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1 / 1)

刘伯承当年是川中名将,后曾任红军的总参谋长。待到遵义会议前夕他再次出任红军总参谋长之后,在领略和执行毛泽东的战略部署诸方面,已经充分显示出他不仅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才,而且还是一位通晓战略全局的帅才了!

刘伯承通过彝海结盟,为中央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区创造先机之后,他清楚毛泽东抢占大渡河的战略构想是:由左权、刘亚楼率红三团,在大渡河下游富林渡口发起猛烈的佯攻;而由他亲自率领的先遣队——红一团以极其秘密、神速的动作偷袭大渡河上游安顺场渡口,为中央红军抢渡大渡河再创先机。因此,在他看来下一步军事行动的核心——能否完成毛泽东及中革军委交给的这项带有战略全局性的任务,最为严峻的不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袭占安顺场渡口,而是在占领安顺场的同时能否搞到船。这是因为刘伯承并不相信有关石达开兵败安顺场的记载和传说,他只相信只要手中有船,近三万人马的中央红军就能由大渡河南岸渡到北岸,既免遭石达开悲剧的重演,也可实现与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为此,他无论是在梦中还是骑在他那匹老白马上,嘴里都在喃喃自语着一句话:

“有船我就有办法,有船我就有办法……”

也许是刘伯承过分疑虑能否在安顺场渡口搞到船了,他随先遣队司令部走出彝族区,刚刚踏进一个名叫擦罗的小镇,未等红一团团长杨得志、政委黎林向他报告进攻擦罗的情况,他就迫不及待地问道:

“打听到安顺场有没有船的消息了吗?”

“据擦罗区的区长说,由于安顺场渡口接到了上司的命令,把所有的木船都运到北岸去了。”杨得志答说。

“难道一条船都没留在南岸渡口安顺场吗?”刘伯承有些焦急了。

“据这个区长说,留了一条木船,白天停在南岸安顺场,夜间划回北岸。”黎林答说。

刘伯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接着,他才听取杨得志与黎林的报告:红一团进至擦罗小镇以后,伪区长误以为是中央军来了,遂带着八个马弁前来欢迎。杨得志与黎林将错就错,吃过这个伪区长的“洗尘”宴席之后,又将刘文辉在此设的军粮站中的“军米如数点交,计有四千余包,每包六十斤以麻皮袋装之”。接着又问清了有关情况,方才亮出“我们是红军”的旗号,吓得这个伪区长全身筛糠,下令属下缴械投降。刘伯承听后当即命令将刘文辉的这批军粮发给后续赶到的部队,剩余的“悉发当地民众”。接着,他又下达命令:

“由擦罗到大渡河计六十里,要隐蔽行军,限今晚赶到,在我到达之前,要准确掌握安顺场渡口的一切情况,尤其是摸准木船在什么地方。”

是日——五月二十四日**八九点钟,刘伯承终于翻过最后一座通往大渡河的山梁。虽然在夜幕之中看不见大渡河的真面貌,但那哗哗山响的水声告诉他:这就是蒋介石寄希望消灭红军于此地的大渡河了!他站在这座山梁的半山腰间向下俯瞰,漆黑一片的夜幕中有着星星点点的灯光,他清楚这就是毛泽东及中革军委交他完成的战斗任务——要抢占安顺场渡口,为中央红军渡过大渡河争取先机。他下令部队隐蔽休息的同时,请红一团团长杨得志、政委黎林报告安顺场渡口的情况。

杨得志团长汇报说:“前面的安顺场,是个近百户人家的小乡镇。敌人为了防我渡河,经常有两个连在这里防守。所有的船只都已被抢走、毁坏,只留一只船供他们过往使用。安顺场对岸驻有敌人一个团(团的主力在渡口下游十五里处),上游的泸定城驻有三个‘骨干团’,下游是杨森的两个团,要渡过大渡河,必须首先抢占安顺场,夺取船只。”

但是,安顺场的实际情况比红军先遣部队了解的要严重得多。坐镇昆明的蒋介石“为了确保河防,困厄红军”,曾三令五申要求守大渡河的部队做到如下三点:

