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出击,扩张规模(1 / 1)

刘强东在中国电商行业久了,慢慢地品味出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逐渐成熟,B2C企业在未来的电商市场仅仅靠价格战是赢不了残酷而激烈的竞争的。他迅速调整角度,把目光聚焦在物流仓储配送和服务水平上,并在此基础上扩大京东的规模。于是拼抢产品线不可避免地成为京东发展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目标!

眼光独到的刘强东曾说过:“规模越大越安全。”他从来都没有满足只做3C产品销售,他更宏伟的目标是打造亚马逊那样的电商企业,世界级的网上大商场。京东开始扩大商品种类,渴望拥有更多客户群!

刘强东在扩张规模上胆大心细,目光远大。一直以来,他的眼睛一直瞄着所有的商品,他的战场就是全品类。他曾放言京东要有上千万种商品,而现在只有200万种。

2010年京东确定“全品类战略”之后,开始不断扩张。首先进入日用百货,然后是图书音像。刘强东说:“只要是苏宁、国美、沃尔玛有的东西都要上。”京东扩张的速度也一直令人咂舌,仅仅10年时间,京东出售的产品除了实物产品外,还包括虚拟产品,比如旅游产品、电子书刊、音像、游戏等品类。

扩张的步骤刘强东早已规划好了。在他的大棋局里,上哪些品类,哪些品类先上,他在京东发展战略中都详细地描绘好了,基本上由京东信息管理系统决定。他信心十足地说:“什么品类好卖,什么品类不好卖,我们其实并不关心,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快把所有品类都上线。京东对每个品类都有分级,从A到F,销售额前20%被列为A品类,第二个20%是B品类,以此类推。”

刘强东的扩张策略充分显示了一代电商之王的聪明智慧。

京东的管理也随着规模的扩张越来越正规,分工也愈加明细,每一类产品都有专人来负责。比如:A品类都是由专人来负责,一个采购员大概只负责几个供货商,供货商有任何需求都会有专人来提供服务;B品类每个人可能负责几十个品牌;C品类每人大概要负责200多个供货商;E品类和F品类可能一个人就要负责几千个供货商。当一个产品日订单量稳定在500个以上,京东会绕过经销商与厂商接触,以取得直接进货权限,为京东赢得更有**力的进货价格和促销费用。让系统选优,在最优品类上投入更多精力,品类拓展使京东成为中国电商的高铁。

在当今中国互联网领域,没有哪家公司比京东膨胀得更快。2010年,京东交易额超过100亿元;2011年,京东交易额超过300亿元;2012年,京东的交易额是600亿元;而2013年,京东的交易额就达到了1100亿元!

与销售额同步增长的是员工规模。京东提供的资料显示,2010年初,创业6年的京东员工为2100人;2011年初,达到7000人,6月达一万人,年底超2万人;2012年初,刘强东微博再放火箭:2012年将新增员工2万人;2013年员工将达到4万人。这样的规模使京东成为中国人数最多的互联网“军团”。刘强东说:“将来,京东的员工人数将达到15万多。”

除了扩张产品规模,刘强东还从2010年开始,在全国圈地,自建物流。按照刘强东的规划,京东将要在五年时间内投资百亿资金来建设自有仓储物流体系。

京东已有华北、华南、中南、西南四大物流中心,在天津、沈阳、苏州、杭州、南京、深圳、武汉、厦门等40余座重点城市建立了配送站。刘强东的圈地速度没有停止。京东还建了“亚洲一号”这个现代化仓库,这个仓库“有鸟巢的8倍那么大。”

2011年京东将办公室搬到了位于鸟巢北边的北辰中心,刘强东在办公室挂了一张巨幅的中国地图。他常坐在他那张红色大办公桌后面,逡巡那张地图:在这里,京东是不是要建设一个配送中心,或是物流中心?也许,下一秒钟,刘强东会抓起电话,向相关负责人下令:红旗要插到这里。

刘强东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也在不断修正京东的商业模式,目的是规模扩展的同时降低烧钱速度,早日实现商业本质——盈利。

有人要问,京东这么多年来,靠价格战获得用户,是一招绝好的棋路,那么,京东赚钱吗?京东烧钱要烧到何时?

