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许多事无法用常规的思维去解释,但这并不影响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存在与价值。南国小镇的中山古镇成为有世界影响的“灯都”,中国灯饰产业无须争辩的王国,就是这样一件用常规思维无法解释的事。
改革开放的中国大地上,正在和已经发生了无数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古镇“灯都”便是特别耀眼的一例。
从工业革命的产业角度看,小镇开创大世界的先例并非鲜见。比如闻名世界的意大利瓷砖业,它居然高度集中在梭罗萨这样的小镇;德国印刷业闻名全球,而它也集中在欧伯瑟镇上……这说明,一个产业群的形成,具有“小镇大世界”的现象并不奇怪。问题是,像古镇这样既不具备“灯饰”产业的先天条件,又不具备世界级商品市场必须有的销售与网络的地域优势,然而它就偏偏将中国灯饰产业之王的实质性荣誉搬到了自己的地盘上,并且让它生根开花又结出累累硕果,这就是古镇的神奇之处。
来到“灯都”古镇,几乎所有的外界人在为“灯都”惊叹之余,立即会发出一个问话:古镇人凭什么竟然把一个根本不起眼的地方变成了世界灯饰产业基地呀?
是啊,我们都有些弄不明白。
就说“古镇”这地名,先前我们一直以为它像山西的平遥、苏州的周庄、河南的开封等名镇那么具有悠久历史。古镇的古,其实与久远的历史无关,而是始于一二百年前两个姓古的家族在此安居立业,后慢慢形成了古镇这样一个小集镇而已。40岁以上的人都还记得,二三十年前的古镇,仅用一支香烟的工夫便可以遛达完的一条小街。小镇街头除了一家卖些小百货的供销社和几个摆摊的小贩外,没有什么其他商市。但古镇人却从骨子里有经商传统,农民们除了种地以外,农闲时洗尽脚上的泥巴,拎只竹篮、背个口袋,到处捡破烂、拾废铜烂铁则是一贯传统。灯饰产业形成以前,邻近的小榄镇人开始以锁为业,大做生意时,古镇人则帮助镇里的小商小贩和小榄镇上的公私企业主,兼当远行千里之外的供销员。跑外勤的古镇供销员多时达千余人,这在中山一带颇有些名声。
供销员与纯粹的种地的农民相比,见识广了,脑子也显得聪明,经商意识必然强人一头。当袁达光等一批人弄出做灯的名堂后,古镇人——首先是那些跑外勤的供销员突然意识到做灯能赚钱,于是迅速调转船头,回到故里,你学我学,你干我也干,几乎是在一夜间把做灯赚大钱的意识,传遍了古镇的每一个角落,打开了每一位原本就有经商意识的古镇人的心扉……袁达光他们做灯时,开始是合股的5个能人自己动手,包揽了一切工序和配件及市场经销,但后来生意做大了,原材料和配件再不可能单靠合股的几个人封闭式的拳打脚踢。于是,你做灯罩,我做灯座,你制玻璃,我铸螺丝……生意就这么越做越大。而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人民的生活迅速向小康水平迈进,家居建设似乎标志了多数国民奔小康的心态,无论从城市还是乡村,美丽的室内灯具装饰成为一种必需品,于是灯饰产业市场空前发展,势如破竹。袁达光们为古镇灯饰产业发展起了开拓性的作用,古镇“灯饰一条街”即使在国内同行中也颇有名气。然而当时的浙江温州人做灯的水平和数量远在古镇之上,加之原有的如上海等国营大型灯具企业仍在主导主体市场,“中国灯饰市场”呈现多个烽火硝烟状态,谁是老大,谁来称霸,尚不明朗。
“讲什么都没有用,论长处,我们古镇现在的状况,无法跟别人相比。但我们有自己的强势,那就是我们想把灯饰产业做成全镇的龙头产业,这是影响和主宰全镇人民今天和未来的历史选择!”还是吴润富,他在新一年的施政报告中,几乎是用了“背水一战”这样充满火药味的誓言,向全镇发出铿锵有力的号召。
这是1996年的事。当镇政府基本完成对原有的集体企业转制工作后,摆在古镇镇党委、政府面前的任务是:如何确定古镇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时的古镇镇有三大特色产业:一是花卉苗木种植。古镇农民有传统的种植花卉苗木技术,据说深圳市民消费的花卉苗木一半来自古镇人之手。二是塑料加工制品业。1996年之前,古镇的工业产业比重中塑料加工产值名列第一。再就是新兴的灯饰业。
三足鼎立,何以单单选择了灯饰产业作为发展的龙头产业?凭什么?
