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凤翔到鄜州,杜甫一路所见,净是一片荒凉凄惨的景象。有时夜里经过战场,月光森森然地照着,寒风飒飒,杜甫不禁想起潼关一战,数十万士卒身死魂灭,而今不知埋骨何处?!当杜甫风尘仆仆赶到家中时,只见茅屋摇摇欲坠,妻儿身上的衣服满是补丁,一脸菜色,羸弱不堪。这种情景让杜甫拥着妻儿恸哭不已。
这期间,回纥出兵助唐平叛,意欲收复长安。杜甫一直牵挂着复国中兴的大业。他曾做了一首有名的诗,名为《北征》。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靡靡踰阡陌,人烟眇萧瑟。
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
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邠郊入地底,泾水中**潏。
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
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住者散何卒?
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拆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
粉黛亦解包,衾裯稍罗列。
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
新归且慰意,生理焉得说?
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
仰观天色改,坐觉妖氛豁。
阴风西北来,惨淡随回纥。
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
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
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
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
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
官军请深入,蓄锐可俱发。
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
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
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
奸臣竟葅醢,同恶随**析。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
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
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
凄凉大同殿,寂寞白兽闼。
都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
园陵固有神,扫洒数不缺。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北征》
这首诗描写了杜甫由凤翔出发北返,路上所见到的满目疮痍的惨象,以及抵达家门后的一阵心酸。不过诗人并没有一味悲痛,结尾处可以看出他对国家中兴的满怀信心。这首诗结构自然而精当,笔调朴实而深沉,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思,怀抱中兴国家的希望,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和愿望。
杜甫在省亲期间,附近的很多邻人都来看望他。提及此次远行的经过,邻人们不禁为杜甫的遭遇坎坷而欷歔不已、潸然泪下。大家不仅是为杜甫而悲,也是为自己所处的时代而感伤。《羌村》三首便是这时的代表作。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羌村》其一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羌村》其二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羌村》其三
杜甫就在这淳朴的乡间和友善热情的邻居们相处了一段时日之后,便在十一月携妻儿一起回到长安。
长安是在当年九月底,由郭子仪领兵在回纥的援助下收复的。肃宗十月已经还京,还京后,朝廷俨然是一番崭新的气象。不久后,东都洛阳也被收复。十二月,叛将史思明上表归降,肃宗大喜,封其为归义王,兼范阳节度使。唐朝暂时出现了小安的局面,这时的杜甫仍然担任左拾遗之职。
杜甫在羌村的旧居
次年,也就是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杜甫的生活出现了安定静逸的状态,他常常和朋友们饮酒赋诗,共赏美景。此时的长安也慢慢地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和生气。
杜甫的一生中难得有幸福的时光,在长安的这段日子充满了他生平少有的和谐与满足。不过此时的杜甫再不是当初一心仕途、心无旁鹜的杜甫了,他的心中渐渐有了退隐的念头。因为他发现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是战士和将领,而不是一味忠诚的文人,下面这首诗正反映了杜甫的这种心境。
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
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兵戈犹在眼,儒术岂谋身?
苦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
——《独酌成诗》
另外还有《曲江》二首更明白地表现出了杜甫的归隐之心。此刻的杜甫觉得浮名只是一种牵绊,还不如欣赏美景、品尝美酒来得愉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曲江》其一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曲江》其二
杜甫虽有归隐之心,但如今朝廷一派清明,他又一直忠心不二,所以辞官对他来说到底有些不甘心。可惜的是,杜甫的忠心并不能为他争取到永远的荣耀。六月间,杜甫再次受前宰相的案件牵连,被贬为华州(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司功是州府佐吏,掌官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巫、考课等文教工作。
杜甫离开长安时,心境是很凄凉的。他觉得自己好像是被遗弃的人,他的内心交织着无限的感慨欷歔,世事的变化,真让人难以预料。
这对杜甫的仕途来说无疑是个打击,但对他的诗歌发展却是一个难得的契机。他得以从牢笼中解放出来,再次接近战乱中的百姓,更深刻地认识时代的悲剧。杜甫频频回顾长安城,不胜留恋。从此以后,他再没有踏上长安的土地。
七月间,杜甫到达华州。由于兵灾蔓延,华州亦是一片凄苦景象。时值盛夏,天气苦闷,白天苍蝇乱飞,夜里毒蝎出没,再加上文书堆案,不容休息,杜甫一时之间难以适应。
杜甫关注民间疾苦,以及当时的一些紧急事务,如军事、赋税、交通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过杜甫的职位执管的是礼乐、祭祀等文教一类的工作,举凡军事、赋税等问题,不在他的工作范围,他根本无权过问。
杜甫在华州既不得施展抱负,又难以适应环境,故而萌生了回洛阳的想法。在洛阳的老家,还有他思念的弟弟。此刻,杜甫的乡愁像夜色一样蔓延开来,返乡的念头不时地萦绕在他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