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在演讲中提出了“精英”的定义,就是“能够坚定捍卫净洁能反思的心,能努力正直取得自己的成就,能对别人的成功不存妒忌,能关怀无助贫弱的人”,便是他心目中的精英了。
曾经有一次,一连几天通宵达旦工作的李嘉诚,在汕头大学医学院开会期间险些晕倒。当时,他突然感到天花板和墙壁动了起来,赶紧知会身旁的病理学教授。这位教授初步判断李嘉诚可能是过于劳累而引致血压太低,找来了医生诊治,注射了葡萄糖。接着李嘉诚告诉旁人不用协助,自己站了起来,并吩从李嘉诚自幼所处的特殊的教育环境背景,从李嘉诚在教育领域的深刻影响为考虑的基本视角,从李嘉诚对中国大陆教育发展走向的真知灼见,从李嘉诚所处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从李嘉诚对内地教育事业不离不弃的执着投入与热情不减的高度关注,从李嘉诚对香港各层次教育的古道热肠,都应该成为探究李嘉诚教育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1987 年,李嘉诚来汕头大学出席会议,和他握过手的几位新闻界同行,都敏感地发现,李嘉诚的手心有些发烫,说话的鼻音也重了。李嘉诚显然是感冒了,发烧还没退。
一位校领导回忆,连续两天的会议,李嘉诚“太劳累了,感冒又加上胃痛,但他仍然不动声色地打起精神坚持着”。
只是到了会议中间,他才走近这位领导的身旁悄然说:“我要吃胃药,需要几块饼干送药,能找到几块饼干吗?”
学校的人马上去买来肇庆产的菜汁饼干,李嘉诚吃过药,又回会议室开会。
事后,他非要交还买饼干的钱,几经说明,几块饼干,区区小事,不足挂齿,他才作罢。
当代商业调查公司的奠基者乔治·盖洛普博士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人们对历史上有些人物念念不忘,有时并非由于他们的政绩如何、战功多大、拥有多少财富,而只因为他们的有些性格上的细微特点。”见微知著,以小见大,这就是李嘉诚的为人处世。
相比之下,李嘉诚的演讲要幸运轻松得多。他不是为了表演和百万美元的出场费,他选择了一个清静的场合,选择了每年一次在家乡汕头大学面向长江商学院300 名EMBA 学员的真情对白与交流。
从一开始,李嘉诚就极力避免无谓的炒作,避开了一些无聊的问题,避开了一些花了大价钱要来显示一番的名人的花言巧语式的文字纠缠,避开那些玄而又玄的字眼话题,而是本着完全自然的语调与口气,讲述真正能够打动自己的故事。
许多报道,都是从与会者的口中得知,并凭借他们一丝不苟的现场记述或录音,才能幸运地留下这字字珠玑,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言辞。
我乐于为汕大投入极大的时间、付出心血和金钱,其间尽管受到一些令人费解的阻力,和甚至在1983 年收到有关机构转告谓有政治组织因我大规模支援国内教育事业而成暗杀目标,此等危险与障碍并未能转移我视教育医疗发展为终生己任。
也许,这就是李嘉诚超越生命的承诺。也许,这就是今天我们理解超越生命的内涵。个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李嘉诚自己才能真切感受到。
教育情结
李嘉诚最能体会范蠡的孤独。“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道尽了当时社会的残酷、悲情与冷漠。当范蠡离开勾践时,必然是理想与追求的彻底的幻灭。哪怕最知心的朋友文种,也怀疑他的神经似乎有某种病理问题。
李嘉诚遭遇着同样的问题:他超出自己所需几十年艰苦卓绝地奋斗争取,在某些特定的时候或某些特定的人物那里,却硬是被曲解为“唯利是图”或是“无商不奸”。
历史还能轮回吗?历史还能复制吗?历史还能重演吗?李嘉诚不愿追随范蠡,他有着更高的人生标尺。李嘉诚无意模仿范蠡,他有着更远的目标理想李嘉诚已经超越范蠡,他有着更大的非凡成就。李嘉诚不能比拟范蠡,他有着跨越时空的自我。以无我追求自我,以自我追求无我的范蠡,是中国人的缩影。
李嘉诚从给店铺当茶童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他对社会的用心观察、真切体味与理智解读。他经历过、体验过、化解过多少次人性危机与商业危机,就连他自己都已经无法细数了。李嘉诚提到他一向处事低调,就好像数年前捐出1000 万美元资助北京大学重建图书馆,落成开幕时,北大领导人希望可以用“北京大学李嘉诚图书馆”命名,不过李氏却希望保持低调,毫不犹豫地要求删掉李嘉诚三个字,而最终该图书馆亦尊重李嘉诚的意愿,只以“北说到这里,李嘉诚又打赌说,没有他的“贴士”,在占地400 万平方英尺、由他出资兴建的汕头大学,24 小时内绝不可能找到李嘉诚三个字。事实上,就连汕头大学的奠基碑刻上,落名的也只有吴南生、饶宗颐,而没有捐款创办人李嘉诚。但是,当你走进校园,走近师生,你又实实在在感觉到,李嘉诚无处不在,李嘉诚无时不在。那一切都被看淡了。这一切又都被看化了。现在他向往的和身体力行的,就是“建立自我,追求无我”的超人境界。这是一种绝对可以超乎凡夫俗子的时代精神,也是五千年人们所追求而难以突破,不可逾越的精神。
此时此刻,完全可以斗胆问道:范蠡在哪里?胡雪岩又在哪里?