“凭我们对市场前景的基本判断。”吴润富书记对我们的提问回答得很干脆。但这是他在2006年的口气。10年前的时候,他可没有底气。那时他有的只是一种感觉,一种誓死要把灯饰“老大”的皇冠抢到自己手里的义无反顾的坚定信心。
“尽管当时我们决心很大,也看到了灯饰产业的前景,但毕竟要把全镇产业的所有‘鸡蛋’放进一个篮子,忧心显然是存在的。”吴润富书记坦露心扉道,“为此,在镇党委提出产业发展设想后,我们专门组织了班子成员和一批企业主到全国各地考察调研,结果是大家认为:国家发展迅猛,人民生活在不断提高,房地产业至少要持续10年、20年,居室中的灯饰产业肯定方兴未艾。古镇搞灯饰产业干定了!那次考察调研回来后,我们镇政府立即拍板,确定古镇未来应当全力发展灯饰产业!
“有人当时提出疑问,说按照经典经济学家的观点,发展产业,就像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一样,免得一只篮子掉在地上,鸡蛋全部打碎了。也有人劝我,大船不好调头,还是多个产业齐头并进稳当。我回答说:‘大船何必一定要调头,如果看准方向,乘风破浪,不是能更快地达到理想的彼岸吗?’其实问题的根本并非是鸡蛋放一只篮子还是两只篮子的问题,也不是大船小船谁好调头的问题,关键是我们对某一产业认识和判断是否有准确的依据。当时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一镇一品’战略,就是一个镇建立一个品牌产业的发展思路。这是很有远见和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像我们古镇这样的小镇,放在全国、全球市场经济体系中看,如沧海一粟。能够把一个产业做好、做大、做够,其市场空间和产业空间几乎永远是不成问题的,关键的关键是你能不能把这一品牌产业的主导权握在你手中……”吴润富10年前就在做“中国灯都”之梦。
他的理论是:世界上任何事物可能有个头,有个尾。但白天和黑夜则是永恒的。白天有太阳,我们不用愁,晚上就得有灯光。有黑夜,就有我们做灯人的事干,就有永远的市场让我们去赚钱。这一朴实而充满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对坚定古镇人的信心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人可以怀疑生意的终极,但谁能怀疑黑夜会有一天突然消失?根本没有做灯历史的古镇人对灯饰产业的理解,就是从这朴实而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中强化了自己的信心。
而他们的政府领导人则是发展这一产业最坚定的信仰者、支持者、鼓励者和领航者!
首届中国灯饰博览会——吴润富的劲头十足。1998年,他就有个梦想——他要在自己的家乡办首届中国灯饰博览会。
“看看人家浙江义乌人是怎么搞市场的。他们能够成为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就是靠办博览会形成了强势。之后,没有人再敢与他们义乌竞争。我们古镇为什么不能搞灯饰博览会?”吴润富在会议上,拳头在桌子上敲得“咚咚”响。
“人家是义乌,我们是古镇,一个小镇也想办全国大博览会,传出去会不会让人笑歪了嘴?嘻……”有人窃笑。
“小镇为什么就不能搞大博览会?我们古镇要开这个先例!”吴润富很不服气。
“其他的先不说,论灯饰产业,目前温州和宁波那边比我们古镇的灯饰厂家和从业人员还要多,所以我们不算老大。这博览会一开,会不会让人笑话我们?”这个问题比较现实。如果博览会一开,人家多数专业灯饰人员和商家不往你这儿来,还真可能是一场笑话。
吴润富的嘴角微微一笑,自信道:“这个不用担心,我已经在温州和宁波灯饰主那儿了解实情,他们给我反馈的信息,更坚定我们古镇可以搞灯饰博览会的信心。”
“何以见得?”
