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谨慎是生命的护甲(1 / 1)

苏东坡 范军 2253 字 5天前

阳光下尚且有阴谋,生活中难免有陷阱。聪明的人,明察秋毫,审时度势,知道如何去全身避害;愚蠢的人,往往昧于形势,甚至自投罗网。

中国古代,儒家讲“兼济天下”,这是进取;道家讲“独善其身”,这是自保。旧时代有多少发人深省的历史教训,足以戒鉴后世!

1.乌鸦的悲剧

东坡秉性天真,原以为世上没有不好的人,但残酷的政治迫害使他不得不改变这一看法。他通过一则乌鸦被诱捕的寓言《乌说》,来说明人们最容易被伪装迷惑。

寓言的内容是这样的:

“乌鸦是非常狡猾的动物,它通过窥探人说话声音的差异和变化,决定是去还是留;即便是冲它飞快射来的箭和弹子,也很难占到什么便宜。

“福建一带的人熟悉乌鸦的习性。他们认为,凡是动物,只要你真正了解了它的习性,捕获它就不是什么难事儿。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福建人捕乌鸦可真是有办法。捕乌鸦的人来到郊野,带着纸钱,用瓦罐儿盛着饭,在坟墓间假哭,就像在祭祀死者一样。哭完了,便在坟前撒些纸钱,放些饭,然后离开。乌鸦纷纷飞来,争着啄吃坟前的米饭;待乌鸦吃完了,‘哭者’又来到另一座坟墓前,撒钱弃饭,与前次一个样儿。这样反复几次,乌鸦便一点儿也不怀疑其中有什么阴谋了,又吃又叫,争抢得更欢了,假祭墓者这样再三再四地佯哭,乌鸦便都飞着跟随那个‘哭者’。待到乌鸦完全放松了警惕,并逐渐与人开始亲近时,‘哭者’出其不意撒下罗网,一举把这些乌鸦都捕获了。”

乌鸦不能说不精明、不狡猾,警惕性也还算高,但终于被更为狡猾的人骗了。人虽说很聪明,不也同样有上当受骗的时候吗?如今的网上骗子,以恋爱为幌子,以投资理财为诱饵,让一些涉世不深者、贪色贪财者、希望暴富者深陷骗局的时有发生。骗子们往往也是先给点甜头,让人放松警惕,建立信任,然后卷款而逃,销声匿迹。这样的教训实在太多了。

2.愚智皆有不幸

生性狡猾的乌鸦,终于落网。

人又何尝没有自投罗网的时候呢?常言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尤其是当这“箭”,以非箭的面貌出现时,人们更是容易被射中了。

东坡说,现在的人啊,自以为有足够的智慧来保全自己的身体,殊不知,也许在你身边就埋伏着灾祸的种子呢。像乌鸦一样,有几个人能不上假哭者的当呢?生性聪明的人尚且是这样,那些不懂得保全自己的人,更常常死在愚蠢上;即使有点小机巧,也还不如像刚开始的乌鸦一样对于弹弓有足够警惕,使其归于无用。

我们在这里讲讲韩非。韩非说话有点结巴,但很有思想、有智谋,笔头功夫不错。他和李斯(后来是秦始皇的宰相)都是荀子的学生。李斯自己认为比不上韩非。

秦始皇读了韩非的书,非常佩服他的才识,说:“我要是能见到这个人,与他交游,死也不遗憾了。”秦始皇后来得到了韩非。李斯等人因妒忌,怕韩非压住了自己,便设法诋毁、陷害韩非。等到秦始皇醒悟时,韩非已被毒死了。

苏东坡说,韩非死于秦国,天下人都哀叹他的死,他是太有智慧了才死的呀!

