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削平三藩
吴三桂杀朱由榔,云、贵、两广归入清朝版图。当时满洲兵力有限,不能直接统治这样偏远的广大地区,最好的办法是暂时封给得力汉奸,替满洲残杀汉族义士,等到满洲势力强固,消灭汉奸,正像屠夫宰猪,叫嚎奔突一阵以后,胜利当然在屠夫方面。
福临封吴三桂为平西王,经略四川、云南,孔有德为定南王,经略广西,尚可喜为平南王,耿仲明为靖南王,经略广东。朱由榔死,玄烨令吴三桂王云南、尚可喜王广东、耿继茂(仲明嗣子)王福建(孔有德先在桂林败死,无子爵除),号称三藩。吴三桂部下有四镇十营,兵约十万,在三藩中最强悍,清朝对他也特别宽容。
康熙十二年,玄烨令尚可喜撤藩北还,吴三桂恐惧自危,明义士查如龙写血书劝三桂起兵恢复中原,血书被清官吏搜得,玄烨、三桂间疑惧更甚。十一月,三桂拒绝撤藩令,据云贵叛清,自称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说是拥护朱三太子(并无其人),北伐胡虏,恢复明朝。吴三桂是穷凶极恶、猪狗不如的奸贼,汉族人民谁也不去理会他这个号召,只有一些汉奸乘机响应,贪求更大的权利。三桂遣大将王家屏攻四川,大将马宝攻湖南。十三年,广西将军孙延龄(孔有德女婿,镇广西)、四川巡抚罗森、靖南王耿精忠(继茂嗣子)相继叛清,数月中清失云南、贵州、湖南、广西、福建、四川六省。三桂亲至湖南督师,令诸将不得北进,希望清朝割地议和,划长江为国界。玄烨决心用兵,命安亲王岳乐进兵江西,简亲王喇布镇守江南,贝勒洞鄂与大学士莫洛由陕西攻四川,康亲王杰书、贝子傅喇塔由浙江攻福建,平南王尚可喜、两广总督金光祖由广东攻广西。主力军是岳乐一路,企图由袁州直取长沙,长沙破后,叛军动摇,荆州大军乘势进攻,在湖南消灭吴三桂。
十二月,陕西提督王辅臣(三桂义子)举兵反,陕甘震动,三桂留兵守湖南,自率大军谋取道川陕,合辅臣军进攻北京。十五年,尚可喜子尚之信降三桂。十六年,大学士图海击王辅臣,辅臣降。岳乐军攻长沙,三桂回军来援,玄烨令荆州军乘虚进攻,荆州军怯弱,不敢深入。耿精忠、尚之信叛三桂降清,三桂失势,穷困无聊,十七年三月,在衡州自称皇帝。八月,三桂死。部将迎三桂孙吴世璠,自云南来衡州继承帝位。十月,世璠迎柩归云南,清军各路进击,二十年,攻破昆明,吴世璠自杀。十九年,玄烨杀尚之信,二十一年杀耿精忠,三藩平。
这一次战争是满族与汉奸间举行大决斗,汉奸失败了,满族却并非战胜者,支持清朝政权削平叛乱的,是一批新起的汉奸。
吴三桂起兵,玄烨令顺承郡王勒尔锦率满汉精兵驻荆州。勒尔锦安坐城中,只向督、抚、司、道索取贡献,听说三桂进兵消息,胆战心惊,急将南怀仁新制大炮埋藏土穴,准备溃退。贝勒尚善奉命攻岳州,借口风涛险恶,不敢出击。简亲王喇布逗留江西,贝子洞鄂失机关中。玄烨派遣的满族将帅,终因怯懦无用,不得不撤回议罪。幸而叛军内部猜忌纷乱,各不相顾,三桂屯兵不进,妄想议和,给玄烨提拔新汉奸,布置新阵容一个好机会。玄烨激励绿营将士道:“从古汉人叛乱,只用汉兵剿平,何曾有满兵助战。”因此陕西有张勇、赵良栋、王进宝、孙思克,湖北有蔡毓荣、徐治都、万正色,福建有杨捷、施琅、姚启圣、吴兴柞,浙江有李之芳,广东有傅宏烈,都出死力替清朝平乱,清朝传统的利用汉奸政策,又一次取得成效。
(二)对外用兵