“温州和宁波的灯饰商家向我透露了一个特别重要的信息:他们那儿的政府并不把灯饰放在当地重要的发展产业上,更没有像我们古镇政府能够倾全镇之力来支持和鼓励灯饰产业,所以我认为我们办博览会一定能成功!”
反对意见暂时平息。
“现在举手表决:同意镇政府今年筹办灯饰博览会的举手……”吴润富把决策建议亮在办公会议上。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意见没有被多数人通过。这是1998年的事。
“不着急。把准备工作和宣传工作再做扎实一些。争取明年办成功!”时任镇党委书记的陈付松过来安慰他的搭档。
吴润富是个梦想主义者,他认准的目标一定要实现。“因为我的梦想是把古镇建成中国乃至世界的‘灯都’,我要让古镇人扬眉吐气,让中国人扬眉吐气!”1999年,吴润富再次将筹办首届中国灯饰博览会的提议交镇政府和党委成员及人大代表讨论时,获得顺利通过。
“举办全国性的博览会,不是我们想办就能办得了的呀!它是以国家行业部门的名义办的,所以必须人家批准你才能办。”吴润富又率领人马北上京城。
“古镇?古镇在哪个地方?倒是听过你们那儿做灯的人不少。不过要办全国性灯饰博览会,得在我们协会的专家调研合格基础上,经领导批准后才行。”国家轻工业联合会下属的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工作人员这样对古镇人说。
对啊,去找老朋友、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的会长陈燕生先生!吴润富一拍脑袋,顿时兴奋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8年,吴润富想办博览会的事被拖下后,他并没有停止织梦。当时他听说中国照明协会正在广州召开理事会,便立即赶到会议现场。经人介绍,他见到了权威专家、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的曾耀章、陈燕生、刘升平等有关领导。他们都是热心人,又见吴润富如此真诚,特别是被他对古镇灯饰产业发展的未来设想深深打动了。“那好吧,我们上你们古镇走一趟。”他们爽朗答应道。
吴润富简直快要掉眼泪了。想想,一个芝麻粒大的小镇产业,能把国家权威机构最大的专家和会长请去考察一番,这面子有多大?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的专家们此次古镇行,确实为日后古镇灯饰产业被国家权威部门认可,及申报“中国灯都”和1999年举办首届中国灯饰博览会,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那时候,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古镇这个地方。”多少年后,曾耀章老先生这样回忆道,“被朋友从广州拉到古镇一路上,我就在想:一个小小的古镇,还真能生产出什么像样的灯饰产品来?那些生产厂家充其量也是些规模小、档次低、不入流的小企业罢了。但我始料不及的是,当我将信将疑地来到古镇后,看到一个连一个的灯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拨地而起,上规模、上档次的灯饰门市不胜枚举时,我被彻底地惊呆了。这就是古镇?这就是我们还没有听说过的古镇灯饰市场?从此以后,古镇两个字就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尽管岁月流逝也永远无法去。回到广州后,我兴奋地把在古镇发现的新大陆告诉了所有参加会议的理事单位和与会代表。他们听后也十分惊讶,会后很多人都跑到古镇来了。古镇的灯饰市场和名声便开始迅速在我们行业内传播,影响越来越大……”
北京之行,申办博览会的事宜顺利获得批准。现在就看古镇自己的了!