与韩非相反,也有人是因为愚蠢而掉脑袋的。

项羽占领秦国国都咸阳以后,不思长久谋划,树立好形象,反而在大肆焚掠后,放弃关中的战略要地,仍然回到江东。他认为富贵不归故乡,就好像人穿了漂亮衣服在晚上行走。他的一位朋友批评他说:“人们说楚人像猕猴戴帽子,虚有其表,真是这样啊!”楚霸王项羽一听,大为气愤,把朋友烹死了。

其实,韩非早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说难》,专门讲游说君主的种种困难。项羽的这位说客朋友不知道《说难》,而直指项羽为猕猴,天下人都哀叹他因愚蠢而被杀死。

韩非与说客,一个睿智,一个愚蠢,这当然有很大区别;但这两人的死因又有相同之处,那就是都不善于韬光养晦,保身远祸。愚蠢的人最好闭起嘴巴,要知道祸从口出;聪明的人也要懂得“沉默是金”,藏而不露,见机行事。须知,愚智皆有不幸。

3.观时而动,祸方不及

在世人的心目中,明哲保身,全身避害,似乎只是道家的活命哲学。其实儒家执着人生、积极用世的背面就是高蹈远引、独善其身。孔子处世就采用这种明智的态度,他曾反复申述自己的观点:

“天下太平,就出来工作;不太平,就隐居。政治清明,自己贫贱,是耻辱;政治黑暗,自己富贵,也是耻辱。”(《论语·泰伯》)

“倘若主张行不通了,我想坐个小木筏到海外去。”(《论语·公冶长》)

“政治清明就出来做官,政治黑暗就可以把自己的本领收藏起来。”(《论语·卫灵公》)

人生的经验和教训,使苏东坡对孔子的立身恒言产生了共鸣。

东坡在《乌说》中引述了孔子的话:

“宁武子(卫国的大夫)在国家太平时节,便聪明;在国家昏暗时节,便装傻。他那聪明,别人赶得上;那装傻,别人就赶不上了。”(《论语·公冶长》)

苏东坡说,人们若都能像宁武子那样,观察时机而行动,哪里会惹上灾祸呢?

西汉时也有一个能观时而动、全身远祸的人。这个人叫陈平,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臣。

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吕后是个很残忍的女人,把刘邦的几个儿子都处死了,还除掉了刘氏诸王,以吕氏一族统治天下,凡是反对者,一律肃清。

陈平为了保全自身,只好表示赞同吕后的想法和做法。虽然心中不满,表面上仍显得很听从吕后的意见。他知道稍有不慎,就会惹来杀身之祸。

吕后看到陈平顺从,渐渐对他放心了,还把他由左丞相升为右丞相。就是这样,陈平也还不敢稍懈戒心。他故意怠慢重要的政务,天天沉溺在酒色之中。这种奢靡腐朽的生活,与他过去精干洒脱的作风,大不一样。这对吕后来说,当然是高兴事儿。只要陈平一直这样不问政事,荒****,她就可以完全放心了。

陈平装痴装傻,只求保住性命,一心一意等待时机。吕后一死,他便果断地站出来,支持太尉周勃将军将吕氏一族杀的杀、抓的抓、赶的赶,政权又重新回到了刘家手中。陈平的忍辱偷生和深谋远虑,一般人是难以做到的。

当人们身处逆境,或遭逢不幸时,胡乱的挣扎往往是徒劳的。环境异常险恶,对方过于强大,越挣扎,情形可能越糟。这个时候,除了静静地等待时机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当然,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不可丧失信心,放弃希望。

观时而动,耐心等待,也许不需多久,眼前就会出现希望的曙光。

4.有功不居

老子曾说过,天地任凭万物生长变化,不去管它;生养了万物而不占为己有,推动了万物而不图报答;圣人事业成功了,但不夸耀,正因为不夸耀,所以他的功绩永不失掉!(《老子》二章)

后人从这段智慧之言中提炼出“功成不居”这个成语,用以形容一个人立了功而仍像未立功一样,平静,安分。事实上,居功无错,但居功自傲,那就不好了!对待功劳的不同态度,使有功者遭遇、命运各不相同。

韩信为汉高祖立下了汗马功劳,争得天下,结果落得一个“鸟死弓藏,兔死狗烹”的下场,被吕后诱杀于长安长乐宫钟室,并株连三族。他短暂的一生,有说不完的轰轰烈烈;但最后的死,又有道不尽的栖栖惶惶。韩信之死,有一点是最根本的,就是他太有将略,少知韬晦,简而言之,未免居功太执着了些。

与韩信的结局相反,谋臣张良善始而又善终。张良是难得的谋略天才,替刘邦运筹策划,常在战局紧要关头,或出奇制胜,或转危为安。史书上说他生来体弱多病,外貌像女人模样,通晓黄老之术,所以对名利比较看淡。

