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后言(一)(1 / 1)

徐志摩自传 徐志摩 1060 字 2个月前

《新月》月刊的第一卷已经出齐,本期是二卷的第一期。因为连着过新旧新年种种的不方便,本刊已然愆期了一个月,这一时要赶补过来怕不得容易,此后能不再愆已是好的了。

这年头难得有满意的事。这一年来新月有否在读者们的心里留下一些痕迹?这话单一提起我们负责编辑的人便觉得惶愧。如同别的刊物一样,在开始时本刊同人也曾有过一点小小的志愿,但提到志愿我们觉得难受。不说也罢,反正是病象,原委是疏说不清的。**性的兴奋,我们现在明白,是没有用的;这是虚弱不是强健的表见。我们再不敢说夸口一类的话:因为即使朋友们姑息,我们自己先就不能满意于我们已往的工作。我们本想为这时代,为这时代的青年,贡献一个努力的目标:建设一个健康与尊严的人生,但我们微薄的呼声如何能在这闹市里希冀散布到遥远?我们是不会使用传声喇叭的,也不会相机占得一个便利于呐喊的地位,更没有适宜于呐喊的天赋佳嗓:这里只是站立在时代的低洼里的几个多少不合时宜的书生,他们的声音,即使偶尔听得到,正如他们的思想,绝不是惊人的一道,无非是几句平正的话表示一个平正的观点,再没有别的。因此为便于发表我们偶尔想说的“平”话,我们几个朋友决定在这月刊外(这是专载长篇创作与论著的)提另出一周刊或旬刊,取名“平论”(由平论社刊行),不久即可与读者们相见。我们希望藉此可以多结识几个同情的读者,藉此我们也希冀惕厉我们几于性成的懒散。在本刊与未来的周刊或旬刊上,我们一致欢迎外稿,得到纯凭精神相感召的朋友是一个莫大的愉快。

本期皮西先生的译文是不易得到的,我们希望能继续得到他的帮助。趣剧的妙处几乎完全在对话上;《艺术家》原文的对话,按译者来信说,有如“海上的冰山,十之九是隐藏在底里的”。《观音花》那篇小说是一位不知名的青年朋友的来稿。下期有雪林女士的陆放翁研究,梁实秋与胡适之先生等的论文。志摩译的杜威的游俄印象第二篇等。

致恩厚之(二)[28]

亲爱的厚之:

喜悉胡适拜访了你的翠庄。想必他已将你希望了解的中国现状,以及中国朋友们的近况悉数说给你听。由胡先生的来信可知,他的旅途快活极了,他和欧洲真可谓相见恨晚。他是否为你的小王国,以及你在德温的教育事业而感到开心?我相信他是欣喜的,不论他在哲学上怎样反对浪漫主义。至于你的大计,我只有些许模糊的概念:一座幽美的森林,一栋沧桑的古堡,一片广袤的绿地。但至于你,我的想象就丰富多了:你穿着农夫似的衣服,每天为了工作东奔西走,一半像个校长,一半像个族长;但我难以设想多乐芙被安排到一个“德育皇后”似的岗位上。诚然你们所处的,是一个志在培养高贵的原始人的世界,卢梭会为之着迷,拜伦则不以为然,它和处处是摩天大楼的世界大不相同。或许我把多乐芙散发的都市味儿言过其实了,人类的适应力极强,她若是适应了新环境,又有何奇怪之处呢?去年夏天,当我在“地之角”的红沙地见到罗素夫人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她浑身晒成棕色,像极了一只被煮熟了的龙虾,完全没有了英国妇女固有的那种白皙。那时的她看上去多么健康、多么有活力!倘若你安排多乐芙匆匆来到德温开始新生活,如你长久以来所设想,我确信下一次见到她时,她会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和我印象里她那种城市人的风范大相径庭。其实我是向往乡村生活的,若我有幸拜访你,在大好风光的做伴下,助你的事业一臂之力,我不知会何其开心!

厚之,生命是如此奇妙。当初我们与老戈爹同行时,我们都拿不准命运会将我们引向何处。老兄,你是否认同,在这世上的芸芸不幸者之中,你我都是幸运儿。你找到了你的心上人,而我也心有所属。犹记得,当我从巴黎版的晚报知晓你的婚讯时,内心是无比喜悦的。我也忘不了去年夏天你在伦敦向我致以颇有同情的祝福。自那以后我就与苦日子结缘,活得何其煎熬,事事皆不如意,其间只有三两个朋友同情我(胡适是其中之一)。最后我胜利了——战胜了一股顽固邪恶的势力,那就是所有社会皆赖以建立的愚昧和偏见。不清楚您是否记得我的妻子(她叫小曼),但她依然记得那位英国的英俊小伙,“总是四处跑,像全世界最忙碌的人似的”。我们殷切期盼有朝一日能与您夫妇二人会面。我的妻子身体欠佳,于是我打算诉诸大自然的力量,让她休养生息。我们婚后的头两个月一直待在乡下,过着宁静而愉悦的生活。而现在,我们却沦为上海大批难民中的一分子,这全是拜内战所赐,它如野火一般四处蔓延。我的故乡浙江省长久以来都是一片太平之地,令其他地方羡慕不已,但此次它恐怕也无法幸免。杭州已是半座空城,将随内战而来的疮痍,使得人心惶惶。可怜的西湖!那会是怎样一般荒芜和破败?

我们现在可谓是颠沛流离。我无法回去北京,在那里一点钱也挣不到,但我也没法回家。我们渴望出国,只恨没有插翅而飞的本领。若您能回信,将给予我们极大的慰藉。我许久没有那位老诗人的音讯了,想必他一切安好,在山迪尼基顿安享天伦之乐。想到我和他今后重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心里就怅然失落。我对他的仰慕一如既往,愿他的日子祥和安宁。

回信请寄至上海,北京路江西路口,中国通商银行,徐新六先生转。此致。

祝二位美满幸福

徐志摩

一九二七年一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