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亲情老家人(1 / 1)

纸上河流 张修东 2175 字 5天前

近段时间,二大娘的笑脸经常在我的脑海里过电影,老人家的教诲一直萦绕耳边。亲情一家人,这些教诲,特别好接受。

忘不了,相隔五年后的这次回老家,二大娘遇见我母亲时那亲热劲,两双布满老茧的手紧握在一起,互换着角度和姿势。两对历经风霜的眼睛由眼含泪花到热泪滚动,再到泪流成行。就在腾出手的一刹那,她们用手绢擦拭着眼泪。是激动,是思念,更是久别后重逢的喜悦。她们靠呜咽声安慰着,一句话都没有。

父亲弟兄四个,二大爷在我记事时就早早地走了,他有一只眼睛不大得劲,喜欢拉二胡,曲调的优美就好像他的善良为人,已经刻在了我骨子里。正是因为和二大爷家在一个大院子生活,我母亲又从肥城来到莱芜,一切的一切都不习惯,都是二大娘手把手教会的。妯娌俩那时就结下了友情,之后一直很结缘,相互看着都顺眼。后来,母亲和弟弟“农转非”来到矿区,她们一直保持电话联系,倾诉衷肠,拉呱家常。二大娘和母亲,手牵着手,慢慢地往屋里走。常年闲不住以及自我安排式的家务劳作,使年已87 岁的二大娘,头发花白背略驼,但是走路虽蹒跚却很带劲,精神矍铄,上台阶简直比我们还利索。

“老三家又走了,我们可得好好活呀!”二大娘给我妈说。她说的“老三家”,是刚刚去世的我的三大娘,因心脏病突发,前几天离世。沉浸在悲痛中的妯娌俩互相鼓励着。“咱不能当闲人,不会干别的,就是一门心思照顾好孩子们孙儿们,让他们好有精神头、有积极性地干工作。”“咱得想法子让他们高兴。再就是看不惯的东西,就当没看见,更不能生气。”二大娘继续对我妈说。见说的在理,我和老妈都不住的点头称是。早年,为了生计,二大娘曾在全村是有名的豆腐“专业户”,特别是到了过年,一天能做好几个豆腐,只是后来儿女们都长大了,才放下了营生。庄里庄乡的,对买豆腐赖账的主,她从不计较。说话间,侄媳妇来满茶水。她介绍,一家十几口人的干粮,十几年来,是奶奶一个人和面、揉做、蒸制的,热热的馒头,奶奶一顿饭能吃仨。奶奶也会来事,年龄虽大,但不糊涂,把个家庭调理的井井有条,在村里的老人堆里,口碑挺好。“看看家里的生活可是比十几年前强多了,钱宽余了,房子宽敞了,到处干干净净的,多好啊。怎么三嫂就没有这个福分呢。”妈妈说。“和上次回家的样子也没法子比。”我插话说。

“这边他大哥一家可是靠种特产过上好日子的。今年的大蒜价格更是喜人。还有姜,这几年都种的不少。钱宽余了,也给在北京打工的小孙子帮了不少忙。”二大娘高兴地说。我知道,小侄子已经和侄媳妇在北京打工七八年了,据说已经在小区幼教站稳了脚跟。一会,妯娌俩又顺势说起了孩子们。到了这把年纪,牵挂一生的还是子女们,自己的生活可以迁就些,但是不能苦了孩子,让孩子受罪。这是舔犊之情,是抱在怀里怕掉下、背在身上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的人间真情。言谈笑语中,对生活富足的满足感油然而生。看着老人们生活的幸福安康,我们做晚辈的也感到欣慰。

下午晚些时候,因为第二天还要上班,我们执意要回肥城。二大娘叫孙媳妇拿来十多斤玉米煎饼,一袋子加工好但是带麸子的小麦,大哥把当年收成的花生、姜,分别拾掇了一些,装在车上。满载着家乡的厚意土特产,满载着老家人的亲情,我们踏上了返程。

回到矿山已有段时间,叫人一直难以忘怀的,是二大娘那张笑脸;更让人羡慕不已的,是一家子和和美美、融洽无比的生活。张张笑脸,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期盼,正是农村几代人的梦想!