一、收缴南岸渡河船只以及可做渡河的材料,全部集中到北岸;

二、搜集南岸民间粮食运送北岸,实行坚壁清野;

三、扫清射界,如南岸居民房屋可资红军利用掩护其接近河岸者,悉加焚烧。

在蒋介石看来,大渡河沿岸——主要是南岸的守军果真做到上述三点,中央红军就是插翅也飞不到大渡河北岸去。加之南岸坚壁清野,红军到此绝境,仅饿、困两条就可逼其就范。然而,国民党中央和地方实力派的矛盾,以及这些山高皇帝远、干事没人管的守军为了私利,没有按照蒋氏的旨意行事。就说守备安顺场的彝务总指挥部营长赖执中吧,由于他是安顺场的土皇帝,这里的房屋和财产有一大半是属于赖家的,因此在执行放火焚烧安顺场的最后时刻,他坚决反对。其理由:一、红军正在强攻富林,说明红军选定的是在富林渡口北渡大渡河,果然如此,“岂不是庸人自扰,白受损失”;二、他“商于韩槐阶营,允其率部留在安顺场,留下木船两只,待到红军快到时他才过河,这样南岸消息还不至于断绝”。“为防万一,他在安顺场通冕宁道上,已配备有十余哨所,红军远来路径不熟,只要远远发现红军,哨兵会有捷径向他飞报,他慢慢收拾过河都不会误事”。因此,这就为红军袭占安顺场创造了条件。

刘伯承在听取了汇报并全面研究了有关的情况之后,对袭占安顺场做了如下部署:红一团第一营担任主攻,第二营向大渡河下游佯动,第三营为预备队,统由杨得志团长、黎林政委指挥。接着,他命令通讯员请来担任主攻的第一营营长孙继先,由他和聂荣臻出面向孙营长交代作战任务。

孙继先是位作战勇猛的营长。他由于自幼家境贫寒,没有读过多少书,所以对历史几乎一无所知。为此,聂荣臻政委一见孙继先的面,就开门见山地问道:

“孙继先,你知道石达开吗?”

“不知道!”孙继先干脆地答说。

接着,聂荣臻指出:“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翼王,率领两万多人来到大渡河边的安顺场,也就是今天我们到的这个地方,可没有渡过去,在清兵的追击下,全军覆没了。现在蒋介石派飞机撒下传单来,说前有大渡河,后有金沙江,国民党有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朱毛红军插翅难逃,要我们变成第二个石达开。”

孙继先听后才明白了聂政委问石达开的目的,但他依然搞不清石达开到底是个什么人,故把头一昂说:

“管他十达开、九达开,我们一定能过河,我们一定能胜利!”

“但是,”刘伯承采用激将法,说:“我们会不会成为石达开,就看你们了。”

孙继先一听刘伯承的话音,当即行军礼,代表全营请战:

“请总参谋长交代任务!”

刘伯承告诉孙继先:“安顺场守敌不多,也是一个营,虽是刘文辉的部队,但只是当地袍哥(四川帮会)一类人组成的民团武装。”接着,他又一板一眼地向孙继先交代了三项任务:

“第一,歼灭安顺场的全部敌人,歼灭后,点一堆火,作为信号;第二,部队占了安顺场后,迅速找船,再点一堆火;第三,把一切渡河工作准备好后,再点一堆火,我们后续部队马上就到。明白了吗?”

“报告首长,全都明白了!”孙继先答说。

“我再强调一下,”刘伯承心事重重地补充道,“这三项任务的重点是找船,记住了吧?”

“报告首长,记住了!”

“好!我和荣臻同志守在这里,就等着看你放的三把火了。”

“请首长放心,这三把火一定会很快在安顺场烧起来的!”

刘伯承送走孙继先已是晚十点了,他和聂荣臻站在山坡上,有些焦急地俯视那星星点点的亮光,真希望这些亮光化作一堆又一堆的篝火。一个小时过去了,突然安顺场响起了枪声,刘伯承与聂荣臻目不转睛地俯视安顺场,发现那星星点点的亮光就像是连着一个开关的无数电灯,一拉闸就全都熄灭了。少顷,枪声也很快停息了,就是不见他们企盼着燃烧起来的篝火。刘伯承再也坐不住了,不停地在山坡上快速踱着步子,暗自思索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伯承同志,会不会发生……”

“绝对不会的!”

