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点牢骚,多一点主人翁意识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耳旁的牢骚开始多了起来,并且听得多了,大家愈发觉得习以为常了。
“现代牢骚”有各种不同的类型,背后说风凉话的:“我早就晓得要出问题的,多听一点我的话,也不至于如此吧。”怀才不遇的:“你们大家都好,就我无出息。”摆老资格的:“想当年老子也是从‘炮火枪林’中过来的,如今倒要受你们这些毛头小伙子的气。”貌似谦逊、实则心里极不服气的:“老夫老矣,你们年轻人好好干吧。”“像我们这臭水平,还想什么呀!”孤芳自赏、蔑视同志的:“十有九人堪白眼,可对人言只二三。”……
这些牢骚,既不是面对面的思想交锋,又没有积极地提出批评和建议;既无真知灼见,又非警世恒言,对解决事情、警醒问题毫无益处。
不错,“物有不平则鸣”。在今天改革、开放、搞活的新时期里,不可能没有不平之事。但是,感到不平是可以摆事实、讲道理的,其基本途径就是坦诚相见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而不是发牢骚、说怪话。
大家都是国家的主人。请想一想看,岂有爱发牢骚而可以做好国家主人、搞好经济建设的吗?可见,发牢骚跟我们所处的时代、所处的主人翁地位是很不相称的。
毛主席在《和柳亚子先生》七律诗词中有两句名言:“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在世上生活,往往会遇到一些困扰与烦恼,其中大多数都来自我们自身胸襟不够宽敞、眼界不够开阔。常言道“无私心自宽”,如果我们每个同志都能在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点主人翁意识,时时处处以宽阔的心胸去面对心烦之事,怕是牢骚会少一些的吧。
(稿于1988年11月,原载《襄樊日报》1988年11月25日第3版。)