前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曾赞叹道:“闽有陈嘉庚,粤有李嘉诚,前有陈嘉庚,后有李嘉诚。”
虽则如斯,李嘉诚以有限的生命,可以投入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就可以踏上充满了无数炼狱的磨砺与未曾停顿的长征。在这样的迢迢万里长征路上,必然充满了千钧压顶的重负、侮辱耻辱的挫折、骁勇亢奋的**与亢奋。一种截然不同的创造的盈硕,一种如痴如狂的诗化的理想,一种坦诚相见赤子的博爱,一种浮想联翩的无限的遐想,一种不同凡响的超凡的思维,一种沁人肺腑的感人的对白,到头来,当然是,一种富比东海的滚滚的财富。所以,才有,李嘉诚超越生命的奉献。
汕大的成功,将对整个潮汕地区产生无可估计的长远利益及巨大影响,亦对国家教育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俄国有一句精彩的俗语:“别问老年人,要问过来人。”常常发生这样的情况,老年人活的时间长,但见的未必多,所以倾向于先验思维,轻视经验。“过来人”
知道的则是另外一回事;他作为“过来人”亲眼看到他从不相信的东西出现过,知道初看起来片面的东西,或许要主宰事物的进程。于是“过来人”常常能不带成见地去感知和行事。
韦尔奇与李嘉诚是老人,更是“过来人”。他们的演说不是先验的,而是充满“过来人”的经验。打动了李嘉诚自己的故事,当然也深深打动了我们。
当然不一定每时每刻都能够打动每一个人。当然,这并不是说韦尔奇对东方社对韦尔奇来说,“建立自我,追求无我”的人生坐标,或许是超常识,是像空气一样自然的事情,而不须特别诠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天则。著名学者余英时曾经在《士与中国文化·序》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论述。
“如果从孔子算起,中国士的传统至少已延续了2500 年,而且流风余韵至今未绝。这是世界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今天西方人常常称知识分子为社会的良心,认为他们是人类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平等)的维护者。”
在李嘉诚看来,如何“建立自我”是主要的是现实的未必人人可以做到的目标,而“追求无我”是纯然从属性的,是理想的但一定人人可以自觉自愿争取达到的目标。他直言不讳:“把社会责任当作公司最首要的目标是荒谬的,也是错误的。只有获胜的、杰出的公司才能够回报于社会。社会责任非常重要,但是首先要把公司办好。”即,用公司的利益与盈利去回馈,而不是用社会的责任约束限制公司的发展扩张。只要处理得法,把握有度,这两者表面看来矛盾的不同体,实际上完全可以统一,将二者利益融为一体,因为,两者最终目标是一致的。
李嘉诚爱国爱港的精神感召着生活在这美丽花园的每一个人,不论是求知者,还是诲人者,也不论是游客,还是访客。李嘉诚是汕头大学的灵魂,李嘉诚是汕头大学的标志,李嘉诚是汕头大学的旗手。
在潜规则通行的中国,韦尔奇像是在与他自己的管理团队交流,他反复强调:“诚实、正直并不是每天都要去宣传的一项价值观,而是一项与生俱来的必须要做到的素质。如果没有诚实正直的话,就什么价值观都没有,没有办法进行竞争。”
有庞大的帝国为背景,韦尔奇从来都未曾模棱两可,更不曾手足无措过。
他内心清楚:因为昨天的成功,建立起了他“强大的自我”,才有可能在耄耋之年,在遥远的中国依然这样受人推崇和拥戴。他喜欢这种处处被人追捧的奇妙感觉。至少,在现阶段的中国,他所能获得的这种感觉相当强烈,亦相当美妙相当令他陶醉。当然,比起李嘉诚来讲,还不能算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是的只有获胜,杰出的公司才能回报社会;只有建立起强大的自我,才有可能追求无我。
的商业精神,我们的商业原则,甚至乎,我们的商业技巧,在任何时候,都特别需要建立自我,追求无我的精神和文化,这是我们可以凭借穿越转型之时光隧道的希望与光明,更是我们追随李嘉诚的不二法则。
在汕头大学的创建发展史上,李嘉诚投入了价值八十多亿港元的物质,而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李嘉诚也投入了无法估量的爱心与精力。换一个角度看,尽管汕头大学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绝不仅仅是80 亿港元,但是,李嘉诚为此付出的,又何止这区区80 亿港元。李嘉诚投入汕大的爱心,也包括了十多年前亡故的爱妻庄月明的无私爱心。
