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并利用社会认同效应(1 / 1)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发现自己的决策具有典型的社会性,这种社会性主要表现在人们会有意无意地受到他人的影响,同时也会有意无意地影响别人的决策。比如,某人周末突然想要去钓鱼,但是又觉得路途有些遥远,这个时候朋友打电话询问是否可以一起去钓鱼,这个人可能会欣然应允。或者某人想要去购物,可是同事们都在谈论灯会,他们觉得今年的灯会还不错,这个时候他可能会改变购物的想法。

在消费方面,人们的消费决策也常常和他人产生联系,外界观点的影响往往不可忽略。比如,某人在购买一款新的电子产品时,可能会有意询问一下朋友的看法,“你觉得这款产品怎么样”,或者有意询问一下那些产品拥有者的经验,看看他们是如何看待这款产品的。

从行为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类的一举一动,或者在评估自己的一举一动时,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参照他人的想法,这是从众行为或者从众意识的一种体现。对于他人判断、想法、观点和立场的关注,往往容易产生同侪压力,同侪压力是指那些基础条件、身份等相似的人之间,往往在行为决策上产生相互作用力和影响力。群体中有人购买某个产品之后,其他人可能也会跟着购买;当群体中某人强调某款产品好用或者不好用时,同样会影响人们购买产品的决心。

同侪压力往往会影响个人的消费决定,尤其是那些容易产生同侪压力的人。他们通常都缺乏独立的思维,遇事难以自主做出判断,也没有什么标准,喜欢依照他人的想法和判断做出决定,希望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和其他人保持一致。他们经常会向群体中的其他人请教,会主动征求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希望获得一些必要的提示。

这种心理学现象其实正是社会认同效应的表现,而这一效应的出现往往离不开几个基本条件:当人们对相关情况不那么了解,或者相关情况含糊不清,缺乏把握的时候,人们就可能寄希望于其他人,觉得其他人的想法应该是正确的;当人们觉得自己的观点和其他人相似度比较高时,就容易将他人的判断当成行事的标准,以此来决定自己究竟应该怎么做。

在销售活动中,对于这一类人,销售员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宣传自家的产品,没有必要浪费太多成本去劝说他们购买产品和服务,而要懂得利用他们的社会关系进行引导,简单来说,就是引导消费者向群体内的其他人看齐。

最常见的销售宣传语中包含了以下几种表达方式:

——“在您的亲人和朋友当中,在您认识的人当中,至少有一个人在购买和使用我们的产品。”

——“这个城市中的每十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购买我的产品。”

——“我了解你们那儿的人,他们似乎都喜欢使用这种产品。”

——“我认识你的一些朋友,他们在前段时间也购买了这些产品。”

——“您要不要也尝试着用一用这款产品,这里有很多人都在使用。”

——“您可以问问自己的朋友或者同学,看看他们是否也在使用这款产品。”

——“我上次接待了您的几位朋友,他们都对这款产品很满意。”

日本索尼公司是世界视听、电子游戏、通讯产品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导者,是世界便携式数码产品的开创者。20世纪70年代末,索尼公司研发生产出一种能够边走路边欣赏的“随身听”录放机。一开始,这种录放机的销量并不好,为了快速打通销路,公司高层决定实施营销策略。但是他们并没有选择进行面向大众的广告宣传,而是把目光放在了另一部分对录放机需求比较高的群体身上。当时日本学校里掀起一股学习英语的热潮,学校要求每一名学生都必须有台录放机。索尼公司抓住了这个关键信息,立刻派出了十几名年轻员工,让他们带着“随身听”在学校门口附近来回走动,同时放大音量。过往的学生们看到后,觉得学校里这些购买了录放机的“同学”学习很方便,于是纷纷打听是从哪里购买的。几天后,索尼公司的录放机就遍及日本众多学校。

打造社会认同效应的一个基本方式就是懂得给产品造势,这种造势就需要借助群体的力量,即让消费者感觉到“其他人正在做某事”或者“其他人也有着类似的判断”。一般来说,一些热销的产品更具话题性,更容易产生社会认同效应。美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引爆点》中提到“引爆点”的概念,他认为世界上许多难以理解的流行潮背后的原因就是引爆点的掌握。而在打造引爆点的时候,需要重点注意三个部分,其中的一个部分就是关键人物法则,关键人物包含了联系员、内行和销售员。其中,联系员交际广阔,门路很多,负责将信息散布出去;内行是领域内的专家或者达人,具有产品介绍的狂热性和说服力;销售员负责将内行发现的价值进行宣传。

可以说,想要让一件产品变得更具说服力,需要联系员来散播信息,从而确保更多的人了解这个产品;需要内行带来权威的解释,这是引导消费者保持关注的重要因素;更加需要销售员阐述内行的表达。这三种角色的存在,可以确保社会认同效应发生作用。最关键的一点在于,销售员必须懂得利用这种消费心理进行营销,这才是提升销售额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