刘伯承没等聂荣臻把话说完就下了结论。他作为一位军事大家,清楚地知道由于左权、刘亚楼同志率红三团在下游大树堡造船扎筏,大造在那儿渡河的声势,敌人已经把守河的主力调往下游,而敌人做梦也不会想到中央红军会在今夜袭占安顺场渡口。退一万步说,即使孙继先的第一营出现了意外,也绝不会如此轻易地结束战斗。虽说他的结论是孙继先的第一营完成了袭占安顺场的任务,但他不明白为什么没有升起报捷的篝火?为此,他决定派人下山到安顺场侦察。

夜时飞渡,已过子夜时分,安顺场方向依然没有升起报捷的火光,只有大渡河浪拍石岸的涛声越来越响。啊!派去侦察的同志终于回来了,报告担任主攻的第一营把守敌已经消灭,并占领了一个渡口。刘伯承听后生气地说道:

“这个孙继先是怎么搞的!要找他讲个明白。”

原来孙继先回到部队之后,立即集合全体指战员进行战前动员。这时,他认为以一个红军营突袭安顺场的守敌一个营,取得胜利是绝无问题的。但是,如何才能完成首长交给的找船任务,他的心中是没有数的。因此,他简单地讲了今夜的战斗任务之后,又加重语气说:

“同志们!只要船在这边,敌人就是把它塞在老虎嘴里,我们也要把它拉出来,敌人把它藏在龙王殿里,我们也要把它打捞上来。现在最要紧的是抓紧时机,不要让敌人乘船逃跑了!”

孙继先率第一营冲入街心的时候,由于敌人认为红军不会在安顺场渡口抢渡大渡河,故无人防范,敌人的哨所里还传出胡琴声和唱戏声。“第一营指战员顺利地解决了敌人的哨兵,包围了营部,敌人非死即逃。”也就是在这时,第二连的一个战士向孙继先报告:“营长,找到了一只船。”孙继先听后惊喜万分,急忙跟着这个战士向河边跑去,凭借月光,只见“一只小船漂在水面上,几个战士正紧张地用手拉住它。船边有几个俘虏狼狈地站在水中……孙继先想:找到了船,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把船弄到上游一二里处,做好渡河的准备。于是他指挥战士们推船,谁知逆水推船,一推转一个圈,急得他满头大汗。不知不觉到了二十五日凌晨三点多钟了。”就在这时,刘伯承赶到了河边,大声喊着:

“孙继先!孙继先到哪里去了?”

“报告首长!我在这里。”孙继先急忙起身答说。

刘伯承一见火就不打一处来,非常严厉地斥责道:

“孙继先啊!你该死!你为什么不发信号?”

至此,孙继先才醒悟过来,急忙解释为了把这只船拖到上游去而忘了点火发信号,请求首长批评。刘伯承听说搞到了船,真是心花怒放,方才的火气也散了个精光。他当即说:

“好吧!一营睡觉,等天亮时,把全街能买到的好吃的东西都给你们吃,早饭以后强渡。”

刘伯承深知在大渡河上渡过数以万计的红军,靠这样一只木船是不行的。为此,他又派参谋连夜请来了安顺场渡口的船夫,首先了解河宽、水深、流速、敌情等,接着又询问安顺场还有多少只渡船。当他获悉老百姓的木船都被运到对岸以后,他就想在天亮以后发起强渡,把运往对岸的木船抢过来,作为红军抢渡大渡河的工具。为此,他请这位船夫多串连一些人,帮助红军渡河。“报酬是优厚的,连万一发生不幸的后事都做了安排。”这位船夫离去之后,刘伯承又请杨得志组织最为得力的渡江突击队。

