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文有关这些看上去只是些微小亮点的星体如何被发现的叙述,我们就能明白,“小行星”是对它们完全合理的称呼;当然这是相对于地球和其他主要行星而言的,我们很快会在后面的章节中研究那些可被称为“巨行星”的行星。
总体来说,鉴于小行星的尺寸不在我们的可视范围之内,就算动用巨型天文望远镜,我们所能看到的小行星的视直径也十分有限。至于下面这些可视小行星,我们能够直接获取关于它们大小的令人满意的数据,巴纳德在叶凯士天文台借助大型望远镜得到的数据如下:
刻瑞斯的直径 767千米
帕拉斯的直径 489千米
维斯塔的直径 386千米
朱诺的直径193千米
月球在地球旁边已经显得非常渺小了,但这些小行星即便在月球面前也依旧微不足道。既然以上的这些小行星似乎算同类中的庞然大物,那么我们该怎样形容剩下的小行星呢?大部分的小行星尺寸极小,最新发现的小行星的直径几乎不超过4 ~ 5千米。
我们很难用“星球”一词来形容这些微不足道的球体,甚至称它们为“球体”都不见得恰当。那些我们在前文中已经给出尺寸的小行星的确是球体,但并不完全规则,也就是说,小行星并不能被一概形容成大到霰弹,小到铅灰的弹丸。事实上,人们试图另辟蹊径来估算它们的直径,即通过光度法建立比较。
然而,这些观测活动揭示了某些小行星在亮度方面十分奇特的变化,要对这些呈曲线的变动给出阐释很难,人们当然可以推测,原因是这些小行星像其他所有星体一样以不同的倾斜度做自转运动,其连续转动的星面所反射的日光并不均匀。有些畸形小行星的形状很不规则,有的就像巨大的岩块,每一面都形态迥异。我们同样对此只一笔带过,因为唯有通过一系列漫长的观测活动以及借助更强大和专业的研究手段才能获得小行星的精确参数。
C é r è s:刻瑞斯; Vesta:维斯塔; Junon:朱诺; Pallas:帕拉斯; Lune:月球 目前已知的那些最大的小行星与月球尺寸的比较
若将某些小行星放在地球上,它们看起来还没有勃朗峰大,这些小行星的高度几乎仅为埃菲尔铁塔高度的12倍。
我们对小行星的地貌特征还知之甚少,我们也不知道它们是否被大气层包裹着,但不管怎样,这层大气一定非常稀薄,即便是那些体型较大的小行星也是如此。由于小行星的体积微不足道,因此它们的引力可以说为零,构成大气层的气体分子只可能非常稀薄。
有人会有疑问:这些淹没在浩瀚星辰之中、从自身来看又足够庞大的天体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引出了人们对小行星起源的广泛讨论,不少假说应运而生。某些迹象表明,这些小行星似乎同源:要么是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一些干扰因素使它们无法集结成一个星体,要么就是某颗行星毁灭后四散的碎片。后一种猜想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小行星可能的不规则形状。
不管怎样,就算它们拼在一起,大小也不会超过地球的1/1000,由此更可见,即便是那颗假设行星,其大小也是多么不值一提。最后,根据某些小行星轨道的特征,有人认为它们可能是过去的小彗星所留下的核。这些宇宙学领域的难题引发了如此多不同的假说,但我们不会在此逗留,相反,我们将在本章最后推演小行星上因绕太阳公转的位置和运动而形成的一些特殊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