“老实说,真把博览会的举办权拿到后,我的双手反而有些发抖。你想,如果一旦我们把博览会办砸了,或者办得不伦不类,那古镇的整个灯饰产业和市场,可能从此再也抬不起头来,我怎么能对得起古镇的父老乡亲?怎能对得起全国几十万灯饰产业的朋友们?我们古镇的经济发展还要重新另起炉灶?我们真的没有退路,只有把博览会办好!”吴润富谈起当年举办博览会时,心潮仍然澎湃。
“那时我们的城镇建设都还在起步阶段。客人来了也没个饭店宾馆住,只能把客人安排到几十里外的中山市区和一江之隔的江门市,每天早出晚归地派专车接送;更没有博览会的主场馆,于是只好沿用古镇的‘灯饰一条街’作为博览会的主会场。大街上办博览会,可能是我们古镇人的首创……”吴润富苦笑着对我们说。
“那怎么办呢?”
“我们找了‘灯市一条街’上最好的地段,全长1.2公里,中间统一留出13米的通道,搭建临时展位,形如一条长龙。白天遮阳,晚上各种灯光一照,还挺壮观和美丽……”说到这儿,吴润富书记自个儿先笑了起来,“没法子,我们当时只有这样的水平和条件。对办博览会我们也没经验,为了办出点水准,我们特意从香港请了一位博览会总监。那人是个女的,又比较胖。有人就骂我,说吴润富不知要搞什么名堂,竟然还请了一位‘洋肥婆’!我是有嘴说不清,心想,现在没时间跟你们一件件事都细细解释,办好博览会才是真事。
“虽然小镇办博览会,但我们是代表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的,得有点规模不是?于是我们准备了600多个参展摊位。其中给台湾商家留了160个位置。台湾灯饰在世界上有名气,我们古镇灯饰的许多工艺和技术就是受台商影响的。台商能参加博览会,代表了一种水准。哪知距博览会还有一个星期时,台商竟然一个都没来报到,我们当时非常紧张,觉得这太没面子了。中山市领导听说后也非常着急,说无论如何得想出个应急措施。到底怎么办?拉郎配也不是办法。我只好把古镇灯饰的企业主找来开临时紧急会议,请自己的灯饰企业帮助,大家还真挺帮忙,说愿意顶上那160个展位。好了,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拉开博览会帷幕……就在开幕式前两天,我们意外发现,那160个展位都被台商布满了五彩缤纷的灯饰产品!
“1999年10月15日,古镇有史以来最隆重和最伟大的时刻到来了。那天,古镇和海洲两个博览会场上人山人海……谁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参加我们的灯饰博览盛会。当我看到那么多喜气洋洋的古镇人、中山人,还有从北京及全国各地、海外来的领导、朋友和商家时,我知道我们古镇成功了!我们古镇的灯饰产业有希望了!那一刻,我有了一个新的更大的梦想……”吴润富**满怀地向我们讲述着第一届有50余万人参加的古镇首届灯饰博览会的盛况。
“新梦想是什么?”
“我想我们古镇应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灯都!”吴润富的眼里闪闪发光。
灯都!多么诱人的名字!多么浪漫的遐想!多么美好的前景呵!我们今天站在已经成为“灯都”的古镇土地上,再去玩味当时吴润富的这个梦想时,虽然无法像他一样**与浪漫,但我们知道这位古镇“灯都”的领航人,在带领全镇人民争取和建设这个伟大荣誉过程中所经历的所有酸甜苦辣……
历史总是在奋斗中创造着奇迹和推动着我们的认识。吴润富与古镇人正在不断开创诗一般的时代新篇章。
共产党人的风采就是在为人民的执政实践中闪烁光芒的。
灯都!古镇要建成“中国灯饰王国”、“世界灯都”!这豪迈的宣言,拨动了古镇和古镇周边所有人的心弦……
是浪漫的畅想?是现实的梦幻?是浪漫和现实的交响乐?
是的。是一群共产党人站在历史与未来交汇的制高点上,引领自己的人民奔小康、奔中康……发展强大国家的豪迈之气!
是的。是一个小镇人民联合整个产业的友人与商家们,搏击全球市场经济竞争浪潮的冲锋号角!
