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自小好学撑霸业,传位儿孙争斗多(1 / 1)

不安分的历史 孙浩 1067 字 2个月前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是他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也是他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宏伟局面。他是一位英明的君主,是伟大的政治家。他是死后被冠以“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谥号的皇帝,然而这样一位圣主却并没有处理好储位继承的问题。大清朝的立储制度,是康熙帝所创制,虽然他思之久远,却最终事与愿违,康熙的皇子之间争权夺位的斗争异常惨烈,最终引发了“九子夺嫡”。公开立储之后形成的两个政治中心,造成朝政的混乱,给英明一世的康熙内心以创伤,留遗憾于人间。

康熙皇帝在位的61年里,勤政爱民,崇尚儒学,使清朝的经济持续发展。他平定内乱,收复台湾,使得清朝成为当时世界上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空前富庶的国家。然而治国有方的他并没能把子嗣继承帝位的问题处理好,最终形成了“九子夺嫡”的局面。继承大统一事也同样使得朝野纷争,形成了“太子党”和皇八子集团党羽对立的纷争局面。康熙皇帝的晚年终因其诸子皇位继承的纠葛而心力交瘁、郁郁而终。他曾说:“日后朕躬考终,必至将朕置乾清宫内,尔等束甲相争耳!”

康熙的皇后赫舍里氏在生育皇二子胤礽时难产死亡,年仅22岁。康熙伤心至极,所以对胤礽疼爱有加,第二年便立他为皇太子。那一年康熙22岁,胤礽才刚刚两岁。康熙的这个决定固然是看到了他的前人当时未能尽早立储的教训,康熙帝的曾祖父努尔哈赤和祖父皇太极死之前都没有公开地确定皇位的继承人,由此所引发的争夺大位的事件,几乎要兵戎相见,使政权面临分裂的危险。但是立储过早、太子过幼,显然也是欠妥的。难以预料的是两岁的胤礽以后将是怎样的,事实证明,在册立皇太子后的33年里,朝廷中自然地形成了太子党。最终康熙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唯肆恶虐众,暴戾**”,第一次宣布废太子。然而这一举动使一些抱有野心的皇子们开始结党钻营,谋贪大位。康熙无奈地看见废太子后争储斗争愈演愈烈,故复立胤礽为皇太子。诸皇子更加明白了太子能够一次被废就能有第二次,导致了皇太子集团与皇八子集团之间的斗争日趋激化。最后,康熙再次废掉太子,并且对于太子党羽更是恨之入骨,故加以严厉的惩罚。形势也就演变得越发复杂。而康熙的晚年也因其诸子皇位继承的纠葛而大伤元气,郁结成疾,悲离人世。也最终导致其继任者皇四子胤禛登基,形成了一段历史疑案。

康熙是一代圣君,他看到了自己先人在子嗣继承问题上所犯下的错误,无论是努尔哈赤或是皇太极每当涉及皇位交替都会面临着皇位争夺的战争,他内心是不安的,他希望自己的子孙可以千秋万代。为了抚平他内心的躁乱不安,也为了巩固皇权、削弱旗权,稳定人心,在他年岁尚轻的时候便确立了继承人。然而事情都有两面性,他只看到了其一。提前立储的弊端使得皇太子与其他皇子之间产生了残酷的斗争,他们各自形成了自己的党派、势力集团。据史料分析,康熙晚年因为众皇子争夺皇位所导致的激烈斗争,使其无力整饬朝政。社会统治虽然在表面上依旧繁荣稳固,但其内部的矛盾已经爆发出来,而且吏治已经败坏到了惊人的地步,土地也集中到了少数人手中,造成国库空虚,赈灾无钱,打仗无饷,就连西部用兵都半途而废,这无疑是康熙帝的心病,终使得他郁郁染疾而终。

康熙所创下的大清王朝是个空前强大的帝国,这一点就连那些自命不凡的欧洲来访者都不得不承认。史书上对他的记载多是对他的讴歌赞扬,然而却在子嗣继承问题上让他纠结无奈。他不仅是一位平常的父亲,而且是高高在上的皇上。自古以来多少人觊觎这个位置,他是心知肚明的,他不能像其他父亲那样对自己的孩子一视同仁,他需要选出一个能够接替自己位子的儿子。然而在皇位面前他看见了自己儿子相互的压制,为了皇位不顾感情,他内心是悲哀躁乱的。国事家事天下事压在他的心里,晚年的子嗣继承问题更加日益激化,最终使康熙帝心力交瘁、染疾而终。

康熙是片面地看见了他的先祖在子嗣继承问题上的纰漏,看见了未立储君会使江山岌岌可危的一面,但是他并未处理好储君权力的问题,险些形成了除了皇权之外的另一个中心,也使得皇子之间斗争愈演愈烈。假如康熙不是年轻时对太子过多宠爱,两岁便立他为太子,而是静观孩子的成长,等长大成人再择其贤者立为太子,也不会闹得满朝沸沸扬扬。着眼于现代社会,利益先行已经成了一部分人的心理趋向。在利益面前一切都显得苍白无力,有的人开始忽视情意,无视道德。利益面前的情感匮乏是古人和今人共同的悲哀。我们应该看到无视仁义道德势必得不到很好的结果,知足者常乐,凡事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不骄不躁才是为人之道。金庸老先生的一句“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一语中的,值得身为后人的我们品读回味。

康熙有两大缺点,一是在传位问题上,始终犹豫不决;二是“好名”,而且好与臣下争名。

——高阳

批评康熙有三:一是皇位即位的纠葛有点进退失据;二是康熙虽喜爱西学,任用耶稣会士,并允传教,但对西方并不信任,因而有礼仪之争以及导致雍正的禁教;三是康熙以轻徭薄赋自豪,以此彰显盛世,但其永不加赋的政策按耕地面积缴固定税金,与人口无关,于是人口虽增,亦不加赋,为康熙的继承者造成财政困难。

——史景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