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饶州、润州、越州(1 / 1)

1036年8月,范仲淹带着热诚执着的心来到饶州(江西鄱阳)任所。饶州在鄱阳湖边上,范仲淹从开封走水路到饶州,沿途要经过十几个州县。由于他得罪了朝廷权贵,除扬州外,所经州县地方官员都不敢出面接待,但他毫不介意。在途中还赋了一首诗《郡斋即事》:

三出专城鬓似丝,斋中萧洒胜禅师。

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

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

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范仲淹自幼多病,许多年来又一直过着清苦的生活,再加上处理政务劳累过度,因此他患上了肺病。由于他被贬,妻子李氏受到惊吓,加之来饶州的路途十分艰辛,不久,李氏就去世了。同甘共苦的妻子离开尘世,范仲淹悲痛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写了“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之类的诗句来怀念妻子。

此时,在附近任县令的文友梅尧臣特地寄来诗词勉励他,这给了范仲淹极大安慰。

范仲淹从丧妻之痛中走出来,立刻投入到当地政务中去。他充分了解当地的情况后,决心减少杂税,严明法令。

当时鄱阳湖积水成灾,沿湖一带的城墙皆被冲毁,而且在修复时屡砌屡塌。范仲淹先是实地调查,又访问了许多百姓,最后制定“河中淘金”的方法,就是在城墙周围挖坑排水,再用糯米蒸熟后掺拌石灰砌石块,加固城基,坍毁的城墙很快修复了。

范仲淹又修葺州内先贤祠坊,为有德行的人树碑坊。在城内德化桥,竖起我国古代三大贤母之一——陶侃之母湛氏的故址巨碑。西晋大将军陶侃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陶母湛氏常告诉他结交朋友要以诚相待。一年冬天,陶侃年少时的朋友鄱阳孝廉范逵来访。一时之间,家里拿不出像样的东西来招待客人,陶母随即入室,剪掉自己的头发拿去变卖,换来酒食款待范逵。陶母又把冬天铺床用的稻草编织的垫席拿去剁碎,用来喂范逵的马。立先祠,树德坊,对弘扬正气,扭转颓风,起了积极作用。当然,范仲淹依旧不忘发展教育,他找到一个地方准备建学堂,结果还没有开工就被调走了。

很快,饶州被治理得“终日无事,优游于政”。在饶州一年半期间,范仲淹的诗作相当多,其中有一首《酬滕子京同年》:

谢家风雅若为酬,散吏方耽海上游。

疏懒几忘传笔梦,寂寥仍有负薪忧。

欲歌兰雪归真隐,敢向簪轩竞急流。

如共茂先瞻气象,莫言神物在南州。

1037年,首相吕夷简被罢为镇安节度使、同平章事,判许州。曾经对范仲淹大为赞赏的前首相王曾,也同时被罢为左仆射、资政殿大学士,判郓州。这是两人争权的结果。

原来当年王曾担任首相时,吕夷简为参知政事。他对王曾十分恭谨,王曾就力荐吕夷简为亚相。不久,王曾被罢,他升为首相。后来,吕夷简为了表示风度,请王曾为首相。宋仁宗没有同意,吕夷简为首相,王曾为参知政事。但是吕夷简的专权,使王曾渐渐无法忍耐,两人逐渐不合。王曾数度求去,吕夷简也摆姿态,每每自求罢免。宋仁宗觉得奇怪,就问王曾:“卿亦有所不足邪?”

王曾就不客气地指责吕夷简以权谋私,当时正盛传吕夷简曾接受贿赂,王曾便向宋仁宗转述这个传言,宋仁宗就以此诘问吕夷简,吕夷简要求对质,两人就在皇帝面前互揭疮疤。

宋仁宗发现王曾所言虽有失实之处,但吕夷简确实难脱嫌疑。因此,感到非常不悦,将两人均予罢斥。接替吕夷简的是王随及陈尧佐二人,吕夷简曾向皇帝密荐这两个人可用。

12月,发生了一场大地震,死者近两万余人。当时,谏官韩琦上疏说:“现在地震发生在北,或者上天孜孜遣告,边塞可能就要有事了。希望从今起严饬边境守臣,密修兵备,审择才谋之帅,悉去怯懦之士,明军法以整饬军纪,充实粮草以备不时之需。”

直史馆叶清臣上疏:“一岁之中,灾变仍见,必有下失民望,上违天意,所以上天才会垂戒以启迪清衷,而陛下泰然不以为意,徒使内侍走四方,治佛事,治道科,这是于事无补的。”他又借机为被贬的范仲淹等人申辩,他说,自从范仲淹、余靖等人因为言事被黜以来,天下的人宁愿咬断舌头也不谈论朝中的事情,这种情形已经两年了,希望陛下能深自咎责。

