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形追影走(1 / 1)

这个引论的引论,旨在提示一个语言困境:哲学语言只能以普通语言阅读,却不能解读为普通语言。

这样的困境,是人类语言的普遍困境,不只是汉语,不只是古代文本,不只是庄子哲学,而庄子哲学却无疑是这种语言困境中最大的困境,这是因为,庄子的语言,以普通语言而言,的确很美,美到读者会忘记了这其实是哲学语言。

阅读庄子,最容易的一条捷径,无疑是抓住他用来构建自己哲学体系的一系列关键词,然而,最容易也是最难的。这是因为,不同于中国古代其他经典,庄子的文本,首先是哲学,而非文学或者历史,其所有关键词,尽管在当代普通语言中,一点也不难理解,但作为哲学概念,在当代语境中,却很难找到可以完全对应的恰当词汇。好在当今世界,并不乏有心之人,立志要将庄子的哲学语言以普通语言的方式,精准地“翻译”给二十一世纪的读者,结果可想而知:大都收效甚微。如果只是劳而无功,已经算是最好的结果了,更多的“翻译”工作,其实是削足适履,这正应了《庄子·天下第三十三》评说惠子以善辩害道的语言悖论——“是穷响以声 用声音止住回响 ,形与影竞走也 让身体与影子赛跑 ,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