作为普通人,未必知道,李嘉诚夫人庄月明女士一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都在深深关切着汕头大学的建成,关注着汕头大学各项工程的进展。毕竟,庄月明是香港大学的高才生,亦是日本大学的留学生,相比较自己的爱妻,李嘉诚才刚开始接触高等教育,对大学运作还是一个门外汉,是一个未进过大学的“外行”。
庄月明对承担汕头大学整体设计的香港伍振民建筑师事务所提交的方案,提出了许多非常科学、合理的建议,该项与北京有色金属冶金设计院共同完成的校园整体设计方案,先后六易其稿。其中,不时点缀、闪烁着庄月明的真知灼见。比如行政大楼的结构与空间布局,比如大礼堂的坐向与安全门,比如校园内湖的走势与园林设置,比如学生宿舍的空间布局,比如教室内的音响、采光等等。甚至,校园内的一花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如设计专家后来的回忆,李夫人的每项意见或建议,都是以委婉协商或征求意见的问询方式提出,从未有高高在上或颐指气使的感觉。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海归”女性,不能否认,在许多方面,她都有超乎夫君李嘉诚的独到之处与真知灼见。
庄月明对汕头大学的倾情投入,绝不仅仅是因为她是李嘉诚的夫人,也绝不仅仅因为她是潮汕山水的儿女,而是因为,她有一颗爱国爱家的崇高品格所使然。而是因为,她有一颗大爱无疆的完美品格。一个女性,可以倾其所有,不顾一切,全力以赴,执着以求。从大学的选址,到校园的规划设计,再到学科的设置,再到发展规划,事无巨细。我们能够说,仅仅是因为,她是李嘉诚的夫人吗?只能说,也必然只能说,因为她是潮汕人民的女儿。甚或,因为她是中国人。更或许,她是李嘉诚夫人,她愿追随夫君的一切。不幸的是,1990典礼的一天,这是多么痛心的人间憾事!
汕头大学典礼照常举行,李嘉诚将照常参加,而拒绝了关心人士的劝告:在夫人举丧期间,延期举行。
鼓舞生命的力量
李嘉诚认为,生长与变化是一切生命的定律,昨天的答案未必适用于今天的问题,只有你的原则才是你生命导航的坐标,只有你的情操才是你鼓舞生命的力量,只有你的拼搏与创新才是令你辉煌的基石。
没有人可以为你打造未来,只有你才知道怎样去掌握创造未来。李嘉诚一番意味深长的讲话令在场毕业生受到深刻启发。
1987 年6 月和1988 年1 月,李嘉诚先后捐赠港币750 万元和150 万元,设立“香港大学李嘉诚奖学金”,协助汕头大学的优秀人才进入香港大学进修硕士或博士学位,学成后返回汕头大学任教。这项奖学金为期五年,即从1988 年起到1992 年止,每年资助10 名获奖者,共50 名,受资助对象包括汕头大学青年教师及应届优秀毕业生。
汕头大学还设立教职员工敬业金。1988 年起到1992 年,李嘉诚每年捐款港币300 万元,作为汕头大学教职员工敬业金,其目的在于通过现金奖励的方式,激励全校教职员工专心致志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推动学校事务的加速发展。
从1993 年起,对教职员工实行合同聘任制,将工资待遇大幅度提高,至1995 年度,李嘉诚平均给予每位教职员工的每月工资津贴与国家基本工资及津贴的比率为七比三,同时,还额外追加每年之物价补贴,借此提高教职员工的生活条件,加速推动汕头大学的发展。在1992 年内,除基建及仪器设备外,李嘉诚提供的学生教育经费资助金额相当于广东省高教局对每一个学生综合经费资助金额的135%。1995 年,该资助金额已递增至200%。就内地大学的物质条件而言,汕头大学的学生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天之骄子。
李嘉诚说:“自己是潮汕的一分子,应竭尽所能为家乡做事。希望潮汕人1992 年11 月,李嘉诚私人出资与汕头市达成一项合作发展50 万平方米商住写字楼——“汕头第一城”的协定,如一切顺利,预计“汕头第一城”出售后的收入将超过15 亿港元。但在协定签署之前几分钟,李嘉诚反而忐忑不安,犹豫不决。他走到室外,独自一人默默地思索着:“自己多年来都不在家乡潮汕地区赚钱,何必现在改变初衷?往后汕头大学所需经费将不断增加,自己支援汕头大学有多年了,万一有什么难以料到的事情发生,汕头大学便少了一个有力的支持者。”骤然间,一个念头闪现出来,李嘉诚决定将这项投资永远作为对汕头大学的支援。于是,李嘉诚回到签署协定的地方,当众宣布,把“汕头第一城”的本金和利润拨入汕头大学发展基金,以做百年大计之用。日后这笔基金利息投资滚存,其款额之巨将难以估计。
李嘉诚于1995 年12 月,增捐港币1 亿元,解决1996 年之汕头大学经费缺口;为支援汕头大学进入“211 工程”,又于1996 年1 月捐资人民币1.5 亿元,作为与国家及省市政府共同支援发展汕头大学之积极表示。故自1980 年捐资3000万港元建立汕头大学开始,累计对汕头大学已捐资达20 多亿港币。
