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又一场大辩论(1 / 1)

斯大林 卫莹 2108 字 8天前

1924 年5 月,俄共(布)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怀着对列宁深深的悼念来到了莫斯科。

在代表大会开会之前,克鲁普斯卡娅把列宁的《给代表大会的信》交给党中央,中央的一些领导干部才知道列宁写下了这样一份遗嘱,在遗嘱里批评斯大林“太粗暴”,要求另外指定一个人担任总书记。这封信在高级干部的小范围作了传达。斯大林向党中央提出辞去总书记的职务,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等人说服斯大林继续工作,支持斯大林的工作,向代表大会作了解释。代表大会通过了决议,“请斯大林在实际工作中考虑列宁的批评意见”,斯大林表示接受大家的意见。多数代表都同意斯大林继续担任总书记,并同意今后加强集体领导。按照列宁的建议,党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从47 人增加到87 人。

列宁逝世以后,许多领导人写文章悼念列宁,斯大林写了《悼列宁》、《论列宁》和《论列宁主义基础》,歌颂列宁是“组织革命爆发的天才和领导革命伟大的能手”,论述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的策略”。但是没有谈到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特别是新经济政策。斯大林说自己是列宁的学生,保证永远遵循列宁开创的道路前进。

托洛茨基写了《论列宁》和《十月的教训》,在书中一再讲到自己的贡献和功劳,显得自己一贯正确,是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让人看起来,列宁和党中央其他领导人都没有起什么作用,被大大贬低了。他的书引起了许多布尔什维克党员的不满,很多人写文章反驳托洛茨基。斯大林说:托洛茨基“是为了从破坏党的威信到破坏列宁主义的威信”。多数党员对托洛茨基的做法很反感。1925 年初,托洛茨基被解除了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军事人民委员的职务。

1925 年,一场新的争论又在党内爆发了,矛盾的焦点是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能不能在苏联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问题。

新经济政策实行以来,给国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带来了活力,许多工厂开工了,市场上的商品增多了。但是也带来了不平衡,贫富分化,有些人利用新经济政策发了财。有些人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资产阶级让步,是退却,再退下去,就会丧失革命的成果,资本主义就要在俄国复辟。

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等人支持和赞同这种观点。过去,他们和斯大林观点一致,现在,却和托洛茨基联合起来,成为“联合反对派”。他们在一系列问题上不同意斯大林的意见,认为社会主义在一个国家是不能胜利的等。

另一些人认为新经济政策还要继续执行下去,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持这种观点的有斯大林和布哈林等人。

在1925 年12 月召开的第十四次党代表大会上,矛盾公开地爆发了。

双方唇枪舌剑,争论激烈。斯大林认为,一个国家建成社会主义是可能的,一个国家取得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是不可能的,因为帝国主义还存在,还有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斯大林提出,要把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关键是要优先发展重工业,为建立强大的国防服务。

斯大林的观点得到了多数代表的支持。支持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的人很少,很多党员批评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的理论不相信人民的作用,只能涣散斗志,带来混乱。大会再一次选举斯大林担任总书记,通过了斯大林的路线。

托洛茨基等人反对斯大林的领导,在党内建立派别组织,进行派别活动。他们在国内建立了秘密印刷所,私自印刷散发自己的材料,和党中央唱反调。1927 年11 月7 日,是十月革命十周年的纪念日,他们在列宁格勒组织了反对党中央的游行示威,高喊着“打倒机会主义!”“打倒官僚主义!”的口号,散发传单。这种做法违反党的纪律,破坏党的团结,追随他们参加游行的人不多。多数党员和群众不同情他们、不支持他们,对他们的做法非常不满意。

1927 年底,托洛茨基被开除党籍,撤销了各种职务。他坚持不承认错误,于是被流放到离莫斯科4000 里之外哈萨克的阿拉木图,住在天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里。

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也被开除党籍。不久,他们向党中央表示悔过,承认错误,并申请重新入党。过了几个月,他们被接受入党,离开了党中央的领导岗位,分配了一定工作。

托洛茨基在流放期间继续领导反对派,不断秘密发布指示,攻击斯大林和联共领导人,在党内形成了一个秘密派别,被称为“托洛茨基派”,简称“托派”,一些托派分子散发传单,反对斯大林领导的党中央,鼓吹分裂,甚至号召在国内举行武装暴动,推翻苏联政府,使得矛盾更加尖锐。

1929 年2 月,托洛茨基被驱逐出苏联,他先后到土耳其、法国、挪威等国,1936 年到达墨西哥。在国外,托洛茨基把各国共产党内和他意见一致的派别组织起来,组成了一个“第四国际”,和斯大林领导的“共产国际”也就是“第三国际”对抗,并继续和苏联国内的托派分子秘密联系。托洛茨基在国外写了大批书籍文章,说自己热爱苏联,坚持革命,但是他在文章里全面否定斯大林,指责斯大林是“专制君主”、“暴君”,说斯大林对革命没有任何贡献和功绩。托洛茨基全面否定苏联的内外政策,说苏联已经背叛了十月革命,正在发生资本主义复辟,号召“进行第二次补充革命”,推翻斯大林和苏联政府。托洛茨基说了不少革命的语句,但是在行动上,公开地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公开反对苏联和苏联共产党。

