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草不黄?何日不行①?何人不将②?经营四方。
何草不玄③?何人不矜④?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匪兕匪虎⑤,率彼旷野⑥。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有芃者狐⑦,率彼幽草。有栈之车⑧,行彼周道⑨。
【注释】
①行:出行。此指行军,出征。
②将:出征。
③玄:发黑腐烂。
④矜(ɡuān):通“鳏”,无妻者。征夫离家,等于无妻。
⑤兕(sì):野牛。
⑥率:沿着。
⑦芃(pénɡ):兽毛蓬松。
⑧栈:役车高高的样子。
⑨周道:大道。
【简析】
这是一首慷慨悲壮的军歌。第一章写战士们众志成城,可以征战四方。直译可理解为:什么草不黄?那一天不行军?哪一个人不出征?可以征战四方。以草都要黄起兴将士都可用,全民皆兵是胜利之本,所以可以经略四方。句中“何”还可以训诂为“和”,改为祈使句后,“和”变成了动词,之后面加上“心愿”(‘乾元’的爻变)变成“让……心愿和谐”,这就是杂易易理的运用。句意是:心灵之草不老、心灵之日永存、心灵之音永恒,可以经营四方。二三章的“哀我征夫”中的“哀”解为“哀悯”,在“哀”含有悲壮之气。哀而不丧志,悲能进取时,这才是军士的可爱之风、阳刚之风。“何草不玄”在时间上又推进了一层。天寒地冻,哪个士兵不打光棍?可怜我们这些军人,不是种地的农民。这是军士们强调自己肩负的责任。在先秦时代,“士”和“民”是两个阶层,“士”包括尚未为官的读书人和兵士,在战时,“民”可以征调为“兵”;在闲时,“兵”可以耕种为“民”。二三章连起来是说,正因为我们是军人,尽管个个都打光棍,尽管不是野牛、老虎,我们却像野牛、老虎那样征战旷野,昼夜行军。第四章写征夫们使命在肩、为王前驱、保家卫国的责任感。当征夫们在茫茫旷野忍饥受寒的极端困苦中行走时,看见蓬尾之狐躲在草丛中表现出暖和和舒适的生态,不禁心生羡慕,但是,“家中有国、国中有家”,他们出征正是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和温馨。“周道”是周都的大道,暗含阳刚悲风传四野,暗含征夫们希望远方的家人能感应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