“包”含母爱的荠菜饺子

打小到现在,叫我念念不忘的,是母亲亲手包的荠菜饺子。

六十年代初,母亲由百里之外的肥城矿区嫁到父亲的老家----近似于丘陵的莱芜一个叫白炭坡的小村庄。生存环境的变迁,家境经济状况的差异,对于一直含辛茹苦的母亲来说,很快便适应了。母亲在姥爷家是老大,下面有四个妹妹两个弟弟。母亲经常对我们说,虽然你姥爷在村里当村长十几年,平时也很难吃上一顿白面的荠菜水饺。辍学后,冬春之交,乍暖还寒,母亲就和邻家大姨一起,挎着篮子,手拿自制的用钢筋砸扁弯成的“9”字状的所谓铲子,在早上简单扒拉几口饭后,到田地里挖荠菜。田埂上、树林里、山坡上、沟坎里……留下了她们的足迹。不到晌午,母亲和大姨满载而归。这时,满心欢喜的姥爷就吆喝家人摘菜,泡在大盆里。熟练家务的母亲调好馅、和上面、赶箕子,很快地,百十个水饺整齐地摆放在盖垫子上。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香香的荠菜水饺,就像是过年了。这些不褪色的记忆,多少年后,一直萦绕在母亲脑海中。年龄稍大些了,我们弟兄三个都在外村上学,整日辛苦的母亲在周六周日,也难得包上一次荠菜水饺,让我们狼吞虎咽一场,解解馋。那时就想,要是天天吃水饺该多好啊。我知道,尽管是奢望,但我相信这一天终归要到来。

八十年代初,我就业到了矿山,职工食堂里的水饺品种繁多,但皮厚馅肥,每当这时,能吃上母亲亲手包的水饺,却成了日思梦想的事情。几年间,我们弟兄几个先后在矿区买了大房子。每当母亲到谁家吃饭,总是提前到家,手里提着一个塑料包,不用猜想,肯定是荠菜。母亲说,这荠菜啥时候也能吃上了,地里长了去拔些回来;就是冬天,超市里也有卖的,真是五冬六夏,想吃啥就吃啥。照例,母亲定是忙活一阵子,等到我们下班回家,热气腾腾的荠菜水饺已经端到眼前。

这几年,弟兄几个都在各自岗位忙碌,不容易凑到一块。于是,母亲总是事前一天通知我们:“来妈这吃水饺”。一家人又围坐在一起,此时的母亲笑容满面,一盘一盘端水饺,一点也不像快七十的人了。弟兄几个借机对酒小酌,相互问候工作,母亲在一旁说,饺子酒,饺子酒,越喝越有。吃水饺的过程由此演绎成了一家人欢聚的绝佳时机。更应该说的是孩子们。侄子初二外出上学,两周回来一次。与他奶奶一通电话,奶奶就顺势问他是不是又做梦吃水饺了。电话那头传来的是一阵会意的笑声。不论是女儿从省城回来,还是侄子侄女放假回来,水饺,就成了迎接和欢送的“国宴”。

端坐在饭桌旁,望着肤色白嫩,皮薄味美、鼓胀的像个个元宝的荠菜水饺,我们该说的话都不说了。半个水饺在嘴里翻腾着,口中喷出的是汩汩热气。“包”含母爱的水饺津津有味,我们的生活津津有味。

不等母亲张口说

自然界,“天地不仁”;惟人世,情意绵长。有限的人生旅程中,最值得留恋的是母子情父子意,最值得记忆的是父母对孩儿的爱,最值得感恩的是自己的生身父母。

屈指算来,我的父亲已经过世十多个年头了。其间,最难熬的时段是每年的清明节和父亲的忌日。至今历历在目,送别父亲时,我悲伤至极,撕心裂肺嚎个不停、反反复复的一句话就是:老爸,您走的太早了。那年10 月,我的好父亲年仅63 岁。打那,整个家庭就像霜打了一样,停滞了欢笑,失却了生机,隐藏了笑脸,即使是“团圆饭”,大家也不愿凑在一起很长时间,害怕引发母亲的怀思。从这时起,母亲的快乐和健康,就成了一家人最大的挂牵。这个时候,我更加体会到,父母都健在,人生有父母的陪伴,很幸福,并且是一个家庭今生无法重演的幸福。在老家读完高中以前,父母要赡养年迈的奶奶,抚养我和两个弟弟,家庭的负担从没轻松过。父亲走后,留下了微薄的补助金和一套40 平米的房子,母亲仅享受每月200 多元的抚恤金。省吃俭用的习惯、坚强坚韧的性格,使母亲没有轻易向我们兄弟张口的时候。这些做法的养成,使我不得不想起母亲年幼时的经历。在姥娘家,母亲排行老大,下面有四个妹妹两个弟弟,吃不饱,穿不暖,锤炼了母亲的不屈意志,她奉献,宽容,仁爱,再苦再累再受委屈,很少见到守着家人掉泪的时候。就是父亲健在时,母亲也很少谈及以前的境遇。只是在父亲走后,母亲才跟我和妻子说道说道,即使如此,母亲从无埋怨。母亲有难藏在肚里,切实叫我长了不少见识。

