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人类智慧荟萃、知识创造和积累的摇篮,通过教学研究,启发广阔的思维,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今天的教育,已不局限于技术的应用,有着更深、更广的意义,是要能帮助发展学生的智慧及传播知识。”
1990 年2 月8 日傍晚,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汕头大学举行全面落成典礼,李嘉诚宴请前来参加汕大典礼的所有来宾。李嘉诚举起酒杯,环顾在场所有的来宾朋友,春风得意,踌躇满志,激动而又满怀主人的歉意告诉大家:今天是汕头人民大喜的日子,盼望已久的汕头大学隆重开幕了,我很高兴能请来这么多的高贵朋友。我提前赶到,发现餐桌上菜牌的位置放错了,虽然我自己已将它们一一纠正过来,但不知道接下来还会有什么错误发生。很对不起,我无法更好地招待你们,感谢你们。
这已是汕头最好的酒店了,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接待过这么多的高贵客人,他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幸好,我们是回来参加汕大的庆典的,不是回汕头专门吃晚饭的,所以,如果接下来有什么招待不周的地方,希望朋友们能够理解并且宽容。谢谢大家。
一个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盛典,其开场白就是这样生动而质朴的话语,字字闪灼着真情的道白,句句流露着主人般的诚恳。在场所有的客人,都被李嘉诚的话语所打动,他的话音刚落,便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李嘉诚先生曾经豪情万丈地说:“汕头大学是我超越生命的承诺。”
当我们如此高兴地共聚时,我们可能不曾想到,假如这世界全部只是我们潮州人,这可能不是一个最富有趣味的世界。大家请不要误会,我作为潮州人,对潮汕地区的历史、乡情及我们独有的性格都感到自豪。
童年的我,在家乡亦有很快乐的回忆。然而,文明社会的发展精髓在于多元汇聚,是建基于不同的传统文化及信仰。历代各国的交往,为世界发展带来创意和动力,使世人更懂得、更珍惜平等的权利、义务和各种权益,或许这所有共同的进步,为的是要创造更富知识的人类,在其个别追寻更丰盛的人生中,可不断发挥智慧与审慎精神,共同创造一个更人道、互相关怀及具效率与高生产力的世界。
这天,李嘉诚携带李泽钜、李泽楷及长和众高层,一同见证这一改写潮汕历史的辉煌的历史时刻。出席盛会的还有国务委员李铁映、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荣毅仁、广东省委书记林若、广东省政协主席吴南生、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等。李嘉诚的香港好友李兆基、郑裕彤、何添等商界翘楚亦应邀亲临赠兴。
汕头大学于1980 年开始筹建。早在1978 年秋,邓小平接见泰国潮人社团,对他们希望潮汕办正规大学一事表示赞赏。及后,根据中央和省有关领导的指示,汕头市教育局起草了筹办岭南大学(暂定名)的意见。
1979 年8 月,经各方反复协商,确定校名为汕头大学,并请汕头市规划局草拟了汕头大学的初步规划图。1979 年11 月,汕头市成立了陈仲豪等四人筹备小组,加紧各项筹办工作,勘察桑浦山等预选校址。1980 年1 月,教育部电复广东省高教局,同意筹办汕头大学。1980 年5 月,在吴南生主席主持下,全体筹办人员在广州举行了为期四天的会议,议定了汕大筹办以及办学的一系列具体方案。同月,省委批准成立汕大筹委会,任命吴南生为筹委会主任。1980 年8 月,省高教局调查组抵汕踏勘校址。1980 年9 月,省高教局正式草拟筹办汕大的具体计划。同月,吴南生主席、庄世平先生就办汕大事宜与李嘉诚面商,李嘉诚慨允捐资,并于是年年底在吴主席、庄先生等陪同下勘察了校址。于是,吴南生主席亲赴北京西山,请叶剑英元帅题写了校名。在1987 年2 月召开的汕头大学第一届校董会议上,李嘉诚出任名誉主席,吴南生任主席,庄世平则担2003 年8 月,李嘉诚在汕头大学发表演讲。
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汕头大学如此命名,其实为什么不可以呢?
汕头大学名字好像太地区性,然而观念的框框是否比其内涵重要呢?
