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总统的较量(1 / 1)

1896年,《世界报》的销量已经跃居纽约第一。就在这一年,《世界报》碰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劲敌,那就是由赫斯特主持的《新闻报》。

威廉·鲁道夫·赫斯特的父亲是一名矿业大亨。赫斯特从小生活优裕,慢慢养成了挥霍无度的个性。他19岁进入哈佛大学,但是由于对课程不感兴趣,加上对教授傲慢无礼,他被哈佛大学开除。

离开哈佛之后,赫斯特曾在《世界报》工作过一段时间。《世界报》是美国最好的报纸,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发行一份可以与它分庭抗礼的报纸。他后来买下了纽约一家规模不大的报纸《新闻报》,并以高薪将《世界报》的一批工作人员挖了过去。

约瑟夫·普利策塑像

不久,《新闻报》就与《世界报》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激烈战斗。两家报纸竞相刊登一些煽动性的新闻,掀起了一阵旋风。

这种状况没维持多久,因为普利策作了一个谨慎的决定,他决定不再刊登这类将事实夸大的煽动性的新闻了。因为如果这种风格持续下去,他的报纸将会失去大众的尊敬。

与赫斯特这样的人较量实在是件得不偿失的事。虽然赫斯特在新闻报道方面有谄媚和误导大众的嫌疑,但是没有人能够将他逐出新闻圈,何况他还有位富有的父亲做后盾。

《世界报》始终坚守着本身的原则,慢慢地恢复了良好的声誉,也同时增加了报纸的销量。

1908年,《世界报》对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展开了一次空前的大攻击,也为自己树立了劲敌。几年前,法国准备在巴拿马开凿运河,一家法国财团买下了土地及开凿权利,开始在运河上大筑工事。但是没过不久,法国人就宣布停止这项工程,美国政府于是以4000万元买下这项权利。据说法国政府只收到1200万元,这是法国要求的土地使用权益金。很显然,那些法国生意人在把这项权益转卖给美国时,以少报多,趁此捞了一笔。

这个法国财团的成员都是些什么人?普利策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世界报》的记者费尽心思,最终得到了一串名单,像克伦威尔、J.P.摩根、塔夫脱,甚至包括罗斯福家族的一名成员。

《世界报》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谁吞了那笔钱?”

罗斯福总统觉得《世界报》的社论及新闻报道有意指桑骂槐,怀疑他的清廉。

1909年,罗斯福向美国国会提出一项议案,用来打击普利策及《世界报》。

现在的问题是:美国总统是否有权查禁一份报纸?那么新闻自由的真正含义又是什么?

议案通过后,普利策立刻向联邦法院提起了诉讼。

普利策与美国政府打官司,不仅仅是为他自身的利益着想,他也是为新闻界争取自由发表社论及新闻报道的权利。

最后,普利策赢了这场官司,美国最高法院判普利策胜诉,法官对此项判决作了补充说明:“一位美国总统曾说过,刊登新闻和告诉人民真相是一份报纸的责任。一张大众的报纸,有责任刊载大众所关心的问题,以及与大众利益有关的事情……”

普利策为美国报业争取到了他们应有的权利,只要每张报纸都秉着良心,刊印他们认为应该发表的东西。只要他们是对的,他们也可以批评美国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