翌日——五月二十五日是一个难得的晴天,瓦蓝的天空缀着朵朵白云。刘伯承、聂荣臻等通过望远镜可以清楚地看到大渡河北岸的一切:“离渡口一里许,是个四五户人家的小村庄,周围筑有半人高的围墙;渡口附近有几个碉堡,四周都是黝黑的岩石。估计敌人的主力隐蔽在小村里,企图等我渡河部队接近渡口时,来个反冲锋,迫我下水。”为此,他命令杨得志配备好掩护渡河的火力网,尤其是要请神炮手赵成章在关键的时刻做到百发百中。稍顷,十七名渡河突击队员全副武装赶到,他们是:连长熊长林,二排长曾明,三班长刘长发,副班长张克表,战士张桂成、肖汉尧、王华亭、廖洪山、赖秋发、曾先吉,四班长郭世苍,副班长张成球,战士肖桂兰、朱祥云、谢良明、丁流名、张万清。他们每人装备一支驳壳枪、一支机关(冲锋枪)、一把马刀,还有八颗手榴弹。接着,刘伯承问道:

“赵成章到了没有?”

“报告首长,他已经把迫击炮架好了。”

“告诉赵成章,叫他瞄准对岸那两个碉堡。我们就几发炮弹了,听命令,一定要打准。”刘伯承说罢取出怀表一看,时针正好指向九点,他对杨得志下达命令:“开始!”

杨得志大声说:“轻重机枪掩护,强渡开始!”嘹亮的冲锋号吹响了,轻重机枪火力一齐向对岸敌人进行压制射击。系在岸上的船缆解开了,满载着十七名勇士的小船一颠一簸地向河心斜漂过去。至此,在中国战史上揭开了最为辉煌的一页——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为真实地记录这军史上最辉煌的一页,现摘录杨得志的回忆以代拙笔:

渡船随着汹涌的波浪颠簸前进,四周满是子弹打起的花。岸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渡船上。

突然,猛地一发炮弹落在船边,掀起一个巨浪,打得小船剧烈地晃**起来。

我一阵紧张,只见渡船随着巨浪起伏了几下,又平静下来了。

渡船飞速地向北岸前进。对面山上的敌人集中火力,企图封锁我渡船。十七勇士冲过一个个巨浪,避开一阵阵弹雨,继续奋力前进。

一梭子弹突然扫到船上。从望远镜里看到,有个战士急忙捂住自己的手臂。

“他怎么样?”没待我想下去,又见渡船飞快在往下滑去,滑出几十米,一下撞在大礁石上。

“糟糕!”我自语着,注视着渡船。只见几个船工用手撑着岩石,渡船旁边喷起白浪。要是再往下滑到礁石下游的漩涡中,船非翻不可。

“撑啊!”我禁不住大喊起来。岸上的人也一齐呼喊着,为勇士们鼓劲、加油。

就在这时,从船上跳下四个船工,他们站在滚滚的急流里拼命地用背顶着船。船上另外四个船工也尽力用竹篙撑着。经过一阵搏斗,渡船终于又前进了。

渡船越来越靠近对岸了。渐渐地,只有五六米了,勇士们不顾敌人疯狂的射击,一齐站了起来,准备跳上岸去。

突然,小村里冲出一股敌人拥向渡口。不用说,敌人梦想把我们消灭在岸边。

“给我轰!”我大声命令炮手们。

“通通!”又是两声巨响,赵成章同志射出的迫击炮弹,不偏不歪地在敌群中开了花。接着,李得才同志的那挺重机枪又叫开了,敌人东倒西歪,一个接着一个倒下去。

“打!狠狠打!”河岸上扬起一片吼叫声。敌人溃退了,慌乱地四下奔逃。

“打!打!延伸射击!”我再一次地命令着。

又是一阵阵射击。在我猛烈火力掩护下,渡船靠岸了。十七个勇士飞一般跳上岸去。一排手榴弹,一阵冲锋枪,把冲下来的敌人打垮了。勇士们占领了渡口工事……

刘伯承看着十七名勇士“向敌人的碉堡靠近。敌人欺红军人少,一个军官指挥着二百余人从碉堡里和散兵壕里钻出来反冲锋。刘伯承举着望远镜一边观察一边说:‘叫赵成章开炮!’赵成章真不愧神炮手,第一炮就打在敌人碉堡顶上,接着两炮打在敌人的队伍中。敌人死伤很大,顿时大乱。勇士们乘势冲锋,占领了主要工事,残敌向后溃退”。到这时,刘伯承才命令:

“给军委和毛泽东同志发报:我们已经完全控制安顺场与河北岸的渡口!”

