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都库什山区传来战报,新继位的花剌子模王札兰丁在东方地区聚集了一支庞大的队伍,成吉思汗只得重披战袍,率领六万大军去摧毁这支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后辈。札兰丁统率大军,潜入希斯库希山中,遇到一支为数约一千余人的蒙古军,交战结果,蒙古军被击败,成吉思汗闻讯,马上派三万精兵增援。
两军相遇在巴鲁安,札兰丁分三路前进,自己统率中坚部队,他们行走在崎岖的山道中,只得下马步行应战,大破蒙古军。入夜后,蒙古军打算智取,虚张声势,做许多假人骑在马上,对方不知是诈,信以为真,以为是敌人的援兵来到,因此军心不稳。
虽然札兰丁仍打算力战到底,可是他的左翼已先溃败,札兰丁下令大吹号角,全力出击,结果歼灭了半数蒙古军,大获全胜。巴鲁安之战对蒙古军而言,是西征中唯一的败绩。可是札兰丁在胜利之后,过分骄狂,不能公平地犒赏手下,许多将领深感不满,于是带着部属离他而去。
札兰丁只得逃往印度,蒙古军在后面紧追不舍。札兰丁心急如焚,派出多名信使,前往各地召募新军,可是蒙古军早就扼守了所有的山隘通道,札兰丁只好率领三万人马,从丘陵而下,进入印度河谷。
成吉思汗的军队蜂拥而来,札兰丁一心想越过德里,和苏丹结盟,可是战况急转直下,形势吃紧,成吉思汗甚至不准士兵们停下来吃东西,挥兵全速追赶。札兰丁已陷绝境,他快马加鞭,直奔大河,但是这段河水流湍急,只好转住另一段,并下令捣毁船只,准备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破晓时分,蒙古军赶到,他们己结集列队在河旁,阵容森然。成吉思汗居中,令左右听命,暂时按兵不动。札兰丁见情势至此,只得先发制人,挥师右翼,深入敌阵,札兰丁的精锐部队尽出,对着中军喊杀而去,希望擒贼擒王,拿下成吉思汗。不料他的座骑被蒙古军的乱箭射中,他飞快地又跃上另一匹马,奔驰而去。
蒙古的中军受到札兰丁的猛烈攻击,仍然全力抵抗。札兰丁不停地调动左翼的兵力,以补充中军。成吉思汗令将领迂回攻击敌军已经实力空虚的左翼,这是蒙古军一贯的战法——迂回攻击。蒙古军突击攀上了高山纵谷的悬崖绝壁,当晚,就突击了札兰丁实力薄弱的侧翼据点,瓦解了札兰丁侧翼的力量。此时再度集结兵力,攻击札兰丁的中坚部队。
这全靠成吉思汗久经沙场培养出来的调度能力,使勇猛的敌军顿时荒了手脚,自乱阵容。札兰丁眼看大势已去,把重点放在成吉思汗的重骑兵团,试图突围而去。此时他的大军已经溃败,追随他的只剩下七百余名卫士。
他逃到河边时,身上只剩下一弓一剑,英雄末路。他抚摸着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爱马,跃入急流之中,向河对岸游去。成吉思汗忽然从他的战阵中抽马而出,穿过双方的阵势,他站在大河边,注视着汹涌浪花中奋力泅水的札兰丁,英雄惺惺相惜之意油然而生。蒙古军本拟放箭杀他,却被成吉思汗制止。直到札兰丁上岸后,蒙古军才箭如雨下,射死了无数正在泅水的敌军,一时河水都染成红色,惨不忍睹!成吉思汗犹自喃喃说道:“真是将门虎子!”
第二天,他才下令军队渡河追击,可是在德里附近,已寻不见札兰丁的踪影,蒙古军队对当地的气候无法适应,以致人困马乏,加上士兵水土不服,因此印度得以幸存,札兰丁也赖以脱险。
印度河之战是花剌子模王国最后的抵抗。从此以后,自西藏到里海,再无战事。此次战役无疑是西征中最富戏剧性的场面。札兰丁誓死奋战,集西亚所有居民期待于一身,不愧是英雄人物,他的传奇在西亚也广为流传,为民众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