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布衣为王本不易,残酷刑罚安己心(1 / 1)

不安分的历史 孙浩 1210 字 2个月前

他拥有汉高祖的用人智慧,拥有唐太宗的民本思想,拥有宋太祖的专制集权,这些先人的才能在他身上一一有所表现,甚至表现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推翻了当时元朝的暴政,由此建立起了一个统一的封建政权,他虽拥有着秦始皇的果敢英明,但是更凸显着秦始皇残暴的影像。初定天下时的朱元璋,尚且能广招天下文人贤士,对手下部将更是视如心腹。可悲的是,像这样平和淡定的心境并不能一直维持,一俟天下方定,他的心便开始躁动不安了,朱元璋开始担心起文臣们鄙薄他那贫贱的出身,更是担忧武将们会篡夺他的皇位。当这种焦躁不安的神经控制了他的行为时,便有了他诛杀功臣宿将、大搞株连、滥杀无辜,甚至一案株连杀人逾万的残暴统治境地。

出身于一个赤贫佃户之家的明太祖并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并不精通于孔孟诗书礼乐,但是他仅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坚定信念和统帅力驱逐了胡虏,推翻了元朝的暴政和奴役,拯救百姓于水火,建立了新的统治。也许是出身贫寒的他不够自信,也许是皇帝的宝座太过于闪耀,以至于让他在对权力和威严的欲望中变得焦躁不安,唯恐别人架空他,篡夺他的帝位,正因如此也使他下定了对威胁到自己的人“宁可错杀,不能放过”的决心,也许皇权就是这样残酷,在它的面前没有感情可言。于是得到天下之后的明太祖便开始大兴冤狱,诛杀了功臣,还设立了锦衣卫,由此开始了他对官民残暴的专制统治。此外为了加强他自己一人的大权,他废除了当时封建社会的丞相制,抑制住了贤能的辅佐,但是如此一来,却直接致使权臣和宦官更容易控制到政权,导致了明末宦官专权,民乱纷起。

明太祖为了自己能够掌握更多的权力,采取了十分残酷的统治手段。根据史料了解,当诛杀了胡惟庸之后,他又以谋反罪杀害了大将蓝玉,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两案被牵涉于其中的竟高达数万人之多,元太祖几乎要把明初的开国功臣杀光。这就是有名的“胡蓝之狱”。吴晗在描述完胡蓝之狱后说过这样一段话:“不但列将依次被杀,甚至坚守南昌七十五日,力拒陈友谅的义子亲侄朱文正也以‘亲近儒生,胸怀怨望’被鞭死。义子亲甥李文忠南征北伐,立下大功,也因左右多儒生,礼贤下士,被毒死。徐达为开国功臣第一,洪武十八年生背疽,据说这病最忌吃蒸鹅。病重时元璋却特赐蒸鹅。徐达流泪当着使臣的面吃下了,不多日就死。”由此可见明太祖当时的残忍之至。在元太祖的眼中,他自己的子孙都是值得信任的,他都付之以兵权,以此用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于是当时明太祖封宗室的25人为藩王,驻守到全国各地。然而这一举措事实证明并不如他所思所想,在他去世后不久,燕王朱棣便起兵夺位,史称“靖难之役”。

在明太祖所铲除的大批开国功臣中,虽然有一部分是当时与整顿吏治和一些反贪腐的政策相结合的,但是绝大部分属于滥杀。他推行的“以猛治国”的方针,创造出特务组织,一时间使朝野上下官民之间都敢怒不敢言,唯恐隔墙有耳。他制造了许多血案,开创和恢复了野蛮残酷的刑罚,大量的屠杀,弄到一种“贤否不分,善恶不辨”的地步。那勋劳卓著的一些大将和文臣,毫无理由地被野蛮地杀害了。明太祖屡兴大狱确实在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开国初期的一些功臣除了耿并文等少数几个人以外,其余的全部都被无情地杀害。明太祖肆意的杀戮,以至于到后来遭受“靖难之役”之时南京朝廷竟然无将可派,由此我们可以说是朱元璋的分封外藩和大杀功臣直接地导致了“靖难之役”中建文帝的失败。这是他始料未及的。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的明太祖,虽然有着许多的政绩为史家所称许,但是他肆意诛杀功臣却在历史上为他留下不太光彩的一页。

明太祖所创立的大明王朝诞生于长达一个半个世纪的扰攘纷乱之中。那是一个一切都遭到破坏的年代,那时的百姓生活在无情的暴力之中而无法自救,文明已经开始逐步地陨落,中国土地上充斥着的是野蛮的所为,仁义道德丧失和败坏。初建统治的明太祖可谓是给天下苍生拂过一阵春风,拯救了文明的开化。然而当他坐稳宝座,他也难逃这权力所下的魔咒,恐惧失去的焦躁使他的脚下流淌着多少含恨之血。

纵观历史,开国皇帝与帮他打下江山的功臣死后都有一种复杂难解的情愫,例如汉代的刘邦心存猜忌,大杀功臣;而唐太宗李世民却可以气量宏大,处理得较为妥当;宋太祖赵匡胤则更是采取了新的模式“杯酒释兵权”,和平地解除功臣的兵权。由此可见,在处理这种复杂纷扰的关系,还是要看皇帝的处理方法。而元太祖朱元璋却是一位多有顾忌的君主,正是他的这种猜忌和顾虑造成了矛盾的不可化解,遂大开杀戒,造成了后来的诸多遗憾。现在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之中也时常有如此心思复杂的人,当他们去创立一份基业之时,总是能够做到用人不疑,然而一旦事成,原来简单平静的心境却不能继续保持下去,他们不断地怀疑,猜忌最终弄得两败俱伤。

倘若明太祖能够少一些躁乱,多一份明智,信任那些曾经为他出生入死、东征西讨、为他赢得天下的功臣,能够安抚和保存一些他的心腹力量于后世,也不至于后来的“靖难之役”时建文帝无兵可调。前人可哀,警示后人,我们应该本着宏大的气量,少一些躁动,多一些平和,才能把成功延续下去。

洪武元年,太祖即皇帝位,复中国之统。圣人之生。自有天地以来,中国未尝一日无统也,虽五胡乱华,晋祚犹存,辽金僭号,而宋系不断。未有中国之统尽绝。而尽夷狄之归,如元朝之世者也。三纲既沦,九法亦释,天地于是易位,日月于是晦暝,阴浊用事,迟迟至九十三年之久。中国之人渐染其俗,日与之化,身其氏名,口其言语,家其伦类,十室而九矣,不有圣君者出,乘天心之所厌,驱其类而**涤之,中国尚得为中国乎?

——明·邱浚《世史正纲》

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之人而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盖雄猜好杀,本其天性。

——清·赵翼

以国家全体而论,当开创之后,而无检制元勋宿将之力,人人挟其马上之烈以自豪,权贵纵横,民生凋敝,其国亦不可久也。

——孟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