李嘉诚这样做,恰如他自己说的:“本人对汕头大学的支援是全心全意的”,是“超越生命极限的”,“一贯以来都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支援汕头大学”。
广东省委书记林若,把李嘉诚创办汕头大学的壮举赞誉成彩带丰碑。如今,汕头大学已成为一所文、理、工、医、法、商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1993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又批准汕头大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及肿瘤病理三个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对于汕头大学的师生来说,他是潮汕大地的儿子,胸怀依然揣着那颗朴素的中国心。对于李嘉诚来说,或许每年一次两次的“省亲”已经成为习惯,浓烈的乡音变成了挥之不去的时代烙印。一个时代开始,一个时代会结束,一个更新的时代紧接着出现,周而复始。不变的是海边高高耸立的灯塔,它曾经照亮无数寻找梦想的年轻人,义无反顾地游过浅浅的蓝色的港湾。
李嘉诚的企业对香港的经济影响力很大,学生们自然希望李嘉诚能给香港的竞争力把一把脉。李嘉诚也非常坦然地指出,这是他和所有香港人都关心的问题。他率直地说:“面对今天的竞争,香港人需要抛开昔日自满的心理。”
他认为,香港今天的问题,在于贫富悬殊日益严重。
将来香港的情形会与今天的美国一样,受教育多、知识水平高又用功的,收入会向上,收入低者则越来越萎缩。这是社会的经济转型,我们已走进知识型经济。
解决这一问题,他认为要双管齐下。
短期输入一些高教育水平的技术移民对香港至关重要。而长期则要加强教育,提升香港大学生的水平。单是大学学历已不足够,希望有硕士、博士程度,才经得起考验,加上香港人一贯灵活和有拼搏精神的优点,便可与外国的强者竞争。
2000 年5 月15 日,李嘉诚先生致信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孔抗美院长,信中写道:
此次来汕出席新一届校董会首次会议,很高兴与您和附二院同仁再聚。
附二院在您悉心带领下取得理想成绩,康复科更为突出,内地对此方面之服务需求甚殷,但行动较迟,未来发展深具潜质。除此之外,附二院在其他项目方面亦各具特色,至为可喜,深盼再接再厉,更求精进。
此次得到市政府答允跟进附二院周边道路之改善工程,实为汕头市全体市民之喜讯,亦有助于附二院之未来发展。本人将一如既往,支援汕大、医学院及各附属医院之发展,盼附二院同仁同心同德,团结一致,与香港方面保持密切联络,为附二院之未来发展共同努力。
2000 年6 月25 日,获悉附二院通过ISO9001 国际质量认证,李嘉诚难掩兴奋的心情,欣然提笔,致信孔抗美院长,信中写道:喜悉附二院获认可机构评定为IS09001 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之大型附二院获此卓越成绩,实有赖您与全体同仁共同努力以致之。作为汕大教学医院,附二院不断提高管理素质、医疗教研水平极为重要,尚祈同仁再接再厉,以期竿头更进,续创佳绩。
2002 年12 月3 日,李嘉诚先生再次致信孔抗美院长,信中写道:出席校董会期间与您见面,并谈及医学院和附二院的最新发展情况,知道您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成绩,深感高兴。
欣悉附二院在医疗服务方面取得了全国性认可的良好成绩,可喜可贺,这都有赖您及附二院同仁共同努力有以致之,谨致衷心贺意。
日理万机的李嘉诚,对家乡的情义,对家乡的关爱,对家乡的期望,由此可见一斑。
执着
李嘉诚先生把办好汕头大学作为他的全部事业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作他追求人生价值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汕头大学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很大成绩,成为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大学,也成为潮汕地区特别是汕头的重要教育基地和人才培训、科研开发、对外交流的基地。在确立了“立足粤东,面向全省,顾及全国,对外开放”的办学方针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后,李嘉诚在香港注册组建了李嘉诚汕头大学基金会有限公司。基金会的目的在于确保汕头大学和汕头医院的后续资金支持,以确保汕头大学能够长期有效地运作。
