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阳光,清晰地把地上的山脉河流呈现出来,让人有不可琢磨的熟悉与陌生。房屋与蜿蜒的路,镶嵌在纵横交错的田野,被一条泛着白光的史河缠绕,那种魅力用言辞难以恰当描述。一脉流水让我懂得文明历史的走向。
风起于青萍之末,却驰骋于天地之间,世间万物,无不受其吹拂。
同一轮明月下,谁不曾深藏一段固始往事。
历史不在泛黄的纸页中,而是在纸页背后的故事里。
豫南固始有太多的故事。有多少朝代和历史人物与她的命运紧密相联;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在这里发生、演绎。
固始县地势大体由西南向东北呈倾斜状,平均海拔80米,最高处曹家寨海拔1025.6米,最低处三河尖建湾村海拔23米,也是河南省海拔最低点,境内地形多样,山区、丘陵、平原、洼地、湿地、滩地兼备。按照自然地形的高低走势,分为南部低山区,中西部丘陵、垄岗、平原区,东北部低洼易涝区,并呈现出由东北部低洼易涝区向中西部丘陵、垄岗、平原区和南部低山区地形逐渐抬升特征。
颛顼时代,今大别山腹地北至淮河一带为帝封皋陶安国属地。
尧帝时代,安国析封出娄子国。
夏代,安国地域又析封出六国、英国、蓼国(偃姓)、黄国。
商代,今大别山北麓及史、灌河流域为娄、英、蓼国(偃姓)、黄诸国地。
西周,旧蓼(偃姓)北部先析地为蓼(姬姓),后又析地置蒋,番国迁入。今县境为番(音潘,下同)、蒋国地,兼有蓼、黄等国地。娄,未见史载。
古蓼国是个小国,在春秋战国那样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必定备受强邻的欺压和**。
春秋,楚灭蓼、蒋、番(为吴灭)、黄诸国,建期思县,南部雩娄旧地为雩娄邑。期思县西南近大别山,北临淮河。原蒋国地为郡邑蒋乡,番国地为郡邑潘乡。潘乡邑旧名寝丘,春秋后期,公元前504年,“吴伐楚取番”,番国即被吴灭,所取即后期思县的潘乡邑。潘乡邑及以南地区时为吴国所领有。公元前473年,越灭吴,潘乡及吴时属地又为越国地。
战国,公元前355年,楚灭越,潘乡邑等越时属地又复属楚。公元前227年,秦将蒙恬攻寝,取寝丘邑,时域地已属秦。
秦,期思县的潘乡及蓼乡、蒋乡等,还有雩娄邑东北部地区初属楚郡,后楚郡更名为九江郡(治寿春),期思县及雩娄的上述地区属之。域内于寝丘地置寝县,于蓼旧地置阳泉县,于雩娄旧地置雩娄县,蒋国旧地仍为期思县。
西汉,境域置有寝、期思、蓼、阳泉、安丰、雩娄6县。寝、期思属汝南郡。蓼、阳泉、安丰属六安国。雩娄属庐江郡。
东汉,境域置有固始、期思、蓼、阳泉、安丰、雩娄6县。固始、期思属汝南郡。蓼、阳泉、安丰、雩娄属庐江郡。
三国魏,固始属汝阴郡,期思属弋阳郡,雩娄、安丰、蓼属安丰郡,阳泉属庐江郡。
晋初,固始等6县循魏制,分属汝阴、弋阳、安丰、庐江4郡。西晋怀帝永嘉(307年~319年)后,诸县地属后赵,不久属前秦,再属东晋。东晋安帝隆安年间(397年~401年),蓼县并入固始县,雩娄县并入安丰县,阳泉县东徙。
北魏后期,固始地虚,设置不定。
北齐,蓼县改置北建州。不久废州,侨置新蔡郡,领固始一县(固始复名)。
北周,置新蔡郡(治固始),不久改置浍洲。
隋,开皇初,浍州废,复名固始。边城郡废,复名期思,皆属弋阳郡。
唐,光州属淮南道,领固始。期思并入固始。
五代,梁、唐,固始为吴地,属光州。晋、汉,固始为南唐地,属光州。周,固始属淮南道西路光州。
宋,固始属淮南西路光州弋阳郡光山军事州。太祖建隆元年(960年),改殷城县为商城县。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商城并入固始。
元,固始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汝宁府光州。
明,固始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汝宁府光州。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改属中都临濠府(府治寿州)。十四年(1381年),复属汝宁府光州。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年),析西南32里复置商城县。