毛泽东收到刘伯承与聂荣臻联署报捷的电报时,正与周恩来、朱德等中央及军委的首长边通过彝族区,边为先遣队能否袭占安顺场,攻占大渡河担心。因此,毛泽东通令后续部队,以急行军的速度赶往安顺场。

毛泽东与周恩来、朱德等于五月二十六日将近中午的时候,随军委纵队赶到了距安顺场约五六里的大渡河边。毛泽东举目眺望大渡河两岸,都是怪石嶙峋的高山,俯视涛声震耳滚滚而下的河水,他竟然想起了苏东坡的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干堆雪……”但是,他面对阻挡红军北去的大渡河,很快又结束了作为诗人那特有的感慨抒怀,遂又进入一代战略大家的角色。也就是在这一瞬间,他更加坚信石达开兵败大渡河安顺场是另有原因的。

恰在这时,在不远的河边,有几十名待命休息的红军战士们在指手画脚地说些什么。毛泽东出于好奇,遂与周恩来、朱德等赶到近前一看,原来这些战士围着一块变了色的碑石,在争说上边刻的字应该念什么。周恩来当即说道:

“同志们!都不要争了,请毛主席给大家讲解石碑上的内容好不好?”

这些战士一看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首长到了,急忙闪开一条通道,鼓掌、欢迎。

毛泽东走到石碑面前一看,是记述翼王石达开在此演出历史悲剧的内容。接着,他一边念一边讲解石达开兵困安顺场以及全军覆没的经过。这时,周恩来出于对红军命运的担心,很想知道毛泽东对石达开兵败大渡河是怎样想的。因此,他有意问道:

“主席,你同意这碑文上的记述吗?”

毛泽东淡然一笑,微微地摇了摇头。

“谈谈你的看法嘛!”朱德或许出于与周恩来同样的原因,禁不住地说道。

“时下,我只能这样说,”毛泽东沉吟片时,以反证的口气说,“石达开如果是一个很有才干的战略家的话,既然渡不过大渡河,为什么不沿着左岸直上,进入西康?为什么不向下走,到大树堡拐回西昌坝子?或者再往下走,到大凉山以东的岷江沿岸去呢?那里的机动地区不是很大吗?”

周恩来听后的直感是,毛泽东不仅对石达开兵败安顺场做了科学的思考,实际也为红军万一在安顺场受阻后的出路,做了各种设想。但是,现在无论是他周恩来还是毛泽东,都不知道刘伯承率先遣队抢占了安顺场及河对岸的渡口之后,能否把数万名红军在两三天内渡过河去?因为在后边追击的敌人只有三天的路程了!他以及朱德等人都想知道毛泽东是如何想的。或许毛泽东想到面对的听者主要是战士,因此,他又转身对那些用心听他讲话的战士说道:

“近百年以后的今天,我们中国工农红军也来到石达开失败的地方。蒋介石和四川军阀抱着很大的幻想,他们以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是石达开的命运,这已是注定了的,因此,他们幻想把红军也消灭在安顺场。你们说,我们能走石达开的老路吗?”

战士们听后分外自信地答说“不能!”有的还说“敌人是在做梦!”也有的说“现在,我们的先遣队已经渡过大渡河了!”对此,毛泽东是满意的,他乘兴又大声地说:

“同志们,你们说得对!敌人的好梦是做不成的。石达开没有走通的路,我们一定能走通。我们共产党人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大渡河算不得什么困难!我们一定能够渡过河去!”

