赵国的兴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悼襄王时期,虽然廉颇忠君报国之情有增无减,一片诚心,然而他却处在了“君王惧、佞臣恨,朝不保夕”的危难环境之中。当他“奔魏大梁”之后却依旧心系赵国,当赵国受困于秦国之时,廉颇以“一饭斗来,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但是在奸人的曲解之下,廉颇最终未能如愿重新驰骋于沙场而郁郁而终。

廉颇是一位忠君爱国、善改错误的历史人物,千百年来“负荆请罪”的故事依旧流传,从而也使得他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瑕不掩玉的名将、一位有着独特个性的优秀军事家,深受古今中外人们的无限崇敬和爱戴。由于他对奸佞小人的嫉恶如仇,耿直的性格使他在不经意间为自己政治上的沉没埋下了祸根,廉颇在其进入晚年的时候被迫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遭到小人的诋毁离间而奔走于他国的廉颇陷入了深深的痛楚和失望之中,满心希望再次能够委以重任,却不想到死都没有盼到那一天。正如司马光所言:“廉颇一身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此真可以为后代用人殷鉴矣。”这并非只是他个人的不幸与悲哀,也更是国家的损失。

赵惠文王在位时,正值蔺相如的青年时期,那时候他与蔺相如一起创下了不少的历史佳话。最有名的就当属廉颇“负荆请罪”的“将相和”了,虽然这件事上暴露了一些廉颇性格上的缺陷,但是他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在众人口中广为流传,两人从此结为了刎颈之交,生死与共。也正是由于廉颇和蔺相如交和,才能够使得赵国内部上下团结一致,都能够尽心报国,也由此使得赵国能够一度强盛,成为了东方诸侯阻挡住秦国东进的一座有力的屏障,秦国也在此后的10年之间未敢攻赵。

到孝成王时,长平之战中秦国使用了反间计,使得孝成王认为廉颇怯战,并强行罢免了廉颇,用纸上谈兵的赵括取而代之,最终长平之战以失败告终,40余万赵兵被坑杀。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损失将近50万的精锐部队,此后国力大大地削弱。于是秦国借此时机又发动了邯郸之战,然而在以廉颇为首的众官兵的浴血奋战下和广大赵国百姓的支持下,最终取得胜利。此后又有燕军来犯,廉颇主战大获全胜,使得赵国在七国之中的地位得以提高,同时也增强了赵国的实力,并且锻炼了赵国的将领。在孝成王末年,廉颇又带兵攻取了魏地繁阳,从而说明赵国国力逐渐开始恢复。直到了悼襄王即位之后,襄王十分昏庸,听信了当时奸臣郭开的一些谗言而解除了忠臣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了廉颇。廉颇也因为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后,离开赵国投奔了魏国大梁。此后当赵国多次为秦国所困时,襄王再次想到了廉颇,派人去探是否可用,使者被奸人所收买,曲解廉颇意味深长愿再次为国尽忠的含义,使得廉颇最终也未能达成心愿,由此郁郁寡欢,不久便与世长辞。

在关于廉颇的战例记载之中,他几乎没有一次失败的记录,可以说廉颇就是一个战神。然而盖世的英雄遇上昏庸无道的昏君和奸佞的小人,这不仅使廉颇个人受到打击,连国家的稳定都受到了破坏,比如说长平之战的悲惨结局。这也就充分地证实了廉颇的“人在阵地在,人去军队亡”的一个客观的事实,从而使廉颇名列中国著名成功军事家的行列之中,相比于行列中其他人而毫不逊色。

廉颇不仅有着军事家威猛过人的勇气和十分丰富的战斗经验,他的优良品德也表现在多个方面。他本身具有着政治家的品德风范,他可以以国事为重,在关键的时刻能够勇于挑起重担,更敢于战斗,特别是他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然而可悲的是赵国的国君却是一代不如一代,一直到赵孝成王之后,主子昏庸,奸佞当道,逼得良才出走,客死他乡,边塞良将饮恨喋血,不能战死沙场,却屈死在昏君佞臣的手里,最终导致亡国。廉颇也为此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在别人眼中熠熠生辉的才能却不能被君主所赏识,立下了汗马功劳却还是被猜忌和防备。廉颇的内心必然受尽了煎熬,躁乱与愤懑堆积了他整颗心脏。怀才不遇既是廉颇个人的悲哀,更是国家的不幸。有一篇古风写出了当时赵君的昏庸:“可叹赵地多瘦土,良木稀疏谬木稠。白云山石锁虞卿,沙邱宫墙困主父。纸上谈兵误世稷,梦里闻琴植祸梏。相如豪气成故事,廉颇长戟生楚锈。越奢遗言难矫枉,李牧冤魂不瞑目。庙堂有虫蠹栋梁,边塞无将守疆土。拍案寄语太史公,笔伐奸佞力未透。徜使灵台雄主在,西秦帝业肯成否?”赵国的败落不免惹人深思。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廉颇的现象便是一面镜子,廉颇文化的研究对于今天来讲同样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当自己的才能得不到重视时,并不能自甘堕落,也不能就此放弃了对梦想的执著,还是应该依旧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去挖掘自身更深或是更广的潜力。此外,妒忌是人们进步的敌人,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像廉颇一样敢于承认和改正,这才能使我们的人生越走越完美。

廉颇一身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此真可以为后代用人殷鉴矣。

——北宋·司马光

秦败于阏与,反攻魏几。廉颇救几,大败秦师。

——《战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