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自己百思不解且又无法让别人帮忙解决的问题,一些苦恼便因此而产生。然而具体到每个人时,由于个人的情况不尽相同,所以部分人的苦闷时期很长,部分人则很短。苏格拉底大概是在30至40岁左右,抑或是20多岁时遭遇到了这种痛苦。
苏格拉底费尽心机才找到阿那克萨哥拉斯,并对他抱以无限期望,可是他最终还是让苏格拉底失望了。苏格拉底没有真正的老师,他必须在混沌中独自探索道路,靠自己的努力,寻找自己。
苏格拉底从阿那克萨哥拉斯的书中,学到如何运用自己与生俱来的感觉去接触事物,用眼睛去观察事物,于是他转而研究理论,再由理论探寻事物的本质。苏格拉底假设自己运用理论所得到的信息是经得起考验的,那么在研究的过程中,原因和结果应该都会自然显现,并且同理论一致。假设这些理论是真理,那么不与这些理论情形一致,就是错误的。
纵观苏格拉底的一生,他是这样找到人生路径的:首先,是从研究自然到研究人类的变化。最初苏格拉底全力研究自然,最终却发现人类的灵魂比草木、星星、石块更为重要,于是他开始探索一切思想的客观性。其次,他有代表全人类普遍性的使命感。最后,从被控告到被判处死刑,他都致力于研究灵魂不灭的问题。
过去的希腊哲学家,并不关心人类该如何追求智慧,而苏格拉底则始终以“爱智者”自居,从不承认自己是智者。他曾说:“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这句话充分表现了他的谦虚,也使他的名声更为不朽。苏格拉底曾这样说过:
“我有一位朋友名叫凯勒丰,他是个一贯做事认真的人,由于他瘦小、皮肤很白,所以被朋友叫为‘蝙蝠’或‘夜之子’。阿里斯托芬,还有别的喜剧作家,常用这些绰号嘲笑他。凯勒丰曾到德尔斐神殿,他问阿波罗神,究竟世界上有没有比我更聪明的人?女巫回答说:‘没有。’我听到这个结果,很是不解,自问:‘神究竟想要对我说什么呢?这句话是不是有什么暗示呢?’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比别人有更多的知识,神却说我是最聪明的人。神绝对不会说假话的,因为那将使其失去神格。我为此迷惑了很久,反复思考,究竟神要对我说些什么?终于,我想出了一个方法来试验神谕的本意。
“神说我是最聪明的人,那我只要能找出一个比我更聪明的人,神的本意就会显现。所以,我将以管理我们社会的大人物为对象,和他讨论。经过我的仔细观察,我认为这么一个人——这里无须指出他的姓名,他只不过是个雅典人,一个和我谈过一回的人罢了——被大多数的人认为是很有知识的,而他本人似乎也没有敬谢不敏的意思。但依我看来,他并非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凡是认为自己有知识的人,实际上并没有知识,我只是想让他明白自己的愚昧,万万没想到他却怨恨我。而周围的人,因为不清楚事情的始末,也对我产生误解,于是我只好跑掉。但每当我独处时,我的脑海中总会浮出这么一个念头:无论如何,我比这个人更聪明。或许我们都不知道善与美的根本,但这个男人自以为什么都知道;我虽然也不知道,但至少我从不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所以我似乎比这人要聪明一点儿。而我聪明的程度,恰好和我没有恬不知耻地以不知为知的那种自觉程度成正比。
“后来,我又跑到许多看上去很聪明的人的面前,和他们讨论后,我果然得到与之前相同的经验:一些没有知识的人,总自认为自己很有知识。如此看来,神的证言,果然是不能否定的。”
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苏格拉底语言的讽刺特点。
苏格拉底不断和人探讨,以寻找是否有人比自己聪明,但每一次都引起别人的不满,受人憎恶。尽管这种情形使他更为出名,却也因此使他走上被控告的道路。换言之,这种被控诉的结果,正根源于他无意间的讽刺。
柏拉图《对话录》的《申辩篇》中,引述了苏格拉底的述辞,相当精彩,引人欷歔。苏格拉底对于人性有着敏感细腻的感受力,他发现在他身边,有一些追求名誉或贪婪钱财的人,把真知当做小虫,总是不经意地将它踩碎。可悲的是,这样的人,并不是少数。
德尔斐神殿的神谕,据说是这样的——
“索福克勒斯很聪明,
欧里庇得斯更聪明,
但在凡人之中,
苏格拉底最聪明。”
苏格拉底深入认知人类时,将“无知”和“无知之知”结合,理性稳健地找寻真理,他认为探索人类灵魂的本质是自己的义务与使命,而那些无意间得来的名誉,反而使他困扰。爱智之心,已成为他的行动支柱。
苏格拉底前往诗人聚集的地方,那里的诗人写下为酒神狄俄倪索斯祭典时使用的饱含狂热的合唱歌及轮舞歌;他又到拥有专业技能的人喜欢聚集的地方去,这些人确实知道苏格拉底不知道的事,但是,他们仍然犯有与其他人相同的错误——只因为自己的特殊才能,能创造出很好的作品,就自认是最聪明的人。并且,他们对自己不知道的事,也喜欢装出很内行的样子。
苏格拉底在寻找最聪明的人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奇怪且有趣的现象。不知什么原因,一些又闲又有钱的人,喜欢跟在他后面,在他说话时静静旁听。他们似乎对苏格拉底的举止很感兴趣,甚至经常模仿他的行为,也通过讨论的方式寻找比他们自己更聪明的人。
苏格拉底名声远扬,别人模仿他的行为,一传十,十传百,也增加了他的知名度。他不仅在雅典城赫赫有名,甚至整个希腊都知道他享有“最聪明的人”之称,大家都叫他“研究智慧和道德的人”,另一方面,也有人叫他“不承认神的存在的人”或“强词夺理的人”。
当时,苏格拉底已近40岁,他曾经说过“妥善照顾自己的灵魂,使其日臻至善至美”,他所说的“照顾”,就是指培养理性的思考习惯、理性的行为方式,从而认识人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