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 1)

比之晋文公,周襄王不言利,只言礼,看上去是一个孔孟式的人物。但就在几年之前,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的记载里,周襄王却完全是以“非礼”的反面形象出现的。当时周襄王与郑国交恶,准备借助狄人的力量攻打郑国,大臣富辰极力劝谏,其主要理由是,狄人毕竟是外人,是夷狄之属,郑国不但是亲族,还有大功于周王室,所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不该因为一点小怨而引夷狄来攻打亲族。但周襄王不听劝谏,一意孤行,后来为了感谢狄人的战功,又想把狄君的女儿立为王后。富辰再次苦劝,周襄王依旧我行我素。

《国语·周语中》记载此事更详,精心展示出富辰才是一个苦口婆心的守礼典范,尤其当富辰讲到“夫礼,新不间旧”,而周襄王不但不信任故旧,还肆意破坏旧秩序,做事完全只从眼前利益着想。

于是对周襄王而言,当礼阻碍了利,就可以完全无视礼的存在;当礼可以维护利的时候,讲起话来就和富辰同一个腔调了。周襄王对晋文公谈礼,这礼终归还是为自家利益服务的。其时周王室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周襄王对晋文公据“礼”力争,外交辞令几乎就是唯一的斗争手段了。礼,维系住一分,周王室的利益便维系住一分。元咺终不能和国君分庭抗礼,诸侯便也终不能和周王室分庭抗礼。若真如孔子的理想而成功“复礼”的话,周王室当然就是最大的受益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