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养士的风气已经开始,末年更甚,到战国,山东各国争着养士,士的数量大大增加。
士要求优裕的生活,却看不起劳动食力。他们投奔富贵人门下,不仅得衣食,而且得好衣食,得车马,得养活全家。他们不做工而得食,照孟子说,有学问的人是应该受养的。大概士都有这样的自信,所以很骄傲。魏太子击(武侯)路遇文侯的老师田子方,太子赶快下车拜谒。子方昂然不理。太子问:“富贵该骄傲,还是贫贱该骄傲?”子方说:“自然贫贱该骄傲。诸侯骄傲要失国,大夫骄傲要失官。贫贱的士主张不合,议论不用,立即跑到别国去,好比丢一只破鞋子,你怎么拿富贵来比贫贱?”
富贵者为什么这样爱士呢?士能替主人出计策,能替主人显扬声名,巩固他的地位。如果待士不好,他能投到仇敌方面来作对。例如商鞅、张仪、甘茂、范雎、蔡泽、李斯,全是山东失意的策士,入关助秦灭亡六国。更重要的是这些策士,依靠统治阶级,容易求得富贵,再也不想领导痛苦的人民反抗暴政。战国时代没有农民起义,这也是原因之一。
国君养士著名的有魏文侯、齐宣王、燕昭王;贵族著名的,齐有孟尝君田文,赵有平原君赵胜,魏有信陵君魏无忌,楚有春申君黄歇。其他如燕太子丹、秦相吕不韦,也曾养士。还有如孟子后车数十乘,侍从数百人,凭他的声名,所到国家,都得供给他衣食,这可说是间接养士了。
田文的父亲田婴,有黄金一万斤,又封为薛公。田文继承大财产,在薛召集豪侠奸人六万多家,宾客三千多人。其中有犯罪亡命的,有装狗偷窃的,有学鸡叫的,不论贵贱,一律招待。他在薛放高利贷,取息金养食客。他曾路过赵国,赵人闻名,群出看他,笑道,田文原来只是一个普通样子。田文怒,他的食客下车斩杀观众几百人,索性把一县屠灭才走路。后来田文失位,食客都跑走了,田文复位,食客又回来。
赵胜养士数千人,秦兵围邯郸,他去楚国求援,在门下挑选上等人才二十,中用的却只毛遂一人。魏无忌养士三千,他待士更谦恭,搜求更无所不到,门下人才也比较多些;秦王用黄金一万斤,买间谍向魏王进谗言,无忌忧愁身死。黄歇也有食客三千余人,上等客都着珠履,其实全是不中用的废物。
战国卿相大臣,几乎全要养士,赵名将廉颇失官,从长平回邯郸,食客都走了,后来又做将军,食客相率回来。廉颇愤怒道:“你们请走吧!”食客道:“嘻!将军怎么现在才懂得这个道理呢!人与人全是买卖的关系,将军有势,我们跟从,将军失势,我们走开,这是当然的道理,有什么可怨啊!”
山东策士聚在赵国谋攻秦。秦相魏冉说不妨事。秦和策士没有怨仇,他们无非谋自己的富贵,所以谋攻秦。好比狗,有卧的,有起的,有走的,有立的,彼此没有斗意,投下一块骨头,立刻起来争夺了。秦王用魏冉计,费不了三千金,赵国策士果然大争夺。
富贵人养士,和养狗同样的意义。
当然,士也有比较有人格的。司马迁作《史记》,特别给鲁仲连立传,鲁仲连确是战国唯一的高士,他不肯做官任职,他反对秦国奴隶般待遇人民。邯郸被秦围困,他跑进危城,反对降秦。邯郸解围,平原君封他土地,坚辞不受。送他黄金千斤,鲁仲连笑道:“士应该替人家排患难,解纷乱,如果受报酬,与商贾无异,我不忍这样做。”告辞去赵,终身不见平原君。后来在齐国立功,齐王要封他,鲁仲连逃走,隐居海边不见人。他说,为了富贵屈服于人,不如贫贱行动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