直到京东成立的第10个年头,京东依然没有证明自己盈利的能力。

那么,京东能支持多久?谈起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很揪心。

别人在揪心,刘强东却说:“关于利润和上市我发现有一个奇怪现象,就是我们的媒体朋友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比我们自己要多得多。我们内部高管从来没有讨论过怎么盈利、怎么赚钱、怎么上市,但几乎每个媒体朋友和业内的每个人见到我,都会问这两个问题。关于盈利,等京东整个物流系统和信息系统全部搭建完毕,在处理海量订单的同时依然能够保证每个订单的用户体验,那我们自然就会盈利了。”

原来,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下。说完这句话,他不再理睬别人说什么,而是专心做着自己的事情,他在京东进行IM内测。这款即时通讯工具有Web版和客户端两种,功能类似淘宝旺旺,主要用于客服和第三方商家沟通使用。就像旺旺之于淘宝一样,此类IM客户沟通更适用于入驻开放平台的中小商户,而不是已经形成规模的B2C网站。

得知这一消息,人们恍然大悟:刘强东在打造“京东版天猫”,悄悄进行战略转型。

这是极有头脑的举措!

2011年年终,在京东召开的战略会议上,气氛紧张而有序,人们的情绪似乎很高涨。只见刘强东清了下嗓子,侃侃而谈。他强调了两个战略重点,大百货和POP(开放平台)。其中POP开放平台已经成为京东的重中之重。刘强东要求,POP开放平台2012年要实现销售200亿的目标。他在讲话中谈到了京东非3C交易额,占到了整体的20%,显然,这就是指POP平台收入。他自信地说:“我相信在3年之内京东的3C和非3C将各占50%。”

刘强东的聪明就在于头脑活络,发现有利于京东的机会就绝不放过。而及时修正模式使京东增加了另一种盈利来源。他在电商生涯中,发现天猫商城按品类不同,收取第三方销售商3%至5%的佣金,真是是一种“轻资产、深互联网”的好模式。以天猫交易额1000亿计,佣金比例取中间值4%计,天猫2011年通过这种模式实现营收40亿元。刘强东在京东烧钱的境况下不得不考虑如何赚钱的问题。他算了一笔账,2012年如果POP平台交易额200亿元,则将实现收入8亿元。

京东要做大规模,规模大了,才能获得京东集客、集货的能力,获得产业链的控制力,或者说获得重新定义产业的话语权。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做POP开放平台,京东就会在品类拓展之外,有另一条拓展之路,这条路,将是蓝天白云,无限晴好。

在进入电商领域之初,京东的主打商品是IT产品。随着京东自身的良好口碑和风投资金的注入,京东逐步扩大规模。从2007年起,开始了IT以外的3C数码和家电类产品的销售。2008年6月,京东将家电类产品扩展到电视、空调、冰箱和洗衣机。不久,大家电便成为占有这类市场份额最大的产品,赢得了“网上国美”的称号。到了10月,京东有步骤地将商品扩充到日用百货类,上线品种近5000种,年底,完成了500多万元的销售。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刘强东胸有成竹地在他的大棋局里挪动着每一个棋子。京东从小到大,商品类逐渐增多,客户也越来越多。他像一位铁血英雄,播扬着烈烈扬扬的生命意志,在电商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下,张扬着他才华横溢的风采。他的人格魅力,成就了他的霸业;他的坚韧性格,让他在成就霸业的路途中彰显着流水一样的浩**英姿。

刘强东说:“网上零售有三句核心的话:第一种类要多,用户在一个地方可以买到很多东西,尤其在互联网上,因为电子商务的核心是在互联网上获取用户,每一次流量进来最好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产品种类多的话,可以让一个用户这次买牙刷,下次买剃须刀;第二,价格便宜,效率高,京东可以比线下便宜15%;第三,用户体验非常方便,48小时到,一旦超过48小时,退换货率是非常高的。”

京东只用一年多的时间,就从销售IT产品扩充到3C数码和家电类产品的销售,紧接着,昂首阔步挺进日用百货领域。规模大了,客户多了,京东才能实现存在的意义。

刘强东说:“3C数码和家电类产品用户的重复购买率相对较低,吸引回头客、维护客户忠诚度的成本相对较高。京东要培养忠诚客户,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在现有种类之上,增加重复购买率高的产品,这样,才有助于提升规模。而百货就具备这样的属性。”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原来,这位电商之王手中的棋子早有位子,先走哪一步棋,也是深思熟虑的。