康熙二十二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攻台湾,郑克塽(郑成功孙)降。满族入关四十年,这时候,才完成统一的事业。玄烨为要巩固国内的统治,消除华夷的成见,发动武力,对外发展。胤禛雍正七年上谕说:“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连蒙古极边诸部落都归入版图,这样说来,中国的疆土开拓广远,应该是中国臣民的大幸,哪得再存华夷中外的成见?”玄烨、胤禛、弘历三朝用兵不息,杀人无数,夺取边境外土地,用意是要汉族承认“这是中国臣民的大幸,还说什么华夷中外的分别”。
(甲)外蒙古及新疆天山北路(准部)
清初西域分准部、回部两大部。
外蒙古以西、天山以北一带地方,有厄鲁特蒙古人(明朝称为瓦拉)居住游牧。厄鲁特分四部:(1)和硕特部(居乌鲁木齐附近,明末侵入青海),(2)准噶尔部(居伊犁),(3)杜尔伯特部(居额尔齐斯河流域),(4)土尔扈特部(居塔尔巴哈台)。康熙十六年,准噶尔汗噶尔丹统一厄鲁特四部。十七年,噶尔丹征服天山南路回部,势力渐盛。
元亡后,蒙古分三大部。漠南蒙古(内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外蒙古)两部酋长,都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居西域的厄鲁特蒙古,酋长系出脱欢太师及也先可汗,与内外蒙古不同祖。噶尔丹攻喀尔喀土谢图汗(土谢图部居土拉河流域,东有车臣汗,居克鲁伦河流域,西有札萨克图汗,居杭爱山西麓),又攻车臣、札萨克图两汗,并劫掠大喇嘛哲卜尊丹巴胡图克图(外蒙古活佛)的财产。喀尔喀三部数十万人,分路投漠南请降。康熙二十八年,玄烨令噶尔丹罢兵,归还喀尔喀侵地。二十九年,噶尔丹侵入内蒙古乌珠穆沁境。玄烨借口调停战祸,亲率大军出古北口、喜峰口,大败噶尔丹军,噶尔丹逃回科布多,损失人马数万。三十年,玄烨出张家口,至多伦诺尔,受喀尔喀诸酋朝拜,分喀尔喀为左、右、中三路,共三十旗,废济农(副王)、诺颜(长官)等旧名号,改授王、贝勒以下爵位。从此外蒙古三十旗与内蒙古四十九旗同为清朝的藩属。
康熙三十四年,噶尔丹声称借俄罗斯鸟枪兵六万,将大举报仇。三十五年,玄烨亲率大军进至克鲁伦河,噶尔丹不战遁走。清西路军费扬古、孙思克至昭莫多(东库伦)大破噶尔丹,斩首数千级,生擒数百人,获驼、马、牛、羊、帐、械无算。
噶尔丹与清军久战,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据伊犁,遣使至北京,订约夹攻噶尔丹。康熙三十六年,噶尔丹穷困自杀。策妄侵略附近诸部。五十六年,攻入西藏拉萨,杀拉藏汗(西藏政治首领),拘囚达赖喇嘛(西藏宗教首领),西藏大乱。五十九年,玄烨令部统延信自青海、都统噶尔弼自打箭炉两路入藏,策妄军败归伊犁。雍正五年,策妄死,子噶尔丹策零继位。
雍正七年,胤禛命大将军傅尔丹率八旗兵屯阿尔泰山,自北路进,大将军岳钟琪率绿营兵屯巴里坤(新疆镇西县),自西路进,定明年会攻伊犁。策零攻清西路军,胜败不决。九年,傅尔丹进驻科布多城。策零击傅尔丹,清北路军大败,满兵生还仅二千人。策零追击清军至三音诺颜(土谢图汗属部),郡王策凌大破策零军。胤禛奖策凌战功,令三音诺颜与土谢图、车臣、札萨克图并列为外蒙古四部。十年,策零别路军击岳钟琪,胜败约略相当。清朝忌岳钟琪威名盛大,大学士鄂尔泰劾钟琪“拥兵数万,坐失机会,既不能料敌于事先,又不能歼敌于败(策零军在哈密战败逃走)后”。胤禛依据鄂尔泰的奏劾,召钟琪还朝,革职闲住,令副将军张广泗代掌大将军印。
雍正十年七月,噶尔丹策零亲率大军至厄得尔河源(外蒙古乌里雅苏台东北境),三音诺颜王策凌调蒙古兵三万人,大破策零军,满洲兵不敢邀击败军归路,策零得收残兵遁去。