于是,朝廷在年底发布命令,把范仲淹调到润州(江苏镇江)。虽然没有获得回朝廷的批准,但是距离上离京城要近了。好景不长,朝中一些人担心范仲淹会被复用,就合力编造一些子虚乌有的罪名,在宋仁宗面前诬陷范仲淹。

果然,宋仁宗被那些攀诬之词所惑,打算把范仲淹贬到岭南。所幸参知政事程琳向宋仁宗说明其中的真伪,范仲淹才免去一次政治灾难。在循例所呈的“谢上表”结尾,范仲淹表明自己“进则持坚正之方,冒雷霆而不变;退则守恬虚之趣,沦草泽以忘忧。”

在润州,滕宗谅及魏介之来拜访范仲淹,他作了一首诗来表明当时的心情:

长江天下险,涉者利名驱。

二公访贫交,过之如坦途。

风波岂不恶,忠信天所扶。

相见乃大笑,命歌倒金壶。

同年三百人,太半空名呼。

没者草自绿,存者颜无朱。

功名若在天,何必心区区。

莫竞贵高路,休防谗嫉夫。

孔子作旅人,孟轲号迂儒。

吾辈不饮酒,笑杀高阳徒。

1038年,京师的官场又有一些变化。吕夷简下台后,接替的王随及陈尧佐不久后双双被罢免。

其实当初吕夷简之所以密荐他们为相,本意就在用庸才代替自己,让他们去出丑,然后皇帝自然会想起他。这样,他就会有机会重新掌权。果然,一个因为与其他执政大臣相处不好而称病;一个是年纪已大,事多不举,时人讥讽中书省为“养病坊”。

正好山西大地震,不满他们掌权的人纷纷借机攻击他们无能。韩琦就指骂他们“贻笑中外”、“紊乱纲纪”,上奏疏几十次,要求罢免他们。宋仁宗还犹豫不决,韩琦上言道:“陛下迟迟不予撤换,难道是因为找不到辅弼的人才吗?其实,像杜衍、孔道辅、胥偃、宋郊、范仲淹等人,众人都认为是忠正之臣,就可以加以擢用。即使这几个人陛下都不中意,则以前曾担任过执政大臣的王曾、吕夷简、蔡齐、宋绶等也是人所属望,为何也不考虑加以任用,而听任几个非执政之才居高不下呢?”结果罢斥王随、陈尧佐的意见是采纳了,可是韩琦推荐的人选宋仁宗并没有任用,而以张士逊、章德象接替。

由韩琦曾推荐范仲淹出任执政看来,纵使朝廷一再以朋党为诫,而范仲淹也已被贬斥在外,但为范仲淹讲话的人,仍有许多。

同年十月,朝廷又有诏,戒百官朋党,其中宣告天下范仲淹之所以被贬,是由于他曾密请立皇太弟侄为太子,而不只是诋毁大臣。然后警告说:“今中外臣僚屡有称荐仲淹者,事涉朋党,宜戒谕之,故复下此诏。”

这时,参知政事之一的李若谷,看了这纸诏命后说:“近年来风俗薄恶,动不动就以朋党两字诬害善良。其实,君子小人本来就各有其类,本来就不一样,如果一律视之为朋党,臣恐正臣反会因此而无以自立。”宋仁宗对他的说法甚表同意。

1038年11月,范仲淹被调到越州(今浙江绍兴)。

到任后不久,首先做的仍旧是大兴教育。他在卧龙山(府山)西侧创办州学——稽山书院,聘请名师学者任教。在他的倡导下,越州办学之风大兴,各种学堂、私塾盛行,以至“绍兴多出读书人”一直延续至今。越州百姓为褒扬他的兴学之功,在他调任离越后,在州署之前立“百代师表”的牌坊,永为纪念。范仲淹体恤民情,用自己微薄的俸禄帮助了许多人。

他在这里还创作了影响较大的《清白堂记》。当时的州署在今绍兴府山的越王台附近,在州署旁有一凉堂,年久失修爬满草藤。范仲淹命人整治,无意中发现一口“渊然丈余”的古井,“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范仲淹有感于泉之“清白”,命其为“清白泉”,将凉堂命名为“清白堂”,又在其旁新建一座“清白亭”。他多次亲居清白堂,登临清白亭,品味清白泉,有感而发,写出《清白堂记》。同时,也创作了许多其他诗篇。如《诸暨道中诗》:

林下提壶招客醉,溪边杜宇劝人归;

可怜白酒青山在,不醉不归多少非。

还有《越上闻子规诗》:

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

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从饶州、润州到越州,以现在的省分区划,即从江西、江苏到浙江。每个地方的隐逸式生活,确实是“春山无限好”,可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遥对政治中心的京师朝廷,仍然“犹道不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