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妃—文绣传》跋(1 / 1)

查振科

安庆和徽州各取一字而成安徽之名,这两个地方也被公认为是安徽文风最盛的代表地区。说起安庆的文化积淀如何如何,人们总是把桐城派以及一系列文化名人拿出来作标榜。其实我觉得,最要看重的是,文化基因如何深入在这一地区民众普遍的心理中,执着而又自然,仿佛与生俱来,挥之不去。言谈举止优雅,重礼节,重教育,为人处世不激烈,民俗文化浓郁,民风朴素,亲睦等等,都是可以观察到的。除开那些以文为生的职业文人,还有,在各行各业的人中,把写诗作文作为自己的爱好,乐此不疲,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而其中不乏佼佼者。

近年来,安庆地区出了一位80后女作家,出手便是一部长篇小说《瓦屑坝》。写元末明初时期战乱后,人们从江西瓦屑坝向全国各处,如湖北、安徽以及安庆等地移民的故事和事件发生时期的经过。由于历年战争,中国东南部地区,包括长江流域,人口锐减,明朝不得不进行全国性大规模移民,以使大量荒芜土地得以复耕。于是,北方有了大槐树移民集散地,而南方的一个重要集散地就是瓦屑坝。这种具有史诗品格的历史内容,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写作者来说,似乎并未让她感到叙述捉襟见肘,无论是对于宏阔历史画面的把握,还是对五行八作人物心理的刻画描写,抑或山川风物,世情民俗,在她的笔下,一齐鲜活起来,不由你不赞叹她驾驭语言的能力。

据石楠先生介绍,徐金云女士并未受过骄人的教育。一个农村女孩子,做一份赖以为生的活计,在滚滚红尘中,与芸芸众生不见得有何特异之处。然而,《瓦屑坝》让我们有机会得以认识这位奇女子。没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没有创作方面所谓的名师指点,似乎与所谓文化平台全无因缘。就是这样,她将《瓦屑坝》毋庸置疑地放在了你的面前,让那些信口开河谈论文学的人们不得不谨慎起来。《瓦屑坝》面世才一年的工夫,她的第二部作品《末代皇妃—文绣传》又已杀青,送交出版社。我有幸在出版之前读到这部作品。这部作品与《瓦屑坝》取材范围完全不同,从民间百姓一下子跳到了皇宫贵胄,从历史重大事件叙说跳到了现当代真实人物的心灵解读。传主文绣乃清朝镶黄旗贵族,辛亥革命后却做了逊帝溥仪的皇妃。从文绣出生、父亲去世、家道中落、选妃入宫、爱情与宫斗、溥仪逃京与日勾结,到毅然与溥仪离婚、安于平民生活、再婚、逝世,把一个末代皇妃短短的一生写得跌宕起伏,血肉丰满。不仅写出了与这位末代皇妃所生活的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面影,更是写出了一个出淤泥而不染、在民族大义面前是非分明、在种种不堪的人生遭际中坚韧前行的奇特女性。作者仿佛一直跟随在她身后,目睹了她人生轨迹的演进变化;又仿佛是她的挚友,深知她内心世界的愁苦与高洁。而对皇城宫阙的布构、京城物事的风俗似乎也是了如指掌。这部作品显示了作者愈加成熟的叙事自信。

文学应该是人类的心灵史,优秀文学应该触摸到一个时代人类精神的高度、宽度与深度。在一个享乐主义时代,泛文学大行其道,两者合谋,大有终结文学之势,然而,我依然坚信并信守文学的道义。因此,徐金云以及徐金云们的努力,决不会是徒劳的。

2017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