在今天的社会,通过科技的可能,知识的渗透力是显然而见,难关不在地域限制而更在人的心中,我们的不断自我分隔和堕入一种负面和异我分明的观念。
全球化过程一方面带来更多共同的利益,另一方面却带来更多新的冲突,这些张力构成一种难以克服的挑战。我们需要智慧,处理贫富悬殊,环境破坏,人类尊严的瓦解和追求和平的困局。
经过多少年的艰辛与努力,李嘉诚的事业蒸蒸日上,个人财富自然水涨船高然而,每每忆起先父当年为教育的孜孜以求,看到家乡的贫穷落后,感念祖国未来的发展,必然需要大批人才。只有教育才能改造人类,改造社会,改造思想,变革观念。而自己的家乡汕头,虽然人杰地灵,人文厚重。但是,历经千年依然缺少一个引领风气的广阔的文化教育平台。李嘉诚每每想到这一切,都身不由己,感慨万千。于是,在家乡汕头创办大学的念头便时时缠绕在李嘉诚的心间。
一个想法
让我们一起把自己的视野再追溯到汕头大学创办的艰难岁月。任职长江实业执行董事的庄月明,在工作上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全力以赴十分默契地配合丈夫李嘉诚,是李嘉诚事业的核心人物,在长江实业内部,受到员工的普遍敬爱与尊重。她对丈夫创办汕头大学的雄心壮志,非常赞成、非常支持。
那是1980 年的一个秋日,李嘉诚对夫人说:今天我要和庄世平先生谈创建汕头大学的事情。创建一个大学确庄月明轻松自在地回答说:“你是教育世家出身,我将义不容辞地支持你的任何决定。”庄月明望着丈夫,笑了几笑,继续说:“如果不是日本人侵略,将你父子赶到了香港,也许你现在是一个从事教育的教师哩!不是吗?我到现在,都还清楚地记得你那时求学若渴,如饥似渴的郁郁眼神。”
李嘉诚初到庄家,看到庄家汗牛充栋的藏书所流露出来的羡慕与如痴似醉的神态,顿然闪现在庄月明的眼前。李嘉诚连连肯定地说:“是的,是的,我现在一定是在当教师。说不定我在当一个小学或中学的校长哩!好,你支持我创建汕头大学,我也将义不容辞地担起这副历史重担。不过,办一所大学需要花费很多的钱与精力,可能会影响我们自己公司的正常运作。”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只要你有决心,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的。”李嘉诚听到夫人的这番话,心头不由一热,一个妇道人家,尚且古道热肠,义无反顾,我堂堂六尺男儿,还有什么犹豫不前的呢?亦由此,汕头大学终于开始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庄世平老先生,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香港南洋商业银行董事长,汕头大学筹委会副主任。他比李嘉诚年长近20 岁,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他应约与李嘉诚商谈筹建汕头大学。
庄世平和李嘉诚谈得十分投机,十分兴奋,一幅汕头大学的宏伟蓝图跃然纸上。
也许,一件小事,更能说明白汕头大学在李嘉诚心目中的分量。有一次,汕头大学医学院的院长来到香港,与李嘉诚约好在午饭时间商谈筹建汕头大学医学院眼科中心事宜。而在此之前,李嘉诚的儿子在生意上有一些事要与李嘉诚商谈。李嘉诚说,给你五分钟,五分钟之后我约了汕头大学的人谈校务。对于那些要用钱的公益项目,一谈两三小时还嫌少,然而对那些赚钱的生意,却是只给儿子五分钟,这就是大富之后的李嘉诚。
其实,李庄两人都知道,早在1920 年年初,饶平人张竞生,在获得法国里昂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后,返回祖国出任家乡潮州的省立金山中学校长。任职期间,他深深体会到文化发达的潮汕地区,迫切需要建立一所大学。他对金山中学进行教育改革,想把金山中学办成潮汕大学,但最后无力摆脱军阀混战后的困境和世俗偏见的束缚与诋毁,导致张竞生愤然辞职和潮汕大学的流产。
取决于教育的成败以及由此决定的文明程度。教育兴,则国运旺;教育废,则民气衰。可见,教育对国家的强弱、对社会的兴衰影响之大。要使社会长治久安国家养才用才,都有赖于教育的发展。
理性是智慧的源泉,愚昧是人类最大的敌人。所以教育是如此重要,教育不应该只是一纸文凭或仅是一个学位,教育是掌握人生的导航器,是一个发现世界和发现自我的旅程,专业知识,语言能力,创意和慎思明辨的思维相互构成了一个平台,让我们可以怀着热诚和稳定心态争取成就,服务社会、民族和国家。正因如此,教育是一切传统和进步,尊严和智慧的基石,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就是教育的承诺。
支援教育及医疗发展是我终生不渝的事业……在人生旅程中,能播下一些良好的种子,为人类做出贡献,生活就更有意义。
