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于十月二十二日在吴起镇举行会议,由毛泽东做关于目前行动方针的报告。他指出:陕甘支队自俄界出发已走了两千里,到达这一地区的任务已经完成。现在全国革命总指挥部到了这里,成为反革命进攻的中心。敌人对于我们的追击堵截不得不告一段落,现在敌人是“围剿”。我们的任务是保卫和扩大陕北苏区,以陕北苏区领导全国革命。陕、甘、宁三省是发展的主要区域。现在以吴起镇为中心,第一期向西,以后向南,在黄河结冰后可向东。要极大地注意同西北同志的关系,应以快乐高兴的态度和他们见面。当前世界革命进到新的阶段,帝国主义到处冲突。日本帝国主义独占华北,反帝运动高涨,反帝革命在全国酝酿,陕北群众急需革命,这是粉碎敌人“围剿”的有利条件。粉碎敌人“围剿”还要有好的领导。
毛泽东在这次政治局会议上做结论。他指出:结束一年长途行军,开始了新的有后方的运动战。提高战斗力,扩大红军,解决物资问题,是目前部队的中心工作。要加强白区、白军工作和游击工作的配合,要尊重地方群众的意见,不要自高自大地压制他们。动员群众主要依靠地方工作,不依靠他们没有办法。
与会者一致同意毛泽东的报告和结论,批准了榜罗镇会议的战略决策,宣告中央红军长征结束。
接着,陕甘支队于十月二十五日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出席并做报告,指出:(一)胜利到达目的地,一年来的奋斗能得如此成绩,并获得粉碎新的“围剿”的各项条件,是由于党的领导正确。(二)目前革命形势已到拂晓。(三)当前的任务是:进行军事、政治教育;争取群众,扩大红军;改善生活,充实被服。
毛泽东的讲话极大地鼓舞了正在休整的指战员,他们又在摩拳擦掌,准备迎接新的战斗任务。
与此同时,红十五军团继劳山大捷之后,又挥师南下,寻找新的战机。十月二十五日,红十五军团对榆林桥守敌第一零七师第六一九团和第六二一团第二营发起进攻,全歼守敌四个营,俘团长高福元以下一千八百余人。劳山、榆林桥两次战斗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东北军的气焰,也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指战员的斗志!但并未粉碎敌人对陕北的第三次“围剿”。
为此,中央政治局于十月二十七日在吴起镇召开常委会议。毛泽东认为:陕甘支队应当南下与红十五军团会合,共同粉碎国民党的“围剿”。因此,“目前主要作战方向是南边,先将董英斌两个师消灭……如能再对杨虎城、孙蔚如由南城开渭水的一路继续给予打击,能打两个胜仗,即可打破‘围剿’”。
会议还确定常委分工:毛泽东负责军事工作,秦邦宪负责苏维埃工作,周恩来负责中央组织局和后方军事工作。
就在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发布《告红二十五、二十六军全体指战员书》后的第二天——十月三十日,毛泽东为实现与红十五军团会师的伟大目的:“是中国苏维埃运动的一个伟大胜利,是西北革命运动大开展的号炮,它将为开展西北苏维埃运动大局面,赤化全中国打下巩固的基础。”遂与彭德怀率陕甘支队南下,向下寺湾前进。
十一月三日,毛泽东率部到达下寺湾的时候,恰好遇到前来找中央的陕甘晋省委副书记郭洪涛、西北军委主席聂洪钧。他当即与其他中央常委一道听取了关于陕北苏区、陕北红军及其作战情况的汇报。由于事前毛泽东已经获悉陕北肃反扩大化与刘志丹等被关押的情况,当即下令停止逮捕,停止审查,停止杀人,一切听候中央解决。他还形象地说了这样一段话:
“杀头不像割韭菜那样,韭菜割了还可以长起来,人头落地就长不拢了。如果我们杀错了人,杀了革命的同志,那就是犯罪的行为。大家要切记这一点。要慎重,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当天,中央政治局讨论中央对外名义和组织分工等问题。毛泽东说:
“对外用中共西北中央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的名义较适当,公开使用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名义可在打破‘围剿’之后再定。作战方针,应在这个月解决第三次‘围剿’问题,经过一个深冬让敌人慢慢做堡垒是不好的。同红十五军团会合后,红十五军团编制应保存,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因历史关系也不要合并。陕甘支队可编成红一军团,并成立红一方面军。”
参加会议的同志完全赞同毛泽东的意见,并决定:对外使用中共西北中央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的名义。
值得大书一笔的是:在讨论编制的时候,彭德怀高风亮节,主动提出:“为了照顾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历史,必须保存一军团。”这样,就取消了三军团的番号,并编入了一军团。对此,与会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会议决定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在讨论主席人选的时候,张闻天提出由毛泽东任主席。接着,他又说:
“大的战略问题,军委向中央提出讨论,至于战斗指挥问题,可由他们全权决定。”
对此,周恩来是举双手赞成的。历经伟大长征的革命实践,党中央的领导人一步一步地认识了毛泽东,并选择毛泽东为红军的最高统帅,他打心里是高兴的。当博古、凯丰等人发言不仅赞成毛泽东出任军委主席,而且还宣布撤销在遵义会议上的“保留意见”后,周恩来笑了,笑得是那样的坦然。因为他知道:中国工农红军历经挫折和失败,终于选择了自己的统帅毛泽东!
随后,中央政治局又讨论决定了军委副主席、军委委员名单,并于同日发布通令:“奉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命令,兹委任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王稼祥、聂洪钧、林彪、徐海东、程子华、郭洪涛九同志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以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
同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委任彭德怀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林彪为第一军团军团长,聂荣臻为政治委员;徐海东为第十五军团军团长,程子华为政治委员。
十一月五日,毛泽东率红一军团到达象鼻子湾,他向随行的部队发表讲话,对长征做了总结:
我们从瑞金算起,总共走了三百六十七天,我们走过了赣、闽、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十一个省,经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以及雪山草地等万水千山,攻下许多城镇,最多的走了两万五千里。这是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长征。敌人总想消灭我们,我们并没有被消灭,现在,长征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它将载入史册。我们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时,是八万人,现在只剩下一万人了,留下的是革命的精华,现在又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了,今后,我们红军将要与陕北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同完成中国革命的伟大任务!
这是毛泽东对长征做的最为公正的评价。
但是,毛泽东永远不会忘记在长征途中牺牲的数以万计的战友。或许正是出于这样一个原因,他又想起了当年吟诵过的得意诗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尤其当他再想到自己以及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理想“环球同此凉热”的时候,他又觉得这次伟大的长征,仅仅是朝着更为壮丽的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在这特定的氛围中,毛泽东自然又想到了周恩来。他非常清楚:没有周恩来,就不会有已经成为历史的长征。由此,他又坚定地相信:在未来更加艰巨的中国革命的长征中,只要有周恩来的辅佐,就一定能够战胜万难,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
这就是毛泽东在长征中的感悟!
……
一九九七年三月五日完稿于京城万寿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