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 1)

悲剧意识 程亚林 773 字 8天前

但是,不管怎么说,中国古代毕竟出现了《红楼梦》这部伟大的悲剧作品。读者自然可以到这部著作中去领略曹雪芹悲剧意识的广度和深度。我想推荐的是比曹雪芹约小三十多岁并且只活了三十五岁的黄景仁(仲则)的哲理诗。我们也可以在这些诗里,看到他悲剧意识的深广度。经过整理,还可以看出,黄仲则的人生哲学有很多值得赞赏的地方,也有能引起进一步思考的地方。下面,我们将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两当轩集》为据,分节介绍这些诗,并在后面注出这些诗在该书的页码,以便查验。

《咏怀》十首之三说:“举头见浮云,入山知其根。接耳听流水,到海知其源。太古此宇宙,精理谁能言?澄观得无尽,荒渺匪我存。雠性穷诞迹,驱龄索奥诠。讵曰积忧患,不可得永年?”(第458页)

古人称深山云起处为“云根”,也将江河源头聚水之处称为“海”。雠,本义为应答,此作顺应解。诞,大也。这首诗是说,云出于山,水源于海,是可以认识的,但荒渺无尽的宇宙“精理”谁也不能认识。不过,诗人愿意依顺自己的本性,付出岁月的代价,去探索它的奥秘,尽管这只能使人积聚“忧患”。然而,他乐观地相信,这种“忧患”不会折损人的寿命。

“雠性穷诞迹,驱龄索奥诠”的决定和行动,马上使我想起夸父追日和精卫填海的神话,认为诗人了不起。不过。诗人比夸父和精卫想得更明白,他知道他追求的目标是永远达不到的,而且只能带来忧患。然而,即使如此,他还是不放弃追求。这是为什么?那就只有等我们读了他更多的诗之后,再来寻求解答了。

《咏怀》十首之九说:“ 显晦本殊轨,倚伏更不测。造物用深文,夜半多有力。各各为长谋,至爱不能惜。黄河流上天,大星陨为石。俯仰孰所令,推迁此为极。籍非羡门子,何以炼精魄?”(第487页)

显晦,本义喻仕宦与隐逸,见《晋书·隐逸传论》:“君子之行殊途,显晦之喻也。”这里泛指世人显隐尊卑贵贱贫富等不同命运。倚伏,借指祸福。“造物用深文,夜半多有力”,用《庄子·大宗师》典故:“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黄河流上天”,似据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所谓张骞出使西域至黄河源头乘槎访牛郎织女所居城市的传说。羡门子,古仙人,见《史记·秦始皇本纪》(裴骃《史记集解》注)并《文选》中嵇康《养生论》(李善注)。

这首诗是说,荣显与退隐、尊贵与卑贱,是不同的人生处境,相倚相伏的福祸更不可预测。主宰人类命运的造物常依据奥秘的法则显示严峻的力量,摧毁人谋,夺人至爱,就像它主宰宇宙上下一切运动变化,制造出“黄河流上天,大星陨为石”这类颠倒天地上下,令人不可思议的景观一样。在这种随时都可能发生剧烈变化而又找不到变化终极根据的生存环境中,如果不是羡门子那样的仙人,谁也不能修炼出承受或超然于这种拨弄的精神和体魄。

这里,除再次肯定宇宙精理不可知外,还指出主宰社会人事如贵贱贫富变化的终极原理同样不可知,强调造物对人类命运的拨弄,展示了人类生存处境的险恶,也暗示了登仙成神不可能,不可取。

黄仲则对此耿耿于怀。造物神秘有力,人生如凶吉未卜的藏壑之舟,是他脑海里经常浮现、令他惊怖不已的意象。《夜起》一诗所谓“入梦敢问舟在壑”(第145页),说明这一意象日夜追逐他的生命。《杂咏》二十首之第十首更表达了因这一意象的压迫而得出的极为悲观的结论:“人生处天地,纤尘栖弱草。风至草动摇,微驱不自保。万物谋所寄,时至安能巧?大壑藏舟移,过眼疾于鸟。何用心入事,兀兀抱枯槁。”(第9页)看来,生命脆弱,人生短促,造物无情,人只能顺天委命,无心于用事,就是这首诗的主题。但是,“何用心入事”并非黄仲则人生哲学的最终结论。面对造物的拨弄,他有更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