古镇人,从举办第一届全国灯饰博览会后,对“灯都”的渴望与追求已势在必得。
2500万元举办博览会,全部由政府投资……古镇党委和政府所做的一切,至今让古镇人民和中外灯饰业的人士念念不忘。一个这样的党,一个这样的政府,能不被它的人民所拥护吗?
“让世界认识古镇,让古镇灯饰走向世界。”这是古镇首届灯饰博览会的主题口号。
“灯的艺术,灯的海洋。”这是2002年举办第二届灯饰博览会前吴润富又一次亲自想好的主题宣传语。
灯,是光之诗;灯,是艺术之光;灯,是人类组成诗一般生活的必需品。灯,作为商品时,它可以流淌出金钱的脆响声;灯,作为人们对事业的一种追求心理时,它涌动的则是**与浪漫……呵,古镇人,是浪漫的现实商人;古镇人,又是现实的浪漫者。古镇人,注定要在灯与光的世界里,逍遥成充满现实主义情趣的浪漫诗人!
1999年之后的古镇灯饰的发展速度,超出了古镇人自己的想象。至2002年,古镇的灯饰年产销量达60亿元,在全国灯饰市场上的占有量达60%以上,并在国际市场上显露实力。
古镇作为“中国灯都”的议题,已经不再是吴润富他们自己的梦想了。中国的权威们和全国灯饰市场的各路精英都将目光投向南国古镇。
2002年7月29日。古镇人有些紧张,又有些激动,因为这一天全国照明电器行业的100多位专家来到古镇,召开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第四次理事会。再过3个多月,古镇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灯饰博览会又将开幕。而此次博览会对古镇人非同一般——他们已经向国家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提出了“中国灯饰之都”冠名的正式申请书了。国家级行业理事会在古镇的召开,其实就是一次“申冠”的检阅。成不成,几乎是在此一举!
会议那几日,古镇人始终在激动和紧张中度过着。100多个专家,虽然每天脸上都带着笑容和惊喜,但也时不时地闪动着挑剔的目光……他们看到的是振奋,听到的是豪迈,当然最想知道的还是实际的和现实的。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我们古镇灯饰从初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史。如今我们正不断在向‘中国灯都’的道路上迈进。至少我们现在可以向诸位报告我们申请‘中国灯都’冠名有如下理由:一、古镇灯饰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二、在国内,古镇的客户资源最丰实,灯饰企业高度密集(仅古镇就有1800多家,成千上万个国内外专业买家不请自来);三、古镇出口企业已达270多家,产品销往72个国家和地区;四、在国内灯饰行业中,古镇灯饰市场的硬件设施最完善;五、作为一个小镇,它居然拥有一份行业中影响力最大的专业报纸(《古镇灯饰报》)和一个点击率最高、信息量最丰富的专业网(《灯饰在线》);六、拥有一本覆盖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的物流网络;七、行业信息最集中;八、人居环境优越(古镇是全国文明城镇);九、各类专业人才最集中;十、配套产业最完备……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我想上面的这十大理由还不足以完全概括目前古镇的优势,但它已足够说明古镇具有中国灯饰之都的魅力!”
“哗哗——”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理事会会场,响起雷鸣般掌声。当吴润富的眼睛再抬起时,他感觉自己的眼眶已经很湿很湿了……
“祝贺你!祝贺古镇人民!”2002年11月8日,第二届“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如期在古镇开幕。那次博览会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正式授予古镇“中国灯饰之都”的匾牌。那一天,古镇沸腾了,所有人都沉浸在欢乐喜庆之中。只有吴润富——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几次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之外。
他躲在不显眼的地方,拭着泪……那泪很热、甚至有些烫感。
他比谁都清楚:“中国灯饰之都”落户古镇,这将对古镇意味着什么!
它不只意味着金山银山,更多的是意味着使命和责任,并且这种使命和责任不仅是古镇的,还是中山的、广东的、中国的,甚至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