其实,京东在扩张百货产品的时候,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京东管理层就有意见分歧。京东的扩张,有资本当然给力,但是,更重要的是决策人对市场的把握是否准确!京东扩张百货,董事会的徐新就不是很同意,她说:“3C这块市场足够大,我比较倾向专业化。”

平心而论,对于是否扩张百货上线,刘强东也曾犹豫过,是用户以每年上万条的留言要求,让他动了心。前文说过,他不是墨守成规小富即安的人,他的超拔精神就在于他的开拓、奋进和天天向上积极进取,他就像头狩猎的豹子,不会放过唾手可得的猎物。他分析了眼下的B2C市场用户状况,得出这样的结论:数码产品单价高,需要有专业的鉴别能力,京东属于垂直3C网购,用户为19岁至30岁的男性人群,很难得到其他群体用户。京东的品牌和现有的用户构成,很难在其他B2C市场快速获得较高的份额。扩张百货,从垂直向综合类转向,势在必行!

放眼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不难看到,当当网等网站都已经从垂直转向综合,传统的家电卖场如苏宁,其B2C苏宁易购也开始销售部分化妆品和家纺等百货商品了。再看亚马逊也正在加大3C家电领域的投资。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刘强东下定决心,将京东从专业的3C网上购物转型为综合商店,他回避快速消费品与食品,保证上线百货类商品仓储、配送方式与3C是一致的,并将产品推荐保留在二级层面。早在2009年,刘东强就为百货扩张转型做了准备工作。他是一个细腻而努力的人,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个细节,付出着持之以恒的努力。经过一段时间工作,京东培养了40人的日用百货团队。时钟走到2010年时,京东成功并购了千寻网,推动京东从3C类向百货类顺利转型。

刘强东在电商领域奋斗着、拼搏着,持之以恒地努力着,苦苦地追求着电商的最高境界。他知道,京东还要在未来日子里经受市场的严峻考验。他说:“我们做百货最主要是想增加网上流量,因为很多用户会希望在一个网上商城就能买齐所需商品,而不用四处去找。”

京东扩张百货日用品,就是为了让客户有更多的选择。

刘强东在没有人走过的路上,披荆斩棘,逆向前行。他的电商生涯风生水起,有声有色。

2010年,京东赞助中超联赛,成为该项赛事的主赞助商。

消息一传出,又是一片哗然。人们不明白,向来不做广告的京东怎么了?就是要做广告也不能选择中超联赛呀!谁都知道,中国的足球市场并不景气,赞助中超联赛,这么冒风险的事情京东也做?不血本无归才怪呢。这个老刘做事情总是怪怪的。一时间,质疑声,嘲笑声,声声刺耳。

此时的刘强东坐在他的办公室里,望着那幅“静思勤忍”陷入了沉思。从他的面部表情上看,忽而铁腕遒劲,忽而摇头晃脑,忽而意态悠闲,忽而如指挥千军万马。此刻的他,正在挥舞心中灵动的笔,勾画着京东的梦想蓝图。铁钩银划见其风骨,满纸淋漓是其心血。他真的是无规无矩之圣、特立独行之侠了。

原来,刘强东一切为了扩展品牌效应,该出手时就出手了。

京东是做3C起家的,靠着“正品、低价、服务”的战略,靠口碑效应赢得了众多客户。然而,他的成功却仅限于3C垂直领域。竞争越来越激烈,京东几次扩张规模,这种打法显然不适应形势发展,京东也需拳脚相加了。京东从不做广告,从有的放矢地在一些目标集中的论坛上做一点广告,再到自身品牌的营销,京东一步步走来,目的就是要覆盖更广泛的消费者,只有这样,京东的发展才不是梦。

于是,京东进入了品牌营销的重要阶段。而赞助中超联赛,应该是刘强东重拳出击的目标,他做这个决定只用了8天,但这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别人都不看好京东赞助中超联赛,而常常逆向思维的刘强东却坚定地认为,这是一场物超所值的买卖!

刘强东“赌性”超强,却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做这个决定之前,他派出京东精干人员,仔细考察了中超联赛所有的赛事。调查发现,中超16支球队的所在地竟然都是京东重点扩展的城市,这种吻合简直就是天作之合。京东已经覆盖了这些城市,其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恰好,这时中超联赛在这些城市举行,这无疑给京东提供了性价比平台。这样的天赐良机,刘强东怎么会放过?

