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本篇是庄子哲学的认识论总纲。认识论在庄子这里其实是智知论,这是庄子哲学最重要的本体论之一。庄子认为,人以其有限的智力和有限的生命,不可能获得“真知”,其要义有十:
第一,认识的目的,是辨别真伪。辨别真伪的认识活动谓之“知”——“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这里的“至”,可以理解为“真知”。然而,以《齐物论第二》中的反思而观:“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这段话的大意是说,人间世一切辨别真伪的认知活动,都是无事生非,儒墨两家尤其要对此弊端承担最大的罪责。其中的“莫若以明”,可以理解为“真知之道,其实就在那里,自然而然就可心领神会”。由此观之,以明辨是非为目的的认知活动,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争辩人如何能够获得真知的认识论哲学,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第二,凡是天生的,就是真;凡是人为的,就是伪。《人间世第四》中,孔子对颜回说:“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这其实是庄子的真伪观。在庄子这里,一切人为的活动,都是对真的伤害;一切人为的结果,都是真的丧失。与此相关,人以其智力获得的知识,全假不真,因为获取知识这一活动本身,就是人为,人为为伪,这或许是“伪”这个字的本义,用《庚桑楚第二十三》中的话说:“性之动谓之为,为之伪谓之失。”
以庄子哲学而言,人为即伪,不只是认识论的两难问题,更是人生两难的困境问题——人作为一种有生命的存在,诚如孔子所言,无论是自然而然如天籁般“不得已”的行为,还是主动追求如人籁般“不可奈何”的喧嚣,都不可能没有活动,有活动就无法“绝迹”,无法绝迹就无法不伪。可见,伪,其实是人或为保其真,或为求其真,或为归其真而不得不伪的真命。
第三,人的智力,作为人之所以能有所为的基本条件,其本身就是人为之伪——为了人为而产生,为了人为而运用。人以其伪智认识世界,无法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伪;换言之,以人的智力,人无法知道什么是天生的,什么是人为的,“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这是因为,人在本质上就是天生的,人本来与自然无法分别,只不过人以其智力之伪,将人与自然人为地分别开来,这种分别不是真的分别,只是伪智上的分别,事实上,这种分别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的。
第四,人的知识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就是知道自己不知。“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 zhì,智力 之所知,以养 推断,确证 其知 zhì,智力 之所不知。”这句话的大意可以解读为:人之于自己,唯一能够做到的,不过是以已知推断未知,这显然是不可靠的,根本的原因在于认知需要对象,而对象随遇不定,继而随遇的对象又变化不定;不仅如此,人作为认知的主体,自身也变化不定,且生命有限——“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养生主第三》 。这也就是说,人永远也无法获得终极真知,而真知之所以为真知,就是终极的,绝对的。
第五,真知是真人的专利——“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真人之真知,不是人为求得的结果,而是自然而然,自然而知。用郭象的注解说:“为出于不为,故以不为为主;知出于不知,故以不知为宗。是故真人遗知 zhì,智力 而知,不为而为,自然而生,坐忘而得,故知 zhì,智慧 称绝而为名去也。”这段话的大意,也是“大宗师”这一篇名的题中之义,郭象概括为“其所宗而师者,无心也”。与真人以“无心为师”的认知方法相反,常人认知世界的方法是“师心” 《人间世第四》 ——以一己之见为准则,以既定的成见判断万物,所以无法获得真知。
第六,何谓“真人”?用庄子自己的解释说:“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 克 也,是之谓真人。”此处的“不相胜”,可以理解为天人不相分别,人天不相对立;如果仅从人这一方面而言,也可以理解为不妄想凭人力改造天 自然 ,不奢望以智力战胜天 自然 。
第七,真人如何自然而然获得真知?如前“第五”所引,按照郭象的注解,主要的方法是“坐忘”。何为坐忘?颜回告诉他的老师孔子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看来,坐忘并非真人的专利,普通人也可以学会坐忘;不仅如此,普通人通过坐忘,也可以成为真人。可见,坐忘不仅是获得真知的方法,也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真人的方法。难怪孔子听说后,也要跟随颜回学习坐忘之术,“丘也请从而后也”。然而,既然是方法,就是人为,按照庄子凡是人为都只伪不真的逻辑,坐忘而得真知,这一说法不能成立;坐忘而成真人,也似乎难以自圆其说。所以,人终究无法获得真知,这反倒符合庄子的逻辑。
