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峡一游有一忧(1 / 1)

西路苍茫 郝敬东 386 字 12天前

最近,笔者去川东大宁河游小三峡,出游归来,却有一“忧”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我们去小三峡,刚刚是洪水过后,水清山翠,峡幽岩奇,风光煞是可人。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船行五十里,两岸树木灌丛、枝丫上挂满了各种食品袋,像是欢迎游人的无数面小白旗;河面上漂浮着空易拉罐、矿泉水瓶及果皮、纸屑等。在枇杷洲马渡河入口处,个体小吃摊倾倒的残羹剩饭、菜皮蛋壳,以及刷锅洗碗的污水、油垢触目皆是;而我们搭乘的“神女四号”船舱上,竟赫然写着:“请游客将垃圾扔在窗外,保持舱内清洁,谢谢合作!”

小三峡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其雄奇险峻、栈道遗迹、千年悬棺及其支流——马渡河上更加灵秀的小小三峡,再加上世界瞩目的大三峡工程,构成了我国最抢眼的一大旅游热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笔者担忧,如果上述环境污染得不到制止,任其蔓延滋长,秀美的小三峡必将增加另一道让人难为情的“人文景观”,由此大大影响三峡旅游业的发展,影响三峡对外开放的形象。

保护旅游景观,尤其是重视和保护旅游热点的环境,理应成为人们自觉的文明行为。依笔者之见,小三峡旅游主管部门不妨针对这一有碍观瞻的“人文景观”做三件事:一是搞好环境保护宣传(目前沿峡景区未见任何环境保护的宣传标语等),增强游客及峡内服务人员的环保意识,使小三峡不致成为“现代文明垃圾”的场所;二是在银窝滩、枇杷洲等让游客下船步行的地段,建造一批公共厕所,关闭游船公厕;三是设立游船垃圾箱,船靠岸后定点处理,并将现在游船告示更改为“严禁往河里丢弃杂物,谢谢合作!”

这样,既可避免小三峡“现代文明垃圾”之污染,又可提高热点旅游地区的文明程度。我想,有关部门是乐意为之的。

(稿于1994年10月,原载《中国市容报》1994年10月30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