教育的重要,是国家的兴亡、社会繁荣的关键。甚至一个机构,一个家庭,其成员教育程度的高低都对其发展前途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教育事业的发展,直接影响时代的发展。
一个国家资源丰富,若人才鼎盛,善于开源节流,则可克服各种困难,使国家逐步走向繁荣富强;从历史上看,资源贫乏之国,不一定衰弱,可为明证。
基于这一信念,我深感人才的重要性,只有选拔人才、培育人才和重用人才,使国家走向繁荣富强:选才育才之功有赖教育。教育事业跟不上,就会造成国家人才匮乏。因此,国家各方面发展的快慢,是和教育事业的成败进退有着直接的关联,教育的成败,是国家强弱的根本原因。
教育立国,教育救国,教育强国,教育富国,教育爱国。当然,教育报国。
这就是李嘉诚超越生命的梦想,超越生命的承诺,超越生命的追求,超越生命的奉献,超越生命的执着。这是李嘉诚一心在圆的另一个孜孜以求的世纪梦、人生梦,是他启动生命新旅程新生活的目标,或许也成为他发展新事业的基准基石。
深深困扰着李嘉诚,成为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心头之憾。从此以后,读书和看病、健康与知识在他心头变得格外沉重,成了一个苦楚而难以忘怀的理想,成了载他驶往彼岸的诺亚方舟。1980 年李嘉诚基金会成立,捐款主要用于教育及医疗事业。
潮汕大地在历史的轮回嬗变中,孕育着人文厚重的乡亲乡情乡音乡风乡俗。
然而,自宋以来,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的潮汕地区,却没有一所享誉内外的书院,不能适应新时代急剧发展变化的殷切需求。
1925 年2 月,潮州人林子肩,重新发起组建潮州大学的号召,并成立了筹备处,终因经济上的重重困难,无力办成潮州大学,只得不了了之。1949 年,国民政府的两广监察使潮阳人刘候武,再次向海外潮籍人士发出在汕头创办一所潮州大学的呼声后,立即得到了香港地区和东南亚一带的潮藉人士的热烈回应,并且在香港成立了筹款委员会。此时,21 岁的李嘉诚的事业才刚刚起步,寂寂无名。
创建厦门大学的陈嘉庚先生,闻讯后十分高兴。热切希望此次潮州大学的筹建能一举成功,成为华南大地的南北明珠。但因内战烽火蔓延到了潮汕地区,筹建潮州大学一事再告夭折。
自1979 年国家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汕头成为经济特区以来,对专门人才的需求更显得异常迫切。要改善民生,有赖于工农业的发展,而未来各行业的发展则寄望于大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有鉴于此,创办汕头大学已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更是水到渠成。正是在此时刻,李嘉诚萌生了要在汕头创办一所高水平大学的念头。
李嘉诚与也是潮汕人士、一向热心教育、关怀乡梓的挚友庄世平先生道及,两人居然一拍而合。于是,便积极进行筹备工作。庄世平并引介广东政要、潮汕名宿吴南生参与其事,推动落实宏愿。庄世平深知国情,在内地要想办成任何一件事情,特别是像办大学这样空前的壮举义举,没有政府的参与,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哪怕是有益国民、全为他人的善事。
1978 年9 月,邓小平、廖承志等中央政要,接见前来参观访问的侨胞,对李嘉诚提出在潮汕地区兴建一所大学的要求,表示高度赞赏与完全肯定支持。
这样,筹建创办汕头大学的行动,就正式拉开了序幕。1980 年5 月,汕头大学一天,庄世平老先生,与李嘉诚磋商筹建汕大的计划。李嘉诚动情地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庄老,现在内地已经开始搞经济建设了,汕头又成立了经济特区,这就更需要各种专业人才。当此之时,潮汕办大学之事,可谓天时地利,确是势在必行,更是事在能行,所以,有决心有毅力,凝聚人气,求得人和我认为这次一定能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
庄世平不徐不疾地接着说:“是的,当年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也是为了报国今天,国泰民安,社会稳定,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更是到了求贤若渴的程度。
现在办汕头大学,的确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绝好时机。”
李嘉诚想起了先父李云经努力耕耘教育的艰辛与夙愿,想起了夫人庄月明支援创办汕头大学的执着与热情,更想到了潮汕人民对大学教育的孜孜以求与殷殷之盼,更想到了国家中兴对人才的求贤若渴。李嘉诚以少有的激动,与庄世平老先生探讨着筹办大学的每个细节。
李嘉诚请教庄世平:“庄老,不知道办一所大学大概需要多少钱?”
