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们都认为,考察一个封建皇帝的是非功过,主要应看他对历史做过多少有益的贡献,至于他登基是否合乎封建礼法,并不重要。从雍正在位期间对中国历史的贡献而言,他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封建君主。
由于康熙朝长期储位斗争,也由于康熙死时有许多令人生疑的现象,以及皇四子胤禛的继位出乎人们的意料,从雍正一登位起,社会上便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继位不合法的传闻,甚至说康熙是胤禛及其党羽害死的。这些传言不仅见于正杂诸史,而且雍正本人的著作中也提到这种传闻。
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康熙在弥留之际,留下遗嘱“传位十四子”,交给国舅隆科多,而执掌当时京城兵权的隆科多,正是胤禛死党,于是二人勾结,遂将“十”字改为“于”字,这样,遗诏成了“传位于四子”,胤禛便顺利地当上了皇帝。当时,康熙准备传位的十四子胤禵还远在西北边疆,受到手握重兵的四川总督、胤禛死党年羹尧的牵制,无法发动反击,而京城中诸皇子也都被步军统领隆科多的部下监视起来。因此,胤禛得以篡夺皇位,主要是依靠隆科多、年羹尧二人。隆是雍正生母的兄弟,即其亲舅舅,掌握着京中兵权和宫廷禁卫军,势力很大,当时任官有“佟选”、“年选”便是由隆、年二人任命的。他们与雍正关系非常密切,但随着雍正地位的稳固,这两个掌握雍正夺位秘密的权臣,渐渐成为雍正的眼中钉。后来,雍正终于找了个借口将人分别杀掉,应了“狡兔死,走狗烹”的俗语。
还有些说法,直接见于雍正自己写的《大义觉迷录》中。雍正编撰这本书,本是为了驳斥当时社会上盛传的关于他继位不合法的传言,这就不免记下了当时社会上的流行说法。一种说法是:“圣祖皇帝(指康熙)在畅春园病重,皇上(指雍正)便进了一碗人参汤,不知如何,圣祖皇帝就崩了驾。”这里,显然是说雍正在康熙的汤中下了毒,使康熙很快身亡。当时在园内的意大利人马国贤回忆,当时情景即使没有下毒,也一定发生了某种“突然大变,”这是可以断言的。《大义觉迷录》还说,当时社会上传说,康熙晚年已决定将皇位传给十四子胤禵,当康熙病重时,传旨急召胤禵还远在塞外,说皇十四子胤禵原名胤祯,而雍正为皇四子,名胤禛,康熙遗诏的篡改,的确非常容易。雍正当时对这些传闻的反应又不太有力,所以给后人留下种种疑团。
野史中还有一种说法,传说康熙临终时召大臣入宫。但猛地一睁眼,却发现皇四子胤禛立在眼前,便大怒,摘下自己所佩玉佛珠掷向胤禛。不久,康熙便驾崩了。胤禛拿出经过篡改的遗诏,向诸兄弟及文武百官宣布皇父已经传位给自己,并以佛珠为证。迫于他掌握宫廷禁卫军的压力,诸皇子无法反抗,就这样,他即位为帝,改元雍正。
而野史中流传最多的,却是雍正登基后,诸兄弟中有人知道他是篡位者,多有不满。于是,雍正以严刑峻法治之,最后甚至不惜骨肉相残,诸兄弟中最有实力的一些人,陆续被他残酷杀害。相传,雍正即位后,找了个借口将诸兄弟中最有实力的胤禩、胤禟削去爵位,屏于宗籍之外,仍不解恨,又将二人之名改为阿其那、塞思黑(满语:猪、狗的意思)。不久,将二人及胤禵、胤(礻+我)全部下狱幽禁。雍正手下人又纷纷上疏指责阿其那、塞思黑等罪状,要求将二人处死。雍正则故作不忍之状,又反复公布二人罪行。不久,二人先后死去,传说都是雍正派人暗杀的。
总的说来,关于康熙之死和雍正继位,传闻甚多,主要有这样几种说法:一种是说,康熙正常病死的,死前临时指定胤禛为继承人。第二种是说,康熙是病死的,他临终谕传位十四子胤禵,而隆科多当面改为皇四子,康熙一气而亡。第三种,说康熙死前留下遗嘱,“传位十四子”,但被胤禛与隆科多勾结,将遗嘱篡改。还有一种说法,康熙为了进行祭祀而斋戒静养,与外界短暂隔绝,胤禛及隆科多勾结内待,在康熙食物中下毒。康熙毒发错迷,隆科多乃假传圣旨令诸皇子入畅春园,实际上是将有争位可能的人,全部变相软禁起来,然后宣布捏造的遗嘱,胤禛得以继位。
然而,史书正式记载却极为简略:康熙临终,召诸皇子及文武大臣,宣布:“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依据现存各种历史资料综合考察,康熙临终病重时情形大体上是这样:
康熙六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康熙至南苑狩猎,十一月初七日,圣体欠安,转回畅春园中静养。当时,曾颁发上谕,说自十日至十五日,皇上要静养斋戒,所有奏章、不必启奏,可见病情是有些严重的。至于皇上患的什么病,上谕中说:“偶感风寒,本日即透汗。”估计是重感冒。初九日,命令即将于十五日在南郊举行的冬至日祭天大典,由皇四子雍亲王胤禛代皇上祭祀。此后三天,为祭祀而斋戒的胤禛每天派人问安。十三日,康熙病情加重,急召诸皇子,并召胤禛,其祭礼由吴尔占恭代。胤禛赶到时,在京诸子及理藩院尚书隆科多,宣布了他继位的遗嘱。他到后,三次进入寝宫问安,康熙只与他谈到自己的病情,并未亲**代即位之事,甚至一点口风也未流露。所以,康熙一死:“隆科多乃述皇考遗诏”,他“闻之惊动,昏仆于地”。经过再三劝慰,才勉强节哀理事。
由于所有官书记载多半经过雍正时修改,所以,以上情况当然由雍正自己提供了。然而,即使是他自己提供的情况,也不免留下令人生疑之处。根据现有资料来看,康熙晚年,尤其是经过太子两度废立的打击之后,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康熙五十七年以后,他已不能亲自挽弓打猎了,甚至出现“手颤头摇”的情况,可能患有某些老年人常见的病症。但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常常勉强支撑着参与各种政治活动,控制着政治局面。康熙六十一年十月,他在狩猎活动中身患感冒,引起一些并发症,临终宣布由雍正继位。能排除另一种可能,即康熙这次患病,的确曾有短暂的与外界隔绝的情况,而雍正的死党隆科多又确实控制着他的“斋戒静养”的畅春园。作为控制京城警卫力量的步军统领,隆是有可能勾结雍正,利用康熙病中不览奏章,不见群臣的机会,作出有关夺位安排的,甚至于下毒药害死他;而后向诸皇子宣布所谓“遗嘱”的。
总的来说,康熙后期的储位斗争情况十分复杂,而留下来的记载又极不完全,所以引起后世极大争论,成为一大历史疑案。历史学家们都认为,考察一个封建皇帝的是非功过,主要应看他对历史做过多少有益的贡献,至于他登基是否合乎封建礼法,并不重要。从雍正在位期间对中国历史的贡献而言,他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封建君主。然而,尽管如此,关于雍正继位问题的争论至今仍在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