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赫宝教派与《复活》

杜赫宝教徒于18世纪后半期出现在俄国,他们有其独特的信念。

他们确信所有的人类都应该是平等的,所以谁也没有绝对的主权,就算是皇帝也一样。他们虽然不承认皇帝的存在,但对同胞的爱却很浓厚,彻底发挥了相互扶助的精神。他们还有共同的会计制度,家畜都是共有的,耕地当然也是共有的,甚至孤儿院也是共同经营的。

杜赫宝教徒也遵照基督教的教义,反对人们拿枪去打仗。俄国政府对这些教徒没有办法,就将他们放逐到外高加索地区,这是一种政治流放。

但是,这对杜赫宝教徒来说,正是求之不得的事。俄国幅员广阔,皇帝权力所不及的地方很多,外高加索就是其中之一。杜赫宝教徒进入外高加索山中后,按照自己的理想,过着和帝王政治毫无关联的快乐、充实的生活。1886年以后,皇帝的政治力量逐渐延伸到这座山里。皇帝发出布告,命令他们充当屯垦兵,为皇帝军队服务。杜赫宝教徒非常惊讶与生气,但是他们不能作无谓的抵抗。于是多数人服从了命令,但这种强制人服从的命令必然是无法维持长久的。

杜赫宝教派的领导者读过托尔斯泰的书,对托尔斯泰的宗教观点很是推崇。

1895年6月下旬,杜赫宝教徒分散在三个地方,一边唱着赞美歌,一边举行庄严的焚毁武器仪式。但由于间谍的告密,行动很快被镇压下去。结果参加仪式的3000多人被送进法院判决,一些干部们立刻被送进监狱,剩下的人则被放逐。可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抵抗。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有470多人被判处死刑,41人被送进监狱,74人被判了18年的流放。不但如此,有些幸存者被责令不得与亲人共同生活,如果被发现偷偷与亲人相见,则会受到鞭笞,甚至被枪杆打得头破血流。

托尔斯泰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赶到现场,希望能做政府与教徒们之间的谈判桥梁,但是却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

托尔斯泰尽全力想办法,让这些教徒们能得到一片土地过他们自己向往的生活。他不仅向国内,更向美国和英国请求援助杜赫宝教派。托尔斯泰在文章中写道:

住在高加索的12000名杜赫宝教徒,现在正遭遇着非常恐怖的境遇,他们因拒绝服兵役而被关进监狱,遭到严厉的鞭打和惨无人道的逼供。至于之前服预备役的200人,先在牢狱里痛苦地度过两年,之后又被迫与家人分开,被流放到高加索的蛮荒地区。那里没有耕地可供种植五谷杂粮,也没有任何救济及房屋,更没有购买粮食的地方,他们大都濒临饿死的边缘。

这些人的家属也遭到了严厉的处罚,他们被禁止离开现在所居住的地方,如果发现有下列的任何情况,则要处以罚金,或被关进监牢。

1.不遵守政府命令随意露面;

2.出入制造面粉场地(唯恐他们偷取面粉接济教徒);

3.父母访问子女的居所(子女为教徒者);

4.到森林捡拾柴薪(唯恐以燃料接济教徒)。

三年间,这些教徒已陆陆续续地离开世间,不论小孩,老人全都死了……

托尔斯泰将这些实情向全世界的人们报告,希望能博得同情,拯救杜赫宝教徒。

不久之后,加拿大政府欢迎他们移民,并提供了一块自由的土地。于是,托尔斯泰等人又开始为他们筹措旅费,差不多需要70万卢布,这是一笔庞大的费用,如何筹措呢?政府是绝不会拿出一分钱的,而且也不允许募捐。托尔斯泰没有办法,一方面偷偷让人募捐,一方面开始写小说,以稿费来筹措这笔费用。这就是促使托尔斯泰完成《复活》的原动力,此书于1899年完成。

这部小说在很早以前托尔斯泰就已经在构思了,但是因故未能及早完成,现在为了要筹集善款,所以必须尽快完成。这不是托尔斯泰的自传,是他在自己听过的一个故事的基础上,加上个人想象凝合而成。

最初这部小说的名字是《尼克的手记》,故事的内容描写了一个很有地位的公爵聂赫留朵夫曾诱奸了姑母的养女卡秋莎,使其未婚先孕,后来沦落风尘。聂赫留朵夫后来当了陪审员,有一次在法庭上,他与卡秋莎重逢了。卡秋莎这时候的名字是玛斯洛娃,她被控故意杀人。这个机缘巧合,使得聂赫留朵夫良心发现,他顿时受到良心的谴责。玛斯洛娃被判流放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百般奔走,最后终于使玛斯洛娃得以取消原判而被特赦。但是玛斯洛娃在囚禁期间认识了政治犯西蒙,她决定与他一道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也从《圣经》中得到启示,开始了新的生活。

托尔斯泰以抒情的笔法,将这样一件政治性、社会性的事件扩大,并借此探讨人性的本质,尤其揭发了俄国沙皇时期审判、宗教以及行政制度的不合理。

这部作品在发表前,曾经受到政府的检查,审查官员认为作品中表达的思想不对,又说那处写得不妥当,这里也不行,最后将很多地方删得支离破碎,甚至有一章全部都被删去。托尔斯泰非常生气,可是却无可奈何。

由于遭到太多删改,文中的语义已无法连贯,所以托尔斯泰不得不重新改写过,最后这部小说的篇幅增加了很多,因此稿费也增加了。它获得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好评。

同时代的法国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说:“透过这部作品,能够见到托尔斯泰闪耀的眼睛。他那双灰色而锐利的眼睛,能够立刻看穿人心,并且能找到人性的精神所在。”

这部作品的稿费被全部捐赠给杜赫宝教徒,加上之前托尔斯泰的积极呼吁,杜赫宝教徒们移居加拿大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