庄世平笑了笑,回答道:“李先生,这很难说,大学像海洋一样,是个深邃的无底洞,投进去再多的钱,也能消化得了。但是,我个人认为,只要有个带头人,创造一个好的开端,将来一定能得到海外潮籍人士的积极回应。”在这点上,庄老似乎很天真也很自信。
李嘉诚听后,果断地说:“那就让我来做这个带头人吧!我马上捐出3000万港元,作为筹建汕头大学第一期工程的经费。”李嘉诚说完之后,充满**地告诉庄世平:“庄老,这是上自先父我一家人的心愿!如果先父仍然在世,他一定非常赞成我捐资办汕头大学的。”
其实,在庄老与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主动约见之前,李嘉诚坦言,“我几年前就一直有个想法,将来要在汕头盖起一所大学。”
李嘉诚忆述当时的情景时,笑说:“在这件事上,由庄老开口提出到我答应前后的时间不足十秒。他一说完话,我便立即答应。”
李嘉诚坦言,当年要在汕头兴建一所高等学府,还是比想象的要困难得多。
首先,当地的经济发展比不上珠江三角洲;其次,创办一所高水平的学府需要开放开明开阔的思想;另外,所谓万事开头最难,很多问题不是有了金钱便能够解决,前后过程都会花费巨大的人力、心力和时间。
选址过程。当年也是李嘉诚相隔多年后再次回乡。李嘉诚感慨地说,庄老在“汕大”开始的时候,付出了很多精力。
“汕大”建成后,庄世平历任校董会副主席多年,积极投入校内工作,亲自参与每场会议。后来随着年纪大了才慢慢退下前线工作。不了解他们的人,常常有个误解,认为庄老不时找李嘉诚捐钱。李嘉诚对此加以澄清:“这不是真的。
他找我捐的钱,远远比不上我自己主动捐的钱。比如说,汕大一开始的3000 万是由庄老提议,后来所有一切捐资都是由我做主动。”
李嘉诚最后说:“当年开始的十秒钟,是值得骄傲的。我一直想做这件事,一开始也没有想要盖这么多学院,我只相信如果有了一所综合大学,对潮汕发展将发挥很大的作用。”
现在汕头大学的发展已经迈上了轨道,发展突飞猛进,其中外语系学生在全国高校英语考试中达到99% 的通过率,2006 年毕业生的就业率更高达98%。
说起这一切,李嘉诚深感欣慰地笑了。
邓小平的赞赏
20 世纪80 年代初期,正值汕头大学开始破土动工之际,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首轮谈判破裂,前途未明的香港问题,使香港人心惶惶,局势动**不安,经济衰退惨重,各行各业倒闭现象不断发生。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等上市集团公司,也受到经济衰退一系列严重打击,损失重大。是否能继续向汕大捐款,李嘉诚陷入了沉思之中:夫人和他已经决定独资创办汕头大学,且已经对外正式宣布。
从1980 年9 月的3000 万港元,增至1983 年5 月的1.1 亿港元,他都是独资负责到底。如今,他的企业损失太大,是不是让汕头大学缓建几年呢?虽然自己暂时面对经营上的困难,又怎么能打退堂鼓呢?
