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长河里,多少往事悠悠飘过记忆深处,多少梦想,多少追求都随风雨成为过去。多少朋友来了又去,多少爱恨已成记忆,成功与失败、喜悦与哀愁全都埋藏在了心底。喜欢聆听自己心灵深处的独白,几番感叹,几番感悟,尽情写出心情的故事,此时的故事只是一种回味,一种情怀的洗涤。
走出家门,我把目光投向远方,远方白草飘拂,河流如带;我把目光投向天空,天空飞鸟回还,白云悠悠。如同人生最美丽的风景,有欢笑也有悲伤,有甘甜也有苦涩,交织成多姿多彩的生活本真。摆脱了物欲缠绕的心灵充盈和坦然,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和惬意的享受,如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轻松自在,令人向往。行走世间,盛衰入眼,冷暖自知。参加税务工作之后,业余爱好写作,喜欢以真情的文字去诉说,去领悟心灵感触的事情。盼望用自己的泪水、汗水、苦水浇灌出来的一朵艳丽的文学奇葩。生活节奏的急促,情感的付出与收获,一路的风尘,一路的遥望,一路的期待,一路的成长,偶有稚嫩之作见诸各地报刊,我喜不自禁。
固始辽阔,地广人稠,沃野千里,蓄积饶多,花香盈面。我心绪起伏难以平静。在这片土地上,群雄逐鹿,烽烟不断。我看见了满天的旌旗下,先人们热血激**的征战,城头不停地变幻大王旗……时光静静流逝,掩埋了一切,改变着一切。千年的朝代兴替,固始却是沉静的,一任云卷云舒,聚散离合,一任世间王朝兴废,岁月更迭,它又像一位安详的老人,朝拥晨曦,夕餐暮霞,平静地度过每一个平常日子。有时我会望着外面的天空,享受片刻的虚无。
闲暇,细思量,总是觉得我国各地的地名很有趣。比如,以山、水命名的,如,河南光山县、河南罗山县、河南淮滨县。以位于山、水的方位命名的,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如湖南衡阳市因在衡山之南得名,河南洛阳市因在洛河之北得名,山东海阳市因位于黄海之北得名。这一类地名还有江苏江阴市等。此类地名中,阳字地名极多,阴字地名较少。还有沿用古国名作县、市名的,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是鲁国的国都,所以曲阜古时候曾称鲁县;被称为“天下第一县”的河南息县,是春秋时期息国的国都。以村镇名作市、县名的,在全国也为数不少,诸如河北石家庄市、山东枣庄市、河南驻马店市、江西景德镇市。以数字命名的地名,如,吉林四平市、江西九江、湖北十堰市、广西百色市、重庆万州区。另外,以革命先烈命名的地名也不少,如,山西左权县、黑龙江尚志市、吉林靖宇县。还有一些以其他方式命名的地名,在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不过,像我家乡固始因是皇帝分封功臣而得名,自商、周以降,不是很多了。说来话长,颇有一番意味。
月亮的轮回,照临千年古城固始的上方。固始名山秀水星罗棋布,历史文化俯拾皆是。固始地处河南省东南端,豫皖两省交界处,北临淮河水,南依大别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形胜一方,史称“土地宽广,峰峦峭拔,控扼荆楚,襟带史淮,中州之势,中邑称首”。古称蓼国,后为番国、寝丘。在这里不得不说作为先人的李通,他是南阳人,东汉开国功臣,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深得光武帝刘秀的恩宠。光武帝见李通为人忠厚老实,就把自己的妹妹刘伯姬嫁给他为妻,是为宁平(今河南鹿邑西南)公主。后来,李通官拜大司农、大司空等职。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光武帝刘秀取“欲善其终,必固其始”之意,封位列三公的李通为“固始侯”,这一封地因此而得名“固始”,沿袭至今。
史载,李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光武亲重。然而,他性谦恭,官高位重却思避荣宠,避权势,一再要求辞官归第。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卒,谥曰恭侯。光武帝及皇后亲临吊丧,送葬。可见,李通是一个品德很好的官员,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
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的蔡东藩在他所着的《后汉演义》第十一回中写道:光武帝有二姊一妹,长姊名黄,次姊名元。元即邓晨妻室,先已殉难。妹名伯姬,已嫁李通为继室。建武二年,追封次姊元为新野长公主,又封长姊黄为湖阳长公主,妹伯姬为宁平长公主。召通入卫,封固始侯,拜大司农。
东汉明帝既尊礼师傅,复追忆功臣,特就南宫云台中,图绘遗像,共得二十八将,再加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四侯,合成三十二功臣。李通排列第三十。
“固始”何解?至今说法不一。大致有“欲善其终,先固其始”、“坚固必先通始”、“固久之固,当自此始”、“通与帝首事,欲其坚固初始欤”等。
明嘉靖时期的《固始县志》,记载了这次重要的更名:“史记正义曰,孙叔敖以寝丘土寝薄取为封邑,李通慕叔敖受邑,光武嘉之,改名固始。”
如今,在固始,人们谈起县名由来,大概都知道与这位李通有关。因为李通辅佐光武帝起事,光武帝想让他坚守初始之志吧!
