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帝王第七(1 / 1)

【导读】

本篇是庄子基于他的自然哲学和智知论哲学而阐发的政治哲学宣言。

政治哲学是庄子哲学的根本诉求,也是郭象为《庄子》作注的根本动机。郭象对本篇的题解说:“夫无心而任乎自化者,应为帝王也。”这是郭象“应该如此”的帝王标准,更是庄子“当然如此”的帝王理想。这个帝王,不只是天下人间的帝王,也是宇宙万物的帝王,是“物物而不物于物” 《山木第二十》 的造物者。用《在宥第十一》的话说:“夫有土者,有大物也。有大物者,不可以物;物而不物,故能物物。明乎物物者之非物也,岂独治天下百姓而已哉!出入六合,游乎九州岛,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庄子说:“此黄帝、神农之法则也。” 《山木第二十》

为人间乱世树立“应该”的帝王标准,为天下治理悬设“当然”的理想帝王,这是政治哲学以超越现实的普遍法则引导政治现实的思想使命之所在。服务现实的政治学则不一样,它按照当下帝王的要求,通过制度设计规范执政方法,而不是规范帝王自身;其主要任务是实现当下的功利目的,而不是追求终极的社会理想。通常,在政治学及其现实功利的语境下,衡量一个帝王是不是“应帝王”,不是依据天下为什么需要帝王的应该理想,而是按照这个帝王为什么要治理天下的个人愿望及其背后的利益集团要求。因此,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从来没有哪个帝王真正愿意按照“应该如此”治理天下,这样也就没有任何一位帝王符合庄子的哲学式“应帝王”标准。

尽管如此,政治哲学意义上的“应帝王”,作为一种并非虚幻的理想,承载着天下百姓世世代代的真切希望,因此,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和任何一位帝王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蔑视或放弃理想的“应帝王”。历史事实说明,“应帝王”是中国历代王朝永远都不得不高举的民生旗号,是任何一位帝王都不得不自我标榜的民心招牌,且历朝历代都不乏最有才华的众多知识分子,充分发挥庄子的“应帝王”之说,以政治哲学的名义,行政治学之实,邀统治术之功,为当朝帝王的执政合法性,精心推导出各种各样应该如此和当然如此的美好理由。这样的“应帝王”乱象,早在《庄子》时代的天下就已经见怪不怪,这也正是庄子之所以要给天下留下《庄子》的缘由。

总而言之,天下不是没有“应帝王”的标准,而是有太多的“应帝王”说法。本篇以“应帝王”为题,不是说要不要有“应帝王”,而是说要有什么样的“应帝王”。对此,庄子的回答十分明了:应该的帝王,是能够让人民自己成为自己的帝王。让人民自己成为自己,这是天下之所以需要治理的唯一合法性原因,这也就是人间帝王之所以必要的唯一合法性理由,其要义有五:

第一,合道的“应帝王”说,应该基于合道的智知论哲学——人的智知有限,且人间智知全伪不真。由此而论,天下任何人都无法以其一己之见为天下法则,即便再伟大的帝王也不例外。庄子假托接舆的狂言指出:君人者,以己 以一己意志 出 推行 经式 规范 义 仪 度 法则 谓之“欺德”。郭象为之注解说:“以己制物,则物失其真。”庄子认为,凡为帝王者,首先要有这样的自知之明。

本篇以“啮 niè 缺问于王倪 ní ,四问而四不知”开篇,可谓意味深长。这个故事,载于《齐物论第二》,其“四问”分别是:一,“子知物之所同是乎?”二,“子知子之所不知邪?”三,“物无知邪?”四,“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对此四问,王倪都回答以“不知”,但是他又反问啮缺说:“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自以为是的知,或许恰恰相反,是不知;人们不以为然的不知,或许恰恰相反,就是知。这里的知,可理解为既是求知,又是求知所获得的知识,通称为智,合而为智知。人的智知如此不可靠,可见帝王不可以以智知治国。因此,庄子的“应帝王”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忘知去智,这也是老子的治国理念,“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道德经·第十九章》 。

第二,合法的“应帝王”说,应该基于合法的自然哲学——“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只有无私者,才能治天下。这里的“私”,不是指现实功利主义的私利,而是指自然哲学意义上的自我,无私无我,则天下自治。

第三,合理的“应帝王”说,应该基于合理的人生哲学——“向疾 行动像回响一样疾速 强梁 本义刚强横暴,此指遇事坚决果断 ,物彻 洞彻 疏 通达 明 明白 ,学道不倦。”这样的所谓强者帝王,其实不过“劳形怵心”的“胥易技系” 小官末技 。况且,“虎豹之文来田,猨狙之便、执斄之狗来藉”,越是张扬无忌,越是容易引来杀身之祸。对此,庄子以老聃之口对帝王提出的忠告是:“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 出自自己 ,化 教化 贷 推卸,施及 万物而民弗恃 依赖 ,有 功 莫 但是不 举 称述 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 隐于民不得而知之境 ,而游于无有 无所作为 者也。”