深明大义的庄月明态度非常坚决,她认为事情既然已经开张,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去,就算自己公司面对暂时的困境,只要开源节流,完全有希望渡过难关。
衣服都给你拿去卖掉当掉,哪怕是我们现在住的地方卖掉,也一定要建成汕大。
我的金银首饰,你也可以拿去卖掉,就算我不穿金戴银,也要把汕大建成。”
李嘉诚笑着对夫人说:“现在还不至于要你卖衣服、金银首饰来建汕大,这主要是个意志。只要我们兴建汕大的意志不变,自然有办法继续筹备建设汕大的财力。好,我来向汕大筹委会写信,表达我们建汕大的强烈意愿。”
李嘉诚挥笔写道:“近年世界经济衰退,影响所及,本人面临十年来的最困难处境。各行业倒闭及亏损者甚多,本人所经营业务亦深受打击。上述捐赠,在个人今后数年之现金收入,已达饱和。但鉴于汕大创办成功与否,较之生意上及其他一切得失,更为重要。而站在国民立场,能在此适当时间,为国家桑梓竭尽绵力,即使可能面对较为困难之本港经济情况下,仍属极有意义及应勉力以赴之事。”
李嘉诚还再三强调:“教育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从世界和历史上许多事例中,都可以得到证明。学生就像种子,而学校像土壤,教学的方法和环境,就如同阳光雨露,教学人员,便是栽培灌溉的园丁。种子是否能健全地发芽茁长而至成为可用的栋梁之材,各方面因素的配合,都起着一定的作用。”
如果通过教育的途径,能使年轻的一代培养爱国的情操,健全的心智,充实的学识和正确的人生观念,从而提高民族的素质,使国家的元气充沛,潜力深厚,则必然可使国家日渐富强。
而教育的失败,也意味国家前途的暗淡。当国家了无可用之才的时候,则任何建国兴国的事业也谈不上了。
所以,能促使教育的成功,便可对国家社会做出实际的贡献,这是我参与筹办汕头大学的主要动机之一。同时,也觉得很有意义和价值。
以爱国之心办好教育,从而对国家做出贡献,对我个人来说,就是汕大创办的目的和意义,对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是国家民族兴衰的关键所在。但愿教育的花果开满中华大地,使锦绣河山新姿焕发,使中华民族的前途远大辉煌!
李嘉诚坚定地向汕大筹委会表示,一定不让汕大建校工程停顿,继续不遗了李嘉诚。在谈到汕头大学继续施工及资金问题时,黄辛白希望李嘉诚先顾全自己,让企业顺利渡过难关之后,再考虑创办汕大。必要时,汕头大学可以暂时缓建。
李嘉诚一方面感谢国家关心自己的难关,但一方面坚定地向黄副部长说:“不,不,我的事业可以破产,我的一切可以失败,但汕大一定要办,一定要办成。”
1986 年4 月,李嘉诚在给邓小平的信中说:本人童年失学,深切体会到学业对人生之重要,教育对国家之重要,人才对发展之重要,自少即有志办学校。其后,个人事业薄有成就,即渴望偿此心愿。
这充分表达了李嘉诚捐巨资办好汕头大学的初衷,亦并非一时心血**的冲动与狂热。李嘉诚深深懂得“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在学校”。因此,他把办好汕头大学当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
决心“为国家为家乡的教育事业竭尽绵力,并引以为荣”。
李嘉诚在致吴南生主席的信中说:“溯自建校以来,本人尽心竭力,为汕大付出时间、金钱,更付出无限爱心。自始至今,以默默耕耘之态度,为汕大谋求进步。务使汕大在质量方面能达到国际水平,成为著名之学府。”
与校方共商办学大计时他表示:
我不当校董,我坚信内地是完全有能力把汕头大学办好的。
1996 年1 月5 日,汕头大学校董会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着重讨论研究汕头大学争取进入国家“211 工程”建设行列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李嘉诚及汕大校董们一致赞同学校的建设计划,并根据汕大建设的需要,李嘉诚表示再捐资1.5 亿元,积极配合政府,加快汕头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尽早办成国家重点大学。
李嘉诚捐资兴学之壮举,不仅得到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人士的关注与支援,而且还得到邓小平的高度赞赏。
顺理成章,有时,就连最起码的公事公办都难做到。体制的束缚,观念的差异,凡此种种都给汕头大学的建校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与阻力。困惑中的李嘉诚更加困惑,究竟为什么如此步履维艰,甚至难过自己做生意。难道,李嘉诚自己真的如市井之言,为了那个看不见的虚无缥缈的名声?