这一说法也是我们固始人普遍可以理解接受的。不过,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近年也有人曾对固始是否为光武帝刘秀分封李通为“固始侯”而得名存有疑议。说来有趣,前段时间,翻阅《不负如来不负卿》一书,见里面写有“固始汗”的一些简略事情,顿觉亲切,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我赶紧打开电脑,连夜进行查找固始汗更多的信息。一查之下,固始汗果真了得。
固始汗,姓孛儿只斤,名图鲁拜琥,是明末清初功标青史的少数民族领袖,是清代藏族史不可不提的风云人物,此人老成谋国,明见万里,具有娴熟的政治手腕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原游牧于天山北麓,后受到准噶尔的排挤,转移至天山南麓发展,一度与安多北部的喀尔喀蒙古部落发生冲突,后和平解决,被着名藏传佛教格鲁派活佛东科尔呼图克图赠予“大国师”的称号,音转为“固始”,遂自称“固始汗”。
1630年左右,藏巴汗政权利用地方势力内讧的机会,借机发动对黄教的洗劫性打击。不满十四岁的罗桑嘉措不得不避往山南,寻求家族势力的庇护。这更加坚定了他要为西藏宗教争取独立政治地位的决心。为了摆脱西藏宗教长年来对藏巴汗政权的从属地位,达赖与班禅谋划,利用藏巴汗政权与蒙古军队的矛盾,派人进入青海,与驻青海的蒙古军队统帅固始汗达成协议。蒙古军队遂进入西藏,推翻了统治西藏多年的噶玛地方政权,拥立五世达赖喇嘛建立了噶丹颇章政权。
1653年,顺治帝称赞固始汗为遵行文义敏慧固始汗。
固始汗没有对西藏直接军事统治,也没有控制统治区域内卫藏地区的经济赋税,而将其交给了五世达赖,使得五世达赖确立了在西藏内的领袖地位。后来,固始汗病故于拉萨。他对巩固西藏地方和大清朝中央政权的关系起了一定作用。
这是除李通是“固始侯”而让固始得县名外,又见“固始”二字被一少数民族领袖取称为“固始汗”,这里面赋予了很深的意蕴。也许,这是机缘,得以使“固始”在历史长河熠熠生辉。
历史的篇章翻了一页又一页,在固始这块钟灵毓秀的大地上,几度革故鼎新,几度荒废崛起,几度欣欣向荣。奔腾不息的史河忠实地记下了固始的血和泪、荣与辱、悲与歌。越走近她,心中的激动和热爱越是浓重,我爱我脚下的这片热土。那些沉浸于对乡村、民间、山水田园渐行渐远的固始历史背影的关注与缅怀的篇章,寄托了人们对过往生命和岁月般的虔敬、眷恋。不是怀离人,悼时空,而是歌盛世,咏太平。
如果你乘车从沪陕高速固始站下,驱车沿204省道一直往北,经赵岗的南天门,过繁华的郭陆滩镇,进入城南新区,在华夏根亲文化博览园的入口处,你会在牌坊两侧看到“欲善其终,必固其始”这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行走在固始大地,我竟然徒生出一种“近乡情更怯”的情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