他的眼光和理性,让他信心满怀。赞助中超联赛,是他生命的激**和心灵的跳动。他的眼中,闪动着清雅脱俗的格调和诗韵。

明眼人这时也看清楚了刘强东在他的大棋局里举起的中超联赛这颗棋子的位置。是的,对于他人,赞助并不景气的足球市场可能会收不回来成本。京东却不一样。京东把赞助中超联赛当做新颖别致的品牌推广的渠道和气场,刘强东真是别具一格!他的这一奇招,出其不意,打破了领先者的垄断,并一箭双雕,不仅宣传了京东品牌,而且培育了新市场,更鲜为人知的目的就是京东开始进军体育用品类的电子商务,昭示着刘强东的扩张规模再进一步延展,并毫不放弃长期、持续性地体育用品低价策略。电子商务圈的同行会惊异地看到,未来,京东出售的中超联赛门票和体育用品,一定会比传统渠道的中超联赛相关的商品价格便宜。更让人意外的是,随着广州恒大的强势崛起,中国足球开始升温,球场上座率不断攀升,电视转播越来越多,刘强东在中超的投资物超所值。

刘强东胆大心细,豪气冲天。电子商务领域一片咂舌声。

下弦月像个顽皮的孩子,从清幽而深邃的夜空探出半个脸来,把它柔柔的光芒撒在沉思的刘强东的剑眉朗目上。他充满信心地站起身来,朝办公桌走去,他要看看此刻京东的留言板上客户都说了什么。他要把京东的未来告诉所有支持京东的消费者。

京东赞助中超,无疑告诉圈内圈外的所有人,京东已经成长为大众公司,已经让客户和自己员工以及供应商们更加有信心,那些不知道京东的人,也对京东有了认识。总之,作为B2C电子商务企业的京东,其品牌效应得到了提升。京东的规模战略正在按照刘强东的规划一步步地顺利实现。此刻,他像个古代的斗士,骑着那匹黑马一刻不停地奔驰,跑马圈地,抢占市场,构建霸业,终于有了可能。

刘强东在大刀阔斧地构建霸业时,早已把他深邃的目光瞄准了潜力无限、财富巨大的产业——中国农业。长久以来,他发现,这是一个鲜有现代资本投资开发的领域,他看到了这一领域发展的美好前景。

刘强东是个性情中人,他心怀美好愿望,一直在关注绿色农业。几年前,他在自己的老家江苏宿迁农村租赁了5000亩地,雇人种无农药、无化肥、无污染的大米,取名为“强东牌”大米。

不难看出,刘强东在进军农业的同时,也在创造自有商品。他的胆略和眼光非一般人所具有,他是难得的商业天才。他不仅在短期内把京东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而且,在战略眼光上也极为超前,颇有建树。

“强东牌”大米经过精心的培育,终于上网销售了。刘强东乐得跟孩子似的,宣告:“我种的大米终于上柜了。”

“强东牌”大米一上柜,就受到热烈欢迎,人们纷纷购买,尝鲜。任何新事物出现后,总有人表示质疑:“强东牌”大米是不是“三无”产品?

面对质疑声,刘强东不急不恼,坦然面对。他在京东网的首页发表了声明:消费者怀疑大米的质量要求退货的,京东承担一切赔偿责任。

面对大米的销售状况,刘强东感慨万分,说:“做放心食品比做互联网难多了。”

难归难,事情还得做下去。目光远大的刘强东早已看到了中国的农业是唯一不会随着经济周期波动而出现生产过剩的行业,而且,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渴求是非常强烈的,像“强东牌”大米这种绿色食品的市场需求正在加大,市场和需求这两个互相补充的链条越来越紧密,进军农业,前景可观。

2012年7月15日,夜色朦胧,忙了一天的刘强东经过思索,打开电脑,上了微博。不一会儿,刘强东的微博上出现他自己在阳台上种的西红柿照片。大而鲜的西红柿红红的、圆圆的,晶莹剔透,很是诱人。网友们还没有反应过来,又一张西红柿照片出现在微博上。两张西红柿照片仅隔11分钟。后一张照片是京东小家电采销总监庄佳晒到微博上的。网上一片哗然。细心的人反复查看两张西红柿照片,怎么看怎么像一个西红柿。于是,刘强东的爱情故事在网上迅速传播。刘强东委屈地连发微博称:“躺着也能中弹。”

这就是名噪一时的“西红柿门”。

刘强东和员工庄佳为什么发一张自种西红柿照片到网上?这一八卦似的事件,是捕风捉影,还是确有其事?