第四,合情的“应帝王”说,应该基于合情的道德 精神 哲学——“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尽其所受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这句话的大意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应当尽可能地“虚怀若谷”,由此得以最大限度地秉承自然的天赋,让宇宙精神最大限度地充实自己。为此,庄子为“应帝王”者提供了一种他自己发明的方法,“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不难想见,一面铜镜,静以反光,随光来去,不藏不留;一盆水镜,止以照人,影随人动,我自寂然。在庄子看来,一位具有精神内涵的“应帝王”,应该有此心镜,唯此得以照天下而天下明。

第五,一个合格的“应帝王”,最起码的现实标准,是不可以折腾其治下之民,即使是出于好心也不可以。况且,凡是折腾人的“好心”,必然违背自然之道。本篇最后的寓言,看似荒诞不经,其实恰恰是人间荒诞政治治理的真实写照:大凡帝王,无不“儵 shū?,倏 忽”喜功,无不以人民为“浑沌”,无不劳民伤财,其结果无不是“日凿 záo,穿空;打孔 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子以此为“应帝王”的反面“案例”,以此喻帝王,以此警人世,可谓哭笑不得而又用心良苦。

【注本】

啮 niè 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不知 见《齐物论》 。啮缺因跃而大喜 高兴得跳了起来 ,行以告蒲衣子。蒲衣子曰:“而 汝 乃今知之乎?有虞 虞舜 氏不及泰 一说指太昊hào,即伏羲 氏 虞:忧虑;泰:安定;有知而忧,不如无知而安 。有虞氏,其犹藏 怀有 仁 仁义 以要 yāo,邀,交结,笼络 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 非人:人的对立面;出于非人:超然于物外 。泰氏,其卧徐徐 闲适 ,其觉于于 迂缓 ,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其知 天然智慧 情 真实 信 可信 ,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 不为物累 。”

肩吾见狂 狂人 接舆。狂接舆曰:“日中始 人名 何以语女?”肩吾曰:“告我:君人者,以己 以一己意志 出 推行 经式 规范 义 仪 度 法则 ,人孰敢不听而化诸 同“乎”,句末助词 !”狂接舆曰:“是欺德也。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 záo,挖掘 河,而使蚉 “蚊”的异体字;一说此处应为“蚊” 负山也。夫圣人之治也,治外乎?正 端正自己的本性 而后行 推行教化 ,确乎能其事者 任人各尽其性,各显其能 而已矣。且 一说此处缺漏“百” 鸟高飞以避矰 zēng,带有丝绳的短箭 弋 yì,用矰射飞鸟 之害,鼷 xī,小鼠 鼠深穴乎神丘 社坛 之下,以避熏凿 烟熏掘洞 之患,而 汝,人 曾 zēng,竟,简直 二虫之无知 一说应为“如” !”

天根游于殷阳,至蓼 liǎo 水之上,适遭 逢,遇 无名人而问焉,曰:“请问为 治 天下。”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问之不豫 愉快;一说适当 也!予方将与造物者 道 为人 人:偶;为人:结伴,见《大宗师》 ,厌 烦了 则又乘夫莽眇 miǎo 之鸟 一说清虚之气如飞鸟 ,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埌 kuàng làng,无边无际;一说“埌”应为“垠”yín 之野。汝又何帠 yì,何帠:何为,为什么;一说“帠”为误写的“臬”niè,本义箭靶,假借为“寱”yì,同“呓”:梦话 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又复问。无名人曰:“汝游心于淡 恬淡 ,合气于漠 寂寞;漠然 ,顺物自然,而无容私 私:相对于宇宙万物而言,为一己;相对于道法而言,为己见;相对于大同而言,为偏爱 焉,而天下治矣。”

阳子居 一说为阳朱,亦为杨朱,主张贵己的思想家 见老聃曰:“有人于此,向疾 行动像回响一样疾速 强梁 本义刚强横暴,此指遇事坚决果断 ,物彻 洞彻 疏 通达 明 明白 ,学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老聃曰:“是于圣人也,胥 通“谞”xǔ:才智;此指有小智的官吏 易 改变;一说此指供职办事 技系 为技巧所系累 ,劳形 身体劳顿 怵 chù,惊恐 心者也。且也虎豹之文 纹理 来田 田:畋猎;来田:招致人们围猎 ,猨狙 yuán jū,猕猴 之便 敏捷 、执 迅猛捕捉 斄 lǐ,狐狸 之狗来 招来 藉 用绳索拘系 。如是者,可比明王乎?”阳子居蹴 cù,惊讶,惶恐 然曰:“敢问明王之治。”老聃曰:“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 出自自己 ,化 教化 贷 推卸,施及 万物而民弗恃 依赖 ,有 功 莫 但是不 举 称述 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 隐于民不得而知之境 ,而游于无有 无所作为 者也。”