八旗兵在战争中,完全暴露了其不堪一击的丑形,三音诺颜王策凌每战必胜,更使清朝引为北方未来的隐忧。自康熙五十六年与策妄构兵,十余年来,靡饷七千余万两,国库渐感艰难,雍正十二年,许策零议和。
乾隆十年,策零死,准部内乱。弘历用降酋阿睦尔撒纳为向导,二十年,清兵分北、西两路出击,杀准部大酋达瓦齐。二十一年,阿睦尔撒纳据准部叛。二十二年,清将军成衮札布从北路(乌里雅苏台)、将军兆惠从西路(巴里坤),乘准部内乱,诸部离散,长驱进占伊犁,阿睦尔撒纳逃入俄罗斯境,病死。清军屠杀准部人,深山荒野,无地不搜,小部落数十百户,也不让一人生存。准部盛时有户二十余万,人口六十余万,战败后,清军屠杀约十之五,疫死约十之二,逃入俄境约十之三。
(乙)新疆天山南路(回部)
天山南路居民信奉回教,因称为回部。清军占领准部,将军兆惠遣使招降诸回酋。回民数十万户拥酋长博罗尼都(大和卓木)、霍集占(小和卓木)抗清,只有库车、拜城、阿克苏三城的阿奇木伯克(官名)鄂对等走伊犁降兆惠。乾隆二十三年,兆惠率鄂对等攻回部。二十五年,兆惠军由乌什向喀什噶尔,富德军由和阗向叶尔羌,大小和卓木弃两城越葱岭西走,死。清尽有天山南北两路,称为新疆。设伊犁、塔尔巴哈台、乌鲁木齐、喀什噶尔四镇,将军驻伊犁。
清朝承认回民的宗教风俗,征收租税,依准噶尔旧额取二十分之一。更巧妙的统治术是禁止辫发,只有四品以上回官才允许薙头,作为一种恩典。
(丙)西藏
西藏在唐朝称为吐蕃。李世民贞观时代,赞普(王)弄赞笃信佛教,自印度迎僧侣入国都拉萨传教,用印度字制国文,全藏化成佛教国。僧侣称喇嘛,吐蕃语“无上”的意思。元世祖忽必烈尊吐蕃僧八思巴为国师,封大宝法王,掌全藏政教大权。法王得娶妻(普通喇嘛不得娶妻),后嗣称萨迦(释迦)胡图克图(转生、再世)。衣帽本印度旧式,色赤。明初,西宁僧宗喀巴创新教,禁娶妻,衣帽用黄色。因此喇嘛有红教、黄教两派。黄教在前藏盛行。红教据后藏与黄教对抗。朱见深成化十五年(一四七九年),宗喀巴死,有两大弟子并居拉萨,一名达赖喇嘛(自称观音化身),一名班禅喇嘛(自称金刚化身),继嗣宗喀巴教法,为黄教徒宗主,黄教禁娶妻生子,别创一嗣续法,声称达赖、班禅两喇嘛永远不死,示寂(死)后仍呼毕尔罕(转世、化身),住世济度众生。达赖三世名锁南嘉穆错,渐得蒙古诸部尊信,俺答汗迎锁南嘉穆错至青海,黄教大行。漠北诸部,奉宗喀巴第三弟子哲卜尊丹巴的后身为大胡图克图,居库伦,总管蒙古教务,地位比班禅低一等。
清初,达赖五世用亲信人桑结为第巴(代达赖管政治),招青海和硕特部固始汗击杀后藏红教护法酋长藏巴汗,红教徒逃往不丹及尼泊尔,班禅喇嘛自拉萨徙居札什伦布,统治后藏,自此达赖、班禅分主两藏。桑结又密约准噶尔部噶尔丹汗,攻入青海,和硕特驻军退出西藏,桑结得握全藏政权。康熙二十一年,达赖五世死,桑结权力更大,助喀尔丹反抗清朝的进攻。康熙五十九年,清兵入藏,立噶尔藏嘉穆错为第六世达赖。雍正三年,派驻藏大臣带四川陕西兵二千镇压藏民。乾隆十二年,废西藏贵族汗、王、贝子等称号,设四个噶布伦,分管政事,又增加驻防兵一千五百名。五十六年,又增驻防兵四千。驻藏大臣掌握西藏政权,与达赖、班禅立在对等的地位,凡任免噶布伦及土官,审查财政收支,春秋二季巡阅国境,都要驻藏大臣会同办理。
据乾隆二年理藩院统计,达赖所辖寺院三千零五十余所,喇嘛三十万二千五百余人,百姓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八户。班禅所辖寺院三百二十七所,喇嘛一万三千七百余人,百姓六千七百五十二户。