两天后,京东开始上线“生鲜”频道,而这个“西红柿”则被放到首页上,鲜翠欲滴。

人们明白了,刘强东在为其新频道上线炒作!在微博上发西红柿,不过是他的营销手段而已。

那么,再深入探究,不难发现,京东在商品种类上的扩充已是不争的事实。刘强东带领京东进军农业的步伐加快了。

电商领域又是一片哗然!

刘强东这个奇人做事情总是出人意料,具有让人佩服的前瞻性。他的敢于创新、敢于挑战、一往无前的精神令人咂舌。

纵观电商界大佬们,近年来,触角伸向农业的大有人在,比如联想、网易,都在静悄悄地进军农业,联想曾投资12个亿兴建“联想农产品供应链”,同时,进军水产品。网易也投资3个亿,建立了生猪养殖场。

不论是“强东大米”,还是“西红柿门”,京东上线生鲜农副产品,都是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刘强东说:“卖大米只是副业。”但他和IT巨头们一起进入农业领域却是新举动,他们带给农业的新气象是可喜的,一定会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迈进。

2012年2月10日,又一条爆炸性的消息传开了:京东开始卖车了!也有人说风凉话,老刘真是瞎折腾,无限制扩张会导致资金流量不足,早晚被困死。

京东把商品种类扩张到汽车,究竟是否可行?

大家在拭目以待。

消息一传出,万人瞩目。17200用户点击收藏页面,短短的10天内,活动页面网络点击量已超过227万。

情人节那天,奔驰公司宣布:奔驰Smart流光灰2012特别版已经与京东联手!这一天,京东的点击率绝对高。奔驰Smart流光灰2012特别版正式在京东在线发售。以前,人们买车都得去4S店,这次,京东重新定义了人们买车的概念。

电商们纷纷议论,刘强东又在扩张地盘了,都进军到汽车行业了。说完,摇摇头,是无奈,还是钦佩?抑或是羡慕嫉妒恨?

京东首次网上卖车,奔驰Smart流光灰2012特别版的市场价格才16万元。这是京东首次网上销售汽车品类,也是国内汽车行业首次通过网络渠道进行新车发售。京东在这次活动中规定,限量销售300辆奔驰Smart流光灰2012特别版,先到先得。下单成功的消费者,必须在京东支付1000元的预付款,并约定时间去4S店看车,付款购车。购车的消费者可获得京东支付的1000元代金券,线下购买Smart时可享受的优惠政策对本次活动同样适用。京东只是一个订车平台,购车还是要去4S店,售后与线下购买相同。

知道消息的消费者心动了,心动不如行动。大家纷纷网上下单,抢购奔驰Smart,令人没有想到的是,300辆车仅仅用了89分钟就被抢购一空,平均每18秒钟卖出一辆!

有人称:这太疯狂了!89分钟卖了300辆奔驰!

其实,这不是疯狂,是奇迹!是刘强东挺进电商领域创造的又一个奇迹!

京东首次卖车就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人们感叹的同时,赞叹着刘强东的精明和出人意料的创意,他真的是电商领域的精英和奇人!他帅呆了、酷毙了!

京东这次销售奔驰Smart流光灰2012特别版活动,是其涉足汽车领域的第一次尝试。此举大受欢迎,为消费者提供了完美的购物体验。京东下一步打算与梅赛德斯—奔驰公司进行深入持久地合作,把京东打造成为“中国互联网优质生活入口”。

京东首次卖车,就打了一个漂亮仗,这不仅增强了京东的信心、扩大了商品种类,也为进入高端消费市场、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京东的影响力,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这也使得网络销售渠道魅力无限,人们开始瞩目京东的高流量平台以及优质的品牌服务,众多汽车厂商看到了网络销售节约成本、消费者众多等优势,渴望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品牌和网络群体的多渠道互动。

刘强东为众多厂商打造的这块大蛋糕,正散发着迷人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