第八,真人以坐忘获得的真知,其实就是道。庄子认为:“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这也就是说,道是不可以教授的,人不可以通过学习得道,只能通过心领神会得道,心领神会便是自然而然,对于常人来说,只能是坐忘的结果,这是其一。其二,道之于人的感悟,是一种先验性存在,更是一种超验性存在,一种神性存在,一种没有时间始终、没有空间边界的普遍性存在——“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这也就是说,道是一种绝对的永恒存在,既然永恒,就是不变。所谓变,在庄子这里,仅指道的可感知形式千变万化,但道作为一种不可知存在,绝对不变。
第九,绝对不变的道,永恒存在的道,超验的道,之于自然万物,之于人间万象,其实就是“造物者”。在本篇的后半部分,庄子多次借身体残缺不全的神人之口,发出了“伟哉!夫造物者”这样的赞叹。或许,这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声对造物者的赞颂 《诗经》中有对上帝的悲苦呼唤,但不是出自快乐的思想家 ,意味深长的是,这第一声对造物者充满感激之情的中国式赞颂,不是出自健全人的幸福之口,而是发自残体人的快乐之心。
无论《庄子》中或残或全的各种人物对造物者有何感知、作何理解,也无论后世学者对庄子所谓造物者作何解释、有何发挥——或比拟为上帝一样的创世者 造物者是宇宙的创造者和统治者 ,或看作是泛神论 造物者是宇宙本身 ,或认为是无神论 造物主内在于万物,内在于人 ——在庄子这里,造物者就是宇宙间一切存在以及宇宙本身之所以产生、之所以存在、之所以如此的终极根源。这样的宇宙万物之源,不是人能够认识的对象,不是人能够解释的现象,更不是人能够改变的对象,对于人而言,造物者就是命,人与造物主的关系,就是人与命的关系,人之于命,人除了接受,就是接受。这样的观念,在《人间世第四》和《德充符第五》中,称之为“安之若命”。在本篇的结尾,庄子进一步借贫病交加的子桑之口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
第十,回到庄子的认识论 智知论 哲学上来,本篇《大宗师》的宗旨,就是要让人知道 认识到 :人以其智力,永远也无法知 认识到 道 真知 。既然无法知道,最好的认识,就是不再认识,最好的认识论哲学,就是不再谈论认识论哲学。当然,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用庄子《齐物论第二》中一位名叫长梧子的神人讥评孔子的话说:“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 指孔子 也与女 指向长梧子请教的瞿鹊子?, 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可见,并非庄子不知道人的认知悖论 吊诡 ,而是人们不知道或者不愿意知道这一悖论。庄子因此给自己的认识论 智知论 的哲学任务,就是要让人知道并接受这一悖论。遗憾的是,庄子的这一智知论哲学宗旨,不过是更深的悖论:人终究无法知道庄子的这一悖论发现是否就是真知。对此,庄子同样是清楚的——“夫盲者无以与乎眉目颜色之好,瞽者无以与乎青黄黼黻之观。”如此无可奈何,在《逍遥游第一》中表述为“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
庄子的这一无可奈何,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思想家的孤独情绪,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哲学家的智知虚无主义,但通观《庄子》全书,这种无可奈何,其实弥漫在全书的字里行间,同庄子一再发出的人间悲叹一道,成为庄子哲学思想的一种基本色调,这个色调,就是悲天悯人的先知先觉情怀——救人于困苦之中而不得已,解人于倒悬之境而无奈何。从这个意义来说,庄子其实与孔子为同道之人,他对于孔子的理解与同情,可谓感同身受,更甚于对老子的思想认同。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庄子要一再借孔子之酒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孔子在《庄子》全书各篇中的矛盾与困惑,其实也是庄子自己的矛盾与困惑。
【注本】
知 知道 天之所为 哪些是,怎么为 ,知 知道 人之所为 哪些是,怎么为 者,至矣。知 知道 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 知道 人之所为者,以其 人的 知 zhì,智力 之所知 zhī,知识 ,以养 推断,确证 其知 zhì,智力 之所不知 zhī,知识 ,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 zhī,人的智力和知识 之盛 所能做到最好的了 也。虽然,有患。夫知 知识 有所待 对象,依凭,确证 而后当 知道是否正确 ,其所待者特未定 不确定,变化 也。庸讵知 知道 吾所谓天 天生 之非人 人为 乎?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