极度困惑无奈之下,李嘉诚提笔致函邓小平,希望邓小平能够协助解决汕头大学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绝不是广东省权限范围内所能解决的。
其一,给予大学更加开放的环境,允许招揽国外良好师资,并尽快调派优秀教师南下,对愿意南下的教师不要人为设卡。其二,给予大学更大行政权限,在汕头大学设立研究院,派遣研究生出国,学成回国为汕大服务,使汕头大学之学术水平能达至国际水平。其三,给予大学更大管理方便,使国内外有心为汕头大学贡献一份力量之人士,能为汕头大学培养科技人才贡献力量。其四,给予大学更大学术自由,使汕头大学能够更多地与国外一流大学加强学术交流与联系,提升汕头大学的国际学术地位。其五,给予大学更大发展空间,使汕头大学能够根据全球最新科技动态与发展需求设置调整学科结构,以便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新要求与变化。
1986 年6 月20 日,邓小平会见李嘉诚时说:“你资助教育事业这件事,很值得赞赏,因为教育是个薄弱环节,很需要支援。”并赞赏李嘉诚“你做的事,都是扎扎实实的事。”
邓小平并当场指令陪同的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根据李嘉诚的具体要求,切实解决汕头大学建设发展过程中所面临所存在的种种实际问题。
此次会见后,国家教委立即落实邓小平的有关指令,鼓励汕头大学进行改革允许汕头大学开放办学,并先后从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抽调一批学科领导人、系主任和骨干教师支援汕头大学。
事必躬亲
汕头大学是李嘉诚资助的最大公益项目,1981 年中国政府批准兴建汕头大学至今,李嘉诚为此付出了庞大的资金和心血,累计捐赠超过80 亿港元;而每拨款。不过,李嘉诚所倾注的心血显然是无法以金钱来衡量的。
汕头大学创校至今,倾注着我很多的精神和心血,我一生乐于致力发展教育和医疗事业,虽然有时确有“西风凋碧树”之感,但建设好汕大一直是萦系我心,然而我不是在建设我自己的大学,我时刻关注的是要使得汕大能成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使得汕大能成为潮汕千万人口训练栋梁的地方,我常常思量如何克服汕大面对的困难,常常思量如何拓展汕大的空间。
为着汕头大学的创立和发展,李嘉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对汕头大学的选址、奠基、设计、施工、院系设置、聘请教师、选购仪器设备等事事关心。
而对香港公司的事项,只是放心地交给下属打理,其实,在汕大筹办的最初几年,他根本无暇顾及长江集团的生意。李嘉诚对汕头大学所耗费的心血与倾注的热情,超过了对自己的任何一盘生意。李嘉诚多次主持校董会,详尽研究汕头大学的发展大计,包括每一个学科的规划与建设。他希望汕头大学早日成为国内重点大学。还希望把汕头大学办成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的有别于国内传统大学的一流大学,出产更多的出类拔萃的,具开放的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李嘉诚在汕头大学的一次讲话中说:汕头大学的目标不是要赢取一些虚誉,而是要切切实实地成为一所重点大学,成为一所受人敬重,具有国际地位的高等学府,希望各位体会到本人及诸位校领导对汕头大学的期望及爱护,上下一心,团结一致把汕头大学发展成为重点大学。
为此,李嘉诚全力以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李嘉诚非常关心教师的教学生活情况。他到汕大,下车第一件事就是先去看望教师,和他们促膝谈心。他曾感慨地对一位来自宁夏大学历史系的教授萨本仁(笔者早年曾有幸与这位教授共事)说:“唐朝时韩愈**州的路途比您还远呢,但您有韩愈的精神,可敬,可敬。”萨教授事后谈起这次偶遇,心中始终难以平复。
他发现一幢教授楼墙面嵌镶着咖啡色瓷砖,显得暗淡不雅,他紧皱双眉,说道:“像这样的房子,我都不住,怎么可让教授住?敲掉,马上敲掉,立即更换。负责基建的人说:“那每处都得多花两千多元啊!”“两千就两千。”他见教师学生宿舍走廊上都晒着衣服,他对学校领导人说:“必须提供洗衣机和烘干机,消灭这些万国旗才是啊!”