清,固始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南汝光道光州直隶州。
民国初年,固始属豫南道。五年(1916年),豫南道改称汝**,固始属之。二十一年(1932年),固始属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潢川专员公署所辖。
建国初期,固始属潢川专区。1952年潢川专区并入信阳专区,后改称信阳地区,1998年信阳地区改为信阳市,固始属之。
2014年1月,固始为河南省直管县。
以上对固始的介绍,有些烦琐,大多数是这样简要介绍的:固始,在夏、商为蓼国地,西周时期曾为蓼、蒋、黄、潘等国地。春秋中期,楚灭此地诸国。南北朝属豫州。
目前的固始所在地,就是古蓼国、番国所在地,蓼国都城大约就在城东北40余里地徐集乡境内,番国都城就在现今的县城附近。那时候蓼国或番国的面积还要大些,包括安徽临淮的几个县乡,还有信阳目前所属的一些县乡。这些地方几乎都与固始有着很深的渊源。
然而,固始却总会以自己的方式展开另一程的生命叙事。
历史潮水滚滚向前。
固始作为历史上中原地区向皖、苏、闽、粤、浙、赣,尤其闽台一带移民的肇始地和集散地。在上自秦汉,下至明清的漫长岁月里,徙民南方不计其次,难以计数。因为有了历代移民南国之举,故闽、台一带对固始多怀“祖地”之尊,《闵中记》称:“今闽人皆称固始人”。斗转星移,移民后裔遍播海内外,于是,固始便有了侨乡的称谓,名扬天下,被誉为“中原第一侨乡”。
千百年来,朝代的兴衰,战争的驱逐,灾难的逼迫,迫使固始人多次南迁。
早在西晋时期,就有大批的固始先人南下北上。《闽书》载:“永嘉二年(公元308年),中原板**,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
盛唐时期,一支浩大的人马携辎负重、风尘车马,从固始一路逶迤向闽南进发,续写了一段传奇。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陈政、陈元光父子先后率兵三千六百名赴泉潮一带镇抚骚乱,屯垦建宅,大兴水利、农桑和文化教育,开建漳州。陈政父子所率入闽将士及眷属数千人,计有八十余姓,落籍闽地,镇边戍守,开启了固始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移民。更令陈氏家族在历史中留下了为人难忘的一页。
唐僖宗光启元年(公元885年),固始王审知兄弟三人,率乡民五千人随农民义军入闽。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王审知皇封闽王,建立了威震一方的闽南王朝,所率将士五十余姓,亦在闽地落户。自那以后,固始后裔的足迹跨越千山万水。
北宋末年,宋室南迁,固始乡民为避战乱,纷纷南徙闽地寻亲、投友,多有落户定居。
我们寻找着历史的脚步,倾听着祖先的声音。历史上四次大迁徙的固始人,为闽地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宝贵贡献,其后裔渐次播迁东南亚并及世界各地,固始因之成为闽粤台港同胞及海外侨胞世代萦怀的乡关祖地。讲华夏文化,看中原大地;讲根亲文化,看豫南固始。据悉,在台湾宝岛,户数在500户以上的100个大姓中,有63个族谱上均记载其先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这63个姓氏户数占台湾总户数80.9%。丰富的历史渊源,理所当然地造就固始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唐人故里,闽台祖地”。
这些辉煌绝不“仅存于历史中”。 许多时代都已经从固始的身边一一过去,而它,至今仍然没有起身离去。
固始,地不老天不荒啊!