(丁)青海
明末,和硕特部固始汗自乌鲁木齐侵占青海。顺治十三年,固始汗死,子孙分两支,一支驻西藏,称拉藏汗,一支驻青海及河套西部,称鄂齐图汗及阿拉善王。噶尔丹破青海及套西,阿拉善王和罗理降清。康熙三十七年,封达什巴图尔(固始汗第十子)为亲王,余酋各授贝勒贝子公等爵号,青海成清外藩。达什巴图尔死,子罗卜藏丹津继位,雍正元年纠合各部反清,与准部策妄阿拉布坦联盟,攻西宁城。胤禛命川陕总督年羹尧、四川提督岳钟琪驻西宁,伺机进击。二年,岳钟琪率精兵五千、马一万,袭罗卜藏丹津,大破丹津军,杀八万余人,俘数万人,丹津着妇女衣装,逃归准噶尔。清军平青海,分厄鲁特蒙古降人为二十九旗,令喀尔喀、土尔扈特、辉特各自为部,不得与厄鲁特合并。又有西宁番人(吐蕃),凡二三百部,不相统属,清采土司制,设番目,令受地方官管辖。从此青海成为清朝的领土。
(戊)苗疆
贵州东南境,有苗族居住的一大地区,周围三千余里,称为苗疆。雍正四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奏请改土归流。所谓改土归流,就是废除世袭的土司,苗民归清朝地方官(流官)管理,也就是取消苗族的“自治权”,要苗民完全同化在满族里。胤禛自然准奏,令鄂尔泰做云、贵、广西三省总督,全权办理侵苗事宜。鄂尔泰令游击哈元生经略乌蒙(云南昭通县)、镇雄(云南镇雄县)一带,令总兵石礼哈收复贵州东、西、南三面边境生苗二千余寨,令知府张广泗诱胁古州(贵州榕江县)苗民,自四年至九年,凡开苗疆二三千里,约当贵州全省的一半。
开苗疆诸功臣,都升大官调走,继任官吏,贪虐更甚。雍正十三年,台拱(贵州台拱县)苗寨群起抗清,攻破黄平(贵州黄平县境)、清平(贵州麻江县境)等州县。副将冯茂诱杀降苗六百余人,头目三十余人,苗族反抗愈烈,甚至出战前自杀妻女,宁死不反顾。胤禛发云南、四川、两湖、两粤六省大兵进击,屡败无功。乾隆元年,任张广泗为七省经略。广泗奏称:“我军分战兵、守兵为二,苗人合生苗、熟苗(汉化的苗人)为一,我军因分力单,苗人因合力强。当今急务,在于暂时诱降熟苗,令缴出凶首、器械,使生苗势孤。集中大兵分三路直捣生苗巢穴,我力专,彼力分,我军整,彼军散,一战可灭。回来再重惩从逆各熟苗,免得留后患。”张广泗的计划实行了,熟苗被诱停止战斗,清军分兵八路。入深山搜杀生苗,斩首万余级,饿死跌死的无数。广泗乘胜袭击熟苗,烧毁一千二百二十四寨,斩首数万级。战后,贵州苗疆切实被清朝占领。
(己)大小金川
乾隆十二年,弘历命张广泗侵夺四川西边大金川地,大金川土司(吐蕃族)莎罗奔坚守战碉,广泗军失利。十三年,弘历起用革职将军岳钟琪,逮张广泗至京斩首。十四年,岳钟琪率兵深入大金川境,莎罗奔不战降服。
乾隆三十一年,弘历令四川总督阿尔泰召集小金川等九土司兵攻大金川,三十六年,两金川合兵击败清军。弘历怒杀阿尔泰,命温福、阿桂领兵进攻。三十七年,温福战死,全军歼灭。阿桂军攻破小金川,分兵三路击大金川。四十一年,金川全境平。大小金川,户不满三万,地不过千里,清朝不惜用兵七八万人,费银七千万两,求得区区的胜利,究竟为了什么呢?只是为了满足弘历一人侵略的野心。
(庚)缅甸、安南
乾隆三十二年,弘历命明瑞为云贵总督兼征缅将军,调满洲兵三千、云贵兵二三万侵略缅甸。明瑞将兵一万七千,都统额尔景额将兵九千,分两路进攻国都阿瓦。三十三年,明瑞深入无援,大败自杀。弘历怒,命大学士傅恒为经略,阿里衮、阿桂为副将军,大举侵缅。缅王奏请息兵朝贡,弘历不许。三十四年,傅恒调集满汉精兵五六万,随带四川善念毒咒的喇嘛,分水陆三路进军。主力由戛鸠江(一名兰鸠江,又名槟榔江)出河西,经孟拱、孟养两土司地,先破旧国都木疏。再攻取新国都阿瓦。偏军由戛鸠江东岸经孟密夹江前进,策应军由水路顺流南进,声援陆路两军。清军三路大胜,渡伊腊瓦底河,攻老官屯,缅兵坚守不屈,清军疫死无数,不能久留,与缅王孟驳订和约退军。
