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水逝(1 / 1)

自大历元年(766年)到夔州,杜甫一家在生活上虽然还过得去,但是当地潮湿的气候使得杜甫不能适应,他想要离开这里。大历三年(768年)正月中旬,杜甫一家自白帝城起航,出三峡,首先到了荆州(今湖北荆州),秋季又到公安县(今湖北公安),岁暮时抵达岳州(今湖南岳阳)。

在安定的土地上求温饱对杜甫来说本就艰难不易,更何况是漂浮无定的水上生活,杜甫年已老迈,无法营生,只能依靠儿女们偶尔捕鱼卖鱼勉强度日。杜甫也曾想去投靠各地亲友,但依赖别人生存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因而这里停一个月,那里停数十天,以船为家,不知道哪里才是彼岸。

在岳州,杜甫登岳阳楼见水势辽阔,天地悠悠,沧海一粟,想到飘零半生,亲朋零落,不禁老泪纵横,悲从中来,遂有《登岳阳楼》的感伤。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这时的杜甫耳朵已半聋,手臂很不灵活。第二年三月间,杜甫先到潭州(今湖南长沙),后来又到衡州(今湖南衡阳)逗留了些时日,夏季又再回到潭州。

大历五年(770年)春,杜甫在潭州靠着在渔市摆摊卖药来维持生计,有一天他竟然遇见了玄宗时的乐师李龟年,他也流落到潭州。杜甫昔年常到岐王李范或崔涤家里听李龟年的演奏,如今乱世他乡,竟能再度遇到故人,杜甫心中既欣喜又感慨,转而吟哦成诗,短短的四句诗道出了幽幽的叹息和无奈。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回想起昔日长安的繁华,至今已十数年了,如今的长安残破不堪,连当初受玄宗宠爱的乐师如今也落得漂泊四方,靠卖唱为生的境地,时移世易,怎能不令人叹息再三。

杜甫摆摊卖药的收入根本不足以维持生计,时常入不敷出,这时他听说舅父崔玮在郴州任录事参军,于是放弃了卖药生涯,溯郴水入耒阳(今湖南耒阳),没想到遇江水大涨,小舟无法前行,只得停泊在方田驿。这一困就将杜甫围困了五天之久,他与外界断了联络,粮食也逐渐告罄。幸亏耒阳县令聂某听到这个消息后,修书慰问,并馈赠了许多酒肉,使得杜甫一家免于被饿死的命运。杜甫当时还写了首诗作为答谢。

江水一直不退,杜甫无奈之下只得北上回衡州。等水势退去后,聂县令派人来迎接杜甫,却找不到他的踪迹,他以为杜甫一家已死于江中,聂县令以敬悼的心情在耒阳城北为杜甫筑了一座空墓,作为纪念。当时曾有一传说,杜甫因为十多天没吃东西,当耒阳县令来迎接他,并带来牛肉白酒时,他由于饿得太久,于是猛吃猛喝,却不料因此一夜之间暴毙。

杜甫墓

事实上,当杜甫胀死的谣言流传甚广时,他已经回到衡阳。倦极思归,贫病交迫的杜甫因长年逐水而居,宿疾转剧,风湿缠身,卧倒船中。悠悠江水都承载不了他的乡愁。杜甫知道自己的病体拖不了多久,想祈求诸位亲友资助他返回故乡,于是作了一首《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诗中除透露意欲返乡的愿望外,还表现了杜甫不忘国难、关切民生的悲悯胸襟。

秋末,杜甫已病入膏肓,小舟静泊于水流之上,江岸秋叶一地,江面寒雾笼罩,满目的凄凉萧瑟,仿佛在为杜甫的病危而哀叹。秋天过后,寒意更浓,杜甫抵抗不了死神的召唤,终于带着一生的愁怀和未竟的心愿,遗憾地与世长辞了。

这位伟大的诗人在冬风乍起的时节悄然病逝于湘江舟中。江面一片寂然,白雾茫茫,只听得水流呜咽和家人们的哀泣声。由于家贫无力安葬,杜甫的灵柩暂时厝在岳州,可怜这位伟大的诗人半生飘零,死后魂魄亦不得归返故土,时为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杜甫享年59岁。

直到43年后的宪宗元和八年(813年),杜甫的孙子杜嗣业才有能力赴岳州移柩返回偃师(今河南偃师),葬之于首阳山下杜预与杜审言的墓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