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一恒星磁场内的丝状天鹅星云,摄于威尔逊山天文台。
尽管上文的介绍非常简洁,但足以让读者对太阳有所了解,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对像太阳这样的天体有所了解,因此我们的论述必然要过渡到太阳的同类们。然而,我们会立刻注意到,相似性只存在于这些从自身汲取能量的光源最普遍、似乎也是我们最确定的特性中。
我们的太阳是一颗尺寸和性质都已知的恒星;同样地,其他恒星也有各自的特性,我们可以通过物理手段进一步确定。在这样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恒星群体中,无数的个体分散在宇宙各处,我们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将恒星分门别类,有些天文学家还认为不同的恒星类别代表着演化的不同阶段。光考虑这类问题,换句话说,深入恒星天文学领域来研究,就可占用本书的全部篇幅,这超出了我们本来定下的范围,所以我们暂不考虑恒星的分布以及可见宇宙的结构,而仅限于对这一命题做出综述。
很长时间以来,各种探测方法都无法对恒星进行深入的研究,因为它们是如此遥远,即使到了今天,任何一架望远镜都无法直观揭示它们的真实大小,不管我们对拍摄照片放大多少倍,得到的图像依旧是一个个尺寸微不足道的小点。因此,我们关于恒星所知的一切皆来自现代的物理手段,比如分析光谱以及研究不同辐射和光波的特殊属性。
有了这些数据,我们才了解到,有些恒星的体积大到连太阳在它们面前也只是一颗尘埃般的微粒;也有些恒星大小近似太阳;最后,还存在一些非常微小的恒星,就连地球都可与之一较高下。
在这些恒星中,有些是由气态物质构成的极其稀薄的巨型星球,有些密度却大得惊人。在它们的化学构成中,我们总是能认出这样或那样与构成太阳的物质一样的成分,虽然这些成分在各个恒星中的比例有所不同。
这些星体的状态不同,温度也各异。我们测到了一些温度要比太阳的高得多的恒星,比如人们已经找到了一些温度高达21 000摄氏度的恒星;有的恒星相对来说温度较低,不超过3000摄氏度。在恒星所释放的光线方面也存在个体差异:同等的面积,有些恒星的光芒往往比太阳的光芒更加强烈、白亮,后者沦为不太闪耀的黄色恒星;但还有一些橙色或偏红的恒星,它们的亮度更加暗淡。
宇宙中的其他“太阳”很可能也会爆发程度和规模各异的“太阳活动”。事实上,人们已经发现某类被称作变星(1)的恒星的光度变化,即变星在释放光时产生了变光现象。
我们还需指出的是,许多恒星会形成双星或三星系统,而且这类系统极其繁多。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这些联合的恒星运行速度很慢,而且系统中成员的属性各不相同,使各个系统都呈现出自己的特殊性。我们只需借助望远镜,就会欣赏到这些星体以不同的亮度和色调在闪闪发光:在一颗黄色恒星旁边的邻星或呈绿色,或呈蓝色,或呈红色。我们注意到,这种现象很大一部分可根据众所周知的互补色原理来解释,即颜色的反差效果加强了色彩的对比度(2)。即使恒星的这些真实特性看起来可能没那么明显,也不妨碍我们做出各种猜想。
Ald é baran:毕宿五;Arcturus:大角星;Capella:五车二;V é ga:织女星;Sirius:天狼星;le Soleil:太阳;Antar è s:心宿二;α Hercule:武仙座α星;Bé telgeuse:参宿四;β P é gase:飞马座β星;Compagnon de Sirius:天狼星的伴星;toile de Van Maanen:范马南星;40 Eridan:波江座40;la Terre:地球背图是几个已知的恒星与太阳的大小对比(巨恒星无法在这幅图中完整呈现);下图是部分矮星与地球的大小对比。
双恒星系统的轨道
事实上,当我们知道了恒星只是一种和赋予我们光热的太阳同类的星体时,自然而然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其他恒星也扮演着和我们的太阳一样的角色吗?也就是说,它们周围也环绕着一个行星系统吗?我们可以猜想这些通过引力在轨道上运转的行星也发展出了生命吗?
对于这样的问题,任何断言都是轻率之举,原因如下:任何直接观测都无法证实这些行星真实存在,毕竟连它们的“太阳”——体积更大的恒星——都超出了我们的可视范围,所以要对这些遥远的行星下任何判断实际上都是不可能的。如果某一天,我们可以通过间接的方法确认它们的存在,我们又会面临新的窘境:这些星球上是否发展出了能使生命存续的环境?
且把恒星视为类似我们在本书中介绍的行星所在系统的中心,只是一个通过类比法做出的推断。这样的推理并非毫无逻辑,尽管一些现代理论——若要一一列出就过于冗长了——似乎持的是反对意见,但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进行这样的假设。如果该推论有理,就可由此衍生出各种在我们看来甚至是天马行空的猜想。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其中都有哪些猜想吧。
比如,让我们来想象一下,某颗行星并不像我们的地球这样只围绕着一颗恒星旋转,它的运行场所是一个双星系统,那么它表面所接收到的光照注定要令人类大吃一惊。请设想一下被两个光源同时照亮的景象,而这两个光源要么在天空中处于相反的位置,要么在远观视角下彼此挨得很近,并释放出亮度和色调各不相同的光芒。这会形成多么奇特的光明景象啊!不会再有阴影,这让我们很难想象这颗行星上的色差效果。在地球上,由于各个单色的叠加,互补色就会消失,地面被我们称之为“白光”的太阳光照亮,若物体或高低不平的表面所朝方向射来了由两颗恒星放出的光芒,那么恒星各自的色光会保留下来。不过,我们注意到,人类对这种现象完全不是毫无经验的——我们经常看到现代灯光技术被应用于无数的舞台剧中。没有什么比舞台灯光能更好地让我们想象这些星球上的光照效果了。如果存在这样的行星,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理论上给出上述定义,因为我们无法设想在这些行星上还会出现什么别的状况,比如它们所受辐射的性质和强度、物理环境,迄今为止我们对这一切仍旧一无所知。
因此,一方面,我们可以假设存在这样的行星,就像我们的地球存在于太阳的周围一样;另一方面,一切迹象都表明,这些行星必定是截然不同的,关于在它们上面可能存在的外星居民,我们只能做随心所欲的幻想了。
(1) 变星现指亮度和电磁辐射不稳定,经常发生变化且伴随其他物理变化的恒星。
(2) 现代研究对双星或三星系统成因提出了不同的假设,但成因绝对不是互补色,互补色假设只能说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浪漫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