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苏东坡的遗产(1 / 1)

苏东坡 范军 911 字 5天前

与坎坷的仕宦之路比起来,苏东坡的艺术之路要顺畅得多,辉煌得多。

国家不幸诗家幸。生活不幸文章幸。这大概是人世间的一种独特的二律悖反:生活的坎坷往往造就文章,政坛生涯的暗淡又常常伴随着艺术生涯的辉煌。东坡是有宋一代成就最全面的文化伟人,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大家。

苏东坡正是如此。明人高启在《东坡小像赞》中评价说:“先生盖进不**,退不伤,凌厉万古,麾斥八荒,而大肆其文章者也。”宋濂的评价则是:“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宋之文莫盛于苏氏。”还有人称其为“宇宙第一人物,宇宙第一文字”。

在中国古代的艺术王国中,苏东坡是一位非常少见的、杰出的全能文艺家。他多才多艺,在文学艺术的好几个领域都有很高的建树。他留给后人的4800多篇文章、3000多首诗词、《易传》《书传》《论语说》等有分量的学术著作,还有书法墨宝,足可为证。

作为大诗人的苏东坡,今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大学、中学的语文课本里都收有他的诗词名篇。人们随时随地都会想起他的一些诗句。

到杭州西湖游玩,我们会记起苏东坡把美丽的西湖比作西子姑娘的绝妙比喻。在湖中划划小船儿,细细品味一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佳句,也是一种享受。

上过庐山的人或没上过庐山的人,差不多都记得东坡先生的两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是这样,大自然是这样,人生、世事何尝不是难识“真面目”?从这些淡而有味、饱含理趣的诗句中,我们总可以品出一些生活的哲理。

月圆月缺,年年中秋。每逢这个佳节,总有人吟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在苏东坡的这首中秋词中,包含着多么深的人生感慨和企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东坡的诗,有感而发,常有奇妙的比喻和对人生、对世事、对宇宙的真知灼见,妙趣横生。他的诗充满理趣,反常而合道,给人奇妙之感。

在词方面,苏东坡是一个开拓者、改革家。在他之前,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固定地被人们用来吟诵风花雪月、男欢女怨。词的范围局限在深闺和词人内心的狭小天地。

苏东坡大大扩展了词的表现疆域,在他笔下,没有什么思想不可以入词,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入词。他也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而且写得真切动人。他更写社会、人世,历史沧桑和现实感受都展现在笔下。和那些像十七八岁女郎的婉约词相比,他的这些豪放作品则像一个关西大汉。

苏东坡豪放词的代表要数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这气势豪迈的高歌中,包含了诗人无限兴亡之感和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慨叹。

在散文创作方面,他的成就和影响很大。他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文风平易自然,流畅婉转,就像行云流水。政论、史论、传记、游记、随笔、杂记他都写,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影响大。尤其是一些小品、书信、随感,篇幅短小,挥洒自如,**真情,体悟生活的哲理,对人很有启发。

不仅如此,苏东坡还是一位大画家、大书法家。他尤其喜欢画古木丛竹,是我国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可惜今天已很难见到东坡画的真迹了。在书法上,东坡自成一家。他的特点是能多方面吸取前代书家的长处,又能自出新意,有所创造。他的字被人称为“苏体”。

东坡一生,诗文书画,都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古人称其为“苏海”,人生与艺术波澜壮阔,气象宏大,且极具包容精神。他才气过人,悟性过人,勤奋也超乎常人。这些都是他成功的原因。

当然,不平坦的人生经历,更是他艺术上走向成熟和辉煌的推动力量。其政治上的凛然正气与艺术上的浩然之气相互辉映。

西方人讲“愤怒出诗人”。

中国古人讲“不平则鸣”,“穷而后工”。

苏东坡去世那年,在一首诗中像是给自己一生做了一个总结。诗中写道: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三“州”,都是苏东坡被贬的地方。苏东坡把这几处人生的苦难之地,作为自己的“平生功业”,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古人讲“三不朽”,就是立德、立功、立言。文学艺术可算在立言中间。而苏东坡的一些不朽之作,大都写在被贬之地。

苦难使人成熟、深沉和达观。

在戏剧中,悲剧总是比喜剧深刻。

曹丕说,人的寿命到一定时候就会终了,荣誉和享乐只限于自己一身,二者都只能到一定的时限,文章却可以永远流传。

苏东坡正是与他的艺术作品一起,永远流传,永远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