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欧洲巨人的俾斯麦在外交上的伟大事迹和卓越功勋我们都知道了,那内政方面呢?一流外交家在内政方面是否也一样成功呢?
当时众多的内政问题中,需优先处理的问题就是宗教问题,也就是天主教问题,这是两千年来欧洲的大问题,很多国王和政治家都曾因此而遭受挫折。梵蒂冈教皇是宗教上的领导者,同时在政治上也有权力,所以很容易与各国君主的政权发生冲突。
现在,俾斯麦也面临了这样的危机。在1870年7月,俾斯麦要与法国开战时,教皇公布了一项“绝无错误主义”,即“教皇的一切行动都是神的意旨,所以绝不会有错”。这一宣告给了俾斯麦很大的打击,如果承认教皇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那将来政权和宗教权发生冲突时,占德国人口三分之一的天主教徒,恐怕就会服从教皇的命令而不服从普鲁士国王的命令。这是件很矛盾也很危险的事,因此俾斯麦决定打破这个难关。
法国就在“绝无错误主义”宣告后的第二天向德国宣战。普法战争时德国国内成立了中央党,这个党是以温索斯特为中心组成的天主教政党,在第一次总选举中,就获得了57议席的多数,成立了一个反俾斯麦的强大权力集团。而且新政党又和社会民主党互相联合。
这使得俾斯麦下定决心排除教皇势力,并计划趁中央党还没有强壮起来就把它连根拔起。所以普法战争一结束,他马上就采取行动,制定了各种法律,试着驱除德国国内的天主教势力。最后终于和教皇发生了正面冲突,俾斯麦镇压天主教的举动,引起了议会的激烈讨论,俾斯麦的正面敌人是温索斯特。这位个子瘦小的政党领袖,以尖锐的言辞和俾斯麦周旋。此时,向俾斯麦伸出援手的是自由主义者斐尔科,他是科学家出身,帮助俾斯麦的原因是站在科学的立场上认为宗教和政治应该分立。因此引起了宗教和科学、政治和教堂的双重斗争,这不仅是德国的国难,而且波及全欧洲。
原来,早在普奥战争以及普法战争时,俾斯麦就感到了天主教的威胁。因为奥、法两国的皇室都是天主教徒,所以教皇一定会因同情这两国而反对普鲁士,尤其是法国政府选定教皇公布“绝无错误主义”的第二天就向德国宣战这件事,让他倍感必须要趁早消灭祸根,所以他发布了有名的“五月法”,开始迫害天主教徒,放逐神甫,并禁止德国国内传播天主教教义。这样一来,占德国人口三分之一的天主教徒没有了神甫,失去了精神依托。同时,俾斯麦拒绝接见教皇派来的大使,教皇便公开宣布俾斯麦的罪行,冲突日益严重。
这种情势的发展震撼了全欧洲,当一位年轻的天主教徒企图暗杀俾斯麦时,全欧洲更是动**不安。大家都以为震撼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战争将在德国重演。全世界的人都在睁大眼睛注意着俾斯麦和教皇的斗争,将会持续到何时。1878年,教皇拜亚斯九世去世,利奥十三世被选为教皇。自此以后,情势大变,因为新教宗认为如此斗争下去对双方都不利,所以逐渐缓和了对德国的政策。俾斯麦也开始缓和对国内天主教徒的迫害,另外,还派王子访问西班牙,顺便到罗马去访问教皇。教皇当时还索取了俾斯麦的照片,俾斯麦为了报答教皇的诚意,也曾经邀请教皇评判有关卡露林群岛的归属问题,并调解德国和西班牙两国间的纠纷。如此一来,俾斯麦和教皇间的关系逐渐改善了。国内的中央党也愿意以它四分之一议席的势力支持俾斯麦,国内外一片和谐。
俾斯麦勇于退让的做法,也体现了他过人的政治才能,因为战争中最困难的不是进击,而是撤退。作为一个政治家,最困难的并不是斗争,而是保持和谐。
威廉一世凯旋回到柏林的第二天,巴黎却发生了社会党的暴动事件。当时是1871年3月18日。
这次暴动引发了欧洲各地社会主义者的示威,德国国内也有民众大示威运动。
俾斯麦见此情形,几乎彻夜难眠。幸好巴黎的暴动不久便被镇压,但这次暴动也留下了后遗症。俾斯麦知道这次社会主义运动,不久后将会成为全欧洲的大运动,所以他决心抛弃社会主义思想而做一个弹压社会主义的斗士。
他马上向议会提出组建治安维持法,但议会很快就否决了。
两个月后,一位青年暗杀威廉国王失败,听到这个消息后,俾斯麦认为这是个好机会。
他下令立刻制订新治安维持法,10天后向议会提出。他希望趁暗杀事件所造成的国民义愤尚未平息时,能顺利通过议会这一关,但议会再度否决。
三个星期后,刺客再度突击皇帝,这一次皇帝受了重伤。俾斯麦正带着爱犬在腓特烈大庄园的林间小道上散步,接到电报后,他立刻离开公园踏上征途。他充满勇气,满怀斗志地回到柏林,这次枪击对年老国王的生命是一大威胁,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发觉这次谋杀事件可能是让议会通过治安维持法的最好机会,所以又开始积极进行他的计划。
暗杀国王事件后的第九天,议会被解散,又经过两三周,俾斯麦终于在议会中获得了绝大多数的赞成票,而80岁高龄的老皇帝也奇迹般地康复了。这让全德国的国民欢欣不已,他们都认为老皇帝得到了上帝的恩宠,并且是位难得的明君。
俾斯麦有时利用保守党,有时利用中央党,向新议会提出严峻苛刻的治安维持法。最后终于获得通过。这项法令严格压迫民权自由,它赋予宪警取缔一切影响公共安全的事物的权力,因此,社会主义者的一切言论自由都被剥夺了。