汕头大学在创业过程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也使汕头尊师重教的传统得到进一步的发扬。汕头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全国知名的综合性大学,继而又通过国家“211 工程”。作为汕头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和对外交流基地,汕大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援和发展动力,也提李嘉诚令汕头大学蓬荜生辉,然而,汕头大学从某种狭隘的意义上来讲,尚未能给李嘉诚锦上添花。这不是苛责,汕头大学虽教有所成,育有所得,但离李嘉诚的期望值,离大众的期望值依然很遥远。这绝不是美丽的误会。
当然,囿于内地的体制及校方对李嘉诚潮汕情结的考虑,加上汕头大学偏安一方的地域限制,汕头大学的发展虽然可用高歌猛进来形容,但始终是一所地方色彩浓厚的大学。不仅未能晋身内地百所名校前列,而且其自身除医学、法学重点学科外,其他科目亦无法在内地学术前沿阵地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在这里无意苛责汕头大学同仁。只能说,在中国现行体制下,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路,还需要相当久远的探索与蹒跚,才能够真正走向世界,面向全球。
笔者多次走访汕头大学,接触学校各阶层人士,发现汕头大学一个特点,就是从中层到高层几乎都是清一色潮汕人士,虽然在汕头启用当地人士固然有工作之便利,但是,一所大学如果没有五湖四海的精神,势必缺乏超前的国际视野并制约其长远发展。反之,就算强调地方特色,汕头大学亦应该在潮汕文化岭南文化、私营经济,南洋华侨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方面能够有相当的投入并取得超乎同业的研究水平,但是,汕头大学恰恰在这些方面,可以说迄今仍是一片空白。
很显然,汕头大学以其如此规模的投入与得天独厚的特殊条件,特别是作为沿海开放地区的非传统意义的大学,并未完全达到李嘉诚预期的目标,甚至也未达到教育界期望的目标,更未达到潮汕父老乡亲期望的目标。
办教育跟做生意不同,我是永不灰心的,做生意认为不高兴和没前途便可以结束,但对汕头大学,我不会。无论如何,汕头大学一定要认真办好,我一生的心血就放在汕头大学这上面了。
1986 年10 月7 日,李嘉诚曾动情地说:“汕大是我一生最大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大事,为了汕大我付出了不少心血,为了汕大我愿破釜沉舟。”
汕大的创办,是汕头乃至潮汕人民的福祉。相信在李嘉诚的支援、指导下,将一路向前,获得更大的发展。
我放了不少心血在家乡,没有任何一个生意比汕头大学更占用我的时间,最初十年我每次到汕大都工作直至凌晨两三点。
走进汕头大学,有一点会给所有来访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每当李嘉诚来到汕大,学生对他的爱戴程度,看了会让任何一个人感动。当学生们争先恐后和他握手的时候,能把他一只胳膊都握满了。当一只只年轻的手掌,和那只并不苍老的胳膊握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所能感受的那种力量,所感受的那份力量与智慧,就是带给所有人的希望,而他所能感受的这种希望,就是他最大的愿望,也就是他的成功之动力源泉之所在。
2005 年12 月7 日上午,李嘉诚先生抵达汕头,参加汕头大学第六届校董会第四次会议。下午三时,李嘉诚先生在市领导林木声、黄志光、陈茸等陪同下参观了汕大医学院P3 实验室及学生宿舍。“李先生来啦!……”随着夹道欢迎的汕大医学院学生们发出的一阵阵热烈的欢呼与**,满面笑容的李嘉诚走下车来一边同大家打招呼一边走向学生队伍。排队等候的学生们纷纷摇起手中的彩旗,热情回应李嘉诚的问候,并争相要求与他握手或合影留念。
对于学生们的要求,李嘉诚都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予以满足,当他看到有个别学生为了争着跟他握手合影而险些跌倒时,还关切地提醒他们要多加小心。
在听取完汕大医学院学科进展汇报后,李嘉诚一行还参观了刚竣工的三级生物防护实验室(P3 实验室),随行的管轶教授及陈鸿霖教授等向李嘉诚详细介绍了实验室各功能区及设备技术情况。该实验室建成后主要用于流感病毒、呼吸道病毒的研究。该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并向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申请实验室认可。李嘉诚现场参观并听取介绍后,对于P3 实验室的设计建设给予肯定。