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 不以多欺少;一说:不以寡犯众 ,不雄成 不恃强凌弱;一说:不争为人先;亦说:不勉为其难 ,不谟 mó,谋划 士 事 。若然者,过而弗悔,当 正当,恰到好处 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 rú,沾湿 ,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 gé,通“格”:达到,至 于道也若此。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 睡无梦魇 ,其觉无忧 醒来无忧 ,其食不甘 食不求精 ,其息深深 呼吸沉稳 。真人之息以踵 zhǒng,脚后跟,意为呼吸深沉 ,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 ài,咽喉堵塞,吞吞吐吐 言若哇 wā,呕吐声,靡靡之音 。其耆 嗜好 欲深者,其天机 天赋智慧 浅。
古之真人,不知说 悦 生 贪生 ,不知恶 wù,厌恶 死 怕死 ;其出 出生 不?? xīn,“欣”的异体字 ,其入 入死 不距 通“拒” ;翛 xiāo,飞疾貌;一说自然而然貌 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 从哪里来 ,不求其所终 到哪里去 ;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 一说应为“损” 道,不以人助 补益 天。是之谓真人。若然者,其心志 郭象注:所居而安为志;一说应为“忘” ,其容寂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其颡 sǎng,额头??kuí,本义颧quán骨,宽厚 ,凄 寒凉 然似秋,暖 xuān同“煊”:温暖 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 合适 ,而莫知其极。
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 灭掉敌国 而不失人心 不伤敌国人心 ;利泽施于万物,不为爱人。故乐通物 以待人接物为乐 ,非圣人也;有亲 私爱 ,非仁也;天时 审时度势 ,非贤也;利害不通 趋利避害 ,非君子也;行名失己 为求名而迷失自己 ,非士也;亡身不真 伤害身体、丧失本性 ,非役 yì,驱使,被驱使 人 君主 也。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 役人反受累于役人之事 ,适 安适 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致力于让人安适之事,自己反而得不到安适 。
古之真人,其状 外表和神态 义 宜;一说通“峨”é,或写作“峩”:高 而不朋 党;一说通“崩”bēng ,若不足而不承,与乎 安闲状 其觚 gū,青铜酒器,喇叭形口,细腰,高圈足,有棱角;同“孤”:特立不群 而不坚 固执 也,张 内心开放、宽广 乎其虚 空灵 而不华 夸饰 也,邴 bǐng,喜悦?一说此处缺漏“邴” 乎其似喜乎!崔 急迫,一说此处缺漏“崔” 乎其不得已 迫不得已 乎!滀 chù,聚水,湍急 乎进我色也,与 通“豫”:宽舒;一说与人交往 乎止 一说让人依归 我德也,厉 严;一说应为“广”:博 乎其似世 一说应为“泰”:大 乎!謷 áo,高超;诋毁 乎其未可制 限,止 也,连 合,沉默,深远 乎其似好闭也,悗 mèn,废忘,心不在焉 乎忘其言也。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 等待时机,择机而动?, 以德为循。以刑为体者,绰 chuò,宽舒 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 为伍,同类 ;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 不相对,不相克 也,是之谓真人。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 常规 ,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 参与,干预 ,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 高超之道 乎!人特以有君为愈 胜过 乎己,而身犹死之 为之献身 ,而况其真 道 乎!
泉涸 hé,干,枯竭 ,鱼相与处于陆,相呴 xǔ,缓慢呼吸 以湿 湿气 ,相濡 rú,沾湿 以沫 唾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 混同 其道。夫大块 大地 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 yì,通“逸” 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夫藏舟于壑 hè,山谷 ,藏山于泽,谓之固 可靠 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 通“寐”,睡着了;一说愚昧 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遯 dùn,“遁”的异体字:亡失 。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遯,是恒物之大情也。特犯 承受;一说通“范”:模子 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 shēng,禁得起 计邪!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 共存 。善妖 或作“夭”;一说应为少小之意 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 xì,关联;所系:一说指“道” ,而一 全 化 所有变化 之所待 依凭;所待:一说指“道” 乎!