一位哲人说过,我们走不出自己的历史,犹如我们走不出自己的房间。历史并不仅是写在纸上的帝王将相的战争与阴谋,也存在于每一个生命个体真实的情感记忆之中。文学的魔力就在于,它让我们“挽留”自己的历史记忆,在叙事的重构和想象中,成为对过往的纪念。
由此,我想起了一位友人。他对固始的前世今生理解得非常透彻。
谁的文字就是谁的文字,不可替代、不可复制,即使将他的名字盖住,也知道是他写的。这就是陈峻峰。他的根稳稳扎在固始这片土地上。
一向喜欢陈峻峰淡定自若、舒卷自如的文字,沧桑里氤氲着人文情怀。这不,他的长篇散文着作《三炷香——历史行色与他乡叙事》,就是一部铅华落尽见真淳的佳作。这本书内容丰富多彩,尤其对生命原色和家族历史的描写,极大的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为作品增加了可读元素,是一部民族迁徙史,陈姓氏族志,怅然千秋,一腔情怀,如泣如诉,是一本有关家族记忆的书。往往在熠熠生辉的宏大叙事下面也遮蔽不住人性的幽暗。他的文字能经受住重复阅读,一句是一句,有节奏感,犹如大别山的山峰和史河的流水,让人感到他的文字有力量,有底气,有担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陈峻峰,无疑是一个让家乡人有所期待的优秀作家。空灵的语言、扎实的根,触及生命中最敏感的部位。
阅读陈峻峰的文章,如同他家乡的史河水一样明净自由,徐徐缓行,时而**出些许幸福的涟漪。作者的感情是很重要,更要有高智商,有超强丰富的想象力和自由驾驭文字的功力。
我一向爱读峻峰的文字,近年来,几乎阅读了他所有的着作。
历史的铅华在岁月中流失。但祖先的胆略、雄才和丰功伟绩仍熠熠生辉,不断的昭示着后人,成为凝聚海内外固始后裔同胞的强大的精神支柱。一脉相承的文化,相近的生活生产方式,相同的遗传基因,承载着巨大的民族认同感,形成无限的向心力。凭着共同拥有的血脉印记,带着对祖先的顶礼膜拜,我们齐聚先辈们生息的地方,寻找那熟悉的乡音,掬一口甘甜的故土水,仔细辨认那似曾相识而又陌生的阡陌小道,不禁让人感慨万千,心绪难平。饮水思源,故土寻根,无论身居何处,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那种寻根求源、究其根本的认祖归宗意识从来没有一丝一毫的减弱,反而随着岁月的更替愈发浓烈。祖上的远徙南迁,把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优秀的文化和浓郁的风土人情传播到了闽南、粤北,继而漂洋过海,传播到了台湾、东南亚地区及世界各地。如今,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仍然称自己为“唐人”,他们集聚的地方被叫做“唐人街”,其直接证据就是固始唐朝两次大移民的结果。千年时光封存不住历史的印记,崇山峻岭隔不断血脉亲情,当文明古国再次崛起、称雄世界的时候,亿万游子、炎黄子孙纷纷踏上访祖寻根之旅,再续亲情血缘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历史的轮回,了却了祖先魂牵梦绕的心愿,同时也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故土,烙在了子孙后代的心灵。
也正是无数个被探寻、还原出的历史细节,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大的历史格局,丰富并不断更新着我们对于历史和当下生活的认知。与往事干杯并不容易,尤其对一个与时代发展感同身受的人而言。
千古兴亡多少事,岁月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挽住时光不许动。总有一些故事,能延续我们的期待,那些遥远的先祖依稀就在我们眼前,我们看着他们欢聚,看着他们别离,看到他们舍生取义,跟随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垂泪。
固始仿佛一本厚重的书,厚得让人有些目不暇接,她不仅融合了根亲文化,而且渗透了豫风楚韵的历史。
历史就是这样子,没有永远,只有变迁和发展,翻开来一看,其实就是本写满了故事的书。
固始往事,在生命深处的跌宕,虽世事苍茫、岁月促老,却永远镌刻在你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