随后,李嘉诚还参观了医学院学生宿舍和学生公寓二期工地。早已等在那里的学生们纷纷在宿舍阳台上打出了“谢谢您,李先生!”“我爱您,李先生!”等字样的欢迎标语。在参观新建宿舍楼中一间寝室时,几位爱好音乐的学生情不自禁地拿起吉他深情地弹唱起《感恩的心》:“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李嘉诚仔细地听完学生们即兴弹唱的曲目,非常感动,他问学生们:“你们喜不喜欢这宿舍?”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喜欢!”
边欢呼一边热烈鼓掌……
多年以来,李嘉诚对医学院和附属医院的捐资巨大。当李嘉诚开始捐建汕头大学的时候,当时香港大学的校长王庚武,就曾经劝诫过他,说医学院很贵的好像一个大海洋一样,比一般的大学可能贵十倍,买仪器及各方面的投入都要多而且医学院一定要有附属医院才有用。王庚武劝李嘉诚捐建大学不一定要建医学院,可以建一些费用较低的大学,可是李嘉诚坚持要搞一个医学院,这当然不是沽名钓誉,这当然不是一时冲动。
李嘉诚本人的视力相当好,但是他对于医学院眼科的治疗中心,却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他说人没有一条腿,没有一只手,还能看得到这个世界,可是没有眼睛的人,整个人生都是黑暗的。李嘉诚称:“在汕头大学的事业走上正轨之后我还要为国家做第二件好事、第三件好事、第四件好事。”“一辈子做有利于中国人民的好事,这便是我的心愿!”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是李嘉诚捐巨资于1989 年兴建的现代化综合性教学医院。在李嘉诚先生和社会各界的亲切关怀下,医院蓬勃发展,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先后被国家卫生部等授予“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等殊荣,成为内地卫生系统一颗璀璨的明珠。
医院坐落在市中心繁华路段,占地60 亩,是一所风格独特、环境幽雅的园林式医院,正在扩建外科住院大楼。拥有先进仪器设备二千七百多台套,总价值超过1 亿元。医院约有14 个教研室,承担培养各层次学生的教学任务,心血管内科和风湿病学科是汕头大学进入国家“211 工程重点学科”和广东省“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重点专科。医院的目标是建设成为一所“设备先进,技术精良,管理科学,医德高尚,服务周到”,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现代化医院医院努力为来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创造满意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汕头,如果你问汕头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可能真的无人知道,但如果你问李嘉诚医院,几乎个个都能给你指路带路。
1995 年12 月29 日,风和日丽,煦风送爽,李嘉诚专程陪同江泽民总书记谢非书记和朱森林省长莅临汕大视察。江总书记说:“我这是第二次来汕大,今天看到汕大的进步和变化很大,我很高兴。”江泽民高度赞扬李嘉诚捐资办学终其一生也要绽放生命光彩
中国人素来有句俗话叫作“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似乎天经而地义,在筹建汕头大学之时,更有人建议将其命名为李嘉诚大学。然而,当李嘉诚为汕大投入了无数的金钱、心血和感情的时候,汕头大学里却没有留下李嘉诚的名字。
有关领导及学校同仁多次问及这一问题,想以李嘉诚或其先父李云经先生之名来命名校内某栋建筑物,李嘉诚都一一拒绝。
在汕头大学大礼堂建成以后,有心人建议命名为未名堂,等待李嘉诚百年后重新定名。李嘉诚亦全力反对,并且幽默地笑着说:“我今年才70 岁,不要等我死。”凡此种种,李嘉诚的回答是:这个名呢,真的是……如果你建起一所大学,太多的股东的名字,这边一个,那边一个。我自己好像是感到有不好的地方。有的人希望最好自己的名字更大一点,更醒目一点。但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人生观,我的人生观就是我做的都是自己认为对这个国家民族有利的,只要能这样做下去的话,那么没有我的名字是不要紧的。只要做好这个事业。
我利都没有了,名都不写,那么我为教育、医疗做什么事的时候,假如有一个部门,或者有一个人,专门要刁难,什么原因我不知道,那么他心里要想一想,我这人来到国内,来到这个地方做事,为了什么?