夫道 一说即上文万物之所系,一化之所待,即大宗师 ,有情 真实 有信 可信 ,无为无形;可传 心传,感染 而不可受 通“授”,口授 ,可得 体会,领悟 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 一说为“申”,引申,产生 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 六合 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狶 xī 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牺氏得之,以袭 入,合 气母 元气 ;维斗 北斗 得之,终古不忒 tè,差错 ;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 pēi,人面兽身的昆仑山神 得之,以袭昆仑;冯夷 féng yí,河神,河伯 得之,以游大川;肩吾 泰山神 得之,以处太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 zhuān xū,黄帝之孙,帝高阳,北方玄帝 得之,以处玄宫;禺强 yú qiáng,人面鸟身的北海水神 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 少广山 ,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说 yuè,殷贤,辅佐高宗武丁,死后为星精 得之,以相武丁,奄 yǎn,覆盖 有天下,乘东维 星名 ,骑箕 jī 、尾 二十八宿中的两个星座 ,而比于列星。
南伯子葵 一说为南郭子綦 问乎女偊 yǔ,独行 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恶 wū 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 也许 其果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 持守 而告之,参 三 日而后能外 遗忘 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 心境空灵如朝阳时清新空明 ;朝彻,而后能见独 无所依凭,即道 ;见独 道 ,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 摒弃 生者不死,生 贪恋 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 送 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 yīng,乱,搅乱 宁。撄宁 不受纷扰,保持宁静 也者,撄而后成者 先乱后宁 也。”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曰:“闻诸副墨 文字 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 背诵 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 zhān 明,瞻明 聪明 闻之聂许 私语 ,聂许闻之需役 勤劳 ,需役闻之于讴 wū ōu,吟咏 ,于讴闻之玄冥 míng,深奥 ,玄冥闻之参寥 liáo,旷远 ,参寥闻之疑始 茫茫无迹 。”
子祀 sì 、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 kāo,脊椎尾骨 ,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俄而子舆有病,子祀往问之。曰:“伟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 jū,屈而不伸 也!曲偻 lóu 发背 脊背朝天 ,上有五管,颐 下巴 隐于齐 肚脐 ,肩高于顶,句 gōu,一说通“髻” 赘 赘瘤;一说通“撮”。句赘:隆起的赘瘤;一说盘起的发髻 指天。”阴阳之气有沴 lì,不和,凌乱 ,其心闲而无事,跰 胼胝pián zhī,皮肤变硬和增厚 而鉴于井,曰:“嗟乎!夫造物者,又将以予为此拘拘也!”子祀曰:“汝恶之乎?”曰:“亡,予何恶!浸 渐渐 假 假使 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 司夜,报晓 ;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为弹,予因以求鸮 xiāo,斑鸠 炙 zhì,烤 ;浸假而化予之尻 kāo,屁股 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且夫得 生 者,时也,失 死 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县 xuán 解 解脱人生倒悬之苦。此段文字也见于《养生主第三》 也,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结之。且夫物不胜天久矣,吾又何恶焉?”
俄而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其妻子 妻子儿女 环而泣之。子犁往问之曰:“叱!避!无怛 dá,惊惧,忧伤,打扰 化 变化,死的过程 !”倚其户与之语曰:“伟哉造物 一说为“化” !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子来曰:“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阴阳于人,不翅于 不啻chì于 父母,彼近吾死而我不听,我则悍矣,彼何罪焉!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今之大冶 高超的冶金工匠 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大冶必以为不祥 善 之金。今一犯 以模范铸造 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 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 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成然 安然 寐 熟睡,死去 ,蘧 qú,惊喜 然觉 醒来,生还 。”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友 一说为“语” ,曰:“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孰能登天游雾,挠 náo,搅动 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终穷?”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友。莫然有间 jiàn,不久 ,而子桑户死,未葬。孔子闻之,使子贡往侍事焉。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 yī,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兮 !”子贡趋 qū,快步走上前 而进曰:“敢问临尸而歌,礼乎?”二人相视而笑,曰:“是恶知礼意!”
