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相信神鬼上帝的绝对存在,这在庄子时代,似乎不成问题,《庄子》中至少有两个整段的文字,可看作当时的神谱和鬼簿,先看看神谱——
狶 xī,猪,神兽 韦氏得之,以挈 qiè,悬持,提携 天地;伏牺氏得之,以袭 合,调和 气母 元气 ;维斗 北斗 得之,终古不忒 tè,差错 ;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 kān,地突起,天道;堪坏:昆仑山神,人面兽身 得之,以袭 入,受 昆仑;冯夷 féng yí,河伯,河神,弘农华阴潼乡堤首里人,服八石,得水仙 得之,以游大川 黄河 ;肩吾 东岳泰山神 得之,以处太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 轩辕黄帝探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鼎成,有龙垂于鼎以迎帝,帝遂将群臣及后官七十二人,白日乘云驾龙,以登上天,仙化而去 ;颛顼 zhuān xù 得之,以处玄宫 颛顼,黄帝之孙,即帝高阳,亦曰玄帝。探羽山之铜为鼎,能召四海之神,有灵异,为北方之帝。玄者,北方之色 ;禺强得之,立乎北极 禺强为水神,亦曰禺京,人面鸟身,乘龙而行,水位北方,故位号北极 ;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 少广,西极山名;王母,太阴之精,豹尾,虎齿,善笑。常坐西方少广之山,不复生死,故莫知始终 ;彭祖得之,上及有虞 舜 ,下及五伯 彭祖,颛顼玄孙,封于彭城,善养性,所以长年,上至有虞,下及殷周,凡八百年 ;傅说 fù yuè 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 箕宿,二十八宿之一,东方最后一宿,为龙尾摆动所引发之旋风,也被视为风神 ,而比于列星 武丁,殷王,号曰高宗,梦得傅说,于陕州河北县傅岩版筑之所而得之。傅说,死后登仙为星精,位于箕尾,箕尾为二十八宿之一,维持东方,故言乘东维、骑箕尾,与东方苍龙七宿比相并列,故云比于列星 。
上面这段话,引自《庄子·大宗师第六》,本来是为了举例说明道和神鬼上帝何以“自古以固存……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不少权威注家认为,这不过是好事者画蛇添足而已,且有迷信之嫌,大都不屑一顾。不过,根据唐西华法师成玄英所作的《庄子疏》,此可谓中国古代诸神谱,其中各路神仙,都是得道之人,因为得道,所以成神,所以不死,或者准确地说,所以死而不死。
毋庸讳言,这些经由凡人得道而神化的不死之神,并非庄子心目中那种本来就是道的不死之神,但二者并非完全风马牛不相及。不难想见,庄子时代,一定充斥着大量这种得道之人的不死之神,今人可以轻松地称之为神话,然而,这些所谓神话,却是当时真实的社会环境,是当时人们真实的日常生活,而不仅仅只是虚幻的传说或者愚昧的信仰。庄子所要面对的,正是这种神乎其神的人间世,恰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必须对这些林林总总的神的现象作出哲学的说明,然而又都不能离开神,更不能亵渎神明。离开神,哲学之道就没有可信度,所以庄子不得不用寓言;亵渎神明,就会有苏格拉底一样的生命危险,庄子以其哲学,与苏格拉底相反,注定了要选择明哲保身而不是以身殉道。
庄子及其哲学,不仅要面对并回应普遍的人间世的不死之神,还必须面对并回应同样普遍的人间世的不死之鬼。《庄子·达生第十九》生动地记载了当时人鬼共生的社会生活,下面这个齐桓公见鬼的故事,无意中开列了一份百鬼清单,可谓万物有灵,其中精灵为鬼——
桓公 齐桓公小白 田 畋猎 于泽,管仲 管夷吾 御 驾车 ,见鬼焉。公抚管仲之手曰:“仲父何见?”对曰:“臣无所见。”公反,诶诒 xī yí,失魂落魄 为病,数日不出。齐士有皇子告敖者曰:“公则自伤,鬼恶能伤公!夫忿滀 fèn chù,愤恨郁结 之 邪 气,散 精魂离散 而不反 还 ,则为不足;上 邪气凝结于上 而不下,则使人善怒 内心恐惧而易怒 ;下 淤积于下 而不上,则使人善忘 精神恍惚而易忘 ;不上不下 停滞在胸 ,中身当心,则为病。”桓公曰:“然则有鬼乎?”曰:“有。沈 一说泥沟 有履 鬼 ,灶有髻 jì,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 。户内之烦壤 rǎng,同攘,纷杂 ,雷霆 鬼 处之;东北方之下 墙脚 者,倍阿 蜥蜴之类的鬼 、鲑 guī lóng,鱼虾、蛤蟆之类的鬼,跃状如小儿,带剑持戟 跃之;西北方之下者,则泆 yì,逸,溢 阳 鬼,豹头马尾 处之。水有罔 迷惑,恍惚 象 水鬼,状如小儿,黑色赤衣,大耳长臂 ,丘有峷 shēn,神兽,山鬼,其状如狗,有角,身有文彩 ,山有夔 鬼中之神者:魖xū,能使财务虚耗的耗鬼,大如牛,状如鼓,一足行 ,野有彷徨 páng huáng,野鬼,其状如蛇,两头五彩 ,泽有委蛇 wēi yí,草莽之鬼 。”公曰:“请问委蛇之状何如?”皇子曰:“委蛇,其大如毂 gǔ,车轮的中心,中空 ,其长如辕 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 ,紫衣而朱冠。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见之者殆乎霸。”桓公冁 chǎn,释然 然而笑曰:“此寡人之所见者也。”于是正 整 衣冠与之坐,不终日而不知病之去也。
这段鬼话,配上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的《疏》,俨然一本“鬼簿”,以今人来看,可谓无稽之谈,而且故事中的人物,也以自己的言行证明,所谓鬼,纯属心鬼作祟,庸人自扰。但是,庄子为什么要如此鬼话连篇,恐怕不是一句“让它见鬼去吧”之类的话便可以了结,原因仍然如故事中所见:齐桓公最终无病自愈,还是因为他信鬼,他相信那位名叫皇子告敖的齐士的鬼话:见到委蛇之鬼的人,可以称霸。然而,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最终还是没有能够称霸天下,可见这“见鬼而霸”的预兆,既灵也不灵。尽管如此,信鬼如信神,在庄子那个时代,却是全真不假的人与鬼神共舞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