如果有难为我的地方,他午夜梦回的时候,也应该感到有惭愧的地方了。
李嘉诚的一番说话,也从另一个侧面道出,汕头大学的发展绝非一帆风顺。
汕头大学医学院院长李玉光教授接受《亚洲周刊》访问时表示,面对如何解决农村医疗扶贫模式的问题,李嘉诚做了很多研究,“他投入的精力远远超过了他投入的资金”。
每次来到由李嘉诚资助的汕大医学院与医务人员研究医疗计划,李嘉诚可以一整天听汇报,席间他会详细询问,仔细思考并提出许多专业性很强的意见。
2012 年6 月30 日,李嘉诚再次来到汕头大学,出席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及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汕大》协议签约仪式,支持汕头大学加快发展及继续发挥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作用。该协议主要内容包括省、部加大经费投入及政策支持力度,将汕大改革项目列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同时,基金会亦承诺继续支持汕大,利用其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的联系渠道,协助汕大成为一所国内先进、国际知名、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李嘉诚表示:“汕头大学的改革能得到教育部和广东省的认同和支持,这是对在汕头大学每一位有志贡献于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前进的工作者很大的鼓舞我一直视我的基金会为我第三个儿子,而我这儿子将传承我对支持教育的信念和承担我对汕头大学超越生命的承诺。”
李嘉诚深知,绝不能用自己的金钱令人信服,必须用自己以勤补拙的智慧与见识,才能令这班自视拥有远见卓识的教授心诚口服。李玉光说:“我们知道在香港长江、和黄开会,李嘉诚听汇报最多给你十五分钟的时间,而在这里,他几乎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汕大医学院可以取得这样的成就,不是光有钱就能成功的,还有李嘉诚一颗热心公益事业的心。”
拿破仑曾经说过:“每个人都要学习专心致志于自己的生活,以期待在自己的人生沙滩上留下足迹。”
中国有很多哲学,有的到今天还是有用,但是有的也是不可思议。
因为我有的时候,一个人事这么多,自自然然烦恼也多。甚至办这个医疗教育,也有受气的地方,也感到不公道。有的时候,你也气馁。
在国内做医疗跟教育,金钱当然也是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时间、心血、担心,还有投入的感情。所以有的时候,也有激动。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有些人根本不懂,就是因为有成见,有地位,令你知识分子也敢怒不敢言,有的事真的是不对的呀。我是敢言的,但敢言之中,你有的时候发觉到,要他理解啊,难。因为你有感情,心里就有难受的地方。
经年累月辛劳,李嘉诚坦言自己也会觉得累,但是能够令他维持热诚、思常常说:“成功之后,利用多余的资金做我内心所想做的事,心安理得,方寸间自有天地。”不仅要在事业上有成就,更要胸怀祖国、胸怀世界,这才是超人的真正秘诀。
2005 年6 月29 日,专程莅临汕头参加校董会和毕业典礼的李嘉诚,作了题为《内心的天空》的演讲:
昨天晚上,我翻阅了汕头大学2004 年的年报,虽然只是一段段简单的文字,却清楚写出“不一样学习经验”的意义,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为着培养你们的毅力和心力。
谁都知道人力资源在全球竞赛中很重要,为了创造更丰盛的生活和更大的成就,大家都沉溺在竞争中。在一片追求财富、成功的声浪中,我们要活得出色快乐,毅力和心力同样不可或缺。
心力是理性和理智心灵的发展,通过终生思索和追求学问的人一定不会掉进时间的迷宫,在营营役役中黯然失去生命的光彩。善于学习的人能领会和掌握未来,好学的人懂得把观察、经验和知识转化为智慧并使用得当,不仅能把梦想持之以恒,更懂得如何事半功倍。
