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深处的乐章(1 / 1)

贝多芬的音乐灵感如同天使的翅膀般轻松地伸展开来了,他又开始长久以来已经遗忘的散步。虽然说是散步,对他而言并非是指漫无目的地闲逛。他在心中追寻一个接一个的音乐灵感,浑然忘我地走着,不管刮风下雨,全不在意,鞋子里积满了水也依然若无其事。

《庄严弥撒曲》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有了构想,只是一直未完成。贝多芬想在鲁道夫大公就任奥洛穆茨大主教典礼之前完成,以便献给他。贝多芬打算以和平、安详作为这首乐曲的主题,使它能够引起每个人由衷地共鸣。于是他专注地谱这首乐曲,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天,贝多芬走出房间。一个朋友以见了魔鬼似的表情,呆立在门口。

“贝多芬,你到底在干什么?”

贝多芬感到茫然地看着朋友的脸。

“刚才在家中乱嚷乱吼的……”

他以为贝多芬发疯了。贝多芬一点也记不起来,自己曾经大嚷大叫,他只是在构思《庄严弥撒曲》的其中一部分。他的朋友仍然以一副担心的样子盯着贝多芬。看了他的表情使贝多芬想起了以前在波恩的事。贝多芬一面教学生弹琴,不知不觉自己进入了精神恍惚的状态。

每当贝多芬热衷于作曲时,经常会进入忘我的恍惚状态,什么事都忘得一干二净,自己不知不觉地大声嚷叫起来。这种精神恍惚大概是昨天就开始了吧?

没错,的确是昨天开始的。因为叫佣人准备用餐,可是他们并没有准备,于是贝多芬气得大喊大叫。可能朋友听到的就是这件事。

朋友安慰贝多芬说:“你有没有对佣人动粗?”

“动粗?”

“啊,是的。为了吃饭的事而打了他们?”

“好像有的。”

“佣人很生气地走了,是不是?”

朋友说的话一点也不错。佣人一气之下辞职不干了,贝多芬从昨天开始就没吃东西,肚子实在饿坏了。但是这件事贝多芬并没有放在心上。

贝多芬由于专心致志地作《庄严弥撒曲》而一直处在精神恍惚的状态下,为了对佣人动粗的事而深感不安。

他想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是写不出和平的弥撒曲的,当前急务应是先要求内心的平和。因此贝多芬在笔记本上写着:“但愿求得内心的平和。”

然而,并不是这样就可以平息自己的恍惚状态。这件事过后不久,又发生了一场引起轩然大波的事情。

那一天早上,贝多芬比以往更沉湎于作曲,陷入恍惚状态。贝多芬离开家门,徘徊在维也纳的街道,毫无目的地逛着,到了晚上,已经到了离市区很远的郊外。贝多芬两眼发呆,嘴巴念念有词,边走边念,被人误认为流浪汉。最后遇到一位警官,把他带回警察局。

即使如此,贝多芬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恍惚状态。他的脑海中充满了信仰、神、真、善、平和等念头,且再三地轮流浮现,使他不停地思考。每当他想到某一段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又叫又唱,脚不住地在地上打拍子。

无论警察局长怎么问贝多芬,他总是答非所问。′

局长无奈,对部下说:“可能是个流浪汉,正沉浸在音乐中,头脑也可能有些问题。”

但其中的一位部下说:“他可能是叫做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音乐家。”

“贝多芬?”局长歪着头左想右想。

“好像听过这名字,是个怎样的人?”

“他是有名的音乐家,经常出入宫廷,也似乎曾经教过鲁道夫大公。”

“这样说来事情可大了,叫一个人来问问看。”

不久之后,请来一位音乐家。他一看到贝多芬就说:“他就是贝多芬先生,在演奏会上见过几次。”

局长吓了一跳,立即命令部下去通知市长。三更半夜,市长乘着马车赶来,送贝多芬回家。

虽然贝多芬极力加快作曲的速度,可是《庄严弥撒曲》仍然无法在鲁道夫大公就任枢机主教典礼之前完成。

完成的时间是在三年后的1823年。曲子与普通的弥撒曲一样,分为五个乐章,但是全部演奏时间却长达一小时二十分,因此不适合做礼拜用。由于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后来也被用于仪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