周恩来、朱德等军委领导人也坚信毛泽东所说的:“我们一定能够渡过河去!”但是,由于他们的学识和地位的关系,在没有渡过河去之前,他们都在想征服大渡河的办法。担心万一在两三天内,两万多名红军指战员不能在安顺场渡过河去怎么办?所以,他们的内心都悬着一块千斤重石。

是日中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赶到了安顺场,被刘伯承、聂荣臻等迎进先遣队司令部休息。接着,刘伯承下令开饭。他指着桌上比较丰盛的饭菜,以及每人面前的一碗米酒,笑着解释说:

“这都是我们袭占安顺场的战利品。换句话说,是借敌人之佳肴,敬诸位领导!”

“伯承啊,”朱德听后很有兴致地说,“希望有一天,你能借老蒋的酒菜欢迎我们的到来!”

“我看啊,”周恩来是位十分现实的政治家,因此,他想的和做的总是离题很近的,“等我们全都渡过大渡河以后,由我们的毛主席、总司令为你们庆功!”

“没问题,这功是一定要庆的!”从毛泽东说话的口气里,他似乎早已成竹在胸,因此他举起面前的那碗米酒,巡视了一遍与宴者的表情,大声说道,“首先,让我借先遣队的同志们缴获来的米酒,向我们的先遣司令、政委,所有的指战员取得的战绩表示祝贺,干!”

“干!”全体与宴者一齐碰碗而饮。

接着,大家十分香甜地吃了起来。毛泽东望着对面的刘伯承,很是认真地问道: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才使孟获心服,你怎么一下子就说服了小叶丹呢?”

“主席忘了送给我的锦囊妙计了?”

“我那是空口说白话。”

“我们就是根据你教的锦囊妙计,严格地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

“好,好!”毛泽东点点头,又好奇地问道,“你跟小叶丹结拜,真的跪在地上起誓吗?”

“那当然,”刘伯承认真地答说,“彝人最讲义气,他看我诚心诚意,才信任我们。”

“那彝人下跪是先跪左腿呢,还是先跪右腿呢?”

毛泽东这样一问可就把刘伯承给问住了,想了想还是答不上来。这时,周恩来忙解围说:

“彝人是很讲信义的,我们后续部队通过彝族区时,小叶丹打着‘中国红军彝民沽鸡支队’的旗帜出来欢迎,伯承、荣臻你们简直把彝区赤化了。”

“这的确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但是,”毛泽东显得有些沉重地说,“由于他们过分相信义气二字,我真担心未来小叶丹的命运啊!”

毛泽东的担心是有道理的。红军走后,小叶丹打起了红军彝民支队的旗帜,在因伤留下的红军某部政治委员的帮助下,与罗洪、洛伍家联合起来,发展到一千多人,坚持了五年的斗争。一九四一年彝族败类邓秀廷在反动军阀的支持下,挑拨离间,分化了三个家支的联盟,镇压了彝民革命,抓住了红军政委。小叶丹倾家**产凑了一千五百两银子给邓秀廷,才把红军政委赎了出来。后来小叶丹和沽基尔拉的委任状被邓秀廷搜去,以“通共有据”,在大桥镇惨遭杀害。小叶丹在被捕前,含着热泪告诉自己的妻子和弟弟沽基尼尔:

“只有共产党、红军讲民族平等,把我们彝人当人看。这样有信有义的军队一定会回来的。刘伯承这样有信有义的大人物是绝不会骗人的。万一我死了,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这面旗帜,将来交给刘司令员。”此乃后话。

接着,与宴的同志又接上周恩来的话茬表扬先遣队。朱德也凑趣地说:

“先遣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功劳不小!”

刘伯承一听朱总司令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几乎是本能地叹了口气,说道:

“总司令先别论功行赏,我正为这大渡河架不起桥来犯愁呢!”

周恩来听后心里咯噔一下,他下意识地感到,红军在安顺场渡过大渡河遇到了问题,遂禁不住地暗自说道:“怕发生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因此,他故作镇定地说道:

“我提议,请伯承同志一边吃,一边把这两天来的渡河情况汇报一下。”

此刻,毛泽东已猜到了周恩来的心思,他忙说道:

“我看不用着急嘛!先让大家痛痛快快地吃顿饱饭,然后我们再集中研究这件大事。我是相信这句老话的: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要我们不犯石达开的错误,就一定能渡过大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