在回答如何把汕大办得更开放时,李嘉诚强调说:“要继续招聘国外教师。
汕大礼堂和设施都达到国际标准,可在此召开国际学术会议,相互交流留学生。
汕大学生将比国内其他大学有更多机会与世界其他高校进行学术交流,以此提升汕头大学的学术水平。”
他豪气干云地说:“汕大目前仅动用设备资金的17%,还有83% 存在香港未动用。”
首先,李嘉诚于1983 年5 月捐赠港币2000 万元,在香港成立“汕头大学学术基金会”。该款存于香港之银行取息或用于投资,收益作为经常费用,基本利息每年约有港币200 万元,可做汕头大学与国外著名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之用。汕头大学从1984 年元月起,利用这笔基金的利息,对全校教职员工实行生活补助和职称、职务津贴,每人每月按基本工资发20% 作为补助。与此同时,对讲师以上及行政副科级以上者,每月还给予不同数量的职称、职务津贴。后来李嘉诚又耗资500 万港元,特地兴建一座可容纳120 人的高级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和会议室的学术交流中心。
在李嘉诚的积极倡导和全力推动下,汕头大学自开办以来,已先后引进外籍教师13 批,共107 人,有15 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教授、专家、学者到校讲学进行学术交流。另外,还聘请29 名中外知名学者担任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汕头大学从早期招聘了二十多名教授、副教授和34 名讲师开始,至1995 年年底,在聘的教授和副教授达230 人,讲师305 人。到2013 年,在聘的教授和副教授更多达800 人。
李嘉诚在一个获奖仪式上强调,在这前所未有的信息社会,教育区分出哪些人可拥有或懂得如何应用知识,哪些人被视为更有价值或不受重视。我们都痛恨世界上现存的不正义和不公平现象,但我们可带来改变的能力却有局限;然而我深信忠诚、正直、公正无私及同情心是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价值观。
自从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从未有如今这样的欣喜和信心,今日整个国家充满繁荣兴旺的景象,实在令人鼓舞。虽然目前有些制度还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整体而言国家已步上了康庄大道。
我们生于这个有重大责任感的时代,这是一个机会,使我们共同肩负一个崇高的使命,为我们的大学,为发挥对潮汕地区和整个国家的影响而做出贡献。如果我们能够朝着目标好好地干下去,所得的快乐是任何物质不能替代的。
李嘉诚多年来不遗余力地推动教育医疗事业。他说:在过去和今天,为汕大付出精神、时间、资源及深厚感情,但对个人而言实是一无所求,近年许多世人梦寐以求的世界级荣誉或衔头,几乎全部为我所婉却,已接受的亦极力低调。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要我选择做一些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我还是以教育及医疗为终生不渝的事业。
在人生旅途中,我深深体会到王安石所说“丹青难写是精神”这一句话,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会竭尽所能贡献个人力量实现这个理想,不为名利,亦更不介意别人的想法。
在这20 年当中,可能因为制度的困难,令汕大发展常常遇到种种令人费解的人为障碍,令汕大事务往往事倍而功不及半,但我没有因此而放弃,为的是汕大前途、国家教育、在座同学和素未谋面而未来入读的年轻人,如果只求圆滑而不推动汕大更新求变,自问是一种罪过。
过去多年来,我不断与校领导重复地说,汕大要取得成功,并非单靠资源的投入,还要凝聚众人力量,要靠在座各位及关心汕大的朋友热诚投入时间及精神,两年前我们更新了校董会,各位出任校董的同仁,均能以其在地方或专业上的知识,向汕大提供宝贵经验和指导。
重要的是发挥学生最大的潜能。汕大是我们共同的理想,如能凝聚我们所有人的智慧,汕大一定能够成功。
在商业界,李嘉诚的许多言论被奉为“经商圣经”,业者更是如饥似渴,视若甘露,而他在高等教育方面的见解,也应该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财富,一种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具有广泛精神价值的社会提炼。可以说,李嘉诚在教育领域的影响不仅仅超越了自己的生命,超越了民族地域,超越时代空间,而且也超越了绵绵国界。他在参与建设和发展汕头大学过程中的经验,他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类似项目中的设想,不仅仅是属于汕头大学的,也是属于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为潮汕人的香港大学原校长黄丽松应李嘉诚之邀,担任汕头大学校董会副主席,能够重返故乡做点事,他自是义不容辞。
“汕头大学的特色,不仅是财务资助源源不断地来自香港,而是它乐意思索来自中国以外的新观念,如我们几位来自香港的建议,依循英联邦大学的结构,成立董事会,建议获接纳,汕头大学是中国唯一有这样的董事会的大学。”