我上初二那年,父亲在矿上不幸染病,当月没有往家里寄工资。这时的母亲非常沉静,只是说,会有办法的。后来才知道,她到大队部给父亲打长途电话了。得知情况后,母亲说,不能耽搁了学业,于是筹得学费后,急匆匆地赶到矿上伺候父亲。临行前,个头矮小的我,直到张望着母亲的身影,渐渐小的看不见了,才和奶奶回到了家。奶奶说,你娘真坚强呀,再难的事也压不弯她的腰。家境贫寒,哪方面都需要钱,这时的母亲,伺候起奶奶,更是无微不至。奶奶爱吃山楂片,不等奶奶张口说,母亲早已从“拨浪鼓“那里用旧物换了一些回来,藏在严实的地儿,隔三差五地送给奶奶,奶奶用手指划着母亲,笑得合不拢嘴:“把我的牙都酸掉,以后只能喝稀的了。”奶奶经常对母亲这样说,对母亲的孝心已经牢记在心了。

前年,我们一家回了老家一趟。二大娘攥着我的手说:“可得照顾好你娘呀,为了拉巴你兄弟几个,可受苦了。你爷在矿上,收秋收麦回不来,都是你娘自己拾掇的。”我不住地点头。想想母亲在家里受的苦和难,我早已眼含泪花。是啊,母亲,为了孩子,啥苦都能吃,啥罪都得受,对孩子的爱,永远是只有奉献没有索取。现在条件好了,可不能再叫母亲老来作难,不管啥事,不等母亲张口说就得办,我在心中默默地念诵着。母亲是个爱干净的人,夏天想在家冲冲澡,可原来使用的的太阳能开始漏水。不等母亲张口说,这天就给她换了台新的。物价不稳,有限的抚恤金根本不能维持生活,不等母亲张口说,便将养老金由一个月50 元提到了100 元。母亲过生日,儿子给钱祝贺;儿媳买衣服庆祝,全家人聚在一起到饭店撮一顿。过年过节,更是事前问问需求,买点合适的东西给母亲。我们都有固定的工资收入,公司改制后年底还有分红,可以说是不愁吃不愁穿。我总是在对家人说,有母亲真好,钱有支出的地儿,哪怕这钱是自己“小金库”里的钱。相对于母亲对我们的付出,支出点钱又能算什么。而此时的母亲也显得“大方”,女儿春节放假回家,进门就对我说:“爸爸,奶奶给的压岁钱涨到一百了。”是啊,母亲,你总是心里想着孩子,他们的成长一直是您的挂牵。母亲爱的博大胸怀,使我们兄弟仨和媳妇们耳濡目染。爱,就这样传承着;情,就这样传递着。知道母亲有难处从不说,于是,实行了轮流缴费制度。每年的收视费、取暖费,每月的水电、天燃气费、物业费等,都由值班家庭代缴;更换太阳能的费用也是实行“AA”制;陪同母亲走亲戚、看老乡,都是谁有空谁去,大大减轻了母亲的经济负担。母亲逢人便讲,自己是社区最幸福的人了。而我说,孝顺,是遗传的;不等母亲张口说,也是不分辈分要做好的事情。有的时候,有些事情,我们也等着母亲张口说,就是在每周的某一个时间,包水饺,孙子孙女放假回家,老家来了客人……母亲痛快地提供一家人团聚的场所,聚拢一家人的思想,通过聚会把家事处理的很熨帖。

今年,母亲步入了古稀之年,让母亲心情好,过得好,安度晚年,是我们的祝愿;母亲,更是一家人的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