斯大林把托洛茨基当做苏联共产党和苏联国家最危险最主要的敌人。斯大林动用专政手段,在国内,与托洛茨基有相同观点或者曾经参加过托派活动的人,统统当做阶级敌人和暗藏的反革命分子,开除党籍、撤职、逮捕、流放。斯大林说托洛茨基是“人民公敌”、“受外国特务机关收买、担任间谍”,“和各资本主义国家内的苏联的敌人建立了联系”,是“暗害分子、破坏分子、间谍和杀人凶手组成的寡廉鲜耻的、无原则的匪帮”。1940 年8 月,苏联的情报系统派人到墨西哥刺杀了托洛茨基。

1927 年年底召开的联共第十五

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提出了农业集体化的重大决策。1928 年,农业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粮食供应紧张。为了解决急迫的粮食问题,斯大林亲自到西伯利亚视察,用专政手段解决粮食问题,暂时缓和了粮食紧张。斯大林认为必须加速实现工业化,实行农业集体化,消灭富农,才能彻底解决农业问题和粮食问题。

但是,工业化的资金怎么解决,怎么搞集体化,在党内又一次发生了分歧。

资本主义国家搞工业化,有的靠剥削殖民地得到资金,例如英国;有的是靠发动对外战争得来金钱,例如德国。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绝不能走这条路,只能靠内部积累来取得资金,而积累的一条重要来源就是农村,把工业品卖给农村,从农村收购粮食和农产品,工业品卖得贵一些,农产品定价低一些,这样就可以为工业积累大量的资金,在经济学上叫做“剪刀差”。斯大林说,这是农业向国家上交的特殊的“贡税”。保证这一切,必须农业集体化,消灭富农。

党的理论家布哈林、人民委员会主席李可夫、工会主席托姆斯基主张继续坚持新经济政策,大力发展轻工业,发展商品生产,贸易自由,用市场来调节经济,适当降低工业发展的速度。布哈林认为农业集体化一定要坚持自愿的原则,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工人和农民的关系应该建立在商品交换的基础上,粮食不足时,可以考虑从国外进口,可以提高农产品价格,但是不应当剥夺农民。布哈林尖锐地批评斯大林的“贡税”是对农民的“军事封建剥削”。

斯大林和布哈林等人发生了尖锐的意见分歧,双方都有不少人支持,在报纸上,在党的会议上,争论相当激烈。这是列宁逝世以后在苏联共产党内发生的又一次大辩论。

中年时期的斯大林

斯大林和布哈林是多年的朋友,两家是多年的邻居,过去许多年里关系很好,但是这一次斯大林听不进去布哈林的意见,愤怒地批评布哈林代表了党内的右倾,向富农和资本主义投降,是“阶级斗争熄灭论”。

斯大林完全否定了新经济政策,轻蔑地说:“让它见鬼去!”

斯大林认为随着社会主义的建设,阶级斗争会越来越尖锐,必须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他一再强调,在帝国主义包围下,必须尽快发展自己的强大的独立的经济体系,迅速实现工业化,特别是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国防工业,制造飞机、坦克、大炮等军事装备;为农业提供拖拉机和电力,促进农业发展。

布哈林等人的观点里有许多真知灼见,也有一些不够妥当、不完整的地方。斯大林的观点里面有正确的部分,例如他对建设的紧迫感,加强国防的认识等,也有相当大的片面性,有错误的决策。布哈林和斯大林作为苏联党和国家的领袖,在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人类历史上崭新的进程中产生不同的看法,本来是很自然的事情,应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经过实践、总结,取得共识。但是斯大林不承认这一切是工作中的不同意见,不承认这是认识过程中的分歧,而是过分自信,以我划线,唯我正确,听不得不同意见,对和自己不同的观点无限上纲,把党内分歧说成是阶级斗争、敌我斗争,把有不同意见的同志说成是“反党”、“反革命”,把布哈林说成是“右倾集团的头子”,在全党进行批判,并撤销了布哈林、李可夫政治局委员的职务,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后果。

大辩论的结果是斯大林胜利,布哈林受到批判。布哈林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他和李可夫、托姆斯基一起发表了一个声明,向党中央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渴望继续为党工作。后来布哈林到《消息报》担任主编,保留了中央委员职务,李可夫被撤销了人民委员会主席的职务,担任交通人民委员。

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先例,没有经验,出现不同的意见,发生争论,以至于全国全党范围的大辩论,本来是很正常很自然的。在各种意见中,出现带有片面性的意见,甚至出现错误的意见,也是毫不奇怪的。应该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发挥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正确引导和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成熟,不断进步。但是,斯大林没有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党内的争论和探讨统统看成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决战,把党内斗争扩大化、敌我化,把不同意他的意见的人一概斥之为“反党”、“反苏”、“反革命”,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犯了严重的错误,损害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给苏联人民和苏联共产党带来沉重的损失。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