弘历侵缅失利,定要报复,乾隆四十一年,金川平,命阿桂往云南,筹备攻具。当时缅甸王室争位内乱,国势渐衰,土产象牙、苏木、翡翠及海口洋货、波龙铜矿,都被云南拒绝交易,财力大困。邻敌暹罗又朝贡中国,受封为王,缅甸益惧。五十三年,遣使入朝谢罪请和。五十五年,缅王孟云受清敕封,缅甸成为清朝的朝贡国。
乾隆五十三年,安南国内乱,国王黎维祁失位,窜匿民间。弘历借口百余年来,黎氏朝贡不绝,应受天朝保护,出兵三路攻安南篡夺人阮文惠。清军主力出广西镇南关,经谅山州达北宁,一军由广东钦州泛海;过乌雷山至广南州万宁府,陆行达广安府,一军由云南蒙自县经莲花滩至宣光州宣光府,至洮江地方。广西巡抚孙士毅、提督许世亨率两广兵一万**,大破安南军,攻克国都河内(东京),黎维祁及黎氏宗族遗民出迎路旁,弘历封黎维祁为安南国王。
阮文惠逃归富春城,假称求降,孙士毅骄满不设备。乾隆五十四年元旦,军中饮酒演戏,阮文惠忽驱象载大炮夜间冲营,清军仓猝应战,自相践踏,许世亨战死,孙士毅逃归镇南关,将士生还仅数千人,黎维祁又弃位窜匿。阮文惠得东京,畏清军报复,改名阮光平,遣使朝贡谢罪。弘历废黎维祁。五十五年,阮光平亲到北京受封,安南成为清朝的朝贡国。
与阮光平对立的广南王阮福映,失国逃往暹罗,请法国传教士百多禄悲柔求法兰西王路易十六出兵援救,愿给法国许多特权。乾隆五十九年,悲柔与法国军官等助阮福映攻阮光平。嘉庆七年(一八〇二年)陷河内,阮福映统一安南全境。九年,遣使至北京求封,颙琰封为越南王。
乾隆三十六年,缅甸王孟驳乘暹罗内乱,攻陷国都犹地亚。华侨郑昭起兵逐缅甸守军,四十三年,收复犹地亚,迁都盘谷,众推为暹罗王。郑昭遣使来北京朝贡,愿充外藩。四十五年,昭被仇家谋杀,养子郑华平乱继位,号称索由提耶王,五十一年入贡中国,得封为暹罗国王。
(辛)廓尔喀
乾隆三十二年,原居克什米尔的廓尔喀族酋长布剌苏伊那拉因侵入尼泊尔国,自称国王。尼泊尔在后藏极西边境,居民业农商,与西藏印度通商贸易。五十三年,廓尔喀侵后藏,驻藏大臣保泰仓皇遁走,廓尔喀大掠札什伦布。弘历命福康安为将军,海兰察为参赞。五十七年,福康安率军由青海入后藏,大举追击,深入尼泊尔国境七百余里,距国都加德满都只一天路程。福康安气浮意骄,俨然自命为诸葛孔明复生,挥军轻进,被袭击大败。清军恐冬季大雪封路,不敢久留,许尼泊尔请和,急退军归西藏。此后尼泊尔成为清朝的朝贡国。
玄烨、胤禛、弘历三朝侵略胜利的结果,统治阶级更养成目空一切、唯我独尊,中国以外不再有同等国家的昏谬思想(这种思想的养成,还有历史传统的原因)。又适当欧洲各国竞遣使臣来华商议通商,准备侵略中国,清朝却指为外国朝贡使,布告全国,向人民夸示满族的强盛,证明皇帝确是万国的共主。边疆官吏照例在外国使官赠送清皇帝的礼物上揭着“某国王奉献中国皇帝之贡物”等标帜,自边境送达北京,使沿途人民目睹贡物,相信西洋诸国真是大清的藩属。外国使官来的愈多,清朝君臣认为远方慕义,骄傲愈甚,强并定期朝贡国(缅甸、安南等国朝贡有定期)与欧洲通商国(英、法等国贡期无定)为同类,使官见皇帝必须依朝贡国例,行三跪九叩首大礼,引起许多次外交上无意义的纠纷事件,后来又成为激起战争的原因之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