各位同学,你们将走入人生另一阶段,我相信你们都有雄心壮志投入社会创造成就,请你们不要忘记,凭仗自己的本事你会受人尊重,凭仗自己的贡献你更会感动别人,让我们永远不忘记回馈社会和民族的信念。
我记得法国文豪雨果有这一句话:世间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天空;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便是你内心的天空。
作为汕头大学首届毕业生、中文系87 届的陈新造,离开母校走向社会已经超过十多个年头。陈新造笑称自己有两个大恩人:一个是邓小平,一个是李嘉诚。邓小平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恢复高考制度,给他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使他能够凭自己的实力考上大学。而李嘉诚先生不仅捐巨资兴建汕头大学,给他和其他幸运的学子们提供了一个优雅舒适创新的学习环境。而且,用陈新造自己的话说:
精神,那种虽事业大成却永不知足、精益求精的敬业风范,尤其是那种淡泊名利克勤克俭而又无私奉献的人格魅力,无不每时每刻教育、鼓舞和鞭策着我。”
早在1994 年,当时的校领导提议在适当的时候组建校友会。陈新造和一批热心校友便紧锣密鼓地展开了筹备工作。那年4 月,李嘉诚莅临汕大参加校董会。会前,他接见了陈新造等八位毕业生代表。当得知他们正准备成立校友会时李先生非常高兴,表示赞同和支援,还旁征博引,介绍了世界一些名牌大学的校友怎样和衷共济、共同进步,以及校友会从中所起的作用。
李嘉诚还讲述了一个典故,引出了一副对联,叫作“寸水难起三尺浪,星火可度万重山”。勉励汕大校友志存高远。
1994 年12 月,“汕头市汕头大学校友会”正式宣告成立。成立那天,百忙之中的李嘉诚亲临大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被聘为永远名誉会长,而陈新造则当选为校友会首届会长。之后,李嘉诚先生专门派长实集团的罗慧芳小组与陈新造等校友晤谈,一方面了解市校友会成立以来所做的主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打算。另一方面,罗小姐转达了李嘉诚的意愿:在母校的直接领导下,由市校友会牵头,筹建汕头大学校友总会。
李嘉诚希望把分散在国内外各地的校友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更好地展示汕大毕业生的精神风貌,更好地造福桑梓,奉献社稷,回报母校。诚如李嘉诚1994 年在汕头大学的一次讲话中说:如果汕头大学同仁能齐心合力,各尽其职,汕头大学一定可以办好,前途是无可限量的。希望汕头大学能发出耀眼的光芒,培育出照耀祖国的青年。
天地浩浩,日月昭昭。
2006 年6 月28 日上午,李嘉诚一行莅汕,出席次日召开的汕头大学第六届校董会第五次会议和参加毕业典礼。当日一早,不少身穿学位服的毕业生纷纷涌向汕大体育馆内,等待激动人心的一刻的到来。
8 点15 分,李嘉诚缓缓步入会场,同学们兴奋地欢呼并争相与之合影。丘成桐教授和李嘉诚先后在典礼上致辞。作为著名的数学家,丘成桐教授以自己眼光看得远一点,要待人以诚,尽量帮助他人。
李嘉诚的演讲题目很有趣,叫《打倒“差不多先生”》。他从自己最近重读的胡适先生1924 年所写的文章《差不多先生》切入,与在座的师生们做了一番深入探讨,并勉励各位同学:
如若你不愿被命运扣上枷锁,你必须谨记,活着是一种参与。你要勇于思考、尊重科学、尊重原则,能感受、有追求、能关心,能经得起考验,骨中有节,心中有慈,心中有爱。
他也和学子们分享了他所坚持和珍惜的信念:人要焕发出生命的光辉,就必须凭借自我的驰骋和超越。“终我一生,我将毫不含糊地、不变地活出我精神力量的华彩和我的血肉热切之心。”李嘉诚慨叹:“现代科学还未找到人不死的灵丹妙方,何以独是差不多先生能成功存活于世?”他说:“当我重读这篇名著时,令我惊骇的不仅是差不多先生可怜的愚昧,更糟的是旁人接受如此荒谬的存在方式,还企图自圆开脱,这种扭曲式的浪费智慧行为足以令人哭泣。”
最后,李嘉诚激动地向全场学生问道:“我是绝不会成为差不多先生的,你们呢?”
现场两千余名学生齐声答道:“绝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