汉朝统一天下后,高祖封赏重臣。他对张良说:“你的功劳丰伟,我要赏你齐地的三万户。”

张良却答道:“我是在留这个地方与陛下碰面的,这是老天爷要把我赐给陛下,陛下又在适当的时机采纳我的计谋。陛下如果封臣到留地,臣就十分满意了。三万户的封地,对我的身份实在是太过了。”

就这样,张良只拣了留城这一偏僻的小地方受封,高祖心里自然很满意。

张良又说:“我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为帝王军师,赐邑万户,还封为诸侯,这对我这个过去一无所有的平民来说,已是多余的荣耀。现在我只想舍弃人世的烦嚣,像仙人那样畅游天下。”

张良话说得谦逊,但根本的原因在于他深谙王者之心、功名之弊。功劳既可给人权势、荣誉、财富,也可给人不幸和灾难。他功成不居,志在仙道,终得安享晚年。

有功当然是好事,但如果居功自傲,好事就变成坏事。更不要说自恃功高目中无人,贪心不足,势必会争权夺利,欲望膨胀。这样,人与人之间就会出现矛盾,互相倾轧。当君臣矛盾激化的时候,功臣的末日也许就不远了。

像张良那样,既化解了矛盾,更保全了自己,从而也能更自由地操纵个人的命运。

5.功成身退

装糊涂、装傻是保全自身的一个法子,隐退是全身远祸的另一个法子。

这后一个法子能更彻底、更有效地自保平安。所谓见好就收、急流勇退、功成身退,便是一种明智的生存方法。

苏东坡生性执拗,不肯拐弯儿;在那个时代,他的处世并不算成功。也可能是经受挫折太多,他常动脑筋去想古人的处世之道。在一篇题为“论范蠡”的文章中,东坡就谈过范蠡功成身退的事儿。

春秋时期,吴国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为了报仇雪恨,曾卧薪尝胆,这在后来一直传为佳话。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范蠡,一个叫文种。这二人都为越国的复国和强盛立下了汗马功劳。

勾践灭了吴国以后得胜回国,开了个庆功大会,大赏功臣,可就少了范蠡。传说他带着西施,隐姓埋名跑到别国去了。

范蠡走前,留给文种一封信,说:“飞鸟打光了,好的弓箭该收藏起来;兔子打完了,就轮到把猎狗烧来吃了。越王这个人,可以跟他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您还是赶快走吧。”

文种不信。有一天,勾践派人给他送来一口剑。文种一看,正是当年吴王夫差叫伍子胥自杀的那口宝剑。文种自杀前后悔没听范蠡的话。

这两个人的不同结局,正好验应了老子的预言:

保持得盈满,不如停止下来。锻击得太锐利,不可长久保存。金玉堆满堂中,没有人能守住。得到富贵而骄傲,就给自己带来灾殃。功业完成引身而退,这是合乎自然规律的。(《老子》九章)

在春秋战国那样的时代,功成身退似乎是一种没有选择的选择,今天看来当然不免消极和保守,它往往使人失去进取向上的精神,满足现状,甚至得过且过,碌碌无为。但是,我们也要想到古人自有古人的苦衷;即便是在当代,人生有进有退,当进则进,当退则应该退,善于在特殊的环境中把握机会,见好就收,这也是高明之举。功成身退是一种退守策略。拳头收回来,还可以再打出去。

上面说的功成身退还只是政治上的,实际上,功成身退表现在人生的各个方面,有时候的确是非常必要的。一个人正处于事业和荣誉的顶峰,这时候勇敢地退下来,个人需要勇气,世人常觉遗憾。正处于巅峰状态的运动员、红得发紫的演员、生意越做越大的商人,退下来意味着将失去许多许多。但要知道,自然规律不可抗拒,比如运动员,年龄是不饶人的,运动生命毕竟有限。与其到山穷水尽、一落千丈的时候,再无可奈何地退隐,还不如趁早果断地告别昔日的辉煌,去开创新的人生境界,在适合自己发展的新领域中再一试身手,梅开二度,搏击新的人生。这种急流勇退不是也很有意义吗?当然,这种功成身退,不只是保全自身,其重要之处是在求发展,求进取,求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