郑有神巫曰季咸 此人此事亦见《列子·黄帝篇》 ,知人之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期 预卜的时间段 以岁、月、旬、日,若神。郑人见之,皆弃而走。列子 列御寇,郑国人 见之而心醉 从心里折服,迷恋 ,归,以告壶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壶子曰:“吾与汝既其文 文:与质、情、实相对的华采、纹饰;既其文:讲完了道的表象 ,未既其实 还没有讲完道的实质 ,而 汝 固 怎会 得道与?”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 产卵;有雌无雄无以**生卵,有文无实无以融通成道 焉!而 汝 以道 仅有文的未成之道 与世亢 kàng,同“抗”,匹敌,对应;与世抗:用之于世;一说周旋于世 必信 shēn,同“伸”:表白,展开,此指添油加醋地不当发挥;一说:求人相信;或:容易轻信别人 ,夫故使 被 人得 得知你的浅薄 而相女 俘获你的心思 。尝试与来 请他与你一道来 ,以予示之 让他给我看相 。”

明日,列子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数 活不过十天 矣!吾见怪焉,见湿灰 被水浸湿了的死灰,无法复燃 焉。”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壶子。壶子曰:“乡 通“向”:先前 吾示之以地文 大地的纹理;心境如大地寂然不动 ,萌 通“瞢”méng,瞢同“懵”měng:心乱迷糊,昏昧无知;一说通“茫”:茫然 乎不震 动 不正 一说应为“止” 。是殆见吾杜 闭塞、堵塞 德机 生机 也。尝又与来。”

明日,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 chōu,病愈 矣,全然有生 生气 矣。吾见其杜 堵塞 权 quán,变通 矣。”列子入,以告壶子。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天壤 地;天壤:天地之间的生气 ,名实不入 内心不为名利所动 ,而机 生机,气息 发于踵 脚后跟;接地气 。是殆见吾善者 用作“之” 机也。尝又与来。”

明日,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子之先生不齐 qí,不齐:心机混乱;一说同“斋”zhāi,不斋:没有斋戒 ,吾无得而相焉。试齐,且复相之。”列子入,以告壶子。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太冲 太虚:寂静 莫胜 同“朕”zhèn,征兆;莫胜:没有任何征兆;一说:没有动静之别 。是殆见吾衡 平衡,平和 气 内在的气息 机 外在的生机 也。鲵 ní,鲸鱼;大鱼 桓 huán,大;盘桓:旋 之审 pán,同“盘”:盘桓,回旋;一说通“沈”chén:水深沉 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渊有九名 见《列子·黄帝篇》 ,此处三焉 这次只向他显示了道的三种情态:三渊对应三机:杜德机、善者机、衡气机。道如深渊不可测,道之天机不可泄 。尝又与来。”

明日,又与之见壶子。立未定,自失 不能自持 而走 逃跑 。壶子曰:“追之!”列子追之不及,反,以报壶子,曰:“已灭 不见踪影 矣,已失 不知去向 矣,吾弗及也。”壶子曰:“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 向他显示达到根本大道之前的虚境;一说:还没有显示出道的根本 。吾与之虚 不露声色 而委蛇 yí,从容随顺 ,不知其谁何 让他捉摸不定,不知究竟 ,因以为弟 通“稊”tí:稗bài子一类的草 靡 只好被动地像稗草一样随风倒伏;一说:“弟靡”可作“颓废”解 ,因以为波流 如浪随波逐流 ,故逃也。”然后列子自以为 自惭形秽 未始学 从来未曾学到壶子的真道 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 cuàn,灶:烧火做饭 ,食 sì,饲养 豕 shǐ,猪 如食人 无贵贱之别 。于事无与亲 无亲疏之分 ,雕琢复朴 从雕饰回归质朴 ,块然 像大地一样 独以其形 自然状态 立。纷 任凭人世纷杂 而封 守持本真 哉,一以是终 一以贯之 。

无为名尸 不要让人生成为名誉的寄托之所,即不要成为追名逐利的行尸走肉;尸:主,引申为借尸还魂之尸,即寄托 ,无为谋府 不要让心胸被谋略占据,成为阴谋诡计的策源地 ,无为事任 不要勉为其难追求成功;一说:不要专断任性 ,无为知主 不要让天赋的精神被人为的智知主宰 。体尽无穷 体道不止 ,而游无朕 zhèn,征兆,踪迹 ,尽其所受于天 全然秉承天赋 ,而无见 xiàn,现:表露 得 所得 ,亦虚 忘我 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镜 任随光影 ,不将 送 不迎,应 照影 而不藏 留影 ,故能胜物 应物,与物照应 而不伤 损失本性 。

南海之帝为儵 shū,倏,本义犬疾走,极快,忽然 ,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hùn dùn,同“混沌” 。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 qiào,七窍:两眼、两耳、两鼻孔和嘴 ,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 záo,穿空;打乱 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