根据这项新法令,俾斯麦展开了全国性的大镇压行动,67位社会主义干部被逐出柏林。在此后的6个月内,取缔、禁止出售的社会主义书籍达600种以上,有数千人因此而失去了工作。
有人批评说:“这是近代德国历史上最悲惨的事迹。”
莱伯克尼科特在议会的讲台上大声疾呼:“散播这些种子的人,不久将会自食其果,我们一定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俾斯麦根本不理会这些,他认为弹压社会主义的措施是内政方面的根本政策之一,必须要彻底执行,所以德国的社会主义者都潜入地下,结成了秘密组织。
普法战争后,普鲁士因为从法国获得了50亿法郎的赔偿金,国内经济空前繁荣,事业发展、贸易振兴、股票上涨,使得掌握实权的一部分权贵禁不起**,利用职权谋取财富。但俾斯麦对这一点特别小心,他曾经遭受过反对者的诽谤,所以他警告官员们不要贪污,如果犯了贪污罪,一律严办。他要以肃清政风、维持纪律来争取国民对政府的信用。
另外他努力维持军备,虽然在巴黎时他曾经盛怒之下大骂军人,并且反对扩张军备,事实上,他很了解为了保持德国的独立,必须随时防备俄国和法国,所以他恢复冷静后,就一心一意地扩充军备以防外敌侵扰。
他还做了一件大事,就是统一律法。原来,德国联邦内的38个小邦都各有独立的法律,各自拥有法院,但法治观念上彼此颇有歧异,内容也复杂不一,所以他便开始着手统一工作,并在1877年制订了帝国刑法。他下台后,在这方面的努力仍未间断。1889年,他成功地制订了统一商法,1900年又统一了民法。
但是最高法院的所在地问题未能如俾斯麦所愿,他主张设在柏林,但是议会依据地方分权的办法,把它设在了莱比锡。
俾斯麦还计划让中央政府的财政独立,他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把铁路收归国有,但在他的任期内始终未能实现,仅做到了铁路国营的地步,因此他不得不征收人民的间接税作为中央政府的财政来源。
接着他还完成了货币的统一。德国统一前,各小邦都有自己的货币,甚至一个小邦内有两三种货币。而且这些货币的价值很不稳定,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因此俾斯麦将货币统一通用全国。各联邦要求货币铸造权,他想了一个折中方案,那就是在货币的一面印上统一德国的徽章,另一面则刻印各联邦元首的肖像。
此外,他还着手改善关税,废止英国式的自由贸易制度,重新设立保护关税制度。在社会福利立法上,他是近代国家中第一个实行强制性劳工保险制度的人。
1883年议会通过疾病保险法,规定雇主负责保险金的三分之一,而劳工负责三分之二,强制他们储蓄,以备生病所需。
1884年订立伤害保险法,规定矿场、工厂及其他各种职业,雇主都要负责全额的医疗费。此外,养老险提案直到1889年才获议会通过,完成立法,其内容规定雇主、劳工和国家需共同负担支付年龄超过70岁以上的退休劳工的养老金。
起初,这些社会立法遭受了激烈的反对,在议会中被数次否决,但他认为为了防备日后的风暴,必须要保障劳工的生活,所以他排除万难以贯彻他的初衷。在他的提案第一次被否决后,他使出了破天荒的新手段:“以友为敌,以敌为友。”
统一德国的初期,他与国民自由党友好,与保守党及中央党抗衡,但是当他发现依靠国民自由党还不足以让社会立法通过时就改变了态度,与过去的政敌保守党和中央党联合,以便使新法案通过。其实在政治上不付出是很难有收获的,他为了社会立法,付出的代价就是施行对保守党有利的治安维持法。也就是说,他一方面在改善劳工的待遇,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劳工势力的激进,又订立了弹压社会主义者的法律,两者相辅相成。另外,他给予中央党的代价是缓和迫害天主教徒的行动以及与罗马教皇言和。
俾斯麦为什么会想到要改善劳工的地位呢?他自己曾经说:“我认为盼望退休金的人,比较容易受我们指使,例如一般公务员,因为他们有优厚的退休金,所以很顺从我们而安分地工作。没有退休制度的个人与社会,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我认为为了满足劳工大众,即使花再多代价也是值得的,这是一种为了避免革命所做的投资。”
在内政方面,俾斯麦还努力进行了另一项工作,就是操纵新闻。
俾斯麦是一位善于利用新闻的天才,他不断制造和提供新闻给报社。他头脑灵活,能如泉水般涌出许多新闻事件,同时他还很详细地安排在何时何地把何种新闻发表在何种报纸上。不过他有一点与众不同,那就是每次在制造新闻事件或杂志论文时,他都会把有关他本身的宣传或称赞的文字删掉。他不但不关心民众对他的看法,对后世历史家对他有什么样的批评也完全不在乎。有一次,他的左右对他说:“殿下一定会在后世的历史上留下伟大的政绩。”
他却很生气地回答:“你以为我是考虑后世的批评才每天这么辛苦地工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