子贡反,以告孔子曰:“彼何人者邪?修行无有,而外其形骸,临尸而歌,颜色不变,无以命 名状 之。彼何人者邪?”孔子曰:“彼游方 疆域,人间 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外内不相及,而丘使女往吊之,丘则陋 浅薄 矣。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彼以生为附赘 zhuì 县 xuán,悬 疣 yóu ,以死为决 jué,破??huàn,手搔皮肉成疮 溃痈 yōng,同“臃” 。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假于异物,托于同体,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覆终始,不知端倪,芒然 茫然 彷徨乎尘垢 人间世 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彼又恶能愦愦 kuì,昏乱 然为世俗之礼,以观众人之耳目哉!”子贡曰:“然则夫子何方之依?”孔子曰:“丘,天之戮民 无法舍弃人为的努力而受到自然惩罚的人。此言在《德充符第五》中表述为“天刑之,安可解?” 也。虽然,吾与汝共之。”子贡曰:“敢问其方。”孔子曰:“鱼相造 往,到 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 给养充足 ;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 通“性” 定 一说应为“足”:心性自足 。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子贡曰:“敢问畸 jī,不同一般,超俗,非凡 人。”曰:“畸人者,畸于人而侔 móu,等同,齐 于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 一说应为“天” 之君子,天 一说应为“人” 之小人也。”
颜回问仲尼曰:“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 tì,眼泪 ,中心不戚 忧伤 ,居丧不哀 悲痛 。无是三者,以善处丧盖 覆,闻名于 鲁国。固 难道 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乎?回壹 语助词;确实 怪 觉得奇怪 之。”仲尼曰:“夫孟孙氏尽之 已经尽到了居丧之道 矣,进 超过 于知 知道居丧之道 矣。唯简 丧事宜简 之而不得,夫已有所简矣。孟孙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 趋近;一说应为“孰” 先,不知就 趋近;一说应为“孰” 后,若 顺应 化 生死变化 为物,以待 应对 其所不知之化已乎!且 再说 方将化,恶知不化哉 怎知将要变化不是不变 ?方将不化,恶知已化哉 怎知将要不化不是已变 ?吾特与汝,其梦未始觉者邪!且彼有骇 一说应为“改” 形 人死形骸改变 而无损心 精神不丧 ,有旦宅 身体作为精神的寓所朝夕改变 而无情死 一说应为“耗精”;精神的实质却不会亡失 。孟孙氏特觉 独觉彻悟 ,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 尔,如此 。且也相与吾之耳矣 人们相互以我自称 ,庸讵知吾所谓吾之 一说此处缺漏“非吾” 乎 怎知此所谓我或许并不是我 ?且汝梦为 成为 鸟而厉 通“唳”lì,鸣叫而飞 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不识 知 今之言者 此刻正在谈话的我们 ,其觉者乎 是醒着呢 , 一说此处缺漏“其” 梦者乎 还是在梦中呢 ?造 达到 适 自适 不及笑 还没笑就已经乐了 ,献 发;一说通“戏” 笑 喜乐而笑 不及排 排解,自然流露;一说并非特意安排 ,安 安于,任其 排 自然的变化 而去 忘却 化 死亡 ,乃入于寥 空寂 天一 纯一的境界;道 。”
意而子见许由,许由曰:“尧何以资 教益,给予,救助 汝?”意而子曰:“尧谓我:‘汝必躬服 身体力行 仁义,而明言是非。’”许由曰:“而 汝 奚为来轵 zhǐ,同“只”,语助词 ?夫尧既已黥 qíng,墨刑: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 汝以仁义,而劓 yì,割鼻的刑罚 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 逍遥 恣睢 zì suī,自得;暴横;放纵 转徙 随变 之涂 同“途” 乎?”意而子曰:“虽然,吾愿游于其藩 fān,篱笆,拘役之境 。”许由曰:“不然。夫盲 一说应为“瞽”:眼瞎 者无以与 鉴赏 乎眉目颜色之好,瞽 一说应为“盲”:色盲 者无以与乎青黄黼黻 fǔ fú,礼服上绘绣的花纹,文章 之观。”意而子曰:“夫无庄 传说中的不着装饰的美人 之失其美,据梁 力扛强梁的勇夫 之失其力,黄帝之亡 忘却 其知 智慧 ,皆在炉 炉中冶炼 捶 锻打 之间耳。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 养 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 让我的精神得以承载于不再残缺的躯体 以随先生邪?”许由曰:“噫!未可知也。我为汝言其大略。吾师乎!吾师乎!齑 jī,本义指捣碎的姜、蒜、韭菜等调料;这里引申为调和 万物而不为 不自以为 义,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所游已。”
颜回曰:“回益 又有获益,此处特指忘掉儒家是非之辩而日益接近道 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 一说应为“礼乐” 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 一说应为“仁义” 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 静坐忘我 矣。”仲尼蹴 cù,惊讶,惶恐 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 废除 肢体,黜 退掉 聪明,离形去 抛弃 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 与物同齐 则无好 偏好,成见 也,化 随物而化 则无常 不执于常理 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子舆与子桑友,而霖 阴雨三日以上,阴雨连绵 雨十日。子舆曰:“子桑殆 恐怕 病矣!”裹 包裹 饭而往食之 给他吃 。至子桑之门,则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有不任 堪 其声,而趋 急促 举其诗焉 心身疲惫,歌不成诵 。子舆入,曰:“子之歌诗,何故若是?”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 让我到此绝境的原因 而弗得也 不得其解 。父母岂欲吾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