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离宫
一天夜里,太子辗转难眠,想到花园里散散心。他走出寝宫经过大厅时,看到那些通宵歌舞的美女们都因太疲倦了而倒头昏睡。这些美女有的脂粉脱落、头发散乱;有的衣衫不整;有的流着口水,鼾声如雷;还有的张着嘴磨牙,总之丑态百出,丝毫看不见平日里的美感。看到这种情景,太子不禁深深叹了口气。什么风华绝代,什么国色天香,一切都是那么虚假!我不能再犹豫,要赶紧去寻求解脱。
太子主意已定,便轻轻地走到了耶输陀罗的房间里,深深地看了一眼正在熟睡的耶输陀罗夫人和罗睺罗,然后把车匿叫醒。
“车匿,去把我的白马犍陟牵来。”
车匿揉揉惺忪睡眼,低声问:“太子,深更半夜,您要到哪里去?”
“我要出城,去饮甘露的泉水,那里有不死之乡。”
车匿不敢违抗命令,但还是劝谏:“太子,夜深露重,可能会着凉,明天再走不行吗?”
“车匿,你不必多说了,快去把马牵来,快!”
车匿只好遵命而去。不一会儿,健壮的犍陟被牵来了。
太子抚摸着马背说:“父王当初骑着你,往来于千军万马,终于战胜强敌。如今我要靠你带我到有甘露的不死之乡,犍陟,我们这就出发吧!”
说罢,太子跨上马背,车匿跟在后面,便悄悄地离开王宫,出城去了。这时,一弯新月斜挂在天空,静静的原野中,只有他们主仆二人。
天色微明,两人走了一程,来到一座山下,打听到山上茂密的森林里,有个名叫跋伽的人在苦修。
但见那山高林密,天上白云悠悠,鸟鸣啁啾,溪涧流水潺潺,这里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俗念顿时消除。太子不胜欢喜,立刻下了马,诚挚恳切地对车匿说:“车匿,你一直忠心不二地跟随着我,我心中有说不出的感激。如今我们不得不分离了,你骑着犍陟回城去吧,我要独自向真实光明的大道迈去。”
太子随即脱下衣服,换上袈裟,并且把随身佩戴的璎珞宝物都交给车匿说:“这是我经常佩戴的东西,送给你留做纪念吧。”
忠仆车匿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太子把头上戴的宝冠拿下来交给车匿,说:“把这个给父王。请转告父王,我为了从世间苦的根源——生、老、病、死中解脱,为了解救众生的苦难,要舍弃自身的安乐来修行学道。人不能沉溺在五欲中,因为一切忧愁苦恼均来自五欲。就说我吧,如果继承了王位,一时的荣华富贵,享用不尽,但是这些能够久远常存吗?到头来,不还是要离我而去?眼前的享乐早已埋下了痛苦的根源,想到这些,还有什么快乐可言?看看那些为人父母的人,在世时,拼命挣钱,自己舍不得吃用,一旦撒手西归,什么也带不走,大笔财富留给子孙,反而耽误了他们一生,这不是一个矛盾的循环吗?
“我能够毅然地舍弃这种世俗的欲望,不是为了寻求永久不变的真理,是想趁着现在还年轻体健的时候,去探索真理,免得年老时后悔。一定要替我转告父王,让他体谅我的这番心意。请父王保重身体,不要因我出家而悲伤。有聚必有散,别离是一件痛苦的事,所以才要寻求解脱之道。如果能够解脱,才能永久地没有别离,车匿,你懂吗?”
“太子,您让我牵马出来时,我就知道是这样的结果,但是又不敢违抗您的命令。有些话,我本不该讲,也不敢讲,如今见您心意如此坚决,再也忍不住了。太子,您这样一走,为什么不想想您年迈的父王?还有一直抚养您成人的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她为您付出了多少辛劳啊,您难道不想着报答她吗?还有迦毗罗卫国人民对您的殷切期望,您忍心对所有的一切弃之不顾吗?
“您让我独自回城,想您过去待我如此宽厚仁慈,我怎么能放心把您留在这荒郊野外,风餐露宿呢?再说了,我又有何颜面一个人回去见国王、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和耶输陀罗公主呢?
“太子,您心地如此慈悲,见到龙钟老人,会为他叹息;看到病人,会关切忧伤。对别人尚且如此同情怜悯,难道就忍心把自己的亲人舍弃不顾吗?太子,我求求您,还是回城去吧!”
“车匿,为了我,你竟如此痛苦。但是我这也是想要摆脱这种痛苦,寻求解脱之道啊!你看,每到黄昏,倦鸟归林,第二天清晨,又要去觅食。那山顶的白云,远看云山相接,过不了多久,却又要飘离远去。人生聚散,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种聚合的‘假相’,即是众苦之源。短暂的恩爱情仇就如一场春梦,世间事都是如此,又岂止你我而已!
“再说说树木,春天萌发新芽,然后逐渐枝叶茂盛,一到秋霜,枝叶便渐次凋落,进入严冬后便成了一株枯木。同在一枝的树叶,也避免不了聚散离合,何况是人呢?
“车匿,我就是为了要超越老、病、死的大海,解救众生的烦恼痛苦,才出家学道的。有朝一日目的达到后,我会回城的。否则,我就在这山林之间终老。你收起悲哀的心情,赶快回城去吧!”
太子刚说完,便拔出佩戴在车匿身上的宝剑,割下自己的头发以示决心,同时言语温和地安慰悲切的车匿,劝他即刻同城,然后安详地向林中走去。车匿知道事情已无可挽回,只好噙着眼泪望着太子的背影逐渐远去,最后消失在密林深处。
在当时的印度社会,普遍存在着一种家长制度。身为家长的男人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他们的人生大致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学生期,在这个时期,他们会拜师学习,为了将来之用;第二个时期是住家期,就是结婚、教育子女、执行家长的任务,完成社会责任;第三个阶段是林栖期,这个时候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自己则进入老年,就会放弃世俗欲望,离开世俗生活,出家到山林间静修;第四个时期是游行期,这个时期是在林栖期间,如果感觉自己死期将至,就动身到各地去游历,以度过人生的最后一个时期。
净饭王打算在悉达多成年后,选择适当的时机出家,去过林栖生活。他原以为悉达多太子已经结婚生子,就会逐渐喜爱世俗的生活乐趣,到时候自己也可以安心退隐。当然,除了在林栖期出家的人以外,还有一种与年龄无关的出家,那就是一些研究哲学思想,希望能够参透人生及宇宙根本原理的人。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出家,这种出家人被称为修拉摩拿(俗称仙人)。净饭王担心的就是悉达多太子去做修拉摩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