汕大校长徐小虎博士记忆犹深,李嘉诚先生那种热爱中国文化、热爱中国教育事业的崇高精神实在感人,他捐巨资创办汕大,不是简单地作为公益、慈善事业而最终出发点是把汕大办成一所有特色、国际化、多为国家培养精英人才的现代化高等学府。因此,汕大凝聚了李嘉诚振兴桑梓教育的点滴心血。
李嘉诚不管工作多忙,涉及汕大的事他第一时间办理,每年他都花很多时间亲自到汕大指导办学工作。对办学思路、理念,如何为国家培养精英人才,李嘉诚都有极具前瞻性的主见和计划,甚至好多事情他都亲力亲为。如对长江商学院,他就先后亲自讲了《公司战略》《奉献的艺术》和《管理的艺术》等讲座。
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汕大已进入国家“211 工程”建设,及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所具有相当学术实力的综合大学,也是中国广受海内外业界关注的大学之一。
李嘉诚的行动和言论中反映出的其教育思想所具有的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这些思想的很多方面具有李嘉诚商学思想的经世致用的典型特点和汕头大学在人才培养上期望的“有志、有识、有恒、有为”。因此,可以毫不讳言地说,李嘉诚的教育思想不仅仅贯彻体现在汕头大学的每个角落,每个时期,每个学科,而且也成为内地高等持续教育的共同的宝贵财富。
李嘉诚认为:
我们常说人为万物之灵,人是一切发展的核心能源,我们兼具为善、为恶,有创造、有破坏的能力,我们为了追求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本来是对的,教育的本质是令我们积极向前。
今天科技进步,通信、医疗、生命科学等都不断有新突破,我们拥有更多知识,但未必更有智慧;我们能掌握事物的起因,但还不能预知未来。今天社会一切的困境不也就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吗?所以我们必须反思人性的迷失能否复归?我个人深信透过教育是做得到的。
教育目标是传播知识,启迪思维、追求智慧、完善人格。我们生活在社会中,要与社会互动,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以及如何与别人相处。大家要有同理心,能易地而处,张开心胸去体会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人们所思所想,才可以超越种族、性别、年龄、文化及其他隔膜,不单要努力提升自己,更要致力建立社会共同的尊严,否则我们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要能彼此和谐共处,只是遥遥不可及的希望。
李嘉诚透露,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需要通宵达旦工作的日子都是和公益项目有关。他注重参与,不仅出钱,而且出力,汕大每年的校董会他一定不会缺席。
2002 年6 月28 日,汕头大学经过20 年的努力,终于颁授了首批4 名博士学位,标志着汕头大学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
“李嘉诚一直在转变和提升他的商业模式。你不能去学他做什么业务,做怎样的资产组合。因为这些东西跟他的背景、目标、个人喜好、公司的基础、外在环境都有太多相关。”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对《环球企业家》说:“应该去思考的,是他的逻辑是怎么形成的?他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做这个决定?
他是怎么来做这个决定的?他的感受是什么?他在那个时间的思考点是什么?”
业务的技术、管理能力的同时,不拒绝寻找新的机会。二、在开展新业务时不做愿望式的假设,提前评估好自己是否输得起。三、所能支撑前两点的是出乎于内,超乎于外的心态。只有一种超卓的内心平衡机制,才能让他既保持良好的进攻性,坚持寻找挑战,又拥有足够的自控,不变成一个赌徒。
而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认为李嘉诚的独特之处在于两点:“李嘉诚明显是个非常务实的人,他不会公司没做好就去忙慈善,但当他想做慈善的时候,又是很大的手笔。除了务实,他没有只局限在香港的地产业务上,也证明了他的视野超越了同辈许多企业家。”
身兼汕头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的李嘉诚,在汕大十六届毕业礼致辞时表示,汕大由二十年前的一片荒芜之地,发展至今天颁发博士学位,顺利列入国家“211工程”的大学,他感到无比激动。李嘉诚又表示,有很多人担心汕大是他个人“孤独的**”,但他重申,汕大是他“超越生命的承诺”。
李嘉诚以“在那‘零和’‘非零’间”为题发表演讲,引用20 世纪50 年代美国两位数学家纽曼及摩根斯坦提出的“博弈理论”,指出人生其实是可以追求双赢甚至多赢的“非零”游戏,而非你胜我败的“零和”游戏勉励年轻人做事,在权衡利害取舍之间,选择彼此双赢,互依互存,才是真正的胜利。
人生有没有既定命运,我不知情,但每一天我们在那“零和”“非零”间的选择,我们其实正在不断选择自己一生的命运。
他认为个人成功一生缺一不可的素质,坚毅、勇气、有志、有识、有恒、有为诚恳、可靠、有礼、宽容、公平、正义、洞察、智慧、尊重、正直、和善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