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企业家由于资金不足,准备将多条生产线出售给一个合作伙伴,他希望以700万元的单价出售,并且要求对方必须至少收购四条生产线。可是旨在获得生产技术的合作伙伴并不希望花费更多的钱收购,按照他的想法,只需要收购两条生产线就可以了,等到自己掌握了生产技术之后,完全可以自己拓展生产线。
由于两者提出来的总价相差了至少1400万元,双方一直难以就收购事项达成一致。在经历了多次谈判之后,企业家对出售生产线的事情渐渐失去了耐心,他放话说要取消这一次的谈判。话虽如此,企业家仍然不希望失去谈判的机会,所以他找到了助理,并安排对方与合作伙伴再进行一次谈判,而且千叮咛万嘱咐助理必须保持温和的谈判态度。
助理见到合作伙伴之后,将企业家的谈判条件重复了一遍,尽量表现得很平和,甚至还表示未来还有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但合作伙伴并没有被打动,他仍旧坚持自己最初的观点,认为自己只需要购买两条生产线。新一轮的谈判仍旧没有结果,助理不得不对合作伙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知道再这样下去,我们之间还是难以达成共识,我不确定您是希望和我继续谈判,还是希望和我的老板直接进行会谈。”助理说完之后,合作伙伴终于松口,表示愿意接受他提出来的条件,购买四条生产线。
在类似的谈判中,很多人都不清楚购买者为何最后会做出妥协,毕竟之前他们的态度都表现得非常强硬。但如果对整个销售过程进行分析,我们就能够明确地了解到内部的各种技巧。比如,在谈判的开始阶段,销售方的态度往往很强硬,为的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诉购买者,“我的立场就是这样,没有多余的让步,要么合作,要么直接作罢”。这个时候,销售方的代表扮演的是一个坚定的利益维护者的角色,他的立场与购买者是完全对立的,态度是坚定、强硬的,让人觉得很有压迫感。
当双方在一个对立的、压迫的氛围中谈判时,彼此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会被激化,这个时候,双方可能都会意识到矛盾的尖锐,以及彼此之间可能面临的“矛盾彻底激化”的风险。因此,双方必定会找一个“和解”的方式,或者说会各自找一个台阶,以温和的方式缓解此前积累的矛盾。在这个时候,销售方派出一个“说好话”的温和派来解决问题,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让购买者意识到“如果不坐下来好好说话,那么此前的激烈矛盾将会继续扩大,各自的诉求将会更加难以获得满足”。当购买者意识到自己可以找到一个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就会做出让人感到更加轻松的选择。
这是典型的红白脸策略,这样的策略在销售谈判或商业谈判中很常见,它的主要策略在于制造一种对比,让顾客感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谈判风格,并在谈判中引导对方做出妥协。这就像是给对方提供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一条道路阻碍重重,另一条道路相对顺畅,这个时候,行路者会在对比之后选择走更加顺畅的道路,而这两条道路本质上又是相通的。
通过对比,顾客可以更好地做出判断,毕竟在结果一致的前提下,人们更希望同那些态度好的人沟通。顾客一开始之所以选择和唱红脸的人“对抗”,目的就是获得更多的利益,他们期待着对方做出妥协,只不过对方强硬的表态让谈判陷入了僵局,但僵局本身并没有让顾客放弃让对方做出更多妥协的想法。
等到谈判者邀请唱白脸的人入局之后,顾客很容易被对方温和、体贴入微的表达方式吸引,并且会忍不住进行对比(唱白脸的人也会推动这种对比的发生)。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如果不做出让步的话,可能会重新陷入与唱红脸的人对峙的难堪局面时,会快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忽略了一点——他们原本可以再次强硬地表达自己的立场。事情的结局没有太大变化,但顾客确实会在不同状态的沟通模式中做出最终的决定。
在整个谈判过程中,唱红脸和唱白脸的人通常需要保持协作。其中,唱红脸的人是最主要的谈判者,他的目的就是通过强硬的表态让顾客产生更多的压力,而压力越大,顾客也就更期待寻求温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时候,唱白脸的人主动登场,想办法推动整个谈判过程,他会运用更加柔和的方式将顾客尽可能推向唱红脸的这一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如果在某些方面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那么,他往往期待着从一些压力更小的地方突围,高压力会将他推向一些“低压区”。所以,当销售一方设置了高压区之后,就可以更加顺利地引导顾客进入自己设置的低压区,从而成功说服顾客做出妥协。
一般来说,唱红脸的销售员和唱白脸的销售员有着明确的分工和完美的配合,他们善于运用出色的谈判技巧来引导顾客做出让步。而在整个谈判过程中,他们也会巧妙地掌控好节奏和力度,不会贸然给顾客增加过多的压力,也不会在温和的对话中完全丧失主动权。虽然唱红、白脸的人态度不一样,但两者之间有很强的联系,双方有着共同的目标,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引导顾客完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