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斥喜战分子(1 / 1)

宋国不能推行仁政,孟子的下一个目标是梁。惠王当时正在厚礼招贤,孟子欣然欲往。当时的孟子已经52岁,宋王听说他即将远行,特地派人送了黄金700两,孟子欣然接受。当时,因听说有人欲加害孟子,孟子起了戒心,便取道薛。薛君派人送来了黄金500两,孟子也接受了。

陈臻感到不解,问孟子:“从前老师离开齐国时,齐王送黄金1000两,老师没有接受。宋君送来700两,却收下了;薛君送来500两也收下了。如果从前不肯接受合理的话,那现在接受便不合理了;反过来,如果现在接受合理的话,那以前不接受,便不合理了。老师的做法,必然有一件是不合理吧?”

孟子对他说:“都合理。我在宋国的时候,宋王知道我要远行,对远行的人一定会赠送路费,这是礼节。而宋王的措辞是“送行”,我为什么不接受?到薛国时,薛君听说有恶人要加害于我,让我有戒心,便派人送来金子,做防卫的必备之用,我为什么不能接受?

“而在齐国时,安居无事,如果接受赠金,从道理上是说不过去。无缘无故就接受馈赠,那是用财货来收买我,君子怎么可以被财货收买呢?”

孟子一行人快到鲁国边境时,听说鲁景公让乐正子主政。听到这个喜讯,孟子兴奋得睡不着觉,他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能通过自己的弟子得以实现而高兴。

关于乐正子,孟子对他的评价是,他是一个善良、诚信的人。而孟子对善和信的解释是:“人人对他的行为都有好感,不认为他可恶,这就是善;良善的行为完全发自于内心,不是虚伪欺骗,这就是信。充实善行而至于完满,这就是美;既充实完满又能发扬光大,这就是大;既能扩大又能演化无穷,这就是圣。达到了圣的地步,那他的作为就如同天地自然的变化,别人无法预测,也就达到了神妙不可测的地步。乐正子的品格,在善、信之间,在美、大、圣、神四等之下。”

公孙丑为这件事问孟子:“是不是因为乐正子办事能力强,具有决断大事的智谋思虑,见闻阅历丰富?”

孟子说:“统统不是。”

“那老师为什么还高兴得睡不着觉呢?”

孟子说:“他的为人好,喜欢做善事。”

“喜欢做善事就够了吗?”

孟子说:“爱做善事的人,即便治理天下也绰绰有余,更何况治理一个小小的鲁国?一个人如果喜爱美善,四海之内的人都会不远千里而来,把善事告诉他。反过来,如果一个人不喜欢美善,别人会说他是自作聪朋,不愿听取好言好语。即使告诉他,他也会以自作聪明的态度和口吻说‘我早就知道了’,这样就会把别人拒之于千里之外。好人被拒绝了,那说长道短、搬弄是非、谄媚阿谀的小人就都来了,跟这些小人在一起,怎么能把国家治理好呢?”

30年前,孟子游学时的鲁国,文风很盛,笙歌不断,还是一个礼仪之邦。现在再次来到故地,孟子是既兴奋又感慨。鲁国的学者和那些年轻的士子纷纷前来请教他,对他表示欢迎。在当时的文化学术界竟激起了一阵涟漪,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遭人暗中嫉妒。

一天,鲁平公正准备外出,他身旁的得宠小臣臧仓说:“君上以往出宫前,会先吩咐执事的臣子,告诉他去什么地方。今天车子都已备好,执事臣子却还不知道君上要去哪里,所以特来请示。”

平公说:“想去看孟子。”

臧仓趁机进谗,说:“君上怎么会自降身份去拜访一个平常百姓,莫非他是个贤人?礼义是应该由贤人先做出榜样,别人再去学习的。可孟子在办理母亲的丧事时,隆重的情况远超过从前办理父亲丧礼。这样的人,君上没必要去看他。”

就因小人的一句话,平公便打消了此意。

乐正子进宫谒见平公,问为什么不去见孟子。平公便把把听来的话告诉了乐正子,认为孟轲是不懂礼义的人。

乐正子说:“君上所说的丧礼上逾越的部分指的是什么?是指以前用士礼,后来用大夫礼;以前用三鼎,后来用五鼎吗?那是因为孟子后来有了官职,礼数上不一样了。”

平公说:“不是说这个,是说后来的棺椁衣表都比以前的华美。”

乐正子说:“这也不能算逾越,因为贫富情况不同啊。”

乐正子辞走后,又去见了孟子,说:“我曾把老师的道德学问告诉过鲁君,鲁君本想亲自前来拜望老师的,却被宠臣臧仓阻挡,所以没有来看老师。”

孟子说:“大道能行,或许是有力量在暗中推动;如果大道不能行,也许有力量在暗中阻止,随他去吧。我不能和鲁侯见面,岂是臧仓这个人的能力所操纵的?”

鲁国和齐国是世仇,素有积怨。鲁国想任命慎子做将军,统兵攻伐齐国。孟子不以为然,他说:“不先用礼仪教导人民却叫他们去打仗,这是祸害人民。在尧、舜时代,是绝不会这么做的。即使该战击败了齐国,取得了南阳地方,道理上也是讲不过去的。”

慎子听了该话,脸色骤变,他很不高兴,说:“我真不明白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孟子说:“我来告诉你,周朝初期规定,天子的地方是方圆一千里,如果不够的话,就不能接待诸侯的朝觐。诸侯的土地方圆一百里,如果不够的话,就不能保守宗庙祭秘的典制册籍。当初周公封在鲁国,方圆一百多里,不是因为周朝的土地少才给他这么多;姜太公封在齐国,也是方圆一百多里,也不是因为周朝的土地不够。

“现在鲁国的土地面积有一千多里,你认为如果出现圣王,鲁国的土地会减少还是会增加?如果不以战争的方式把南阳地方从齐国取过来给鲁国,有仁心的人尚且不愿意这么做,何况是用战争杀人的方式去取得呢?君子侍奉国君,一定要引导他做合理的事,让他的心志往仁道的方向发展才对啊。”

孟子责备慎子不引导国君仁政爱民,反而引发战争,伤害人民。这几句话,义正词严,说得慎子无言回答。孟子继续开导他说:“现在一般侍奉国君的人,动不动就自夸:‘我能够替君上开拓国土、充实府库。’这所谓的良臣其实就是古时候所说的民贼。国君心不向正道,志不在仁政,还帮着他搜刮民财,这简直就是助纣为虐啊!

“还有人说,他能替君王结约盟国,作战一定能够胜利。照着这个做法,不改变现在的人心风气,即便把天下都送给他,也不会安稳的。”

孟子对这种喜欢杀伐、征讨的好战分子,从来都是毫不留情,当头棒喝。孟子的一生遭遇,与孔子大致相似,既不能在诸侯中推行仁政,便决心返回故里,从事教育工作,于是便和弟子们起程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